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网民分析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谢新洲,周锡生主编;匡文波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7301065566
- 出版时间:2003
- 标注页数:17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187页
- 主题词:计算机网络-受众-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网民分析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网民研究概说1
1.1 受众研究在传播学中的重要地位1
1.1.1 受众、网络受众和网民1
1.1.2 受众理论的重要地位2
1.1.3 受众理论在国外的发展4
1.1.4 受众研究在中国的发展8
1.1.5 网民研究的现状14
1.2 网络传播给传播学理论带来的冲击14
1.2.1 网络传播的优势15
1.2.2 网络传播的模式——网络传播兼有人际传播与大众传播的特征18
1.2.3 传统的传播理论面临挑战19
1.2.4 社会控制的弱化20
1.2.5 传播效果研究面临新课题21
1.2.6 传统的新闻理论与新闻实践中的界线正在变得模糊以至消失22
1.2.7 网络传播对传统大众媒体的影响23
1.2.8 网络传播对新闻价值及其实现产生的影响27
1.3.1 网络传播的交互性29
1.3 网络时代的受众理论29
1.3.2 网络传播带给受众信息获取的主动性31
1.3.3 网络传播对受众接近权的突破32
1.3.4 网络传播挑战“沉默的螺旋”理论34
1.4 网络传播中的议程设置35
1.4.1 网民需要“议程设置”36
1.4.2 媒体不会放弃“议程设置”37
1.4.3 在网络中进行“议程设置”的特点38
2.1.1 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的调查41
2.1.2 测量互联网使用情况(Measuring Internet Usage)41
第2章 互联网调查研究方法41
2.1 网络调查的概念41
2.2 以互联网为手段进行调查的方法42
2.2.1 网上定量研究方法(Online Quantitative Methods)42
2.2.2 网上定性研究方法(Online Qualitative Methods)45
2.2.3 混合研究方法(Mixed Methods)47
2.3 测量互联网使用情况的调查方法47
2.3 1 以网站为中心的测量方法(Site-Centric Measurement)47
2.3.2 以用户为中心的测量方法(User-centric Measurement)48
2.3.3 以广告为中心的测量方法(Ad-centric Measurement)49
2.4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的调查50
第3章 网民的基本特征分析52
3.1 网民数量增长分析52
3.1.1 中国网民增长统计数据分析52
3.1.2 中国网民快速增长的原因分析54
3.1.3 国外网民增长概况55
3.1.4 传播学中的“扩散S曲线理论”与中国特有的“2000万现象”58
3.2.1 性别比例趋向平衡59
3.2 网民的性别特征59
3.2.2 性别比例的地域特征61
3.3 网民的年龄特征61
3.3.1 网民的年龄分布正在趋于平衡61
3.3.2 年龄分布的地域特征62
3.4 网民的婚姻状况63
3.4.1 未婚者与已婚者比例的平衡化63
3.5.1 网民的文化程度变化64
3.5 网民文化程度特征64
3.4.2 已婚与未婚比例的地区差64
3.5.2 网民文化程度的地区差别65
3.6 网民的经济收入65
3.6.1 网民的经济收入变化65
3.6.2 网民经济收入的地区差异66
3.7 网民的职业与行业特征67
3.7.1 网民职业与行业分布的比例正在趋向平衡67
3.7.2 行业分布的地域性70
3.8 网民的大众化发展趋势71
第4章 网民的心理特征分析72
4.1 网民的类型与心理72
4.1.1 网民的类型和心理72
4.1.2 受众的普遍心理分析72
4.2 网民的上网目的和动机75
4.2.1 网民上网目的分析75
4.2.2 网民上网动机分析78
4.3 网民对电子商务、网络广告、网上教育、网络银行的态度80
4.3.1 网民对电子商务的心理和态度80
4.3.2 网络广告与网民82
4.3.3 网民对垃圾邮件说不84
4.3.4 网上教育日益受到网民关注86
4.3.5 网络银行前景广阔87
4.4 网民对收费的态度87
4.4.1 收费已经成为网站实现赢利的重要途径87
4.4.2 网络广告、手机短信、电子商务、网络游戏成为网站主要的收入来源88
4.4.3 收费邮箱成为焦点90
4.5.1 从统计数据看网络媒体的娱乐化93
4.5 网络媒体的娱乐化93
4.5.2 宽带(Broad Band)的普及加速了网络媒体的娱乐化95
4.5.3 网络游戏热促进网络媒体的娱乐化97
第5章 网民行为特征分析98
5.1 网民注意力呈现“马太效应”98
5.2 网民对黄色信息存在猎奇心理101
5.3 网上聊天分析103
5.3.1 网上聊天的网民数量越来越多且出现低龄化104
5.3.2 网上聊天的特点106
5.3.3 ICQ现象分析110
5.4 BBS分析111
5.4.1 BBS的特征111
5.4.2 BBS塑造舆论的多元空间112
5.5 网上同学录分析115
5.5.1 网上同学录成功的原因分析115
5.5.2 中国同学录的特点117
5.5.3 以网上同学录为平台所进行的实际上是网络中的人际传播117
5.6.1 网恋正悄悄地向我们走来118
5.6 像雾像雨又像风的网恋现象透视118
5.6.2 网恋的特点119
5.6.3 脆弱的网恋121
5.6.4 危险的网恋122
5.6.5 加强网民的自我保护与防范意识124
5.7 网民的网瘾症分析124
5.7.1 过度上网容易成瘾及网络沉溺的危害124
5.7.2 成瘾的过程125
5.7.3 中国网民的网瘾症现状126
5.8 非常时期的网民行为特征127
5.7.4 网瘾症的对策127
5.8.1 生活与消费方式的改变128
5.8.2 非常时期促使网络业发展129
5.8.3 非常时期网络谣言增多131
第6章 网络负效应与网民133
6.1 黑客入侵、电脑病毒横行133
6.2 侵犯知识产权137
6.3 信息垃圾泛滥139
6.4 网络色情犯罪日益猖獗且呈低龄化141
6.5 网络诈骗、敲诈与非法贩卖144
6.6 网络诽谤146
6.7 网络恐怖主义——是数字神话还是真实威胁148
第7章 互联网的监管151
7.1 互联网监管的难点151
7.1.1 传播者身份的隐蔽性151
7.1.4 跨国传播挑战司法管辖152
7.1.5 文化传统不一152
7.1.2 传播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152
7.1.3 传播者自身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152
7.1.6 政策法规滞后153
7.2 互联网信息流通中的政府控制153
7.2.1 政府作为互联网的发起者和管理者154
7.2.2 监控互联网的实践和争论155
7.2.3 制订符合实际的传播控制策略157
7.3 网络传播的法制管理160
7.3.1 世界各国纷纷加强对互联网的立法160
7.2.4 互联网监控的成本/效益的思考160
7.3.2 《互联网信息服务管理办法》162
7.3.3 《互联网站从事登载新闻业务管理暂行规定》164
7.3.4 《互联网电子公告服务管理规定》164
7.3.5 维护网络媒体安全性的法律法规措施165
7.3.6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166
7.3.7 中国最年轻警种:网络警察167
第8章 网民的舆论引导169
8.1 网络传播中的政治斗争169
8.1.1 互联网进一步加剧了国际新闻传播的不平等169
8.1.2 网络信息传播的无阻碍化使得国际政治舆论更趋激烈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