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荀子哲学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荀子哲学思想](https://www.shukui.net/cover/45/30004172.jpg)
- 林庆彰主编;魏元珪著 著
- 出版社: 花木兰文化出版社
- ISBN:9789862540541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78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29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荀子哲学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荀子之学术背景1
一、荀子之身世及其风格1
二、荀子思想之源流暨与思孟学统之异同5
三、荀子著述与传经8
第一章 荀子的知识方法论11
第一节 荀子思想的经验基础11
第二节 荀子的论理法则14
一、荀子名实观的基本原则14
二、荀子论名实之间的关系17
三、论正名的困惑19
第三节 荀子论名的定义和功用22
第四节 荀子论思辨之原则24
第五节 荀子论谬误的根由28
第六节 荀子对认识心的探讨30
第七节 荀子名学思想平议33
第二章 荀子的天道思想37
第一节 荀子天道思想的根本立场37
一、孔孟天道思想的回顾37
二、荀子天道思想的根本立场38
第二节 论天之分与天生人成40
第三节 论圣人不求知天与所志于天者42
第四节 论治乱在人不在天43
第五节 破天人相应与灾异说45
第六节 论卜筮与知命问题47
一、谈卜筮之不足恃47
二、谈命运问题48
第七节 荀子天道思想与儒家传统天道观之比较50
一、与孔子天命思想之比较50
二、与孟子天道思想之比较51
三、荀子天道思想之特徵与批判53
第三章 荀子心性论的探讨57
第一节 荀子对人性的基本观点57
一、性的定义与界说57
二、性之本质与功能兼论性情欲的相互关系58
三、荀子言性与告子之关系59
第二节 荀子论心与性的关系61
第三节 荀子论性恶之所本62
第四节 论心知之功能与化性起伪67
一、论心知之功能67
二、论化性起伪与趋善70
第五节 从道德形上学观点论性恶问题73
第六节 性恶论的根本问题与批判76
第七节 孟荀心性论的比较82
一、孟荀心观的比较82
二、孟荀人性论基本观点的比较83
第四章 荀子的人生哲理与伦理思想87
第一节 荀子的人观87
第二节 论天德与仁诚89
第三节 群道和人伦91
第四节 论仁者之勇96
第五节 论圣境98
第六节 大儒精神与士君子之类别102
一、大儒精神102
二、士之类别103
三、君子与小人之辨105
第七节 论礼与祭祀以及孝道之原则108
一、礼之作用109
二、孝道之原则111
三、忠孝的标准111
第八节 荀子之心灵修养论112
一、论虚壹而静与大清明112
二、论治气养心113
三、论心正形全114
第九节 论人生之荣辱114
第十节 论仁者与知者兼论持盈保泰之道116
第十一节 论五仪118
第五章 荀子的教育哲学121
第一节 论教育的主旨和目的121
第二节 论教育心理与功能123
第三节 论礼乐在心理教育中的作用123
第四节 论教育的步骤和方法126
第五节 论知行之合一129
第六节 因材施教与问学之道130
第七节 隆礼与师法132
第八节 积极有为的入世教育论133
第六章 荀子的政治哲学135
第一节 荀子礼治思想的根源135
一、礼治的心理根源135
二、礼治的道德根源136
三、礼治的时代背景及其真实意义137
第二节 论人治礼治与法治138
第三节 论国家之治目的与立国之道141
第四节 论政治之术与统驭原理143
一、政治之术143
二、统驭原理144
第五节 论政治与道德148
第六节 论富国之道151
一、欲望与节制151
二、生养与显设152
三、分工与专职153
四、供需之平衡153
五、交流与调节154
六、开源节流154
七、反聚敛与苛税155
第七节 论法后王之制155
第七章 荀子礼治思想与法家159
第一节 荀子思想中礼与法之关系159
第二节 荀子与法家诸子163
一、荀子与管子163
二、荀子与商鞅申不害167
三、荀子与韩非169
四、荀子与李斯173
第三节 荀子之法律思想175
一、礼为法之大分176
二、防罪重于治罪176
三、反报复主义的法律观177
四、法不能独立存在178
五、礼法之目的在乎教化178
第八章 荀子的军事哲学181
第一节 论国防之基础181
第二节 论用兵之道182
第三节 论统帅原理184
第四节 论将兵之术186
第五节 论战争原理与治军之道189
第九章 荀子解蔽精神与对诸子的批评193
第一节 荀子对诸子批判的基本立场193
第二节 主知主义与解蔽精神194
第三节 荀子对孔子之盛赞198
第四节 论荀子对诸子的评判200
一、论墨子蔽于用而不知文有见于齐无见于畸201
二、论宋子蔽于欲而不知得,有见于少无见于多205
三、论慎子蔽于法而不知贤有见于后无见于先209
四、论申子蔽于势而不知知214
五、论惠子蔽于辞而不知实215
六、论庄子蔽于天而不知人220
七、论老子有见于诎无见于信224
八、论子思与孟轲之过226
九、荀子对他嚣、魏牟、陈仲、史等的批判231
十、荀子对子张子夏子游门人的批判234
十一、论荀子〈解蔽〉精神与〈非十二子〉平议237
第十章 荀学精神及其在中国学术上的影响241
第一节 荀学的根本精神及其文化取向241
第二节 荀子对汉儒心性论的影响244
一、董仲舒人性论与荀子244
二、刘向人性论与荀子247
三、扬雄人性论与荀子247
四、王充人性论与荀子248
第三节 荀学对两汉学术思想之影响249
一、荀子与陆贾251
二、荀子与贾谊252
第四节 唐宋学者对荀学之论述254
甲、唐代学者对荀子之论述255
一、韩愈对荀学之评述255
二、杨倞对荀子之评述257
三、魏徵对荀学之治要257
乙、宋代学者对荀子之论述258
一、苏轼荀卿论258
二、唐仲友〈荀子序〉之见解259
三、张横渠心性修养论与荀子259
四、司马光论荀子260
五、王安石论荀子261
六、胡安定门人徐积〈荀子辩〉261
七、石徂徕《读荀子》264
第五节 荀学与朱子思想265
第六节 荀学与戴东原思想268
第七节 清代以来学者对荀学之研究269
第八节 荀学在我国文化中的价值与地位272
参考书目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