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微生物学 供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专业用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微生物学 供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专业用
  • 钱海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 ISBN:7506707969
  • 出版时间:1993
  • 标注页数:368页
  • 文件大小:21MB
  • 文件页数:3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微生物学 供生物制药、微生物制药专业用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第一节 微生物学基本概念1

一、微生物与微生物学1

二、微生物的特征1

三、三大细胞类型2

四、微生物在生物分类学中的地位2

第二节 微生物学发展的里程碑4

一、微生物发现时期4

二、微生物的黄金时代4

三、现代微生物学发展时期5

四、中国微生物学的发展8

第一篇 微生物概论9

第一章 细菌9

第一节 细菌的大小与形态9

一、细菌的大小9

二、细菌的基本形态9

三、细菌染色法11

第二节 细菌细胞的结构与功能12

一、细菌的基本结构12

二、细菌的特殊结构20

一、细菌的菌落特征25

第三节 细菌的繁殖25

二、细菌的繁殖方式26

第四节 细菌与人类的关系27

一、细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27

二、细菌的致病性28

第二章 放线菌30

第一节 放线菌的形态与结构30

一、菌丝30

二、孢子31

四、放线菌在微生物中的分类地位33

三、放线菌细胞的基本结构33

第二节 放线菌的繁殖34

一、放线菌的培养条件34

二、放线菌的菌落特征35

三、放线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35

第三节 重要的放线菌代表属36

一、链霉菌属36

二、诺卡氏菌属36

三、小单孢菌属36

四、链孢囊菌属37

五、游动放线菌属37

七、放线菌属38

六、高温放线菌38

第四节 放线菌与人类关系39

一、极端环境中的放线菌39

二、放线菌的致病性40

三、放线菌生物资源的利用40

第三章 其它原核生物43

第一节 螺旋体43

一、大小、形态与结构43

一、大小、形态与结构44

第二节 立克次氏体44

三、致病性44

二、培养和繁殖44

二、培养和繁殖45

三、致病性45

第三节 支原体46

一、大小、形态与结构46

二、培养和繁殖46

三、致病性47

第四节 衣原体47

一、大小、形态与结构48

二、培养和繁殖48

三、致病性49

第四章 霉菌50

第一节 真菌50

一、菌丝体的形态与结构51

二、霉菌细胞的基本结构52

三、霉菌的人工培养53

四、霉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53

五、常见霉菌60

第二节 酵母菌63

一、酵母菌的形态与结构63

二、酵母菌的繁殖65

三、常见酵母菌66

第三节 大型真菌66

一、菌体的形态与结构66

二、担子菌的繁殖方式及生活史68

三、常见担子菌70

第四节 真菌与人类关系70

一、制造食品与药物70

二、引起物品霉败变质71

三、真菌的致病性71

一、病毒的大小与形态74

第五章 病毒74

第一节 病毒的形态与结构74

二、病毒的结构75

第二节 病毒的增殖80

一、病毒的增殖过程81

二、病毒的人工培养84

三、病毒侵染宿主细胞后的结果86

第三节 病毒的主要类群和噬菌体87

一、病毒的主要类群87

二、噬菌体88

一、干扰素97

第四节 病毒与人类关系97

三、类病毒97

二、人类病毒病及其防治100

三、病毒和肿瘤102

四、艾滋病的研究发展概况103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105

第一节 微生物的营养物质105

一、微生物细胞化学组成105

二、营养物质105

三、营养类型110

一、培养基的配制原则111

第二节 培养基111

二、培养基类型113

第三节 营养物质的运输117

一、简单扩散117

二、促进扩散117

三、主动运输117

四、基团转位118

一、物质代谢120

二、能量代谢120

第一节 微生物的代谢类型120

第七章 微生物的代谢120

三、初级代谢与次级代谢125

第二节 微生物的产能代谢126

一、发酵126

二、呼吸133

三、无机物氧化138

四、光能转换139

第三节 微生物的分解代谢及有关鉴定反应141

一、多糖分解141

二、单糖分解及碳源利用144

三、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分解145

第四节 微生物的合成代谢147

一、合成代谢的三要素147

二、肽聚糖的生物合成149

三、合成代谢的特殊产物150

第八章 微生物的生长153

第一节 微生物的生长条件153

一、营养物质153

二、温度153

四、气体154

三、pH154

第二节 微生物的纯培养156

一、纯培养物的获得方法157

二、微生物生长的测定158

第三节 微生物的群体生长162

一、代时和生长的数学表达162

二、细菌群体生长的规律164

三、同步生长167

四、连续培养168

二、基本概念172

一、控制的重要性172

第九章 微生物控制172

第一节 微生物控制的意义172

三、死亡曲线173

第二节 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176

一、机械除菌法176

二、热力灭菌法177

三、紫外线181

六、微波炉182

七、自然方法182

五、超声波182

四、X-射线和其它离子辐射182

八、渗透压183

第三节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一)--化学消毒剂183

一、理想消毒剂的特性184

二、化学消毒剂的选择184

三、消毒剂的种类185

第四节 药物制剂的消毒灭菌192

一、药物消毒灭菌原则192

二、微生物的敏感性192

三、消毒灭菌方法193

一、化学疗剂的种类及其作用机制194

第五节 控制微生物的化学方法(二)--化学疗剂194

二、耐药性问题197

第十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201

第一节 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201

一、证明核酸是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经典实验202

二、DNA的结构与复制203

三、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204

第二节 基因突变206

一、基因突变的类型206

三、证明突变的结果与原因之间不对应性的经典实验207

二、基因突变的规律207

四、突变的分子机制209

第三节 基因重组213

一、转化213

二、转导214

三、接合216

四、原生质体融合218

第四节 微生物遗传学的应用219

一、菌种选育219

二、突变株应用于致癌物质的检测--Ames试验法227

三、基因工程228

四、菌种保藏231

第十一章 微生物的分类234

第一节 微生物的分类单位与命名234

一、微生物的分类单位234

二、微生物的命名235

第二节 微生物分类的依据236

一、形态特征236

二、生物特性及生化反应237

三、血清反应237

六、核酸分析238

四、生态238

五、细胞壁成分分析238

七、红外光谱239

第三节 微生物分类系统简介239

一、细菌分类系统简介239

二、放线菌分类系统简介240

三、真菌分类系统简介240

四、病毒分类简介241

三、免疫监督243

二、免疫自稳243

一、免疫防护243

第十二章 传染与免疫243

第二篇 免疫学基础243

第一节 传染的机理244

一、细菌的毒力244

二、细菌的侵入数量248

三、细菌的侵入途径248

四、细菌的感染类型248

第二节 非特异性免疫249

一、生理屏障249

二、细胞防护250

三、补体系统(正常体液因素)254

第十三章 抗原260

第一节 抗原的特性与分类260

一、抗原的基本特性260

二、抗原的分类263

第二节 医学上重要的抗原264

一、病原微物生265

二、动物免疫血清265

三、同种红细胞抗原265

五、自身抗原266

四、肿瘤抗原266

第三节 佐剂267

一、佐剂的种类267

二、佐剂的作用原理268

三、佐剂的应用269

第十四章 特异性免疫270

第一节 免疫系统270

一、免疫器官270

二、免疫细胞272

一、免疫球蛋白的结构277

第二节 免疫球蛋白277

二、免疫球蛋白的分类及其特性280

第三节 免疫应答282

一、体液免疫283

二、细胞免疫288

三、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关系290

第四节 单克隆抗体291

一、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原理291

二、杂交瘤技术292

三、单克隆抗体的应用293

第十五章 变态反应295

一、参与Ⅰ型变态反应的成分296

第一节 Ⅰ型变态反应296

二、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298

三、Ⅰ型变态反应的防治原则298

第二节 Ⅱ型变态反应300

一、参与Ⅱ型变态反应的成分300

二、Ⅱ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301

第三节 Ⅲ型变态反应301

一、参与Ⅲ型变态反应的成分302

二、Ⅲ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302

一、参与Ⅳ型变态反应的成分303

第四节 Ⅳ型变态反应303

二、Ⅳ型变态反应的发生机理304

第十六章 免疫学的实际应用307

第一节 生物制品307

一、人工自动免疫用制剂308

二、人工被动免疫用制剂309

第二节 血清学反应311

一、血清学反应的一般特点312

二、影响血清学反应的因素313

三、血清学反应的类型及应用314

三、移动抑制试验324

二、淋巴细胞转化试验324

第三节 细胞免疫功能的检测324

一、T细胞总数的测定324

第三篇 微生物制药概述326

第十七章 微生物污染326

第一节 微生物生态学分布326

一、空气326

二、水326

三、人体327

六、厂房建筑与制药设备328

五、包装物328

四、原材料328

第二节 药物的变质与防患329

一、微生物引起的变质情况329

二、药物变质的防患原则330

第十八章 微生物制药工业332

第一节 抗生素332

一、抗生素的概述333

二、抗生素生产过程及其特点334

第二节 氨基酸337

一、谷氨酸338

二、赖氨酸339

第三节 维生素340

一、维生素C340

二、维生素B2341

第四节 甾体化合物341

第五节 酶与酶抑制剂343

一、酶制剂343

第六节 菌体制剂与活菌制剂345

一、药用酵母345

二、酶抑制剂345

二、活菌制剂346

第七节 其他产物346

一、核酸类药物346

二、生物碱346

三、微生物多糖347

第十九章 生物制品的生产348

第一节 疫苗348

一、生物毒种系统348

二、细菌疫苗(菌苗)成分的生产348

四、后处理349

三、病毒疫苗(疫苗)成分的生产349

第二节 其它生物制品351

一、免疫血清的生产351

二、人免疫球蛋白的生产352

第二十章 药物质量控制353

第一节 药物的抗菌试验353

一、体外抗菌试验353

二、体内抗菌试验356

第二节 药物的含量测定356

一、抗生素的效价测定356

一、无菌检查法359

二、维生素、氨基酸的含量测定359

第三节 药物的卫生检验359

二、非灭菌制剂的微生物限量检查361

第四节 消毒剂效力测定364

一、酚系数法(石炭酸系数法)364

二、杀菌等量浓度试验365

三、其它366

第五节 生物制品质量控制366

一、疫苗的质量控制366

二、免疫血清的质量控制367

三、人免疫球蛋白的质量控制36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