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836317.jpg)
- 杨蒲林,赵德馨主编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12690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437页
- 文件大小:6MB
- 文件页数:448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毛泽东的经济思想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导论5
对象与目的5
主要内容7
一、范围:多领域、多层次7
二、主线: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11
三、核心:用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办法实现强国与富民14
一、毛泽东经济思想之产生:历史的必然18
形成和发展18
二、三个发展阶段21
思想来源28
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经济理论28
二、中国传统的和近代的经济思想30
三、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31
特点32
一、为了民族,为了人民32
二、来自实践,指导实践36
三、哲学的色彩,伦理学的色彩37
四、关心农业,了解农村40
一、在中国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41
历史地位41
二、在中国共产党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44
三、在马克思主义经济思想史中的地位46
四、在当代经济思想中的地位50
五、毛泽东在经济思想家中的独特地位50
上篇 关于中国近现代三种经济形态的学说55
第一章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理论55
一、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历史起点56
第一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形成56
二、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形成的原因和过程58
第二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的特点60
一、生产力水平低下60
二、封建地主制经济在农村占统治地位61
三、资本主义经济有所发展,但力量薄弱在国民经济中不占主导地位62
四、帝国主义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64
五、经济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状况65
第三节 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中的几种主要所有制形式66
六、人民生活贫穷困苦66
一、封建主义所有制67
二、帝国主义所有制71
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所有制73
四、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75
五、劳动者个体所有制77
第四节 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经济形态通过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走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79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理论85
一、新民主主义理论的政治经济学基础86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学说的理论地位86
二、独特的经济学与社会发展阶段论94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特点105
一、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特定阶段的必要形式105
二、多种经济成分并存106
三、市场调节与计划调节同时发生作用118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121
一、四面八方121
二、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129
一、社会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142
第四节 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的历史任务和发展前途142
二、发展前途148
第三章 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理论——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的理论(上)153
第一节 实现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最初设想154
一、转向社会主义的物质、文化条件154
二、转向社会主义的时间158
第二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理论的变化159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形成160
二、转变理论的变化162
三、发生变化的原因176
第三节 过渡时期总路线理论的特色189
一、“一化三改”并举与总路线的实质189
二、过渡的长期性和社会主义改造的渐进性191
三、目标模式是单一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197
第四章 对两种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理论——从新民主主义经济形态向社会主义经济形态过渡的理论(下)202
第一节 农业合作化的理论202
一、建国前的农业合作化理论202
二、农业合作化理论发展的新阶段211
三、加速完成农业集体化的理论226
第二节 对私人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赎买的理论241
一、国家资本主义是改造私人资本主义的形式241
二、实现和平赎买的可能性与必要性249
三、和平改造的方法263
下篇 关于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学说275
第五章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理论275
第一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历史动因276
第二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曲折过程279
一、良好的开端280
二、探索中的失误和对失误的纠正281
三、探索的尾声286
第三节 探索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道路的主要成果287
一、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287
二、实现工作重点的转移,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的理论29
三、正确处理农业、轻工业、重工业的关系,中国工业化道路的理论292
四、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向外国学习的理论297
第一节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301
一、社会主义矛盾问题的提出301
第六章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和改革的理论301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303
三、正确区分与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307
第二节 调节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的途径与改革311
一、发展社会生产力311
二、改革经济管理体制与规章制度312
三、以阶级斗争为纲314
第一节 社会改造与经济建设并举的战略316
一、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战略任务的提出316
第七章 社会主义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316
二、三年恢复、十年建设的计划318
三、“一化三改”319
第二节 赶超英美和“大跃进”的战略321
一、批判反冒进和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321
二、超英赶美326
三、组织国民经济“大跃进”328
四、调整国民经济的观点338
第三节 “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340
一、经济发展战略的转轨340
二、大三线与小三线342
第八章 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理论346
第一节 关于所有制问题347
一、所有制的形式要符合生产力发展的需要,所有制转变过程不能过快347
二、两种公有制界限不能混淆349
三、公有制占统治地位的前提下允许私营与部分个人所有制351
第二节 关于商品经济问题353
一、商品生产的命运最终和生产力密切联系353
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必须有一个很大的发展356
三、价值规律是一个大学校357
四、“五七”指示和“理论问题指示”中限制商品经济发展的观点360
第三节 关于按劳分配问题362
一、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阶段必须遵循的原则362
二、对“资产阶级权利”概念的误解364
三、理想:公平分配365
第四节 关于经济管理问题367
一、所有制问题解决以后,最重要的是管理问题367
二、宏观经济管理的原则369
三、微观经济管理的方法371
四、联系实际研读经济学著作373
第九章 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的理论376
第一节 1956—1957年:中国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刚刚建立377
一“进入”与“建成”377
二、“一穷二白”379
三、“基本完成”与“很不完善”381
四、主要矛盾与中心任务384
第二节 1958年:共产主义的实现已不是遥远将来的事情386
一、因加速而引起的迷雾386
二、中国处于进入共产主义社会的前夕391
第三节 1959—1962年: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处于不发达阶段397
一、“社会主义初期阶段”概念的提出397
二、重提“一穷二白”与“不可能成功的空想”398
三、农村人民公社基本核算单位的下移与过渡时间的延长402
四、社会主义经济不发达阶段理论的提出405
五、“不发达阶段”理论与“大过渡”理论412
六、“不发达阶段”理论与“初级阶段”理论418
结束语424
后记4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