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
  • 董大勤,袁凤隐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574867
  • 出版时间:2006
  • 标注页数:1149页
  • 文件大小:51MB
  • 文件页数:1169页
  • 主题词:压力容器-设计-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压力容器设计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材料1

1.1 钢板1

1.1.1 碳素钢钢板1

1.1.1.1 有关标准1

1.1.1.2 常用钢号及其化学成分与力学性能2

1.1.1.3 使用规定3

1.1.2 压力容器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GB 6654—1996)3

1.1.2.1 钢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3

1.1.2.2 使用规定4

1.1.3 低温压力容器用低合金钢钢板(GB 3531—1996)7

1.1.4 压力容器用高合金钢钢板9

1.1.4.1 钢号及其化学成分、力学性能9

1.1.4.2 钢板的耐蚀性能试验规定11

1.1.5 锅炉用碳素钢和低合金钢钢板11

1.1.6 钢板(含其它钢材)的出厂与验收12

1.1.7 钢板的尺寸与质量14

1.1.7.1 钢板的尺寸系列14

1.1.7.2 钢板厚度允许偏差18

1.1.7.3 钢板理论质量20

1.1.8 不锈钢复合钢板(GB 8165—1997)21

1.2 钢管23

1.2.1 有缝钢管23

1.2.1.1 低压流体输送用焊接钢管(GB/T 3092—1993)23

1.2.1.2 其它有缝钢管标准简介24

1.2.2 无缝钢管25

1.2.2.1 输送流体用碳钢与低合金钢无缝钢管(GB/T 8163—1999)25

1.2.2.2 石油裂化用无缝钢管(GB/T 9948—1988)25

1.2.2.3 化肥设备用高压无缝钢管(GB 6479—2000)26

1.2.2.4 锅炉用无缝钢管27

1.2.2.5 低温容器用无缝钢管28

1.2.2.6 流体输送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4976—2000)28

1.2.2.7 热交换器用不锈钢无缝钢管(GB/T 13296—1991)29

1.2.3 无缝钢管的检验与验收30

1.2.3.1 检验项目与内容30

1.2.3.2 钢管的验收32

1.2.4 钢管的许用应力32

1.2.5 无缝钢管的尺寸系列34

1.2.5.1 钢管的外径尺寸系列34

1.2.5.2 钢管的公称直径系列34

1.3 锻件(根据JB/T 4726—2000,JB/T 4727—2000,JB/T 4728—2000综合)54

1.3.1 锻件用材的分类、形状、名称与级别54

1.3.1.1 锻件的标准54

1.3.1.2 锻件的形状、名称及其公称厚度54

1.3.1.3 锻件的级别55

1.3.2 锻件的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56

1.3.3 锻件的质量要求与焊补规定57

1.3.4 锻件的检验与验收59

1.3.5 锻件的许用应力60

1.3.6 2000年锻件标准(JB 4726、JB 4727、JB 4728)修订的主要内容61

1.4 紧固件材料及紧固件力学性能62

1.4.1 专用级紧固件材料62

1.4.1.1 法兰连接用螺柱规格和尺寸62

1.4.1.2 双头螺柱的钢号、化学成分和力学性能62

1.4.1.3 螺柱的许用应力64

1.4.1.4 螺母材料67

1.4.2 商品级紧固件67

1.4.2.1 螺栓、螺钉、螺柱的性能等级67

1.4.2.2 螺栓、螺钉和螺柱的力学性能69

1.4.2.3 螺母的性能等级73

1.5 型钢74

1.5.1 普通低碳钢热轧圆盘条(GB 701—1965)74

1.5.2 热轧圆钢和方钢(GB 702—1986)74

1.5.3 热轧扁钢(GB 704—1988)74

1.5.4 热轧六角钢和八角钢(GB 705—1989)77

1.5.5 热轧工字钢(GB 706—1988)78

1.5.6 热轧槽钢(GB 707—1988)79

1.5.7 热轧等边角钢(GB 9787—1988)80

1.5.8 热轧不等边角钢(GB 9788—1988)83

1.5.9 不锈钢热轧等边角钢(GB 4227—1984)83

1.6 各种牌号钢材性能与用途90

1.6.1 碳素结构钢和优质碳素结构钢90

1.6.1.1 Q23590

1.6.1.2 10号钢91

1.6.1.3 20号钢91

1.6.1.4 35号钢91

1.6.1.5 45号钢92

1.6.2 低合金结构钢93

1.6.2.1 16Mn、16MnR93

1.6.2.2 15MnV、15MnVR96

1.6.2.3 18MnMoNbR96

1.6.2.4 13MnNiMoNbR96

1.6.2.5 CF-62、07MnCrMoVR,07MnNiCrMoVDR98

1.6.3 合金结构钢和耐热钢99

1.6.3.1 15CrMo99

1.6.3.2 12CrMo100

1.6.3.3 12Cr1MoVG100

1.6.3.4 12Cr2Mo(2?Cr-1Mo)101

1.6.3.5 30CrMo102

1.6.3.6 35CrMo102

1.6.3.7 40Cr102

1.6.3.8 25Cr2MoVA102

1.6.3.9 40MnB102

1.6.3.10 40MnVB103

1.6.4 耐热不起皮钢103

1.6.5 不锈耐酸钢、热强钢103

1.6.5.1 0Cr13103

1.6.5.2 1Cr13、2Cr13、3Cr13、4Cr13104

1.6.5.3 0Cr18Ni9、1Cr18Ni9、1Cr19Ni9、00Cr19Ni10104

1.6.5.4 1Cr18Ni9Ti、0Cr18Ni10Ti105

1.6.5.5 0Cr17Ni12Mo2(316)、0Cr18Ni12Mo2Ti、00Cr17Ni14Mo2(316L)、+0Cr19Ni13Mo3(317)、00Cr19Ni13Mo3(317L)106

1.6.5.6 00Cr18Ni5Mo3Si2107

1.7 铸铁108

1.7.1 铸铁的分类108

1.7.2 灰铸铁(GB/T 9439—1988)109

1.7.2.1 灰铸铁的牌号、力学及工艺性能109

1.7.2.2 灰铸铁的耐蚀性能110

1.7.2.3 灰铸铁的应用111

1.7.3 球墨铸铁(GB/T 1348—1988)111

1.7.4 可锻铸铁114

1.7.5 耐蚀铸铁114

1.7.5.1 高硅铸铁115

1.7.5.2 高铬铸铁116

1.7.5.3 高镍铸铁117

1.7.6 耐热铸铁119

1.7.6.1 铬系耐热铸铁120

1.7.6.2 中硅耐热铸铁120

1.7.6.3 铝硅系耐热铸铁120

1.7.6.4 铝系耐热铸铁120

1.7.7 铸铁用于压力容器时的规定120

1.8 铜及铜合金122

1.8.1 加工铜122

1.8.2 加工黄铜123

1.8.2.1 普通黄铜124

1.8.2.2 多元黄铜125

1.8.2.3 加工黄铜的物理性能以及板材和管材的力学性能128

1.8.3 青铜129

1.8.3.1 锡青铜130

1.8.3.2 铝青铜131

1.8.3.3 铍青铜132

1.8.4 白铜(GB/T 5234—2001)133

1.8.5 热交换器用铜合金管(GB/T 8890—1998)133

1.8.6 铸造铜合金(GB/T 1176—1987)136

1.8.7 铜及铜合金用于压力容器(换热器)时的规定140

1.9 铝及铝合金141

1.9.1 变形铝及铝合金142

1.9.1.1 变形铝及铝合金的分类、牌号及性能142

1.9.1.2 变形铝及铝合金(新)牌号表示方法145

1.9.1.3 铝及铝合金板147

1.9.1.4 铝及铝合金管150

1.9.1.5 铝及铝合金棒154

1.9.1.6 变形铝和铝合金在压力容器上的应用规定155

1.9.2 铸造铝合金157

1.10 钛及钛合金162

1.10.1 纯钛162

1.10.1.1 工业纯钛的牌号及杂质元素162

1.10.1.2 钛的耐蚀性能163

1.10.1.3 钛的物理、力学、加工工艺性能特点164

1.10.2 钛合金166

1.10.2.1 钛合金分类166

1.10.2.2 几种常用的钛合金167

1.10.3 钛及钛合金板材169

1.10.4 钛复合板171

1.10.4.1 分类与代号171

1.10.4.2 材料172

1.10.4.3 尺寸172

1.10.4.4 力学与工艺性能173

1.10.4.5 表面质量174

1.10.4.6 供货与验收174

1.10.4.7 标记示例174

1.10.5 钛及钛合金管174

1.10.6 钛材(含合金及复合材料)用于压力容器上的规定177

1.10.7 钛板与钛管的许用应力178

1.11 镍及镍合金(GB/T 2054—1980,JB 4741~JB 4743—2000)178

1.11.1 纯镍178

1.11.2 镍合金178

第2章 压力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183

2.1 圆柱形筒体183

2.1.1 内压圆筒183

2.1.1.1 内压圆筒常规设计方法183

2.1.1.1.1 设计参数183

2.1.1.1.2 内压圆筒的五种厚度及其确定方法189

2.1.1.2 内压圆筒的计算厚度表与许用压力表191

2.1.1.3 圆柱形筒体的容积、内表面积和质量204

2.1.2 外压圆筒206

2.1.2.1 外压圆筒的设计计算方法206

2.1.2.2 外压圆筒的计算厚度表210

2.1.2.2.1 厚度表的编制说明210

2.1.2.2.2 外压圆筒计算厚度表213

2.1.2.3 外压圆筒许用压力表263

2.1.2.4 管子的许用外压(参考件)289

2.2 椭圆形封头289

2.2.1 标准椭圆形封头的几何形状、尺寸和质量289

2.2.2 承受内压的标准椭圆形封头294

2.2.3 承受外压的标准椭圆形封头308

2.3 碟形封头325

2.3.1 碟形封头的几何形状、形式代号尺寸和质量325

2.3.2 承受内压的碟形封头326

2.3.3 承受外压的碟形封头341

2.4 球冠形封头348

2.4.1 封头的结构与质量348

2.4.2 球冠形封头的计算厚度(代号SH,在JB/T 4746—2002中的形式代号为PSH)354

2.4.3 带法兰的球冠形封头及其厚度表395

2.5 锥形封头396

2.5.1 锥形封头的结构形式、几何尺寸及质量396

2.5.2 内压折边锥形封头406

2.5.3 外压锥形封头406

2.5.3.1 外压锥形封头设计所包括的三项计算406

2.5.3.2 锥壳的稳定计算及许用外压计算厚度表410

2.5.3.3 锥壳与圆筒连接处的加强设计436

2.5.3.4 锥壳与筒体连接处的支撑计算443

2.5.3.5 外压锥壳的简化计算方法443

2.6 平板形封头444

2.6.1 平板形封头的结构444

2.6.2 平板形封头的计算厚度(代号P)445

2.7 各种封头计算与选用中的几个问题449

2.7.1 各种封头几何量及质量计算公式的推导449

2.7.2 关于内压锥壳计算方法简化的说明457

2.7.3 筒体与封头的搭配459

2.8 外压筒体上加强圈设计462

2.8.1 GB 150加强圈设计方法说明462

2.8.2 外压圆筒加强圈简化计算的探讨与结论465

2.8.2.1 Imin简化计算所必需具备的条件466

2.8.2.2 扁钢与筒壁、角钢与筒壁组合截面惯性矩Ix数据表471

2.8.3 真空容器加强圈设计512

2.8.4 锥壳与筒体连接处的稳定(支撑)计算515

2.9 管壳式换热器的主要受压元件523

2.9.1 管壳式换热器的总体结构523

2.9.1.1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图2-9-1)523

2.9.1.2 浮头式换热器(图2-9-2)524

2.9.1.3 U形管换热器527

2.9.1.4 外填料函式浮头换热器528

2.9.1.5 折流板和支持板及其固定结构529

2.9.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壳体532

2.9.3 波形膨胀节536

2.9.3.1 波形膨胀节的安装条件536

2.9.3.2 波形膨胀节结构、形式代号与尺寸、质量表537

2.9.3.3 不同温度下膨胀节的许用工作压力550

2.9.3.4 制造551

2.9.3.5 膨胀节标记552

2.9.4 换热管束552

2.9.4.1 换热管的尺寸规格与排列方式552

2.9.4.2 固定管板式换热器中的换热管束554

2.9.4.3 浮头式换热器、冷凝器中的换热管束565

2.9.4.4 U形管换热器中的管束569

2.9.5 管板572

2.9.5.1 管板的结构572

2.9.5.2 管板厚度表577

2.9.5.3 管板质量594

2.9.6 管箱615

2.10 容器的容积表与质量表617

2.10.1 容积表617

2.10.2 储存容器质量表622

2.10.3 常压容器的尺寸参数643

2.10.3.1 常压平底平盖容器(图2-10-2,表CHR-1)643

2.10.3.2 常压平底锥盖容器(图2-10-3,表CHR-2)644

2.10.3.3 常压90°无折边锥形底、平盖容器(图2-10-4,表CHR-3)644

2.10.3.4 常压立式球冠形封头容器(图2-10-5,表CHR-4)644

2.10.3.5 常压卧式球冠形封头容器(图2-10-6,表CHR-5)645

2.11 反应容器的主要受压元件645

2.11.1 反应容器的总体结构645

2.11.2 反应容器的筒体646

2.11.2.1 装料量与全容积646

2.11.2.2 筒体的长径比646

2.11.2.3 筒体的直径和高度647

2.11.2.4 全容积表647

2.11.3 传热装置651

2.11.3.1 夹套传热装置651

2.11.3.2 内置盘管传热装置662

2.11.4 夹套容器内筒与夹套名义厚度表664

第3章 压力容器标准件674

3.1 压力容器法兰674

3.1.1 压力容器法兰的结构与类型(JB/T 700—2000)674

3.1.2 压力容器法兰的尺寸系列675

3.1.2.1 法兰尺寸系列表中的两个基本参数675

3.1.2.2 压力容器法兰尺寸与质量675

3.1.2.3 确定法兰尺寸的计算基础694

3.1.3 压力容器法兰的最大允许工作压力694

3.1.4 压力容器法兰的选用方法与示例694

3.1.5 法兰的技术要求与标记697

3.1.5.1 材料697

3.1.5.2 机械加工697

3.1.5.3 焊接698

3.1.5.4 法兰标记698

3.1.6 密封垫片699

3.1.7 压力容器法兰用等长双头螺柱(JB/T 4707—2000)703

3.1.7.1 形式与尺寸703

3.1.7.2 A型与B型螺柱的选用703

3.1.7.3 双头螺柱材料705

3.1.7.4 标记705

3.2 管法兰连接708

3.2.1 管法兰708

3.2.1.1 管法兰类型与密封面形式708

3.2.1.2 管法兰尺寸711

3.2.1.3 技术要求734

3.2.1.4 法兰的最高无冲击工作压力737

3.2.1.5 法兰标记741

3.2.2 密封垫片741

3.2.2.1 非金属平垫片(HG 20606—1997)741

3.2.2.2 柔性石墨复合垫片(HG 20608—1997)745

3.2.2.3 聚四氟乙烯包覆垫片(HG 20607—1997)746

3.2.2.4 金属包覆垫片(HG 20609—1997)746

3.2.2.5 缠绕式垫片(HG 20610—1997)748

3.2.2.6 齿形组合垫(HG 20611—1997)750

3.2.2.7 金属环垫(HG 20612—1997)752

3.2.2.8 各种垫片的适用条件753

3.2.2.9 垫片标记754

3.2.3 紧固件755

3.2.3.1 紧固件形式、规格及选用资料755

3.2.3.2 紧固件的使用规定756

3.2.3.3 螺栓、螺柱的长度与质量756

3.2.4 选用示例763

3.3 容器支座765

3.3.1 鞍式支座(JB/T 4712—1992)765

3.3.1.1 鞍座的结构与类型765

3.3.1.2 鞍座的尺寸系列766

3.3.1.3 鞍座的选用773

3.3.1.4 鞍座标记778

3.3.2 耳式支座(JB/T 4725—1992)778

3.3.2.1 结构、形式与尺寸778

3.3.2.2 支座的选用780

3.3.2.3 支座的标记801

3.3.3 支承式支座(JB/T 4724—1992)802

3.3.3.1 结构、形式尺寸与安装高度802

3.3.3.2 容器封头限定的允许垂直载荷[F]806

3.3.3.3 支座的选用807

3.3.3.4 支座标记808

3.3.4 腿式支座(JB/T 4713—1992)809

3.3.4.1 结构、形式与尺寸809

3.3.4.2 选用810

3.3.4.3 制造安装要求813

3.3.4.4 标记814

3.4 人孔与手孔814

3.4.1 《钢制人孔和手孔》标准814

3.4.1.1 标准简介814

3.4.1.2 人、手孔的结构与尺寸816

3.4.1.3 人、手孔材料规定及选用提示837

3.4.1.4 人、手孔的允许工作压力839

3.4.1.5 标记与标记示例841

3.4.1.6 人、手孔的选用提示844

3.4.2 《不锈钢人、手孔》标准845

3.4.2.1 类型、结构与尺寸846

3.4.2.2 不同温度下的最高允许工作压力854

3.4.2.3 人、手孔的标记855

3.4.3 压力容器上开检查孔的规定855

3.4.3.1 检查孔的种类、数量、尺寸、位置855

3.4.3.2 压力容器不开设检查孔的条件855

3.5 视镜与液面计856

3.5.1 视镜856

3.5.1.1 结构、类型856

3.5.1.2 视镜尺寸、材料、标记856

3.5.2 液面计858

3.5.2.1 玻璃板液面计858

3.5.2.2 玻璃管液面计(PN1.6)(HG 21592—1995)867

3.5.2.3 使用玻璃板和玻璃管液面计应注意的几个问题869

3.6 补强圈、补强管、凸缘870

3.6.1 补强圈补强(JB/T 4736—2002)870

3.6.1.1 补强圈的结构与尺寸870

3.6.1.2 补强计算871

3.6.1.3 补强圈的应用875

3.6.2 补强管补强(HGJ 527—1990)877

3.6.2.1 开孔处壳体需要补强的当量厚度δs877

3.6.2.2 补强管的类型877

3.6.2.3 补强管的许用当量厚度[δs]877

3.6.2.4 补强管形式及尺寸的选用步骤和方法882

3.6.2.5 材料和制造技术要求882

3.6.3 容器上开孔有关的规定884

3.6.4 设备凸缘884

3.6.4.1 法兰凸缘885

3.6.4.2 管螺纹凸缘887

3.6.4.3 缘的技术要求与应用887

3.7 反应釜的传动装置888

3.7.1 总体结构——传动装置的系统组成888

3.7.2 凸缘法兰(HG 21564—1995)889

3.7.2.1 结构、形式代号、主要尺寸889

3.7.2.2 材料890

3.7.2.3 标记891

3.7.3 安装底盖(HG 21565—1995)891

3.7.3.1 结构形式及代号891

3.7.3.2 安装底盖与机架、密封箱体的配置892

3.7.3.3 材料895

3.7.3.4 标记895

3.7.4 机架895

3.7.4.1 形式与尺寸895

3.7.4.2 标记898

3.7.5 传动轴(HG 21568—1995)899

3.7.5.1 结构形式899

3.7.5.2 材料901

3.7.5.3 标记901

3.7.6 联轴器901

3.7.6.1 缘联轴器901

3.7.6.2 夹壳联轴器(HG 21570—1995)904

3.7.6.3 焊接式联轴器(HG 21570—1995)906

3.7.6.4 块式弹性联轴器(HG 21569.2—1995)907

3.7.6.5 技术要求909

3.7.6.6 标记909

3.7.7 填料密封箱(HG 21537.7~.8—1992)910

3.7.8 机械密封(HG 21571—1995)911

3.7.8.1 机械密封的工作原理及结构911

3.7.8.2 搅拌传动装置标准中使用的机械密封(HG 21571—1995)913

3.7.8.3 机械密封性能要求915

3.7.8.4 机械密封循环保护系统915

3.7.9 釜用传动装置减速机型号918

3.7.10 选用中应注意的问题918

3.8 安全阀920

3.8.1 安全阀的结构与工作原理920

3.8.2 对安全阀的要求921

3.8.3 安全阀工作过程分析921

3.8.4 安全阀的封闭机构923

3.8.5 微启式与全启式安全阀923

3.8.6 压力容器安全泄放量的计算924

3.8.7 安全阀排放能力的计算925

3.8.8 安全阀的选择928

3.8.8.1 形式的选择928

3.8.8.2 安全阀排放量的确定928

3.8.8.3 安全阀开启压力的确定929

3.8.8.4 阀体及密封面材料的选择929

3.8.9 安全阀的安装和调试929

3.8.10 安全阀的常见故障930

3.8.11 安全阀代号(JB 308—1975)930

3.8.12 装设安全阀的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确定932

3.8.13 安全阀选用资料932

3.9 爆破片934

3.9.1 爆破片的应用场合934

3.9.2 爆破片的结构935

3.9.3 爆破片装置材料936

3.9.4 爆破片的爆破压力936

3.9.5 安装爆破片的压力容器设计压力的确定937

3.9.6 爆破片排放面积的计算937

第4章 压力容器的焊接939

4.1 焊接材料939

4.1.1 焊条电弧焊用电焊条939

4.1.1.1 电焊条的组成及其作用939

4.1.1.2 电焊条的分类943

4.1.1.3 电焊条的标准与型号943

4.1.1.4 电焊条的牌号955

4.1.1.5 电焊条的选用963

4.1.2 焊丝968

4.1.2.1 钢焊丝971

4.1.2.2 有色金属焊丝973

4.1.3 焊剂974

4.1.3.1 概述974

4.1.3.2 焊剂的分类974

4.1.3.3 焊剂牌号的表示方法976

4.1.3.4 常用焊剂的成分、特点及应用976

4.1.3.5 气焊用熔剂981

4.1.3.6 焊剂的型号981

4.1.3.7 压力容器常用钢材埋弧焊、电渣焊焊丝与焊剂984

4.1.4 焊接用气体和电极986

4.1.4.1 焊接用气体986

4.1.4.2 焊接用电极989

4.1.4.3 气体保护焊的应用990

4.1.5 焊接材料的验收、保管与使用992

4.1.5.1 焊接材料的验收992

4.1.5.2 焊接材料的保管992

4.1.5.3 焊接材料的使用992

4.2 焊接结构993

4.2.1 有关焊接结构的几个名称993

4.2.2 对接焊接接头995

4.2.2.1 对接接头的焊缝及常用坡口形式995

4.2.2.2 对接接头及其焊缝应遵守的规定997

4.2.3 角接焊接接头和T形焊接接头1000

4.2.3.1 角接接头和T形接头常用坡口形式和焊缝形式1000

4.2.3.2 角接接头和T形接头的受力特点1002

4.2.4 搭接焊接接头1003

4.2.5 压力容器中焊接接头的分类1006

4.2.6 焊接接头的代号标注方法1007

4.2.7 焊接变形与应力1009

4.2.7.1 焊接变形1011

4.2.7.2 焊接残余应力1019

4.3 压力容器中的各种焊接接头1024

4.3.1 容器筒体的对接接头及钢板的拼接接头1024

4.3.2 筒体与封头连接的非对接接头1029

4.3.3 接管与壳体间的焊接接头1032

4.3.4 法兰与壳体或接管的焊接接头1036

4.3.5 凸缘与壳体的焊接接头1039

4.3.6 夹套封闭件与内筒、夹套筒体的焊接接头1040

4.3.7 管板与壳体连接的焊接接头1044

4.3.8 裙式支座与塔壳的焊接接头1044

4.3.9 加强圈与壳体之间的焊接接头形式1046

4.4 焊接质量控制1047

4.4.1 焊前要求1047

4.4.2 焊接接头的外观质量和力学性能要求1047

4.4.3 焊接接头的无损检测要求1047

4.4.4 压力容器筒体、封头的制造及组对质量检验要点1049

4.4.5 焊后热处理1049

4.4.6 容器的压力试验1051

4.4.6.1 液压和气压试验1051

4.4.6.2 气密试验1052

4.4.7 焊缝返修1052

4.4.8 钢制压力容器焊接工艺评定1053

4.4.8.1 焊接工艺评定的程序1053

4.4.8.2 焊接工艺评定的规则1058

4.4.8.3 焊接工艺评定方法1067

4.4.9 产品焊接试板1074

4.4.9.1 制备产品试板的要求1074

4.4.9.2 产品焊接试板制作应遵循的原则1075

4.4.9.3 产品焊接试板和试样的规定(JB 4744—2000)1075

4.4.9.4 试样合格标准1077

第5章 压力容器的安全监察与管理1079

5.1 监察管理的范围及所依据的法规文件1079

5.1.1 实施压力容器安全监察的部门及其职责1079

5.1.2 安全监察的依据1079

5.2 压力容器的分类管理1081

5.2.1 《容规》的管辖范围1081

5.2.2 《容规》对压力容器的划类规定1082

5.2.3 《锅炉压力容器制造监督管理办法》对压力容器制造许可级别划分1091

5.2.4 设计、制造、使用压力容器的几点规定1091

5.3 压力容器的定期检验1092

5.3.1 定期检验的目的和依据1092

5.3.2 压力容器的年度检查1093

5.3.2.1 年度检查的内容1093

5.3.2.2 年度检验结果的认定1097

5.3.3 压力容器的全面检验1099

5.3.3.1 全面检验周期的规定1099

5.3.3.2 检验的内容与程序1100

5.3.3.3 检验前的资料审查和准备工作1100

5.3.3.4 各项检验项目的具体要求1102

5.3.3.5 检验记录与检验报告1107

5.3.4 压力容器的耐压试验1109

5.3.5 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评定1110

5.3.5.1 在用压力容器安全状况等级评定的原则1110

5.3.5.2 缺陷的定级1111

5.3.6 缺陷的安全评定1116

附件 安全阀校验要求1116

附录1119

A 与金属材料的性能术语1119

A1 变形与内力1119

A1.1 线应变1119

A1.2 正应力与剪应力1119

A2 强度1120

A2.1 屈服强度σs(σ0.2)1120

A2.2 强度极限σb1120

A2.3 蠕变极限σn1120

A2.4 持久强度σD1120

A3 塑性1120

A3.1 延伸率δ1120

A3.2 断面收缩率ψ1121

A3.3 屈强比1121

A3.4 弯曲试验1121

A4 韧性1122

A4.1 冲击功Akv1122

A4.2 冲击韧性1122

A5 硬度1123

A5.1 布氏硬度1123

A5.2 洛氏硬度1123

B 金相学基础知识1123

B1 铁碳合金1123

B1.1 什么是铁碳合金1123

B1.2 铁碳合金中铁原子的两种排列方式及其对钢材性能的影响1123

B1.3 碳在铁碳合金中的三种存在方式及其对铁碳合金性能的影响1124

B1.4 铁碳平衡状态图及其功能1125

B1.5 铁碳平衡状态图的铸铁部分至少应了解哪些内容?1126

B1.6 什么是C曲线,它有什么功能?1127

B2 钢的热处理1129

B2.1 什么是钢的热处理?1129

B2.2 常见的热处理有哪些?1129

B3 低合金钢1131

B3.1 低合金钢有哪两类,它们的异同点是什么?1131

B3.2 低合金钢中的合金元素起什么作用?1131

B3.3 低合金钢钢号是怎样表示的?1132

B4 高合金钢1132

B4.1 压力容器上使用的高合金钢有几类?1132

B4.2 什么是铁素体不锈钢?1132

B4.3 什么是马氏体不锈钢?1132

B4.4 什么是奥氏体不锈钢?1133

B4.5 什么叫“固溶处理”?1133

B4.6 什么叫“冷作硬化”?1133

B4.7 不锈钢的晶间腐蚀是怎么发生的?1133

B4.8 如何防止奥氏体不锈钢的晶间腐蚀?1134

B4.9 奥氏体不锈钢中的含碳量是如何分级的1134

B5 耐热钢的热安定性与高温强度是如何获得的?1134

B6 各类钢铁产品牌号表示方法1134

B6.1 铸铁牌号表示方法1134

B6.2 铸钢牌号表示方法1134

B6.3 碳素结构钢和低合金结构钢等牌号表示方法1134

B6.4 专门用途材料牌号表示方法1134

B6.5 合金钢牌号表示方法1134

C 极限与配合的入门知识1137

C1 几个有关尺寸的概念1137

C1.1 基本尺寸1137

C1.2 实际尺寸1137

C1.3 极限尺寸1138

C1.4 尺寸偏差(也称极限偏差)1138

C1.5 尺寸公差与公差带1138

C1.6 标准公差——确定公差带宽度的参数1139

C1.7 基本偏差——确定公差带位置的参数1140

C2 配合1141

C2.1 基本偏差与配合的关系1141

C2.2 配合的两种基准制1142

C3 尺寸精度与配合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方法1142

C3.1 单个零件的基本尺寸公差标注方法1142

C3.2 装配图上配合尺寸代号的标注1143

C4 不同尺寸段的极限偏差表1143

参考文献114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