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实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正浩,王桂祥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 ISBN:7800898261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502页
- 文件大小:30MB
- 文件页数:522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实用中西医结合护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基 础 篇1
第一章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概述1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发展简史1
一、中医传统医学与护理1
二、中医现代护理发展概况2
三、中西医结合护理发展概况3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的基本原则4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学的指导思想是辨证唯物主义4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学坚持中医学的基本特点4
三、充分应用西医护理学理论和技术6
四、在护理实践中进行和发展中西医结合护理学6
一、系统论7
第二节 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的理论基础7
第一节 概述7
第二章 中西医结合护理程序7
二、人的基本需要论8
三、信息交流论8
四、方法论9
五、整体观念9
辨证观点9
第三节 护理程序的基本步骤与主要内容10
一、估计阶段10
二、计划阶段14
三、实施阶段16
四、评价阶段17
第三章 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18
二、系统化整体护理19
三、科学解决健康问题的工作方法——护理程序19
一、护理的整体性19
第一节 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内涵和特点19
第二节 建设“模式病房”20
一、指导“模式病房”的护理哲理20
二、制定护理人员的职责条文与评价标准20
三、制定病房人员的组织结构20
四、制定护理业务品质(质量)保证及评价系统20
五、制定各种护理表格21
第三节 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实践的启示21
一、转变观念,大胆改革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关键21
二、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应积极稳妥进行21
三、中西医结合系统化整体护理进程中的困难和问题22
第四章 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素质22
一、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思想素质22
四、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技能素质23
三、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业务素质23
二、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文化科学素质23
五、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其他素质24
临床应用篇25
第五章 中医传统技术操作25
灸法25
一、艾炷灸25
二、艾条灸26
三、温针灸27
拔罐法28
一、适应范围29
二、罐的种类29
三、罐的消毒29
四、拔罐方法29
五、拔罐时间30
六、注意事项30
二、用物准备31
一、适应范围31
推拿法31
三、操作方法32
附:常见病的推拿方法34
放血法38
一、适应范围38
二、用物准备38
三、操作方法38
注意事项39
挑治法39
一、适应范围39
二、用物准备39
三、操作方法39
三、操作方法40
二、用物准备40
一、适应范围40
割治法40
四、注意事项40
四、注意事项41
刮痧法41
一、适应范围41
二、用物准备41
三、操作方法41
附:拧痧法42
热熨法43
一、药熨法43
二、坎离砂熨法44
三、葱熨法44
四、盐熨法44
六、大豆熨法45
七、热砖熨法45
五、醋熨法45
冷敷法46
一、冷水湿敷法46
二、井底泥冷敷法47
三、动物泥敷法47
四、蛋清摩擦法47
中药保留灌肠法47
适应范围47
用物准备47
操作方法48
注意事项48
附:二便调护49
导大便法49
导小便法49
蒸法51
熏法51
熏洗法51
溻渍法52
腾洗法53
坐浴法54
全身药浴法54
中药离子导入法56
适应范围56
用物准备56
操作方法56
注意事项56
发泡法58
适应范围58
用物准备58
操作方法58
换药法59
注意事项59
适应范围60
用物准备60
操作方法60
注意事项60
附:皮肤科换药法61
涂药法63
适应范围63
二、用物准备63
三、操作方法64
四、注意事项64
三、操作方法65
二、用物准备65
适应范围65
敷药法65
四、注意事项66
贴药法67
一、适应范围67
二、用物准备67
操作方法67
注意事项67
吹药法68
一、适应范围68
二、用物准备68
三、操作方法69
四、注意事项69
操作方法70
用物准备70
注意事项70
超声雾化吸入法70
一、适应范围70
坐药法72
一、适应范围72
二、用物准备72
三、操作方法72
注意事项72
气功法73
气功的种类73
二、练好气功的要领74
三、适用范围74
用物准备75
操作方法75
防偏与纠偏77
一、无菌技术基本操作总的用物78
取用无菌溶液法78
无菌技术基本操作78
第六章 西医护理操作78
铺无菌盘79
戴无菌手套82
铺床法82
备用床82
暂空床84
麻醉床84
卧床病人更换床单法86
口腔护理87
治疗盘中物品87
常用漱口溶液87
床上擦浴89
褥疮预防及护理90
注射法92
皮内注射法92
皮下注射法93
肌肉注射法94
静脉输液法95
开放式静脉输液法95
一次性密闭式输液法96
灌肠法97
大量不保留灌肠97
小量不保留灌肠98
保留灌肠99
女病人导尿法99
鼻导管氧气吸入法101
隔离技术102
穿脱隔离衣102
为严密隔离病人测体温、脉搏、呼吸103
为非严密隔离病人测血压104
醇浴105
鼻饲法106
病情动态观察110
病情动态观察的重要意义110
常见危重症的观察111
病人高度不舒适的原因及观察111
常见危重症的观察111
中医辨证观察112
问诊辨证112
望诊辨证121
三、切诊辨证135
急症护理151
急证护理常规151
中暑病人的护理152
高热病人的护理152
休克病人的护理153
呼吸困难病人的护理153
出血病人的护理154
心跳骤停病人的护理154
急性心肌梗塞并心室颤动病人的护理155
消化道出血病人的护理156
一氧化碳中毒病人的护理156
急性乙醇中毒病人的护理157
有机磷农药中毒病人的护理157
急性重症颅脑损急伤病人的护理157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护理158
骨折病人的护理159
食物中毒病人的护理159
异物侵入病人的护理160
内科护理161
内科护理常规161
烧伤病人的护理161
慢性支气管炎162
支气管扩张165
肺炎169
肺脓肿172
呼吸衰竭17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177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181
风湿性心脏病184
病毒性心肌炎187
常见的心律失常189
高血压病192
胃炎194
消化性溃疡198
胆囊炎201
胆石病203
急性腹膜炎205
病毒性肝炎207
腹泻212
细菌性痢疾215
急性肾小球肾炎219
慢性肾小球肾炎224
肾病综合征229
急性脑血管意外234
糖尿病238
类风湿性关节炎241
食道癌243
原发性支气管癌(肺癌)246
原发性肝癌248
大肠癌250
败血症253
感染性休克256
外科护理259
外科护理常规259
脑震荡260
急慢性阑尾炎261
股骨颈骨折263
骨盆骨折264
腰椎间盘突出症266
肠梗阻268
化脓性关节炎271
儿科护理273
儿科护理常规273
麻疹273
水痘276
流行性乙型脑炎277
百日咳281
婴幼儿腹泻283
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85
小儿肺炎287
高热惊厥291
妇产科护理293
妇产科护理常规293
外阴炎294
滴虫性阴道炎295
子宫颈炎296
盆腔炎298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300
流产303
妊娠呕吐306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309
产褥感染312
产后出血314
眼科护理316
眼科护理常规316
溃疡性角膜炎317
色素膜炎319
单纯性青光眼322
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324
视神经炎327
耳鼻喉科护理329
耳鼻喉科护理常规329
急性非化脓性中耳炎330
美尼尔氏病332
突发性耳聋335
鼻前庭炎337
鼻出血339
急性咽炎342
急性会厌炎345
鼻咽癌347
皮肤科护理350
皮肤科护理常规350
荨麻疹350
脓疱疮352
丹毒353
疱疹样皮炎354
神经性皮炎356
淋病357
尖锐湿疣359
生殖器疱疹361
艾滋病362
带状疱疹364
中西医结合饮食护理366
营养卫生366
食物的性能特点369
性味369
功效370
运用食疗的原则371
食物的应用方式372
食物禁忌373
医院治疗饮食373
常用食物的功效应用376
山楂376
龙眼肉377
大枣377
香蕉377
苹果377
胡桃仁377
菠萝378
荔枝378
橘378
莲子378
西瓜378
猕猴桃378
绿豆379
黄豆379
梨379
山药379
扁豆379
生姜379
海带380
木耳380
鸡肉380
土豆380
香菇380
藕380
大蒜380
鸭肉381
鸽肉381
猪肉381
狗肉381
鹌鹑肉381
牛肉381
蜂蜜382
虾382
鲢鱼382
带鱼382
鲫鱼382
鲤鱼382
鳝鱼382
?荠383
菠菜383
苦瓜383
冬瓜383
常用药膳383
药粥383
糕点384
菜、汤384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概述385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的概念和意义385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385
药酒385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的特点386
中西医结合心理护理的原则387
病人的心理特征388
病人的一般心理特征388
不同年龄患者的心理护理390
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护理394
不同性别患者的心理护理396
不同病程病人的心理护理399
中西医结合护理人员的心理品质410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护理的概念418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护理的特点418
概述418
中西医结合精神疾病护理418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护理伦理道德的独特要求419
中西医结合精神病护理交往与观察420
交往420
观察421
精神疾病的特殊护理422
安全护理422
饮食护理424
睡眠护理424
给药护理425
心理护理426
个人卫生427
精神分裂症428
常见精神疾病的中西医结合的护理428
躁狂抑郁性精神病432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433
癔病434
神经性厌食435
癫痫伴发精神障碍437
精神药物治疗的观察护理438
精神药物治疗438
精神药物副反应的观察及护理440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定义443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对象443
残疾者443
慢性病患者443
老年人443
急性伤病患者443
重返社会444
整体康复444
康复护理的基本技术444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444
预防为主444
中西医结合康复护理的基本原则444
功能训练444
体位处理及平衡训练447
移动动作训练448
膀胱功能训练449
排便功能训练450
传统保健体育康复护理法450
调形为主的运动450
调息为主的运动452
娱乐康复护理法454
常用方法455
适应范围455
自然康复法456
泉水疗法456
注意事项456
空气疗法458
日光疗法459
泥砂疗法460
森林疗法461
岩洞疗法462
其他康复法462
色彩疗法462
音乐疗法463
香气疗法465
热疗466
冷疗466
中西医结合老年病护理467
老年人生理与病理特点467
生理特点467
病理特点470
老年人营养素需要量473
老年人营养素需要量及饮食安排473
饮食安排474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分类及主要病种475
老年期疾病的特点475
老年期疾病的分类477
老年期疾病的主要病种477
老年病调护与预防477
调护477
预防482
社区护理485
社区概述485
社区保健486
社区护理487
临终护理489
临终关怀489
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与护理490
死亡的体征490
第一阶段——否认和孤立491
第二阶段——愤怒和发狂491
第三阶段——讨价还价491
第四阶段——忧郁491
第五阶段——接受491
临终病人生理变化与护理492
皮肤、肌肉骨骼系统的生理变化与护理492
呼吸系统的与护理492
循环系统的与护理492
胃肠、泌尿系统与护理492
中枢神经系统与护理492
对临终病人亲属的心理支持493
附录 1.护理记录中常用英(拉丁)文缩写词494
2.常用临床实验室检验一览表498
3.参考书目5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