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液-液萃取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液-液萃取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 李洲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3206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63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274页
  • 主题词:药物-制造-萃取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液-液萃取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概论1

第一节 液-液萃取和萃取循环1

一、液-液萃取的基本概念1

目录1

二、液-液萃取循环2

第二节 液-液萃取体系的分类3

一、按萃取剂的结构类别分类3

二、按有无化学反应分类8

三、按萃取机制分类10

三、萃取动力学研究12

四、萃取方式的确定和萃取流程的建立12

第三节 液-液萃取研究的基本内容12

二、萃取平衡研究和萃取工艺及操作条件的确定12

一、萃取体系的选择12

五、萃取设备的选型和设计13

第二章 萃取剂的选择和萃取体系的确定15

第一节 萃取剂选择的基本原则15

第二节 萃取体系的组成15

一、萃取剂-稀释剂体系15

第三节 萃取剂的选择示例16

二、混合萃取体系16

一、青霉素17

二、大环内酯类抗生素22

三、林可霉素26

四、衣康酸28

五、氨基酸30

第三章 液-液萃取平衡和单级萃取过程34

第一节 萃取平衡34

一、萃取平衡的基本参数——分配常数和分配系数34

二、分配平衡关系和分配系数的图示35

三、萃取平衡模型43

第二节 一次接触平衡——单级萃取过程46

一、萃取过程中两相体积不变或变化很小时的物料衡算方法47

二、萃取过程中两相体积有显著变化时的物料衡算方法48

三、单级萃取过程中的极限溶剂/料液比51

四、接近萃取平衡程度的表征——萃取级效率51

第三节 表征萃取效果的主要指标——萃取率和分离系数53

一、萃取率53

二、分离系数55

二、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计算法和图解法58

一、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58

第一节 多级错流萃取过程58

第四章 逐级接触的多级萃取过程58

第二节 多级逆流萃取过程62

一、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62

二、溶剂不互溶、各级萃取分配系数变化时的逐级算法62

三、溶剂不互溶、萃取分配系数为常数时的公式算法64

四、溶剂不互溶体系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图解法67

五、溶剂部分互溶体系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图解法69

六、萃取剂极限用量和极限流比的图解确定71

七、多级逆流萃取过程与多级错流萃取过程的比较74

第三节 分馏萃取过程75

一、分馏萃取过程的操作原理76

二、分馏萃取的过程参数——萃取率、萃余率和净化系数78

三、溶剂不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计算法78

四、溶剂不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图解法83

五、溶剂部分互溶体系分馏萃取过程的图解法86

六、分馏萃取过程中流比的选择和极限流比的确定87

第五章 连续接触的多级逆流萃取过程94

第一节 柱塞流模型94

一、连续逆流传质过程的柱塞流模型94

二、传质单元数和传质单元高度95

三、溶剂不互溶体系传质单元数的计算96

四、两相体积变化时传质单元数的计算100

五、理论级和理论级当量高度103

第二节 萃取柱内的纵向混合104

一、萃取柱内的纵向混合现象104

二、计入纵向混合的扩散模型105

三、传质单元高度和柱高的计算106

一、多级错流萃取过程110

二、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110

第一节 多级错流和多级逆流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110

第六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实验方法110

三、分馏萃取过程115

四、微分接触的多级逆流萃取过程120

第二节 多级逆流萃取实验装置120

一、连续操作的多级逆流液-液萃取器(台架规模)120

二、微型混合澄清槽121

三、微型环隙式离心萃取器121

第七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动力学123

第一节 萃取动力学的基本概念123

第二节 萃取动力学过程的控制机制123

一、传质方程123

二、萃取过程动力学的控制(机制)类型125

三、传质系数的计算127

四、萃取过程动力学控制类型的判断127

五、研究萃取过程动力学控制机制的意义127

第三节 萃取动力学研究装置和实验方法128

一、实验装置128

二、实验研究方法129

第四节 萃取动力学研究示例131

一、萃取动力学过程机制的判定131

二、萃取过程机制的判定134

三、萃取速率数学模型的建立135

第八章 液-液萃取过程的优化139

第一节 液-液萃取过程优化目标函数的选择139

第二节 萃取过程参数分析140

一、萃取过程的优化140

二、萃取-反萃取循环过程的优化144

第三节 优化计算方法147

第九章 液-液萃取过程中的乳化和破乳150

第一节 液-液萃取过程中的乳化现象150

二、在微生物制药的发酵液中有大量蛋白质存在151

一、萃取体系中含有呈胶粒状态和极细微的固体颗粒或杂质151

第二节 产生乳化的原因151

三、发酵液染菌153

四、有机相的理化性质153

五、过度的搅拌153

第三节 乳化的防止和破乳153

一、乳化的防止153

二、破乳154

第十章 液-液萃取设备——搅拌萃取槽和混合澄清槽159

二、机械搅拌器的类型和搅拌输入功率的计算160

一、搅拌萃取槽的结构160

第一节 搅拌萃取槽160

三、混合槽内的液流分散和传质170

四、输入功率与传质速率的关系和混合槽的放大183

五、输入能量参数的选择186

六、搅拌萃取槽内的澄清分相187

第二节 混合澄清槽187

一、混合澄清槽简介187

二、混合槽内的传质和混合槽的放大190

三、澄清槽内的澄清分相和澄清槽的放大194

第一节 液-液萃取柱简介208

一、填料柱和脉冲填料柱208

第十一章 液-液萃取设备——液-液萃取柱208

二、筛板柱和脉冲筛板柱209

三、往复振动筛板柱(RPEC)210

四、转盘柱(RDC)和不对称转盘柱(ARD)211

五、混合澄清型萃取柱213

第二节 液-液萃取柱的计算216

一、萃取柱柱高的计算216

二、萃取柱柱径的计算216

第一节 离心萃取器的分类和主要型式220

一、微分接触离心萃取器220

第十二章 液-液萃取设备——离心萃取器220

二、逐级接触离心萃取器223

三、逆流萃取倾析器226

四、静态混合器-离心机组合227

第二节 离心萃取器性能参数230

一、离心分离因数230

二、离心萃取器的压力平衡和界面控制230

三、离心萃取器的操作特性234

四、离心萃取器内分散相的滞留分率238

五、离心萃取器内的返混238

一、选择原则241

第一节 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及其在制药工业中的适用性241

第十三章 液-液萃取设备的选择和操作241

二、萃取设备在制药工业中的适用性244

第二节 液-液萃取操作过程中的若干问题244

一、连续相和分散相的控制和反相244

二、液泛和液泛流量247

三、相夹带和萃取溶剂的损耗249

第十四章 液-液萃取技术的新进展252

第一节 新萃取体系的开发应用252

一、“反应萃取”体系252

二、双水相萃取体系252

三、液-液-液三相萃取体系256

第二节 萃取工艺过程的进展257

一、全发酵液萃取257

二、发酵-萃取耦合过程257

第三节 液-液萃取技术的扩展应用258

一、代替沉淀法进行产物的直接提取258

二、代替蒸发法用于产物的浓缩260

三、代替水蒸汽蒸馏用于产物的纯化261

四、代替精馏方法用于相近产物的精细分离261

五、用于产物的介质转换261

六、发展溶剂萃取与其他分离手段相结合的组合技术26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