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装备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管理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装备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管理](https://www.shukui.net/cover/35/34771700.jpg)
- 阮镰,陆民燕,韩峰岩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42358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74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284页
- 主题词:软件质量-质量管理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装备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管理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1章 软件质量与可靠性管理概述1
1.1 软件质量和可靠性管理的发展历程1
1.2 软件质量的基本概念2
1.2.1 软件质量、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2
1.2.2 软件的质量特性2
1.2.3 软件的质量模型3
1.2.4 软件可靠性工程模型4
1.2.5 软件质量的Pareto原理5
1.3 软件质量与软件工程化6
1.3.1 软件的工程化开发6
1.3.2 软件的工程化管理7
1.4 软件质量管理的基本框架——现代软件开发与管理的三维模型8
1.4.1 时间维——对软件生存期的全过程控制8
1.4.2 空间维——软件质量的全方位管理11
1.4.3 组织维——构建多层次的软件开发和管理模式11
2.1 软件生存期的阶段划分15
2.1.1 软件开发过程15
第2章 软件生存期各阶段的过程控制15
2.1.2 软件生存期各阶段16
2.2 软件生存期模型17
2.2.1 瀑布模型17
2.2.2 螺旋模型18
2.2.3 V型模型19
2.3 软件生存期各阶段的过程控制21
2.3.1 系统分析与软件定义阶段21
2.3.2 软件需求分析阶段22
2.3.3 软件设计阶段(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28
2.3.4 软件实现(编码与单元测试)阶段33
2.3.5 软件测试阶段(软件集成测试、系统测试)38
2.3.6 软件验收与交付工作48
2.3.7 软件使用与维护阶段53
第3章 软件开发质量的全方位管理57
3.1 软件的分级管理57
3.1.1 软件分级方法57
3.1.2 软件分级管理58
3.2.1 软件文档的作用59
3.2 软件文档管理59
3.2.2 软件文档种类60
3.2.3 软件文档产生时间61
3.2.4 文档格式62
3.2.5 剪裁考虑62
3.3 软件需求管理63
3.3.1 需求管理的作用63
3.3.2 需求变更的控制63
3.4.1 软件评审的作用64
3.4 软件评审管理64
3.3.3 跟踪需求的状态变化64
3.4.2 软件评审方式65
3.4.3 软件评审点的设置65
3.4.4 软件开发各阶段的评审65
3.4.5 提高软件评审效果的方法75
3.5 软件配置管理76
3.5.1 软件配置管理的作用76
3.5.2 软件配置管理的组织机构及其职责76
3.5.3 软件配置管理计划77
3.5.4 软件配置管理活动78
3.5.5 软件配置管理状态的记录与报告80
3.5.6 软件配置管理审核81
3.5.7 软件配置管理工具81
3.6 软件测试管理81
3.6.1 软件测试的作用81
3.6.2 软件测试工作流程82
3.6.3 软件测试技术86
3.6.4 软件第三方独立测试89
3.7 建立软件的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SFRACAS)90
3.7.1 SFRACAS的作用90
3.7.2 软件问题报告90
3.7.3 软件问题影响分析91
3.7.4 软件纠正措施91
3.7.5 软件失效报告、分析和纠正措施系统报告91
3.8 对分承制单位的管理91
4.1 三位一体的软件开发管理模式93
4.2 软件开发者的自我管理——个体软件过程93
第4章 多层次的软件开发管理模式93
4.2.1 个体软件过程的框架94
4.2.2 程序规模估计95
4.2.3 测量引入缺陷个数97
4.2.4 度量排除的缺陷个数98
4.3 软件开发者的团队管理——小组软件过程99
4.3.1 TSP的简单框架100
4.3.2 小组及其角色的管理目标与度量评价100
4.3.3 建立TSP标准的质量评价准则103
4.4.1 CMM的概念104
4.4 软件能力成熟度模型(CMM)104
4.4.2 CMM的特征及其关键过程域105
4.4.3 各级CMM的渐进过程106
第5章 软件可靠性工程108
5.1 概述108
5.1.1 软件可靠性的重要作用108
5.1.2 软件可靠性工程的基本内涵108
5.1.3 软件可靠性基本概念及术语108
5.2.1 一般的软件可靠性参数111
5.2 软件可靠性参数选取与指标的确定111
5.2.2 结合武器装备特点的软件可靠性参数114
5.2.3 软件可靠性参数的选取115
5.2.4 软件可靠性指标确定依据115
5.3 软件可靠性设计116
5.3.1 基本策略116
5.3.2 避错设计117
5.3.3 查错和改错设计123
5.3.4 容错设计124
5.4.1 软件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SFMEA)127
5.4 软件可靠性分析127
5.4.2 软件故障树分析(SFTA)137
5.5 软件可靠性测试142
5.5.1 软件可靠性测试基本概念142
5.5.2 软件可靠性增长测试144
5.5.3 软件可靠性验证测试145
5.5.4 软件操作剖面及其构造150
5.6.2 软件可靠性增长模型154
5.6.1 软件可靠性增长预计方法154
5.6 软件可靠性增长预计154
5.6.3 失效数据的趋势分析163
5.6.4 软件可靠性预计质量分析方法166
5.6.5 提高软件可靠性预计质量的方法171
5.7 软件可靠性管理175
5.7.1 需求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工程活动175
5.7.2 设计和实现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工程活动175
5.7.3 测试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工程活动176
5.7.4 交付后和使用维护阶段的软件可靠性工程活动176
第6章 使用方型号软件质量与可靠性管理177
6.1 使用方在型号软件质量与可靠性管理中的作用178
6.1.1 质量与可靠性要求论证178
6.1.2 过程监督控制180
6.1.3 定型和鉴定181
6.2 使用方软件质量管理职责183
6.2.1 使用方职责183
6.2.2 型号办公室职责183
6.3.1 政策法规及标准规范控制184
6.3 使用方在型号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控制手段184
6.2.4 使用方代表职责184
6.2.3 定型管理机构职责184
6.3.2 报告和审批制度185
6.3.3 审签文件185
6.3.4 技术审查与评审185
6.3.5 质量体系二方审核186
6.4 使用方代表软件质量管理具体要求188
6.4.1 系统分析阶段188
6.4.2 需求分析阶段188
6.4.5 测试阶段189
6.4.3 设计阶段189
6.4.4 实现阶段189
6.4.6 定型阶段190
6.4.7 生产阶段190
6.4.8 使用维护阶段191
附录1 航空装备软件需求规格说明编写指南192
附录2 航空装备软件设计文档编写指南215
附录3 航空装备软件测试文档编写指南240
参考文献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