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伦理学通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伦理学通论
  • 陈延斌,任越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
  • ISBN:7501709556
  • 出版时间:1990
  • 标注页数:428页
  • 文件大小:57MB
  • 文件页数:440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伦理学通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总论篇2

第一章 导论2

第一节 道德、伦理与社会文明2

一、伦理学是研究道德的科学2

二、道德建设与社会文明的关系9

第二节 学习伦理学的意义和方法11

一、学习伦理学的意义11

二、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方法15

第二章 伦理思想的历史演变18

第一节 中国伦理思想发展概况18

一、春秋战国时期19

二、汉唐时期26

三、宋元明清时期28

四、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时期31

第二节 西方伦理思想发展概况34

一、古希腊罗马奴隶社会的伦理思想34

二、中世纪基督教的伦理思想39

三、近代资产阶级的伦理思想42

第三节 唯物史观导致了伦理学的根本变革47

一、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形成48

二、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发展52

第三章 道德的社会制约性及其功能56

第一节 社会经济关系对道德的决定作用56

一、利益是在一定社会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条件56

二、道德与社会生产力的相互作用61

第二节 道德的特殊性67

一、道德同上层建筑其他因素的关系67

二、道德的特征75

三、道德的结构78

四、道德的功能及社会作用82

第四章 道德的起源及其历史演进90

第一节 道德的起源90

一、伦理学史上关于道德起源的几种学说90

二、唯物史观的道德起源说94

第二节 道德的历史发展98

一、原始社会的道德状况及其特点98

二、奴隶社会的道德102

三、封建社会的道德106

四、资本主义社会的道德109

第三节 道德演进的规律性113

一、道德的演变是进步的过程113

二、道德演进的规律性120

规范篇128

第五章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概述128

第一节 共产主义道德的形成和发展128

一、共产主义道德形成的条件128

二、共产主义道德的三个发展阶段131

第二节 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内容133

一、道德规范体系是一种社会控制的工具133

二、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一般结构135

三、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基本特征136

四、社会主义道德规范体系的功能140

第六章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主要规范143

第一节 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143

一、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143

二、集体主义原则的主要内容145

三、社会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辩证关系149

四、克服利己主义的根本方式156

第二节 热爱祖国,坚持社会主义道路161

一、爱国主义的涵义161

二、社会主义时期爱国主义的基本内容166

第三节 热爱人民,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170

一、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基本特征170

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主要内容170

第四节 热爱劳动,树立诚实的社会主义劳动态度180

一、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的道德意义180

二、热爱社会主义劳动的基本要求184

第五节 热爱科学,尊重和捍卫真理187

一、热爱科学的道德意义187

二、热爱科学的主要内容189

第七章 社会主义婚恋、家庭及性道德193

第一节 恋爱道德193

一、什么是爱情193

二、恋爱的伦理价值195

三、树立正确恋爱观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98

第二节 婚姻、家庭道德与性道德200

一、婚姻道德201

二、家庭道德205

三、性道德208

第八章 社会主义职业道德216

第一节 职业道德概述216

一、职业道德的形成及其特征216

二、职业道德的发展2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职业道德221

一、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特征221

二、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主要类别及其基本要求222

三、社会主义职业道德建设的现实意义225

第三节 教师道德227

一、人民教师应有较高的道德修养227

二、人民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229

第九章 社会公德和礼貌行为240

第一节 社会公德的一般内容240

一、社会公德的基本特征240

二、社会公德的一般内容243

第二节 社交礼节及礼貌行为246

一、见面时的礼节247

二、参加宴请的礼节250

三、拜访亲友的礼节251

四、待客的礼节252

五、馈赠礼物的礼节253

六、观看演出的礼节254

七、一般的礼节255

第十章 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基本范畴260

第一节 道德范畴概说260

一、什么是道德范畴260

二、道德范畴与道德原则和道德规范的关系261

第二节 义务262

一、义务是自觉意识到的应该履行的道德责任262

二、义务的根源和内容263

三、道德义务的特征265

四、自觉履行社会主义的道德义务267

第三节 良心269

一、旧伦理学的良心观269

二、马克思主义的良心观272

第四节 荣誉278

一、荣誉范畴的涵义278

二、荣誉范畴的历史性和阶级性279

三、树立高尚的社会主义荣誉观282

第五节 公正285

一、公正是伦理学的重要范畴285

二、树立社会主义公正观288

修身篇292

第十一章 人生价值取向292

第一节 人的本质292

一、历史上关于人的本质的观点292

二、对人的本质的科学说明294

第二节 人生价值300

一、人的价值或人生价值的内涵300

二、人的价值的历史性和阶级性302

三、坚持社会主义的人生价值取向305

第三节 人生态度和幸福观308

一、人生态度308

二、幸福观314

第十二章 道德行为的选择与评价320

第一节 道德行为的一般涵义320

一、行为的本质320

二、道德行为及其基本特征325

第二节 道德行为的选择331

一、道德行为选择的理论依据331

二、道德冲突及解决方式339

三、道德目的与手段的辩证关系341

第三节 道德评价342

一、道德评价的基本功能和特征342

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依据346

第四节 道德评价的手段354

一、社会舆论354

二、传统习惯357

三、内心信念358

第十三章 特殊时境的伦理要求与评价361

第一节 人生阶段伦理361

一、儿童少年阶段伦理362

二、青年阶段伦理369

三、中年阶段伦理371

四、老年阶段伦理371

五、人生阶段的道德评价372

第二节 境遇伦理375

一、境遇伦理的提出及其涵义375

二、境遇伦理的要求与评价376

第十四章 道德人格的塑造380

第一节 塑造健康、完美的道德人格是时代的要求380

一、道德人格的涵义及其特征380

二、道德人格的构成要素382

三、时代需要新型的道德人格385

第二节 道德教育——塑造人格的外部途径387

一、道德《教育的常用方法387

二、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的关系392

第三节 道德修养——塑造人格的内在途径394

一、道德修养的涵义394

二、道德修养的实质396

三、道德修养的方法397

第四节 道德人格的理想境界404

一、人格境界和理想人格404

二、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境界405

三、理想人格境界的实现407

附:当代西方伦理学主要流派述评409

后记42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