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历史新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历史新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https://www.shukui.net/cover/21/34705061.jpg)
- 刘宗绪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58486
- 出版时间:2001
- 标注页数:337页
- 文件大小:15MB
- 文件页数:354页
- 主题词:教育学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历史新知识 创新能力培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人类文明演进的轨迹1
一、从史前时代到早期文明1
二、轴心时代3
三、帝国时代6
四、文明并列的时代8
五、手工工场时代10
六、蒸汽时代12
七、进入电气时代13
八、20世纪上半期的世界性调整15
九、当代世界和信息时代18
第二节 生产力是历史发展的终极动力21
一、生产力是人类全部历史的基础和动力21
二、生产力是认识和评价历史现象的根本标准23
二、实事求是,不囿于某些非科学的结论25
一、贴近史实,接近科学25
第三节 根据实践检验的结果立论25
三、实事求是要求具体分析,避免绝对化26
第四节 微观研究与宏观认识相结合27
一、微观与宏观的辩证关系27
二、宏观认识的重要地位28
第五节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历史29
一、文明演进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纲29
二、文明的演进和代价的付出30
第二章 探索中国古代社会的某些规律性特征33
第一节 古史辨析33
一、社会形态划分33
二、远古历史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40
三、氏族、宗族及其对后世的影响46
四、关于远古时代的考古新成果及研究新动向53
一、进行中的夏商周断代工程58
第二节 华夏之路的起点58
二、诸子百家和人本主义精神64
第三节 中华民族分与合的历史纠葛和基本趋向69
一、秦汉大一统揭示的历史走向69
二、“分久必合”的历史道路74
三、由民族混战到民族大融合78
第四节 鼎盛时期的历史特征和再度的分立84
一、政治制度的发展与影响84
二、统一形势下中原王朝与边疆民族关系的发展及主流趋势89
三、各民族政权并立的局面93
第五节 封建制度的最后辉煌99
一、从农民领袖到专制帝王转变中的历史教训99
二、经济发展的新因素与世界历史的大潮103
三、古代至明清赋税制度的变革与封建社会演变的趋势108
四、对外关系的逆变115
五、文化上的新特点119
第三章 近代中国社会转型中的危机与机遇126
第一节 近代中国社会的全息图像128
一、关于近代社会性质的诸种讨论128
二、近代中国与世界136
三、关于近代的爱国主义145
四、学科体系中的种种说法147
第二节 危机与机遇153
一、近代中国的全面危机——从生存危机到文化危机153
二、旧式的造反活动158
三、师夷之策165
四、改良之路170
五、革命之举174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之路179
一、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179
二、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184
三、新民主主义经济的发展190
四、科技、文化、教育的发展201
第四章 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前进207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207
一、历史新篇章207
二、过渡时期总路线209
三、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确立211
第二节 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与发展214
一、良好的开端与探索中的失误214
二、伟大的转折219
第三节 邓小平对开创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杰出贡献225
第四节 立于世界民族之林230
一、共和国50年的外交历程230
二、共和国外交的基本原则233
一、人民民主义统一战线235
第五节 统一战线的新特点235
二、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237
第六节 “一国两制”的创造性构想与祖国统一239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形成与发展239
二、“一国两制”的实践及其伟大意义241
第七节 共和国科技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与进步242
一、曲折的道路242
二、思想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春天246
第五章 从农业文明转向工业文明时期的世界250
第一节 认识近代历史250
一、社会转型250
二、商品经济的特征251
三、法制国家253
四、公民意识255
一、世界近代史的开端256
第二节 手工工场时代256
二、手工工场时代经济发展的特点258
三、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264
四、革命与改革270
第三节 蒸汽时代273
一、工业革命及其后果273
二、自由主义思潮276
三、19世纪20~70年代的改革与革命280
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283
五、工人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兴起284
第四节 进入电气时代287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和垄断组织形成287
二、自由主义和专制主义的交错289
三、和平时期的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292
四、民族运动的发展295
一、划分20世纪世界历史阶段的标准297
第六章 20世纪的文明演进297
第一节 20世纪世界历史的时代特征297
二、20世纪与世界现代化进程299
第二节 现代化转型期的动荡与革命305
一、第二次科技革命带来的现代化转型305
二、现代化的三种基本模式的形成309
三、现代化的反动——世界大战和法西斯主义315
第三节 进入现代化稳定发展时期的战后世界320
一、推动现代化稳定发展的主要因素320
二、三种现代化基本模式的扩大和发展322
三、整体世界的发展和美苏争霸326
第四节 走向21世纪的世界330
一、新科技革命的兴起及其历史意义330
二、苏东剧变和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332
三、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加速334
四、人类面临的新挑战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