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王传志,滕智明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 ISBN:
- 出版时间:1985
- 标注页数:470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钢筋混凝土结构理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章 钢筋的物理力学性能1
1-1 钢筋的类型和应力应变曲线1
1-1-1 钢筋的类型1
1-1-2 钢筋的应力-应变曲线2
1-1-3 钢筋的塑性性能4
1-1-4 高强钢筋或钢丝的应力应变曲线的数学模型5
1-2-1 钢筋的冷拉和时效6
1-2 钢筋的冷加工6
1-1-5 加载速度对应力应变的影响6
1-2-2 钢筋的冷拔9
1-2-3 钢筋的热处理11
1-3 钢筋的徐变和松弛11
1-4 钢筋的应力腐蚀15
1-4-1 钢筋的应力腐蚀性能的分析15
1-4-2 断裂力学对应力腐蚀的分析16
1-4-3 钢筋应力取值对应力腐蚀性能的影响17
1-5-1 钢筋的低温力学性能18
1-5 钢筋的低温性能18
1-5-2 影响钢筋低温力学性能的其他几种因素19
1-6 钢筋的包兴格(Bauschinger)效应20
1-6-1 在反复应力下钢筋的包兴格效应20
1-6-2 包兴格效应的数学模型22
1-7 钢筋的疲劳26
1-7-1 钢筋疲劳试验和疲劳的机理26
1-7-2 影响钢筋疲劳的因素28
1-7-3 钢筋疲劳强度的设计计算30
1-7-4 我国钢筋疲劳强度的确定方法31
1-7-5 预应力钢筋的疲劳32
参考文献34
第二章 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36
2-1 概述36
2-2 各种简单受力条件下混凝土的强度36
2-2-1 单轴受压强度37
2-2-2 影响混凝土抗压强度的因素40
2-2-3 抗拉强度44
2-2-4 抗剪与抗扭强度54
2-3 混凝土的微裂缝与破坏56
2-3-1 混凝土内的裂缝及裂缝传播57
2-3-2 混凝土内裂缝开裂的不同阶段58
2-3-3 混凝土的破坏59
2-4 复杂应力状态下混凝土强度的试验研究60
2-4-1 概述60
2-4-2 三轴受力试验61
2-4-3 双轴受力试验64
2-4-4 截面同时受剪压或剪拉67
2-5 混凝土的局部承压强度69
2-5-1 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及其工作机理69
2-5-2 影响局部承压强度和开裂的因素73
2-5-3 混凝土局部承压强度的计算76
2-6 混凝土的动荷载强度76
2-7 混凝土的长期荷载强度76
2-8 荷载下混凝土的变形77
2-8-1 短期荷载下混凝土的应力-应变关系77
2-8-2 反复循环加载的变形87
2-9 重复荷载下混凝土的疲劳强度89
2-9-1 重复荷载作用下混凝土应力-应变关系的性能89
2-9-2 混凝土的疲劳破坏强度90
2-10 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波桑比和剪切模量92
2-10-1 弹性模量92
2-10-2 波桑比95
2-10-3 剪切模量95
2-11 混凝土的徐变95
2-12 混凝土的收缩101
2-13 混凝土的热性能等物理特性104
参考文献105
第三章 钢筋混凝土受压及受弯构件正截面强度计算109
3-1 概述109
3-2 中心受压构件109
3-2-1 试验研究109
3-2-2 钢筋对构件强度和变形的影响111
3-2-3 中心受压构件的极限强度112
3-3-1 偏心受压构件115
3-3 偏心受压及受弯构件的试验研究115
3-3-2 受弯构件117
3-4 正截面强度计算的一般理论119
3-4-1 基本假定119
3-4-2 基本公式120
3-4-3 用数值迭代法求解基本公式122
3-4-4 截面极限轴力NP与弯矩MP的关系124
3-4-5 截面的弯矩—曲率—轴力(M—Ф—N)关系126
3-5 极限强度的简化计算方法128
3-5-1 压应力图块特征系数、钢筋应力128
3-5-2 简化计算方法的基本公式133
3-5-3 与试验结果的对比136
3-5-4 界限偏心距138
3-5-5 NP与MP关系138
3-5-6 受弯构件140
3-6 长柱143
3-6-1 概说143
3-6-2 长柱的试验研究144
3-6-3 长柱的受力表现146
3-6-4 长柱全过程分析方法的概况147
3-6-5 柱支承体系图式化的全过程分析148
3-6-6 “模型柱”法——简化全过程分析152
3-6-7 长柱极限强度的计算158
3-6-8 长柱极限强度的简化计算方法165
3-7 双向偏心受压构件167
3-7-1 双向偏心受压柱极限强度的计算169
3-7-2 双向偏心受压柱极限强度的简化计算方法172
参考文献174
第四章 斜截面抗剪强度180
4-1 无腹筋简支梁的抗剪强度180
4-1-1 剪切破坏的类型和破坏机理180
4-1-2 弯剪破坏和斜弯破坏183
4-1-3 影响抗剪强度的主要因素185
4-1-4 无腹筋梁的抗剪强度189
4-1-5 剪切强度控制区及其下包线190
4-2-1 箍筋梁的传力机理194
4-2 配箍筋梁的抗剪强度194
4-2-2 箍筋梁的允许剪力值195
4-2-3 剪切强度控制区及其下包线200
4-2-4 箍筋布置、限制条件和构造规定202
4-2-5 T形梁的抗剪强度205
4-3 弯筋梁的抗剪强度205
4-3-1 弯筋梁的抗剪强度205
4-3-2 底边倾斜梁的抗剪强度207
4-4 T形梁的抗剪强度208
4-5 复杂荷载和均布荷载作用下简支梁的抗剪强度211
4-5-1 复杂荷载和广义剪跨比211
4-5-2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抗剪强度212
4-6 伸臂梁和连续梁的抗剪强度215
4-6-1 集中荷载作用下的伸臂梁和连续梁215
4-6-2 塑性铰对抗剪强度的影响221
4-6-3 均布荷载作用下的伸臂梁221
4-7-1 轴力对抗剪强度的影响223
4-7 压杆和拉杆的抗剪强度223
4-7-2 框架柱的抗剪性能225
4-8 牛腿和深梁的抗剪强度228
4-8-1 牛腿的强度229
4-8-2 深梁的抗剪性能231
4-8-3 剪切强度的下包线234
4-9 抗剪强度的理论研究概况235
参考文献239
5-1-1 开裂扭矩MTf241
5-1 单纯扭矩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241
第五章 钢筋混凝土受扭构件241
5-1-2 破坏扭矩MTp243
5-1-3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抗扭刚度245
5-2 弯、扭、剪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246
5-2-1 弯扭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246
5-2-2 弯扭剪共同作用下的钢筋混凝土构件248
5-3 目前对抗扭配筋计算的看法252
参考文献253
6-1 概述254
第六章 钢筋与混凝土的粘结254
6-2 粘结的性质255
6-2-1 粘结应力分布255
6-2-2 粘结机理256
6-2-3 混凝土中应力状态、内裂缝261
6-3 影响粘结的因素264
6-3-1 混凝土强度和组成成分264
6-3-2 浇注位置266
6-3-3 变形钢筋外形特征267
6-3-4 保护层厚度和钢筋净间距268
6-3-5 横向配筋270
6-3-6 垂直压应力271
6-4 粘结计算272
6-4-1 混凝土劈裂粘结应力的计算272
6-4-2 拔出试件粘结强度的计算274
6-4-3 锚固粘结强度的计算275
6-5 粘结试验276
6-5-1 拔出试验277
6-5-2 梁式粘结试验279
6-5-3 局部粘结-滑移试验280
6-6 重复荷载下的粘结283
6-6-1 粘结疲劳283
6-6-2 粘结应力的退化285
6-6-3 相对滑动的增长286
6-6-4 粘结退化的机理289
6-7 反复循环荷载下的粘结291
6-7-1 局部粘结-滑移滞回曲线291
6-7-2 反复循环荷载下的粘结机理293
6-7-3 反复循环荷载下的锚固粘结294
参考文献295
第七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裂缝299
7-1 概述299
7-1-1 裂缝的原因和裂缝的形态299
7-1-2 裂缝控制的要求301
7-1-3 裂缝计算理论的发展概况303
7-2-1 基本公式304
7-2 粘结-滑动理论304
7-2-2 裂缝间距公式306
7-2-3 裂缝宽度307
7-3 无滑动理论309
7-3-1 裂缝机理309
7-3-2 裂缝出现后混凝土中应力分布310
7-3-3 裂缝间距,裂缝宽度311
7-3-4 Base的研究312
7-3-5 对比试验313
7-3-6 统计分析315
7-4 一般裂缝理论316
7-4-1 两种理论的结合316
7-4-2 两种基本裂缝形态317
7-4-3 hc控制的裂缝的性质321
7-4-4 C0控制的裂缝的性质322
7-4-5 构件表面任意点的裂缝宽度325
7-4-6 裂缝宽度计算公式的简化——CP110设计公式326
7-4-7 钢筋约束区的概念——CEB-FIP标准规范的裂缝宽度计算公式327
7-5 长期荷载的影响329
7-6 裂缝与腐蚀331
7-6-1 混凝土中钢筋的腐蚀331
7-6-2 暴露试验,裂缝与腐蚀速度的关系333
7-6-3 钢筋处裂缝宽度和脱开长度334
7-6-4 锈蚀引起的纵向劈裂335
参考文献337
8-1-1 受弯构件变形的一般性质340
8-1 概述340
第八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变形和刚度340
8-1-2 变形和刚度的试验341
8-2 短期荷载下受弯构件的变形342
8-2-1 不考虑拉区混凝土影响的变形计算理论343
8-2-2 解析刚度法345
8-2-3 有效惯性矩法348
8-2-4 等效拉力法349
8-2-5 剪切挠度350
8-3-1 时随系数法351
8-3 长期荷载下受弯构件的变形351
8-3-2 按受荷阶段计算时随变形355
8-3-3 长期刚度参数的修正356
8-3-4 长期变形系数356
8-3-5 按变弹性模量计算长期变形357
8-4 重复荷载不受弯构件的变形358
8-5 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360
8-5-1 短期荷载变形——不考虑ψ的近似方法360
8-5-2 短期变形——解析刚度法361
8-5-3 长期荷载下偏心受压构件的变形计算362
参考文献364
第九章 钢筋混凝土构件的延性366
9-1 概述366
9-1-1 单调荷载下延性的概念366
9-1-2 周期荷载下延性的概念367
9-1-3 以能量表达延性367
9-2-1 延性计算的一般原理368
9-2 单调荷载下延性的计算368
9-2-2 延性的简化计算方法369
9-2-3 塑性转动能力的计算372
9-3 单调荷载下延性和塑性转动能力的试验研究375
9-3-1 Mattock及Corley的试验研究375
9-3-2 Baker和Amarakone的研究结果381
9-4 影响延性的因素383
9-4-1 受拉钢筋配筋率384
9-4-3 箍筋配筋率385
9-4-2 受压钢筋配筋率385
9-4-4 材料强度386
9-5 考虑应变协调因子ψu的单调荷载延性的计算方法387
9-6 周期荷载下延性的试验研究393
9-6-1 加载制度及其对滞回特性的影响393
9-6-2 受弯构件的滞回特性和延性396
9-6-3 弯剪构件的滞回特性和延性398
9-6-4 压弯构件的滞回特性和延性400
9-6-5 剪力墙的滞回特性和延性403
9-7 滞回曲线的计算406
参考文献409
10-1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则和安全度的基本概念411
10-1-1 概述411
第十章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和安全度411
10-1-2 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方法和安全度的演变412
10-2 极限状态概念与分类414
10-2-1 极限状态的分类414
10-2-2 承载能力极限状态414
10-2-3 正常使用极限状态415
10-2-4 破坏安全极限状态415
10-3 结构安全度应用概率理论的分析416
10-3-1 结构安全度应用概率理论的基础知识416
10-3-2 结构安全度的古典概率理论422
10-3-3 近似概率法426
10-3-4 概率计算中的不定性432
10-4-1 半概率半经验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的基本原则433
10-4-2 几种不同的表达形式435
10-4-3 影响荷载效应和构件强度降低的各种因素435
10-5 近似概率法的应用437
10-5-1 用一次二阶矩的近似概率方法的计算437
10-5-2 以概率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443
10-5-3 各种构件的β值及选择结构失效概率446
10-5-4 确定分项安全系数448
10-6 全概率、最优化破坏概率法以及结构系统安全度的一些概念450
10-6-1 全概率法的一些概念450
10-6-2 最优化失效概率法451
10-6-3 结构系统的安全度分析——静定和超静定结构安全度的分析452
10-7 荷载及荷载组合453
10-4 半概率半经验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453
10-7-1 荷载的分类454
10-7-2 荷载取值454
10-7-3 荷载组合458
10-8 材料的质量控制和检验462
10-8-1 抽样的方式462
10-8-2 抽样检验的方法464
10-8-3 混凝土的抽样检验466
参考文献4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