图书介绍

基础病毒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基础病毒学
  • 莽克强,Marcel Beld,Rui Mang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6913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2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304页
  • 主题词:病毒学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基础病毒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病毒学的起源和发展1

第一节 病毒学发展的动力1

第二节 早期病毒学(1892—1960)4

一、病毒的发现和纯化(1892—1940)4

二、病毒的复制——一步生长曲线(1940—1950)5

三、病毒的遗传物质——核酸(1950—1960)5

四、动物细胞的单层培养(1948—1955)6

第三节 近代病毒学(1960至今)6

一、病毒学与分子生物学6

二、病毒学与基因工程7

三、病毒学与后基因组学9

第四节 病毒学的进展及展望11

一、病毒的定义及亚病毒侵染因子的发现11

二、病毒学百年发展史给人们的启示12

第二章 病毒的组分和结构13

第一节 病毒的组分13

一、病毒的DNA14

二、病毒的RNA17

三、病毒的多分基因组和分段基因组19

四、病毒颗粒中的蛋白质20

第二节 病毒颗粒的结构21

一、螺旋结构22

二、二十面体对称结构23

三、有外膜的病毒26

四、复杂结构的病毒颗粒28

第三章 病毒的纯化、检测和病毒病的诊断方法30

第一节 病毒的纯化30

一、病毒纯化前的预备工作30

二、病毒纯化的基本原理31

第二节 病毒的检测35

一、侵染力的测定35

二、病毒的培养36

三、血清学方法37

四、病毒核酸检测43

第三节 病毒病核酸分子诊断检测的优化和质量控制47

一、实验室内的区域设置48

二、尿苷酶防污染技术48

三、检测对照的设置48

四、核酸扩增检测系统的优化49

五、核酸样品的分离纯化49

第四章 病毒分类51

第一节 病毒分类简史和现状51

一、病毒种的定义52

二、病毒的属、科、目53

第二节 病毒分类的前景54

一、毒粒特性54

二、生物学特性54

第三节 病毒分类简表和科、属、毒粒形态图解55

一、病毒目、科、属、代表种及其寄主简表55

二、病毒形态图解55

第四节 亚病毒因子74

一、类病毒74

二、卫星病毒和卫星核酸78

三、朊病毒81

第五章 病毒的侵染与复制84

第一节 病毒的侵染84

一、接触和吸附84

二、侵入89

二、动物病毒的复制91

1.以疱疹病毒为代表的组Ⅰ病毒的复制91

一、病毒复制的分类91

第二节 病毒复制的分类和动物病毒的复制91

2.以细小病毒为代表的含ssDNA病毒组Ⅱ的复制98

3.以呼肠孤病毒为代表的含(±)RNA病毒组Ⅲ的复制103

4.以小(微)核糖核酸病毒科为代表的含(+)RNA病毒组Ⅳ的复制112

5.以弹状病毒科和正黏液病毒科为代表的含(-)RNA病毒Ⅴ组的复制119

6.以反转录病毒为代表的病毒组Ⅵ的复制[(+)RNA→(±)DNA→mRNA]131

第三节 植物病毒的复制166

一、dsDNA病毒166

二、ssDNA病毒169

三、dsRNA病毒172

四、(-)RNA和双意基因组病毒174

五、(+)RNA植物病毒176

第四节 昆虫病毒200

一、概述200

二、杆状病毒科201

三、多段DNA病毒科206

四、野田村病毒科207

五、四剖分病毒科207

第五节 类病毒208

第六章 病毒与寄主的相互作用209

第一节 噬菌体与寄主的相互作用209

一、溶源性λ噬菌体的基本特征210

二、λ噬菌体进入溶源性增殖的方式211

三、λ-DNA整合进入和切割脱离寄主染色体的方式213

第二节 病毒和动物寄主的相互作用214

一、非特异性免疫反应214

二、细胞介导的免疫反应216

三、抗体介导的免疫反应217

四、细胞凋亡或程序性死亡219

五、病毒逃避或抑制免疫反应的策略220

第三节 病毒与植物寄主的相互作用——植物防御反应中的信号传导221

一、植物的抗性222

二、植物天然防御体系的诱导223

第七章 病毒病的防治236

第一节 人类病毒病的防治236

一、疫苗和免疫治疗236

二、反义寡核苷酸药物243

三、抗病毒药物245

第二节 植物病毒病害的防治248

一、植物病毒病害发生规律及其防治原理249

二、防治植物病毒病害的措施257

第八章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和抗病毒治疗266

第一节 概述266

一、认识病毒性肝炎266

第二节 乙型肝炎病毒268

一、HBV生物学特性268

二、HBV和HCV对公共健康的影响268

二、HBV致病性270

三、HBV免疫反应271

四、HBV流行病学和基因型272

第三节 丙型肝炎病毒273

一、HCV生物学特性274

三、HCV致病性276

四、HCV免疫反应276

二、HCV命名和基因型276

五、HCV持久性的机理277

六、HCV流行病学278

第四节 抗病毒治疗278

一、抗HBV治疗278

二、抗HCV治疗279

三、肝脏活组织检查的作用280

参考文献281

索引283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