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光电催化化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光电催化化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33/34787649.jpg)
- 刘尚长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7030158504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376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88页
- 主题词:光催化;电催化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光电催化化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绪论1
1.1 光电催化化学的涵义和研究对象1
1.2 光电催化化学的发展简史1
1.3 光电催化化学研究的战略意义3
1.4 光电催化化学的发展趋势4
第二章 理论基础5
2.1 概述5
2.2 理论纲要5
2.2.1 电子轨道、组态和状态5
2.2.2 光诱导反应和热电子转移反应19
2.3 光电催化量子化学40
2.3.1 光的作用和本质40
2.3.2 光的量子理论41
2.3.3 电子的作用和本质50
2.3.4 电子的量子理论51
2.3.5 原子的作用和本质54
2.3.6 原子的量子理论55
2.3.7 分子中的原子68
2.3.8 分子的作用和本质99
2.3.9 分子的量子理论99
2.3.10 光电催化的作用和本质104
2.3.11 光电催化的量子理论104
2.4 现代分子光电催化化学110
2.4.1 引言110
2.4.2 分子动力学110
2.4.3 分子反应动态学128
2.4.4 分子力能学130
3.2.1 反应的分类131
3.2 反应分类131
第三章 光电催化反应和催化剂131
3.1 概述131
3.2.2 催化剂的组成133
3.2.3 催化剂的分类方法133
3.3 催化剂的作用134
3.3.1 定义134
3.3.2 选择性134
3.3.3 动态性质134
3.3.4 催化剂的分类135
3.3.5 光电催化作用的化学基础136
3.4 反应热力学138
3.4.1 引言138
3.4.2 热力学参数差的计算138
3.4.4 相关活化参数的物理意义139
3.4.3 热力学活化参数的计算139
3.5 反应动力学140
3.5.1 引言140
3.5.2 反应速率的表示法140
3.5.3 动力学参数及其相互关系140
3.5.4 线性自由能关系与物质的反应性143
3.6 光电催化动力学143
3.6.1 引言143
3.6.2 组织适配中催化能量和电子转移动力学143
第四章 量子光电催化动力学152
4.1 概述152
4.2 光电发射进入真空中的速度153
4.3 电场存在下光电发射进入真空中的速度156
4.4 电解溶液中的光电发射速度的量子力学理论158
4.5 光电化学动力学理论161
4.6 半导体电极的光电效应173
4.7 全电池体系181
4.7.1 电极和电池电势之间的关系181
4.7.2 TiO2光电催化驱动电池产生氢的速度的计算182
4.7.3 半导体-电解质界面的Gurevich模型183
4.8 量子光电催化电极动力学184
4.8.1 引言184
4.8.2 电化学电流密度和Tafel行为的量子理论185
4.8.3 热模型和连续介质模型处理的速率-过电势关系185
4.8.4 光谱和电化学跃迁之间的关系189
4.8.5 电子转移过程中的绝热性和非绝热性191
4.8.6 电极上电子转移的含时微扰理论195
第五章 有机光电催化化学206
5.1 概述206
5.2 有机光电催化反应的定性理论206
5.2.1 态相关对反应坐标能垒的作用207
5.2.2 特殊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207
5.3 最大正轨道重叠原理207
5.4 轨道相互作用208
5.5 轨道和状态相关图209
5.6 反应坐标的选择与电子轨道和状态及其相关图的构造210
5.7 协同光电催化周环反应的典型状态相关图211
5.8 内含双自由基中间物的状态相关图211
5.9 非协同光电催化反应的典型状态相关图:内含反应中间物(双自由基和两性离子)213
5.10 酮α裂解的状态相关图214
5.11 π,π*和n,π*态初级光电催化反应的标准趋势215
5.12 反应图的能曲面216
5.13 实验方法示例217
第六章 无机光电催化化学220
6.1 概述220
6.2 主族元素220
6.2.1 阴离子220
6.2.2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220
6.2.3 硼220
6.2.4 硅221
6.2.5 氮、磷和砷221
6.2.6 氧、硫、硒和碲221
6.3.2 钛222
6.3.1 引言222
6.3 过渡金属络合物222
6.2.7 卤素222
6.3.3 钒223
6.3.4 铬和钼223
6.3.5 锰和铼223
6.3.6 铁223
6.3.7 钌224
6.3.8 锇224
6.3.9 铱225
6.3.10 钴225
6.3.11 铑225
6.3.12 镍225
6.3.13 钯和铂225
6.3.14 铜225
6.4.1 钛226
6.4 过渡金属有机化合物226
6.4.2 铌226
6.4.3 铬、钼和钨226
6.3.16 铀系226
6.3.15 镧系226
6.3.17 锕系226
6.4.4 锰227
6.4.5 铁227
6.4.6 钌227
6.4.7 锇228
6.4.8 钴228
6.4.9 铑228
6.4.10 镍228
6.4.11 钯228
6.4.12 铂228
6.4.13 铜228
6.5.1 二氧化碳氢化229
6.5.2 二氧化碳的光电催化还原229
6.4.15 锌229
6.5 二氧化碳的固定229
6.4.14 银229
6.6 氮的固定230
6.6.1 引言230
6.6.2 催化体系230
第七章 半导体光电催化化学233
7.1 概述233
7.2 定义233
7.3 半导体的化学物理基础233
7.3.1 化学基础233
7.3.2 物理基础234
7.4 表面态236
7.4.1 表面的性质与制备236
7.4.2 表面态238
7.5 半导体-气体体系239
7.5.1 性质239
7.5.2 电势定义和关系式239
7.5.3 空间电荷区域241
7.6 半导体的光电催化效应241
7.7 理论基础242
7.8 光电催化化学电池的设计251
7.8.1 引言251
7.8.2 材料选择251
7.8.3 关键方程解252
7.8.4 影响电池设计的因素253
7.9 粉末半导体分解水253
7.10 催化有机化合物的反应254
7.11.2 理论256
7.11.1 引言256
7.11 光电催化动力学256
7.11.3 实用装置261
7.11.4 氧化还原配对发电262
7.11.5 二氧化碳还原262
7.11.6 氯气的制备262
7.11.7 实用体系262
7.11.8 通用光电催化化学反应器264
第八章 聚合物光电催化化学266
8.1 概述266
8.2 聚合266
8.2.1 加成聚合266
8.2.2 缩合与接枝272
8.2.3 交联274
8.3 光的性质和发光性质274
8.4.1 聚烯烃276
8.4 降解和氧化276
8.4.3 聚苯乙烯277
8.4.4 聚酯和聚醛277
8.4.2 聚氯乙烯277
8.4.5 聚酰胺279
8.4.6 聚氨基甲酸乙酯279
8.4.7 聚氧苯和聚砜279
8.4.8 橡胶279
8.4.9 天然聚合物280
8.4.10 其他聚合物280
8.5 光电催化降解聚合物281
8.5.1 光电催化活化加成物281
8.5.2 光敏聚合物281
8.6 光电催化稳定化作用282
8.7 染料和颜料聚合物284
9.2 吡咯的光电催化聚合285
9.2.1 导电聚合物的新奇作用285
第九章 导电聚合物的光电催化化学285
9.1 概述285
9.2.2 吡咯聚合286
9.3 能量转换的光电催化化学291
9.3.1 引言291
9.3.2 光解问题的对策291
9.3.3 光电催化化学能量转换291
9.3.4 导电聚合物在光电催化化学池中的应用293
9.4 导电聚合物的光电催化性质298
9.4.1 引言298
9.4.2 电子授体-受体络合物的催化作用299
9.4.3 半导体聚合物的电催化作用300
9.4.4 半导体聚合物的光催化作用301
9.5.2 光电催化装置:原理和定义303
9.5 导电聚合物的光电催化作用303
9.5.1 引言303
9.5.3 光电催化加速水裂解306
9.6 控制界面的指导路线307
第十章 光电催化储能的理论与实践309
10.1 概述309
10.2 光电催化诱导和热电子转移反应311
10.2.1 量子理论近似311
10.2.2 相关速度常数312
10.3 光电催化分解水原理312
10.3.1 引言312
10.3.2 相关自组织和光诱导电荷分离312
10.3.3 人工模拟绿色植物光体系Ⅱ裂解314
10.3.4 胶体半导体317
10.3.5 结论328
10.3.6 水的还原和氢的生成329
10.3.7 水的氧化和氧的生成343
10.3.8 取自水的氢354
10.3.9 简要评价362
10.4 卟啉在天然合成和人工合成中的作用362
10.4.1 引言362
10.4.2 天然合成363
10.4.3 光获得366
10.5 光电催化作用和光合成中的半导体微粒体系367
10.5.1 引言367
10.5.2 半导体粉末和分散体的能带模型和氧化还原过程368
10.5.3 纯半导体粉末分散体的光电催化过程370
10.6 光电催化化学发展前景375
主要参考文献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