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制药微生物技术 基础与应用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制药微生物技术 基础与应用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
  • 童望宇,章亭洲,傅向阳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3860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331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343页
  • 主题词:微生物培养(学科: 应用 学科: 药物) 微生物培养 药物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制药微生物技术 基础与应用 fundamental and application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篇 制药微生物生物技术3

第1章 微生物制药上游技术3

1.1 基因重组技术/现代DNA技术3

1.1.1 第一代基因工程——基因克隆与蛋白质表达3

1.1.2 第二代基因工程——蛋白质工程5

1.1.3 第三代基因工程——代谢/途径工程6

1.1.4 基因打靶技术的发展简史及其应用前景10

1.1.5 酵母双杂交系统11

1.1.6 噬菌体展示系统13

1.2 重组基因药物的构建15

1.2.1 目的基因的分离、纯化和鉴定15

1.2.2 基因克隆和表达的基本步骤16

1.2.3 大肠杆菌中目标产物高效表达的方法22

1.2.4 非大肠杆菌基因工程系统25

1.3 基于DNA技术的药物开发新进展34

1.3.1 新药研发的三种途径35

1.3.2 新药研发的进展35

参考文献36

第2章 微生物制药的中游技术37

2.1 微生物细胞的调节机制37

2.1.1 概述37

2.1.2 酶活力的调控38

2.1.3 酶合成的调控42

2.1.4 渗透性调控46

2.1.5 能荷调节47

2.1.6 信号转导和双组分调控系统47

2.1.7 全局控制48

2.1.8 代谢控制发酵的基本思想48

2.1.9 微生物代谢控制发酵的措施49

2.2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50

2.2.1 微生物生长与环境50

2.2.2 微生物的生长控制60

2.3 微生物发酵63

2.3.1 发酵技术原理63

2.3.2 发酵技术方法68

参考文献83

第3章 微生物制药下游技术85

3.1 引言85

3.1.1 生物下游技术的特点85

3.1.2 生物下游技术的一般流程和单元操作86

3.1.3 生物技术下游加工过程的发展趋向92

3.2 微生物破壁92

3.2.1 机械方法92

3.2.2 非机械方法94

3.3 沉淀法96

3.3.1 盐析法97

3.3.2 等电点沉淀法100

3.3.3 有机溶剂沉淀法100

3.3.4 非离子型聚合物沉淀法102

3.3.5 聚电解质沉淀法102

3.3.6 金属离子沉淀法102

3.4 吸附法103

3.4.1 概述103

3.4.2 吸附过程的理论基础104

3.5 溶剂萃取109

3.5.1 分配定律110

3.5.2 溶剂的选择111

3.5.3 水相条件的影响111

3.6 两水相萃取法113

3.6.1 两水相的形成113

3.6.2 相图113

3.6.3 影响分配的参数114

3.6.4 双水相与集成化117

3.7 膜分离119

3.7.1 膜的分类和定义119

3.7.2 分离机理120

3.7.3 表征膜性能的参数123

3.7.4 传递理论126

3.7.5 影响超滤速度的各种因素128

3.7.6 膜的污染129

3.8 色谱的基本原理和参数130

3.8.1 保留值131

3.8.2 柱效率134

3.8.3 分离效能总指标和分离度136

3.8.4 谱带扩张137

3.8.5 渗透性141

3.9 离子交换色谱142

3.9.1 引言142

3.9.2 离子交换机理142

3.9.3 离子交换理论143

3.9.4 离子交换剂143

3.9.5 影响离子交换的主要因素144

3.9.6 离子交换色谱中蛋白质的保留模型147

3.9.7 蛋白质柱上复性149

3.10 扩张床吸附分离149

3.10.1 扩张床吸附原理149

3.10.2 扩张床吸附剂150

3.10.3 扩张床的操作150

3.10.4 扩张床集成化154

3.11 凝胶色谱154

3.11.1 凝胶色谱机理154

3.11.2 凝胶色谱理论154

3.11.3 凝胶类型156

3.11.4 影响凝胶过滤的主要因素156

3.11.5 凝胶分离的理论板模型158

3.11.6 凝胶过滤的集成化159

3.12 亲和色谱160

3.12.1 亲和色谱的概念及其理论模型160

3.12.2 亲和色谱的填料164

3.12.3 亲和色谱工艺166

3.13 疏水作用色谱169

3.13.1 疏水作用原理169

3.13.2 疏水填料170

3.13.3 影响疏水作用的参数171

3.13.4 疏水作用色谱与反相色谱的区别174

3.14 结晶法177

3.14.1 结晶过程的基本原理177

3.14.2 结晶过程178

3.14.3 提高晶体质量的途径182

参考文献185

第4章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规范与质量控制187

4.1 概述187

4.1.1 GMP概念187

4.1.2 基因工程原理187

4.2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87

4.2.1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质量管理的特殊性和重要性187

4.2.2 基因工程药物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188

4.3 基因工程药物的质量控制192

4.3.1 基因工程药物生产过程的质量验证192

4.3.2 基因工程药物成品的质量控制193

4.3.3 基因工程药物的外来污染及其有关物质的控制194

4.3.4 质量标准与实验方法195

4.3.5 产品的稳定性195

4.3.6 临床前生物学试验195

4.3.7 基因工程药物质量控制的展望196

4.4 基因工程药物的申报与审批程序196

参考文献205

第2篇 微生物制药209

第5章 初级代谢产物209

5.1 氨基酸生产209

5.1.1 概况209

5.1.2 氨基酸发酵的代谢控制210

5.1.3 氨基酸发酵的工艺控制213

5.1.4 谷氨酸生产工艺216

5.1.5 现代生物技术对氨基酸工业的影响218

5.2 核酸、核苷酸和核苷219

5.2.1 概述219

5.2.2 肌苷酸226

5.2.3 辅酶A227

参考文献229

第6章 抗生素生产工艺230

6.1 导言230

6.1.1 抗生素发展230

6.1.2 抗生素的分类231

6.1.3 抗生素的应用233

6.1.4 抗生素的抗菌性能233

6.2 抗生素生产的工艺过程234

6.2.1 菌种234

6.2.2 孢子制备234

6.2.3 种子制备234

6.2.4 培养基的配制235

6.2.5 发酵235

6.2.6 发酵液的过滤和预处理236

6.2.7 抗生素的提取237

6.2.8 抗生素的精制237

6.3 抗生素生产实例238

6.3.1 菌种238

6.3.2 发酵工艺238

6.3.3 培养基239

6.3.4 发酵培养控制239

6.3.5 过滤239

6.3.6 提炼240

6.3.7 脱色240

6.3.8 共沸蒸馏或直接结晶240

6.4 半合成抗生素240

参考文献241

第7章 甾体药物的微生物转化243

7.1 概述243

7.1.1 甾体化合物243

7.1.2 天然甾体皂苷244

7.1.3 皂苷的提取分离244

7.1.4 甾体皂苷结构研究245

7.2 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反应类型245

7.2.1 羟基化246

7.2.2 A环上C1及C2脱氢247

7.2.3 甾醇侧链的降解247

7.3 甾体生物转化机理248

7.3.1 羟化反应机理249

7.3.2 脱氢反应机理251

7.3.3 异构化251

7.4 甾体化合物微生物转化的特点251

7.5 微生物转化工艺252

7.5.1 生产工艺过程252

7.5.2 甾体药物的几种转化方法253

7.5.3 改进转化工艺的途径255

7.5.4 转化工艺实例257

7.6 甾体激素类药物的分析259

7.6.1 甾体结构与分类259

7.6.2 鉴定分析260

7.6.3 定量测定262

7.6.4 特殊杂质检查264

参考文献265

第8章 蛋白质药物266

8.1 生长因子266

8.1.1 生长因子(激素)概述266

8.1.2 人表皮生长因子267

8.2 基因工程溶栓药物273

8.2.1 血栓形成和溶栓原理273

8.2.2 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275

参考文献279

第9章 新型疫苗制备280

9.1 疫苗制备基本原理280

9.1.1 免疫学基本概念280

9.1.2 机体的免疫系统280

9.1.3 免疫应答285

9.1.4 病态免疫286

9.1.5 抗感染免疫与疫苗免疫保护286

9.2 疫苗生产的基本技术287

9.2.1 细菌培养的基本技术287

9.2.2 病毒培养的基本技术288

9.2.3 支原体的培养技术289

9.2.4 免疫血清的制备技术291

9.2.5 灭活剂与稳定剂的选择方法291

9.2.6 佐剂的种类与选择292

9.2.7 实验动物的种类、选择与管理294

9.2.8 疫苗生产的主要设备与质量要求298

9.2.9 质量要求与管理299

9.3 基因工程技术与现代疫苗制备299

9.3.1 基因工程病毒与细菌疫苗的制备299

9.3.2 基因工程寄生虫疫苗的制备302

9.4 现代分子生物学在疫苗研究上的应用——核酸疫苗303

9.4.1 概述303

9.4.2 核酸疫苗的构建与免疫流程304

9.4.3 影响核酸疫苗诱发机体免疫应答的因素305

9.4.4 核酸疫苗的质量监控与安全性评价306

9.4.5 核酸疫苗的应用307

9.4.6 结语310

9.5 治疗性疫苗310

9.5.1 治疗性疫苗发展的基础310

9.5.2 治疗性疫苗的特点310

9.5.3 治疗性疫苗的种类311

9.5.4 治疗性疫苗的开发现状311

9.5.5 我国治疗性疫苗开发战略311

9.6 疫苗研究发展展望313

参考文献313

第10章 反义核酸药物314

10.1 反义核酸概述314

10.1.1 反义技术发展史315

10.1.2 反义技术的应用316

10.1.3 问题与展望317

10.2 反义核酸作用原理318

10.2.1 反义核酸的作用靶点318

10.2.2 反义核酸的作用机制319

10.2.3 反义基因药物运输系统320

10.3 反义核酸药物的研究321

10.3.1 反义核酸药物的特点321

10.3.2 反义药物的体内稳定性和副作用321

10.3.3 反义核酸类药物必须符合的条件322

10.3.4 反义核酸药物的设计323

10.3.5 反义核酸药物的给药途径324

10.3.6 反义核酸药物的临床应用324

10.4 反义药物的开发324

10.4.1 一种治疗癌症的混合反义核酸的生产324

10.4.2 产业化制备325

参考文献326

索引32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