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 林崇德主编;李虹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071636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98页
  • 文件大小:12MB
  • 文件页数:208页
  • 主题词:压抑(心理学)-青年读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压力应对与大学生心理健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编 压力和心理健康基本原理3

第一章 压力3

一、压力研究的目的4

二、压力源和应对源8

(一)压力源8

(二)应对源11

三、压力反应21

(一)压力的生物反应21

(二)压力的心理反应25

(三)压力的整体健康模型28

四、压力差异29

(一)人格差异29

(二)情绪差异31

五、压力测量31

(一)生活改变及压力感量表31

(二)大学生的最怕33

(三)不可控消极生活事件量表35

(四)大学生压力问卷35

(五)大学生日常烦扰量表37

(六)社会压力量表39

一、心理健康研究的由来和发展44

第二章 心理健康44

二、心理健康的概念47

(一)心理健康定义的主要线索47

(二)心理健康概念的具体表述52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61

(一)生物学因素61

(二)心理学因素62

(三)社会文化因素63

四、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64

(一)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原则64

(二)增进心理健康的基本途径65

五、心理健康的破坏66

(一)破坏的判别标准66

(二)破坏的理论分析67

六、心理治疗79

(一)心理治疗的理论80

(二)心理治疗的方法89

七、心理健康的测量94

(一)心理健康积极方面的测量95

(二)心理健康消极方面的测量100

下编 新的应对源和大学生心理健康107

第三章 生命愿景——一个新的应对源107

(一)进一步深入和发展“自我控制感”研究的切入点108

一、新的应对源研究的切入点108

(二)进一步深入和发展“生命意义”研究的切入点109

(三)切入点研究的总结115

二、新的应对源的结构和特点115

(一)新的应对源的结构和维度116

(二)新的应对源的特点118

(三)生命愿景——新的应对源的命名及其测量120

三、新的应对源的作用机制123

四、现象学对新的应对源的支持124

(一)对自我的相对积极态度125

(二)对控制感的相对积极态度126

(三)对未来的相对积极态度127

五、生命愿景研究的意义128

(一)生命愿景研究的理论意义128

(二)生命愿景研究的现实意义130

第四章 大学生的压力和心理健康132

一、大学校园压力133

(一)中国大学生压力量表的编制133

(二)大学校园压力的类型和特点135

(三)大学校园压力的性别差异140

(四)大学校园压力的年级差异142

(一)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研究状况144

二、大学生的心理健康144

(二)我国高校心理健康研究工作亟需解决的问题145

(三)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150

三、大学生的压力与心理健康161

(一)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62

(二)学习烦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63

(三)个人烦扰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64

(四)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65

(五)日常烦扰与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的关系166

第五章 生命愿景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关系的调节作用167

一、大学生的生命愿景167

二、生命愿景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72

(一)生命愿景对学习烦扰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74

(二)生命愿景对个人烦扰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75

(三)生命愿景对消极生活事件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75

(四)对生命愿景的压力应对作用的检验176

三、生命控制感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77

四、自我超越的生命意义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81

五、追寻生命意义对校园压力和心理健康之间关系的调节作用182

六、对预防性和干预性研究的建议184

(一)对预防性研究的建议185

(二)对干预性研究的建议185

主要参考文献187

后记1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