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气相色谱和热分析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傅若农,常永福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 ISBN:7118002437
- 出版时间:1989
- 标注页数:464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473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气相色谱和热分析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目录1
第一篇 气相色谱法1
第一章 绪论1
§1什么叫“色谱”和“气相色谱”1
§1-1气-固色谱1
§1-2气-液色谱2
§1-3毛细管色谱2
§2气相色谱的特点2
§3气相色谱的发展3
思考及复习题4
本章王要参考文献4
第二章 气相色谱仪简介5
§1总论5
§1-1载气系统6
§1-2进样系统6
§1-3柱恒温箱6
§1-4检测系统6
§1-5记录系统6
§1-6数据处理系统6
§1-7控温系统6
§2-1载气7
§2气相色谱仪气路部件7
§1-9气路流程7
§1-8电源及放大系统7
§2-2稳压阀9
§2-3稳流阀9
§2-4载气流量的测量10
§2-5汽化室10
§3气相色谱检测器11
§3-1检测器的性能11
§3-2热导检测器12
§3-3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14
§3-4电子捕获检测器15
§3-5火焰光度检测器17
§3-6几种常用检测器性能的比较1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9
思考及复习题19
第三章 气相色谱法基本原理20
§1色谱分离的实质20
§1-1气相色谱分离的实例20
§1-2气相色谱分离的内因20
§2气相色谱分离的塔板理论21
§2-1什么是塔板理论21
§2-2塔板理论的导出22
§2-3两个物质在色谱柱中的分配及流出曲线24
§3气相色谱法中常用的术语和定义25
§3-1区域宽度25
§3-2保留值26
§3-3分配比例或分配容量27
§3-4色谱柱的柱效率和分离度27
§3-5气相色谱中各参数的符号33
§4计算举例36
§4-1计算保留值36
§4-2计算所需要的理论塔板数37
§5气相色谱的速率理论38
§5-1在气相和液相中的扩散现象39
§5-2范第姆特方程式40
§5-3影响色谱柱柱效的因素4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49
思考及复习题49
第四章 气液色谱用载体50
§1总论50
§1-1气液色谱对载体的要求50
§1-2载体的种类50
§2硅藻土载体51
§2-1硅藻土载体的制备51
§2-2两类硅藻土载体的比较51
§2-3硅藻土载体的去活化53
§2-4常用的硅藻土载体55
§3非硅藻土载体57
§3-1氟碳聚合物载体57
§3-2玻璃微球载体58
§3-3其它载体5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59
思考及复习题59
第五章 气液色谱用固定液60
§1气液色谱对固定液的要求60
§2按分子间作用力对固定液分类60
§3-1固定液的极性65
§3按固定液的极性分类65
§3-2保留指数(Ⅰ)66
§3-3保留指数差(△Ⅰ)68
§3-4罗什耐德用△Ⅰ表示固定液极性的极性次序69
§3-5麦克瑞诺固定液极性次序69
§3-6麦克瑞诺固定液表的用途77
§4近年来使用的新固定液80
§4-1极性强耐高温的固定液80
§4-2耐高温的标准固定液81
§4-3耐高温聚乙二醇固定液81
§5常用固定液82
§4-4其它新固定液82
§6特殊选择性固定液84
§6-1无机盐固定液84
§6-2有机酸盐固定液84
§6-3按分子形状选择分离的固定液85
§7化学键合固定相87
§8固定液的涂渍和老化89
§8-1涂渍固定液应注意的问题89
§8-2涂渍固定液的方法89
§8-4色谱柱的老化90
§8-3特殊载体涂渍固定液的方法9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91
思考及复习题91
笫六章气相色谱条件的选择93
§1固定液的选择93
§1-1总论93
§1-2选择固定液的基本原则94
§1-3选择固定液的几个实例97
§2裁体的选择101
§2-1载体性质对柱效的影响101
§2-2载体表面性质对峰形的影响102
§2-3载体吸附性对保留值的影响103
§3色谱柱的选择104
§3-1色谱柱材料对分析的影响104
§3-2色谱柱柱形、柱径的影响105
§4载气和载气流速的选择106
§4-1载气种类的选择106
§4-2载气流速对柱效的影响107
§4-3载气流速对分离度的影响108
§4-4载气流速对保留值的影响108
§4-5载气流速对定量结果的影响109
§5-1柱温对柱效的影响112
§5柱温的选择112
§5-2…柱温对相对保留值的影响113
§5-3柱温对分离度的影响114
§5-4柱温变化引起分离度改变的特殊情况114
§5-5保留时间和柱温的关系116
§5-6柱温对易分解样品的影响116
§5-7柱温对峰高、峰面积的影响116
§6检测器温度和汽化室温度的选择117
§6-1检测器温度的选择117
§6-2气化室温度的选择117
§7固定液量的选择118
§8-1进样量对柱效的影响119
§8进样量和进样时间对结果的影响119
§8-2进样量对保留值的影响121
§8-3进样时间对结果的影响121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22
思考及复习题122
第七章 气固色谱法123
§1气固色谱总论123
§1-1吸附等温线123
§2-1活性碳125
§2-2石墨化碳黑125
§2气固色谱用固定相125
§1-2气固色谱和气液色谱的比较125
§2-3碳多孔小球(碳分子筛)126
§2-4分子筛130
§2-5聚合物固定相13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42
思考及复习题143
第八章 毛细管气相色谱144
§1绪言144
§1-1毛细管色谱柱的类型144
§1-2毛细管柱与填充柱的比较145
§1-3WCOT与SCOT柱的比较147
§2-1高雷方程148
§2用于毛细管色谱的速率理论148
§2-2毛细管柱的柱效149
§2-3毛细管色谱柱的最佳适用载气流速150
§3毛细管色谱对仪器的要求152
§3-1进样系统152
§3-2毛细管色谱系统的联接158
§3-3毛细管色谱对检测器和记录仪的要求158
§3-4补充气159
§4影响毛细管色谱过程的几个因素160
§4-1柱材料160
§4-2毛细管柱的直径160
§4-3毛细管柱的长度161
§5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和评价162
§5-1毛细管柱的拉制162
§5-2玻璃毛细管内壁的粗糙化164
§5-3毛细管内壁的脱活165
§5-4涂渍固定液166
§5-5固相化的毛细管色谱柱167
§5-6毛细管色谱柱的评价17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72
思考及复习题172
§1-1用保留值定性173
§1气相色谱定性分析173
第九章 气相色谱定性及定量分析173
§1-2用化学反应配合气相色谱定性178
§1-3用不同类型的检测器定性181
§1-4气相色谱和其它仪器结合定性182
§2气相色谱定量分析183
§2-1应答值和相对应答值183
§2-2绝对应答值(S)的测定183
§2-3配气法测定应答值185
§2-4相对应答值(S′)的测定186
§2-5相对校正因子186
§2-6测定峰面积的方法189
§2-7定量方法19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195
思考及复习题195
第十章 气相色谱分析在火炸药中的应用196
§1国内外有关火炸药气相色谱分析的资料196
§2硝酸酯类的分析199
§3火药中塑化剂的气相色谱分析205
§3-1三乙酸甘油酯的分析205
§3-2三乙酸甘油酯降解产物的分析206
§3-3邻苯二甲酸二酯类的分析207
§4-2火药中多组分同时测定209
§4火药中其它组分的测定209
§4-1硝化甘油对其它组分测定的干扰209
§4-3改性双基药中各组分的测定211
§4-4常见双基药中四组分的测定212
§4-5单基药中樟脑的测定213
§4-6火药中残余溶剂和水份的测定213
§4-7火药中2-羟基苯甲酸铜(或铅)的测定215
§4-8吉纳原料二乙醇胺的分析216
§5甲苯硝化产物异构体的分离218
§5-1一硝基甲苯的分离218
§5-2一硝基和二硝基甲苯异构体的分离219
§5-4TNT中杂质的分析222
§5-3三硝基甲苯异构体的分离222
§5-5用毛细管色谱柱分离TNT异构体224
§6其它炸药组分的分离225
§6-1二硝基笨异构体的分离225
§6-2水中或其它污染物中炸药的分析226
§6-3用裂解色谱测定塑性炸药中的聚合物含量228
本篇参考文献228
第二篇 热分折法230
第一章 绪论230
§1前言230
§2热分析的发展概况231
§3-1热分析组织233
§3热分析国内外动态233
§3-2热分析的标准化234
§3-4热分析设备236
§4热分析技术分类与命名237
§4-1热分析技术分类237
§4-2热分析命名与定义238
§4-3热分析名词术语240
§5热分析应用242
§6热分析主要参考资料介绍244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45
思考及复习题245
第二章 差热分析246
§1序言246
§2差热分析一般特性246
§3差热分析基本原理248
§4差热分析基本理论250
§5差热分析曲线257
§5-1DTA曲线的特性257
§5-2DTA曲线的表示方法260
§5-3理论峰形计算261
§6-1有关仪器影响因素262
§6差热分析影响因素262
§6-2有关样品影响因素277
§7差热分析温度测量方法和温度校正284
§8差热分析的应用285
§3-3热分析刊物286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290
思考及复习题291
第三章 热重法(TG)292
§1序言292
§2热天平分类293
§3热重分析原理296
§4几种自动记录式热天平介绍298
§5热重分析影响因素302
§5-1所用材料结构性质和仪器一般特性所产生的影响303
§5-2所用方法和结构形式所引起的影响304
§5-3样品物理化学性质的影响309
§6温度测量与校正311
§6-1一些常用热电偶的性质312
§6-2热电势的测量314
§6-3热电偶的校正315
§7热重分析的应用316
§7-1在分析方面的应用316
§7-3研究物质的热分解319
§7-2研究物质的热稳定性319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321
思考及复习题322
第四章 差示扫描量热法323
§1序言323
§2差热分析与差示扫描量热法比较323
§3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原理325
§3-1功率补偿式差示扫描量热法325
§3-2热流式差示扫描量热法326
§3-3热通量式差示扫描量热法327
§3-4扫描温控线路分析328
§4差示扫描量热法理论及其曲线方程334
§5DSC曲线影响因素338
§6DSC仪器校正341
§7差示扫描量热法操作参数的选择345
§8DSC峰面积测量346
§9差示扫描量热法的应用348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358
思考及复习题358
第五章 其他热分析359
§1热机械分析359
§1-1静态热机械分析359
§1-2动态热机械分析360
§2热膨胀法364
§3热发光分析365
§4热微粒分析36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367
思考及复习题368
第六章 热分析动力学369
§1序言369
§2一些动力学参数的概念369
§2-1动力学参数的意义369
§2-2活化能E的意义369
§3热分析动力学分类370
§2-3反应级数370
§2-4频率因子370
§3-1差热分析法371
§3-2差示扫描量热法379
§4热重分析法381
§4-1积分法382
§4-2导数法383
§4-3最大速度法384
§4-4差减微分法384
§4-5初速度法385
§4-7布罗伊多-万·克雷维莱方程386
§4-6非线性或周期加热速度法386
§5热分析动力学的几个问题387
§6脉冲热动力学388
§7热分析动力学应用示例39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393
思考及复习题393
第七章 热分析定量计算及其误差消除394
§1定量差热分析394
§2影响定量计算的基本因素399
§3DTA曲线定量计算方法400
§4差热分析数据处理402
§5差示扫描量热法数据处理404
§6DSC峰面积数学解析405
§7DSC测量热焓时基线校正407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412
思考及复习题413
第八章 热分析在含能材料中的应用414
§1序言414
§2含能材料的热反应性415
§2-1含能材料的特性415
§2-2硝酸酯的热分解415
§2-3高分子粘合剂的热裂解418
§2-4无机氧化剂的热分解419
§3-1含能材料的定性分析421
§3热分析用于含能材料的分析鉴定421
§3-2固体推进剂的热分析426
§4含能材料的安定性430
§4-1TG临界温度表示法431
§4-2IPDT法431
§4-3TG曲线判断法432
§4-4最大分解时的温度432
§4-5动力学参数评定法434
§4-6DTA放热分解温度435
§4-8DTA综合指标评定法436
§4-7DTA反应灵敏度表示法436
§4-9DSC测量推进剂SDH法438
§5含能材料的相容性441
§5-1概叙441
§5-2相容性测试方法442
§5-3相容性测试方法的标准456
§5-4相容性有关影响因素459
§6含能材料近似爆热测定460
本章主要参考文献463
思考及复习题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