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保证合同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保证合同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
  • 高圣平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
  • ISBN:7802170249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608页
  • 文件大小:27MB
  • 文件页数:632页
  • 主题词:合同法-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保证合同重点疑点难点问题判解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保证的基本问题1

第一节 保证的意义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

二、《担保法》上保证的含义5

(一)保证是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合同6

(二)保证是担保他人履行债务的合同6

(三)保证责任表现为代为履行债务或者承担责任7

三、人事保证制度的基本内容8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9

一、问题的提出10

第二节 保证法律关系10

二、债权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11

三、保证人与主债务人之间的关系11

四、保证人与债权人之间的保证合同关系12

第三节 保证的特征1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3

二、保证的从属性问题18

(一)保证成立上的从属性18

(二)保证范围上的从属性19

(三)保证转移上的从属性20

(四)保证消灭上的从属性21

三、保证的相对独立性问题22

四、保证的单务性和无偿性问题23

五、保证的补充性问题24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25

第二章 保证人27

第一节 保证人的资格——代偿能力及其效力27

一、问题的提出27

二、代偿能力及其认定28

(一)保证人的现有资产状况29

(二)保证人的信用状况29

(三)保证人的技术力量、知识产权、劳动力等因素29

三、代偿能力对保证合同效力的影响30

第二节 自然人充当保证人问题32

第三节 公司充当保证人问题3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4

二、《公司法》第60条第3款——限制公司权利能力抑或限制董事、经理的越权行为问题38

三、《公司法》第60条第3款——限制物的担保抑或限制物的担保与人的担保问题45

四、《公司法》第60条第3款——董事、经理能否以公司资产为本公司股东之外的法人债务提供担保问题47

五、董事、经理以公司资产违法提供担保的效力48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54

(一)案例(一)的评析54

(二)案例(二)的评析54

第四节 企业法人及其分支机构、职能部门充当保证人问题5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7

(一)企业法人分支机构一般不能充当保证人61

三、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充当保证人问题61

二、其他企业法人充当保证人问题61

(二)企业法人书面授权的理解62

(三)企业法人授权不明的处理64

四、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充当保证人问题64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65

第五节 国家机关充当保证人问题6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65

二、国家机关不得充当保证人70

三、国家机关在特定情况下可以充当保证人7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72

第六节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充当保证人问题72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72

二、以公益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充当保证人75

三、从事经营活动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可以充当保证人76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77

第七节 其他组织充当保证人77

一、“其他组织”及其类型77

二、“其他组织”的认定81

(一)“其他组织”是依法成立的组织81

(二)“其他组织”具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财产81

(三)“其他组织”不具备法人资格82

(一)一般保证责任的保证合同与连带保证责任的保证合同83

一、保证合同及其种类83

第一节 保证合同及其内容83

第三章 保证合同83

(二)全额保证合同与部分保证合同84

(三)一人保证合同与共同保证合同84

(四)单个形式保证合同与最高额形式保证合同85

二、保证合同的内容86

(一)被保证的主债权的种类和数额86

(二)债务人履行债务的期限86

(三)保证的方式86

(四)保证担保的范围87

(五)保证的期间87

(六)双方认为需要约定的其他事项88

第二节 保证合同的成立89

一、保证合同成立的一般规定8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89

(二)保证合同的成立的要素93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94

二、保证合同的形式9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95

(二)保证合同的书面形式及其效力99

(三)保证合同书面形式的具体情形101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104

三、只在空白保证书上签名、盖章,保证合同的成立问题10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05

(二)保证合同意思合致的解释109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110

四、保证合同的保证人与被保证人诉请承担保证责任的“保证人”不一致时的处理11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10

(二)前引案例的评析113

五、在保证合同上伪造签章或擅自加盖、因出借、盗用而加盖保证人的公章时保证合同的成立问题11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14

(二)在保证合同上伪造签章或擅自加盖、因出借、盗用而加盖保证人公章时保证合同的成立问题127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128

第三节 被保证的主债务129

二、将来债务作为保证标的的问题130

一、被保证的主债务限于合同债务问题130

三、已罹于诉讼时效的主债务作为保证标的的问题13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31

(二)已罹于诉讼时效的主债务作为保证标的的问题139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140

第四节 保证合同的无效143

一、保证合同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14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43

(二)保证合同因主合同无效而无效的认定149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150

二、保证合同因自身原因而无效15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51

(二)保证人主体资格不合格157

(三)违背保证人真实意愿的保证合同无效158

(四)保证合同违反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160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161

第五节 无效保证合同的民事责任161

一、无效保证合同民事责任的性质161

二、无效保证民事责任的构成165

(一)缔约一方违反先合同义务165

(二)相对方受有损失166

(三)违反先合同义务与损失之间有因果关系166

(四)违反先合同义务者有过错166

三、无效保证合同民事责任的范围16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69

第六节 保证合同无效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情形169

一、主合同无效引起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69

(二)主合同无效引起保证合同无效时责任承担的情形171

(三)保证人承担民事责任的范围174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175

二、主合同有效但保证合同因保证人不适格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75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75

(二)主合同有效但保证合同无效时责任承担的一般规定182

(三)国家机关充当保证人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83

(四)学校、医院、幼儿园等公益法人充当保证人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85

(五)企业法人的分支机构充当保证人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85

(六)企业法人的职能部门充当保证人导致保证合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88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189

三、主合同有效但保证合同因意思不真实而无效时的责任承担19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90

(二)主合同当事人双方串通,骗取保证人提供保证193

(三)主合同债权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提供保证194

(四)主债务人采取欺诈、胁迫等手段使保证人提供保证195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195

四、主合同与保证合同均无效的责任承担195

五、以贷还贷借款合同的保证合同的效力认定与责任承担19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197

(二)以新贷还旧贷的借款合同的效力问题205

(三)以新贷还旧贷的保证合同的效力问题206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207

第四章 保证期间208

第一节 保证期间的概念及性质208

一、问题的提出208

二、立法与司法的演进209

(一)《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的规定209

(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经济合同纠纷案件有关保证的若干问题的规定》的规定210

(三)《担保法》的规定210

(四)《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的规定211

三、保证期间的界定212

(一)《担保法》关于保证期间的规定212

(二)保证期间定义的争论213

四、保证期间的法律性质216

(一)关于保证期间法律性质的主要观点216

(二)分析与评价218

(三)保证期间可否中断221

五、保证期间立法例比较225

第二节 保证期间的计算228

一、法定保证期间22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28

(二)保证期间的约定与法定229

(三)法定保证期间的适用229

二、约定保证期间230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230

三、当事人约定早于或者等于主债务履行期的保证期间的效力231

四、当事人约定短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6个月的保证期间的效力23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33

(二)当事人约定短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6个月的保证期间的效力239

(三)前引案例的评析240

五、当事人约定长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后2年的保证期间的效力240

六、当事人约定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为止等类似内容的效力24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43

(二)立法及司法政策的演进246

(三)条件抑或期限——“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直至主债务本息还清时止”的性质248

(四)《担保法司法解释》第32条第2款之分析与评价25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55

七、保证期间的起算255

(二)保证期间从主债务履行期届满时开始计算268

(三)未约定主债务履行期时保证期间的起算270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272

第三节 保证期间的效力27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74

二、一般保证保证期间的效力276

三、连带责任的保证期间的效力277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27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279

一、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279

第四节 保证期间与诉讼时效的衔接279

(二)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关系289

(三)保证债务诉讼时效期间的起算——评《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34条289

(四)保证期间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衔接294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295

二、保证期间与主债务诉讼时效299

三、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299

(一)主债务诉讼时效与保证债务诉讼时效起算的关系299

(二)主债务诉讼时效对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影响300

(三)保证债务的诉讼时效对主债务诉讼时效的影响302

(四)保证债务诉讼时效与主债务诉讼时效不一致时的处理30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04

四、无效保证时保证期间的适用问题304

(二)前引案例的评析309

第五节 《担保法》生效前保证期间问题31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12

二、《担保法》及其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322

三、《担保法》施行前后对保证期间和保证债务诉讼时效的主要差异323

(一)约定了保证期间的情形323

(二)没有约定保证期间或保证期间约定不明确的情形324

四、最高人民法院法〔2002〕144号通知的理解与适用326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329

第一节 保证人对债权人的权利331

第五章 保证人的权利331

一、保证人的一般抗辩权33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32

(二)抗辩权、保证人的抗辩权和保证人的一般抗辩权348

(三)保证人一般抗辩权的种类349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352

二、保证人的专属抗辩权——先诉抗辩权35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52

(二)关于保证人的专属抗辩权的讨论361

(三)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性质362

(四)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成立365

(五)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366

(七)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限制368

(六)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效果368

(八)前引案例的评析371

第二节 保证人对主债务人的权利372

一、保证人求偿权的行使37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72

(二)保证人行使求偿权的条件376

(三)保证人求偿权行使的范围378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379

二、保证人求偿权的预先行使379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79

(二)保证人求偿权预先行使的条件383

(三)保证人预先行使求偿权的范围387

(四)保证人预先行使求偿权的效果388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389

第六章 保证责任392

第一节 保证责任及其内容392

一、保证责任的界定392

二、保证责任的内容392

第二节 保证责任的范围394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394

二、约定的保证责任范围397

(一)主债权398

(二)利息398

三、法定的保证责任范围398

(三)违约金399

(四)损害赔偿金399

(五)实现债权的费用399

四、约定保证范围和法定保证范围的关系399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400

第三节 保证方式与保证责任40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01

二、保证方式的类型411

(一)一般保证411

(二)连带责任保证411

三、保证方式没有约定或者约定不明时的推定412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413

(一)案例(一)的评析413

(二)案例(二)的评析417

第四节 主合同的变更与保证责任418

一、我国《担保法》施行前后关于主合同变更对保证责任的影响的主要变化419

二、债权让与保证责任423

(一)《合同法》关于债权让与规定的理解与适用423

(二)债权让与对保证人保证责任的影响425

三、债务承担与保证责任427

(一)《合同法》关于债务承担规定理解与适用427

(二)约定的债务承担对保证人保证责任的影响429

(三)法定的债务承担对保证责任的影响43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33

四、主合同内容的变更与保证责任433

(二)《合同法》关于主合同内容变更规定理解与适用442

(三)主合同内容变更对保证人保证责任的影响444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449

第五节 人物与物保并存时的保证责任450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50

二、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责任优先问题473

三、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的求偿问题478

四、人的担保与物的担保并存时,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的,保证人的责任承担问题481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483

(一)案例(一)的评析483

(二)案例(二)的评析484

第六节 企业破产与保证责任486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86

二、前引案例的评析493

第七节 国有企业改制与保证责任493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494

二、国企改制与债务承担513

(一)企业改制后债务承担的一般原则问题514

(二)制止债务人借企业改制逃债问题514

(三)公平解决企业改制中隐瞒或者遗漏债务的承担问题515

(四)非政策性企业债权转股问题516

三、主债务人改制时保证责任的承担516

(一)企业出售与保证责任的承担517

四、保证人改制时保证责任的承担517

(二)企业合并与保证责任的承担518

(三)企业分立与保证责任518

(四)企业公司制改造与保证责任的承担519

(五)企业股份制改造与保证责任的承担519

(六)企业债权转股权时保证责任的承担520

四、前引案例的评析520

(一)案例(一)的评析520

(二)案例(二)的评析521

第八节 保证责任的消灭52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22

二、保证责任消灭的一般原因和特殊原因523

三、保证期间届满而债权人不为请求524

四、债权人放弃物的担保526

五、主债务承担而未经保证人同意529

六、主合同内容变更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530

七、前引案例的评析531

第七章 特殊保证532

第一节 最高额保证532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32

二、最高额保证的适用范围540

三、最高债权额的确定541

四、最高额保证决算期的确定542

(一)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的起算543

五、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543

(二)最高额保证的保证期间的确定545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546

第二节 共同保证548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48

二、一人保证与共同保证556

三、按份共同保证中保证责任的承担557

四、连带共同保证中保证责任的承担558

(一)共同保证人之间的份额问题559

(二)连带共同保证的保证人之间的求偿问题559

第三节 求偿保证561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61

五、前引案例的评析561

二、反担保制度概述569

三、反担保人570

四、反担保方式572

(一)求偿保证573

(二)求偿抵押574

(三)求偿质押574

(四)法律许可的其他担保方式574

五、反担保的成立和实现576

(一)反担保的成立条件576

(二)反担保的实现577

六、前引案例的评析577

一、据以研究的案例578

第四节 票据保证578

二、票据保证概述579

(一)票据保证概念579

(二)票据保证的性质580

(三)票据保证与民法上的保证的异同582

三、票据保证人的资格584

四、票据保证的设立585

(一)绝对应记载事项586

(二)相对应记载事项588

(三)票据保证的记载方法590

五、票据保证的限制590

(二)保证人的保证责任必须与其担保的被保证人的债务的数额完全相同591

(一)保证必须是无条件的591

六、票据保证的效力592

(一)票据保证人的票据责任592

(二)保证人和被保证人的连带责任594

(三)共同保证人的连带责任598

七、票据保证人的追索权599

(一)票据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对象599

(二)票据保证人行使追索权的标的600

(三)票据保证人行使追索权,享有持票人所享有的一切权利600

八、前引案例的评析600

主要参考书目603

后记60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