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
  • 张皓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68880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21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342页
  • 主题词:政治制度-历史-中国-现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一、政治制度及主要政治制度类型1

上编 南京临时政府时期和北洋政府时期的政治制度1

前言 关于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的若干问题1

第一章 总统制的确立和向内阁制的过渡3

二、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研究和教学的重点4

第一节 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4

临时政府决设南京4

三、中国现代政治制度史演变的阶段划分5

总统制抑或内阁制5

名为三权,实为二权7

第二节 二权并立的临时政府7

临时政府和临时参议院之间的关系10

第三节 总统制向内阁制过渡13

南京临时政府的座位安排13

总统制向内阁制过渡15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6

第四节 十分混乱的地方政制18

省级政府机构18

省级政府以下的政府机构20

第二章 刺刀下的总统制、内阁制和国会制度的演变21

第一节 袁世凯破坏责任内阁制23

清帝退位和唐宋内阁成立23

袁唐权力之争与唐宋内阁垮台25

从陆征祥内阁到熊希龄内阁29

第二节 袁世凯复辟帝制33

袁世凯当选正式大总统与袁记约法出笼33

袁式总统制下的中央政府机构35

袁世凯复辟帝制38

皖系段祺瑞政府39

第三节 从皖系段祺瑞政府到奉系张作霖政府39

直系北洋政府44

北京临时执政府47

北京军政府49

第四节 国会制度的演变50

北京临时参议院50

第一届国会54

第二届国会——安福国会59

国会最终在历史舞台上消失62

四级三审制与普通法院系统64

第一节 司法制度64

第三章 北洋政府下的司法制度、文官制度和地方政制64

行政诉讼制与平政院69

第二节 文官考试及任用制度70

文官考试制度70

文官任用制度73

第三节 复杂的地方政制75

“虚三级制”下的地方政制75

特殊的军政机关82

民族区域政制83

中编 国民党“训政”时期的政治制度89

第四章 国民党政府“训政体制”的确立和推行91

第一节 北洋军阀的统治过渡到国民党的统治92

护国军务院92

护法军政府93

从大元帅大本营到广州国民政府97

武汉国民政府101

国民政府的成立104

第二节 孙中山的政治制度学说106

“以党建国”和“以党治国”106

三民主义107

五权宪法和权能分立108

地方自治111

第三节 “训政体制”的确立和国民党组织系统、中政会的演变112

“训政体制”的确立112

国民党组织系统的演变116

“以党治国”的枢纽——中政会123

第五章 总揽治权的国民政府与分理治权的五院127

第一节 总揽治权的国民政府128

国民政府的地位和本身组织128

国民政府主席的地位和职权的演变131

国民政府主要直属机关134

第二节 行政院与行政权137

行政院的地位和组织137

行政院所属各部、会、署的组织与职权140

第三节 立法院与立法权143

立法院的地位和组织143

立法院的职权146

立法原则与立法程序147

司法院如何设置149

第四节 司法院与司法权149

司法审判制度与法院系统151

行政诉讼制度与公务员惩戒制度154

第五节 考试院与考试权156

考试院的地位和组织156

考试类别158

公务员任用奖惩制度161

第六节 监察院与监察权164

监察院的地位和组织164

监察院的职权166

第六章 蒋介石权力工具的演变和独裁体系的建立171

第一节 以军御政工具和军事统治体系171

军事机关——以军御政工具171

军事制度175

警察体系与特务系统180

第二节 “口袋子”权力工具的演变183

“太上党部”、“太上政府”——南昌行营183

内廷机构——侍从室186

国防最高委员会的成立189

第三节 蒋介石权力独裁体系最终形成189

行政三联制的推行191

总裁制的确立193

第七章 地方政制体系195

第一节 省制196

省行政区域的厘定和变化196

省政府组织演变与合署办公制度197

省议会200

中央与地方之权限关系201

市的划分204

第二节 市制204

市政府与市参议会206

市的基层行政组织207

第三节 县及县以下基层行政建制209

地方自治下之县及县以下各级组织209

地方自治回归到保甲制度212

裁局改科与分区设署217

新县制的推行219

第四节 特殊的地方制度223

特别区域制度223

行政督察专员制度227

特殊的县制——县政实验区与设治局230

下编 从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233

第八章 国民党政府在“行宪”中崩溃235

第一节 从“训政”向“宪政”过渡235

国民参政会的演变235

制宪国民大会的召开240

行宪国民大会的召开243

“行宪”下的党政关系245

第二节 “行宪”下的国民党政府中央机构245

总统、副总统、总统府246

“行宪”下的五院250

国民党政府在“行宪”中崩溃256

第九章 从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到人民民主政权258

第一节 工农苏维埃民主政权的建立和发展259

各苏维埃行政区域的发展变化259

苏维埃中央政府的组织演变262

地方各级苏维埃政府组织系统265

司法检察制度与军事制度271

各抗日根据地行政区域基本情况275

第二节 抗日根据地的民主政权275

抗日民主政权的层级结构和政府组织演变278

各级参议会的设置和抗日民主制度的推行281

一元化领导制和三三制的推行284

边区司法制度与军事制度288

第三节 人民民主专政政权的确立292

中央人民政府的成立292

人民代表大会制的逐步确立294

新政协的召开和多党协商制度的确定298

地方行政层级的变化300

解放区司法制度与军事制度303

附录 历史的耻辱和赘瘤306

第一节 历史的耻辱——租界306

租界行政管理机构306

立法制度310

司法制度311

第二节 历史的赘瘤——伪政权313

伪满洲国313

汪伪国民政府316

后记32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