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规划广州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规划广州](https://www.shukui.net/cover/41/34708270.jpg)
- 林树森等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7112078938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224页
- 文件大小:69MB
- 文件页数:236页
- 主题词:城市规划-研究-广州市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规划广州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1
第一节 我国现行城市规划编制体系问题的剖析1
一、各类别规划缺乏协调,导致效用降低2
二、各层次规划交错重叠,规划管理无所适从2
三、规划编制与审批要求不合理,难以有效指导建设3
第二节 广州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的探讨6
一、战略规划的实践6
二、片区规划的探索20
三、强化和完善近期建设规划21
四、加强分区规划,构建“一张图”规划管理平台21
五、我国城市规划编制体系创新的研究24
第三节 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25
一、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基本框架25
二、广州市城市规划编制体系的特点26
一、城市体系与区域首位城市28
第一节 广州的建立源于国家的空间发展战略28
第二章 广州的城市定位28
二、我国城市格局的雏形与广州城的建立30
三、广州城市发展的地缘优势31
第二节 古代广州建置和城市的发展32
一、广州城市的早期发展32
二、唐、宋时期的广州32
三、明、清时期的广州34
一、工业革命拉开了广州现代产业序幕36
第三节 进入工业时代广州城市发展的两个重要时期36
二、实业计划确立现代广州的地位37
三、民国时期扩展了现代广州格局39
四、新中国成立后的广州向工业城市转型39
第四节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城市面临的困难41
一、广州面临的困难41
二、“三大基础性难题”论42
三、“周边城市的发展动摇了广州中心城市地位”论43
一、20世纪90年代初的广州在珠三角的地位44
第五节 广州城市的定位44
二、20世纪90年代真正对广州具有挑战的课题45
三、广州中心地位的不可动摇性46
第三章 城市规划的基本准则:适宜生活居住和适宜创业发展51
第一节 “两个适宜”的提出及基本概念51
一、广州城市总体规划及其实施中存在的问题52
二、“两个适宜”的基本概念及思路53
第二节 城市形态布局以交通规划为龙头58
一、广州城市交通历史问题与发展变化59
二、提高人均道路面积,合理建构道路交通体系61
三、以内环路建设及旧路改造为重点改善中心区交通问题62
四、构建“双快”交通系统66
五、科学的交通规划与建设创造出良好城市形象70
第三节 “两个适宜”规划观念首先体现在新区规划上72
一、科学城:从产业园区到现代化新型城区72
二、南沙:“两个适宜”新城区规划典范75
三、大学城:城市资源共享的探索79
四、生物岛:高新技术产业的一颗明珠85
五、中心镇:城乡协调发展策略下的城市空间结构优化87
六、新区建设的实施总结88
第四节 改善中心城区环境的探索89
一、旧城改造更新的探索与实践89
二、城市拓展中的环境建设93
三、城市环境与空间的改善96
第五节 两个适宜城市格局的初步形成98
一、“山、水、城、田、海”的宜居城市格局98
二、城市社会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100
第四章 国际大都市的“门槛”规划101
第一节 跨越国际大都市的门槛101
一、国际大都市的概念101
二、国际大都市的“门槛”102
第二节 城市空间的拓展和结构优化102
一、城市空间拓展与调整的背景102
二、城市空间结构的改善与优化103
第三节 现代化的对外交通基础设施105
一、机场的规划与建设105
二、港口的规划与建设113
三、铁路客运枢纽的规划与建设122
第四节 国际性的服务业设施127
一、广州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规划建设127
二、白云国际会议中心规划建设130
三、国际会展中心及国际会议中心建设的重大意义131
第五节 国际水准的文化教育设施132
一、专业演出场馆的规划与建设132
二、城市公共图书馆的规划与建设132
三、文化博览场馆的规划与建设133
第五章 城市的灵魂:城市的文化传承和特色塑造134
第一节 城市个性源于城市文化134
一、城市的个性魅力和文化风格134
二、广州的特色135
第二节 城市文化和魅力的保存138
一、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138
二、南越国遗址保护规划145
三、沙面保护规划147
第三节 在人文环境中塑造个性149
一、中山路改造规划149
二、上下九路改造规划149
三、大学城博物馆的规划152
四、南海神庙周边地区整治规划153
第四节 在地理自然环境中寻找个性157
一、绿化景观与生态建设规划157
二、白云山保护规划157
第五节 在人工环境中发展个性161
一、规划城市人工环境必须体现和发展城市文化特色161
二、加强城市色彩、风格、地标等方面的个性研究162
第一节 城市环境的改善与可持续发展163
一、规划应该和建设有相同的节奏163
第六章 城市规划的规模控制: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163
二、“一年一小变、三年一中变”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改善164
三、旧城改造169
第二节 城市生态环境承载力与适宜规模171
一、城市资源/环境瓶颈要素分析171
二、城乡一体化的生态安全格局171
三、城市发展的适宜规模172
第三节 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172
一、水资源保护与利用175
二、土地资源保护与利用179
三、能源资源183
四、城市森林185
第七章 制度建设和管理方式的改变187
第一节 城市规划管理机制的完善187
一、广州城市规划管理架构的历史沿革187
二、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州市城市规划管理体系的重构188
一、建设“三个一”工程,构建统一的规划管理平台190
第二节 城市规划管理技术手段的优化190
二、高效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城市规划管理手段质的飞跃193
三、以交通规划研究入手,综合协调解决城市问题194
四、加强档案信息在城市规划管理中的综合利用效能195
第三节 营造精良的城市规划队伍195
一、规划管理与技术支持队伍的建设——一主五辅架构形成195
二、充分利用全球资源,建构全球性规划编制技术网络203
第八章 重点地区规划建设实例205
第一节 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中心区规划建设205
一、广州城市轴线体系历史沿革205
二、广州新城市中轴线中心区规划建设205
第二节 面向2010年亚运会的广州城市规划纲要210
一、以2010年亚运会为契机,建设国际性区域中心城市210
二、“亚运城市”的城市形象210
三、“亚运城市”的空间格局212
参考文献221
后记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