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郭平,冉新权,徐艳梅,黄伟岗等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 ISBN:7502148493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115页
- 文件大小:8MB
- 文件页数:124页
- 主题词:残余油饱和度-研究方法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剩余油研究的目的及意义1
1.2 剩余油研究的发展状况2
1.2.1 微规模2
1.2.2 小规模2
1.2.3 大规模3
1.2.4 宏规模3
2.1.1 沉积微相5
2.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5
2 剩余油分布特征5
2.1.2 沉积单元6
2.1.3 沉积韵律6
2.1.4 渗透率差异6
2.1.5 非均质性6
2.1.6 储层孔隙结构7
2.1.7 夹层7
2.1.8 裂缝7
2.2.2 其他影响因素8
2.2.1 井网影响8
2.1.9 微结构和封闭断层8
2.2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开发因素8
2.3 稠油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影响因素10
2.3.1 非均质性影响10
2.3.2 开发井网的影响10
2.3.3 汽窜因素10
2.3.4 蒸汽吞吐开采方式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10
2.3.5 射孔井段的影响10
2.4 剩余油的分布特征11
2.4.1 国内外对剩余油分布的研究11
2.4.2 剩余油的平面分布特征12
2.4.3 剩余油层间分布12
2.4.4 剩余油层内分布12
2.5 剩余油的成因类型13
2.5.1 平面剩余油成因类型13
2.5.2 垂向剩余油成因类型13
3.1 应用微型构造研究剩余油14
3 研究剩余油的地质方法14
3.1.1 微型构造影响油井生产和剩余油分布的理论依据15
3.1.2 微型构造形成剩余油的水动力原因17
3.2 砂层沉积微相对剩余油分布的影响18
3.2.1 沉积微相的划分18
3.2.2 剩余油分布规律的研究19
3.3 应用储层流动单元研究剩余油分布21
3.3.1 储层流动单元概念21
3.3.3 剩余油分布22
3.3.2 剩余油饱和度计算22
3.4 根据层序地层学进行剩余油分布预测23
3.4.1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的建立23
3.4.2 依据基准面变化预测储集层非均质特性23
3.4.3 依据精细储集层格架划分流体流动单元24
3.5 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古地貌及剩余油分布关系24
3.5.1 受潜山古地貌控制的剩余油类型24
3.6.1 影响剩余油分布的因素分析25
3.6 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25
3.5.4 孔喉的配置关系25
3.5.3 储层裂缝的分布25
3.5.2 潜山内幕构造控制的剩余油类型25
3.6.2 剩余油分布类型26
3.7 用地质储量丰度定量描述剩余油的分布26
3.7.1 基本原理26
3.7.2 该方法的优点27
3.8 河流相储集层中剩余油类型和分布规律27
3.8.1 河流相油藏剩余油类型及丰度27
3.8.2 剩余油分布规律28
3.9 动态分析法研究剩余油29
3.9.1 资料的收集29
3.9.2 资料的筛选和应用30
3.9.3 绘制小层剩余油分布图30
4 油藏工程、试井及数值模拟方法31
4.1 油藏工程方法31
4.1.1 物质平衡法31
4.1.2 无量纲注入—采出法32
4.2.1 现代试井分析方法33
4.2 水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方法33
4.2.2 渗饱-水驱曲线法39
4.2.3 水驱特征曲线法40
4.2.4 水线推进速度法40
4.3 数值模拟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42
4.3.1 选取数值模型42
4.3.2 建立模型42
4.3.3 准备数据42
4.3.6 油藏数值模拟发展方向43
4.3.4 历史拟合43
4.3.5 剩余油分布模型43
5 室内实验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45
5.1 岩石物理相45
5.2 超导重力测试45
5.3 电阻率勘探方法46
5.4 核磁共振成像技术47
5.5 岩心分析47
5.5.1 取心方式47
5.5.2 确定剩余油饱和度的方法51
5.6 微观渗流模拟技术53
5.7 CT扫描和神经网络技术53
5.7.1 CT扫描的规则54
5.7.2 饱和度的确定55
5.7.3 神经网络56
5.7.4 实验研究56
5.8 模糊评价方法在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56
5.8.2 神经网络结构识别技术57
5.8.1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57
6 剩余油分布研究工艺技术59
6.1 测井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59
6.1.1 裸眼井测井方法59
6.1.2 套管井测井65
6.1.3 稠油层的测井系列76
6.2 化学示踪剂在确定剩余油饱和度中的应用76
6.2.1 示踪剂的发展概况76
6.2.2 示踪剂测试的理论依据77
6.2.3 单井化学示踪剂测试78
6.2.4 井间示踪剂测试82
6.2.5 分配性示踪剂在一般情况下的应用84
6.3 用强化扩散的方法确定剩余油饱和度86
6.3.1 强化扩散方法原理86
6.3.2 数据处理及解释87
6.4 用井下重力仪(BHGM)确定剩余油饱和度87
6.4.1 BHGM的测量方法87
6.4.2 用BHGM确定剩余油饱和度88
6.5 钻井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89
6.5.2 侧钻水平井可以钻达油层中任何部位的未波及剩余油富集区90
6.5.1 侧钻水平井是开发成熟油田“大尺度”未波及剩余油主要富集区的主要方法90
6.5.3 侧钻水平井比钻垂直井和常规水平井的费用低得多、更为经济91
6.5.4 侧钻水平井开采正韵律油层顶部剩余油的可行性评价91
6.6 各种测定方法的对比与评价92
7 现场应用实例94
7.1 地质方法描述剩余油分布94
7.1.1 微型构造和沉积微相研究剩余油分布94
7.1.2 非均质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97
7.1.3 地质储量丰度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99
7.2.3 计算文136块沙二下油藏各小层剩余油饱和度100
7.2.2 产量衰减曲线法100
7.2 油藏工程方法研究剩余油分布100
7.2.1 水驱特征曲线法100
7.3 室内实验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101
7.3.1 储层分类及评价标准的建立102
7.3.2 储层评价103
7.4 工艺技术在剩余油研究中的应用103
7.4.1 核磁共振测井技术的应用103
7.4.2 化学示踪剂的应用104
8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方法研究108
8.1 提高剩余油采收率的方法108
8.1.1 优化注采井网108
8.1.2 加强注采结构调整,改善层内注采状况108
8.1.3 搞好注水调配,加强平面调整108
8.1.4 对边底水构造油藏,利用水平井技术可以挖潜剩余油108
8.1.5 也可以考虑用聚合物驱替和水力压裂方法挖潜剩余油108
8.2 剩余油研究的几点建议108
参考文献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