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研究
  • 彭少麟,任海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气象出版社
  • ISBN:7502926275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127页
  • 文件大小:7MB
  • 文件页数:13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1 绪论1

1.1 能量生态学的概念1

1.2 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生态学研究概况1

1.2.1 古代的萌芽阶段1

1.2.2 借助于物理和地理学的研究初期2

1.2.3 借助科学技术发展的研究中期3

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冠层结构5

1.2.4 生产力生态和生态系统能量研究时期7

1.2.5 近期研究进展及展望7

1.2.6 中国森林生态系统能量特征的研究概况9

1.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概况11

1.3.1 南亚热带的范围及自然概况11

1.3.2 南亚热带的主要研究点概况11

1.3.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研究进程13

2.1 森林群落冠层结构的研究方法15

2.1.1 叶面积指数的测定方法15

2.1.5 枝下高及叶片大小16

2.2.1 各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测定与比较16

2.2 鼎湖山森林群落冠层结构分析16

2.1.2 叶倾角的测量16

2.1.4 枝角及枝的排列方向的测量16

2.1.3 叶方位角的测量16

2.2.2 群落演替过程中叶倾角的变化19

2.2.3 枝下高与冠层厚20

2.2.4 枝角20

2.3.1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垂直层次21

2.3 南亚热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的冠层结构比较21

2.2.6 叶片大小等21

2.2.5 叶和枝的方位21

2.3.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叶面积指数比较22

2.3.3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树高、枝下高和冠幅间距22

2.3.4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枝角23

2.3.5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叶和枝的方位23

2.3.6 个体结构与群体结构23

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辐射能环境分析24

3.1 辐射能环境的有关理论和方法24

3.1.1 天文辐射的有关理论和计算方法24

3.1.2 林冠上太阳辐射的有关理论和测定方法26

3.2.1 鼎湖山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28

3.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28

3.1.4 森林生态系统内部的能量环境特征28

3.1.3 冠层内辐射强度的计算28

3.2.2 鹤山各种人工森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32

3.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辐射能分析35

3.2.4 南亚热带人工林与天然林群落辐射能比较35

4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36

4.1 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的有关理论36

4.2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测定法37

4.3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37

4.3.1 鼎湖山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37

4.3.2 鹤山森林群落植物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速率与初级生产力41

4.4 影响植物初级生产力的因素42

5.1.1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活生物量的测定43

5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43

5.1 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生物量的测定方法43

5.1.2 森林群落内凋落物的研究方法44

5.1.3 森林群落内枯倒木的研究方法44

5.1.4 森林群落虫食量的研究方法44

5.1.5 森林群落生物量年增量的计算方法45

5.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生物量45

5.2.1 鼎湖山森林群落的生物量45

5.2.2 鹤山、小良和黑石顶各森林群落的生物量57

6 南亚热带各森林群落优势植物的器官热值63

6.1 植物器官热值的测定方法63

6.2 南亚热带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64

6.2.1 鼎湖山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64

6.2.2 鹤山各森林群落植物器官的热值71

6.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优势植物器官的热值72

6.2.4 世界上不同地带植被的热值比较73

7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净固定量和光能利用效率74

7.1 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研究方法74

7.2 南亚热带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74

7.2.1 鼎湖山各森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74

7.2.2 鹤山各人工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及净固定量76

7.2.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群落的能量现存量78

7.3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的光能利用效率78

8 南亚热带森林植被的热量平衡81

8.1 热量平衡的理论和方法81

8.1.1 热量平衡的有关理论81

8.2.1 热量平衡的年变化82

8.1.2 热量平衡的研究方法82

8.2 鹤山南亚热带草坡的热量平衡82

8.2.2 热量平衡的日变化83

9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生产潜力的模拟研究85

9.1 生产潜力的模拟理论与方法85

9.1.1 参数模型85

9.1.2 统计模型86

9.2 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的生产潜力87

10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能量学分析89

10.1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模式89

10.2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演替过程中的能量学分析89

10.2.1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物量变化及其模拟89

10.2.4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其它能量学指标的变化91

10.2.3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地被物贮存能量的变化91

10.2.2 鼎湖山群落演替过程中植物生物量的累积率91

11 南亚热带森林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模型105

11.1 数据同化和分析方法105

11.2 鼎湖山各群落的能量流动模型105

11.3 黑石顶季风常绿阔叶林的能量流动模型110

12 能量生态学若干基本问题111

12.1 关于能量生态学的定义111

12.2 群落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能量学基础111

12.3 生物多样性的能量基础112

12.4 天然林和人工林的能量生态学问题112

参考文献115

附录:主要名词、术语中英对照及所在章节1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