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
  • 麻彦坤著 著
  • 出版社: 哈尔滨: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ISBN:720706649X
  • 出版时间:2005
  • 标注页数:291页
  • 文件大小:13MB
  • 文件页数:309页
  • 主题词:维果特斯基,L.S.(1896~1934)-心理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维果茨基与现代西方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序言 叶浩生1

第一章 前言1

1.1 选题缘由1

1.2 研究背景3

中文摘要5

1.3 本研究的意义5

英文摘要7

1.4 论文的框架结构7

第二章 维果茨基的生平与贡献14

2.1 维果茨基理论探索的轨迹14

2.1.1 年轻的维果茨基:早年生活和早期著作14

2.1.2 戈麦尔序言:《教育心理学》与《艺术心理学》17

2.1.3 概念基础:意识、行为结构与文化符号19

2.1.4 承前启后:《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25

2.1.5 理论核心:文化历史理论的基本主张27

2.2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方法论的探索28

2.2.1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方法论的宏观思考28

2.2.2 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基本主张32

2.2.3 维果茨基心理学方法论的具体体现34

2.2.4 维果茨基创立的具体方法48

2.3 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概要52

2.3.1 心理学的研究对象52

2.3.2 个体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54

2.3.3 高级心理机能的符号工具中介性55

3.1.1 最近发展区思想重放光芒的学术背景58

3.1 最近发展区概念进入当代教育心理学的话语中心58

第三章 维果茨基最近发展区理论的应用与拓展58

3.1.2 最近发展区揭示了学习、发展与教学之间的辩证关系59

3.2 最近发展区与动态评估61

3.2.1 最近发展区理论开了动态评估之先河61

3.2.2 从最近发展区概念引申出来的两种动态评估观62

3.2.3 动态评估的发展与应用67

3.2.4 动态评估面临的困难71

3.3 最近发展区框架内同伴合作的深化研究73

3.3.1 配对合作研究73

3.3.2 教学中的小组合作研究81

3.3.3 同伴合作研究的评价与思考84

3.4.1 最近发展区概念的当代解读86

3.4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当代教学模式中的阐释86

3.4.2 最近发展区启发下的当代教学模式88

3.4.3 上述教学模式的共识与思考99

3.5 最近发展区启发下的理论建构101

3.5.1 最近发展区内的符号活动观101

3.5.2 活动情景取向102

3.5.3 人与文化的融合理论103

3.5.4 “符号动物”的互动环境103

3.5.5 通过有边界的不确定性共同建构未来104

第四章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的比较106

4.1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评价的元研究106

4.1.1 现有评价的特点107

4.1.2 上述特点形成的原因111

4.1.3 进一步研究的思考116

4.2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认知发展观比较的新思考119

4.2.1 壁垒分明:研究取向显著不同119

4.2.2 殊途同归:研究方法与具体观点多处交叉128

4.2.3 互动互补:两种理论的未来走向134

4.3 维果茨基与皮亚杰建构主义教育观的互补138

4.3.1 两种不同范式的建构主义138

4.3.2 两种建构主义教育观的比较141

4.3.3 两种建构主义在教育理论与实践中的互动互补143

第五章 维果茨基与社会建构论心理学150

5.1 维果茨基理论中的“社会建构”思想151

5.1.1 活动:心理建构的社会源泉151

5.1.2 工具与符号:心理建构的社会介质152

5.1.3 内化:心理建构的一般社会机制153

5.1.4 最近发展区:知识建构的具体社会机制155

5.1.5 自我中心言语:心理社会建构之典型例证157

5.2 社会建构论心理学对维果茨基理论的继承和发展160

5.2.1 前后相继的反叛传统160

5.2.2 一脉相承的认识论165

5.2.3 异曲同工的工具论和方法论169

5.2.4 意蕴一致的教育理念172

第六章 维果茨基与当代心理学的危机179

6.1 维果茨基对心理学危机的分析179

6.1.1 普通心理学理论的分歧180

6.1.2 心理学危机的症状与实质182

6.2.1 与20世纪初相同的危机根源186

6.2 当代主流心理学的危机186

6.2.2 与20世纪初相似的危机症状193

6.3 维果茨基解决危机的努力带来的启示198

6.3.1 维果茨基解决心理学危机的尝试198

6.3.2 “维果茨基论危机”的启示204

第七章 维果茨基与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212

7.1 关注文化影响是维果茨基理论的核心主张212

7.1.1 维果茨基对“文化”的使用212

7.1.2 维果茨基学派开展的跨文化研究214

7.2 文化历史理论的复兴与当代心理学的文化转向217

7.2.1 文化历史理论复兴的背景218

7.2.2 文化历史理论复兴的突出表现:文化转向223

7.3.1 推动了当代心理学研究取向的转变239

7.3 文化历史理论的复兴影响了心理学的发展方向239

7.3.2 创造了当代心理学进一步发展的新契机251

第八章 总结:“维果茨基现象”的分析与思考259

8.1 “维果茨基现象”的出现259

8.1.1 维果茨基理论在苏俄的境遇260

8.1.2 西方出现“维果茨基现象”的背景261

8.2 “维果茨基现象”形成的原因263

8.2.1 维果茨基创造性的工作吸引了西方264

8.2.2 西方心理学的发展需要借鉴维果茨基思想267

8.3 维果茨基研究热中的冷思考269

8.3.1 维果茨基是心理学理论家还是方法论者270

8.3.2 维果茨基理论中存在的难题271

8.3.3 进一步研究应注意的问题274

主要参考文献27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