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场态经济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场态经济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34884943.jpg)
- 潘德冰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
- ISBN:7216015886
- 出版时间:1994
- 标注页数:388页
- 文件大小:5MB
- 文件页数:40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场态经济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言1
绪论篇7
第一章 经济问题与“场”的思考7
第一节 困惑的社会经济物象7
一、奇怪的“市场弯曲”现象7
二、古典波动的周期性幽灵10
三、隐藏在行为方式背后的“魔力”13
四、法制社会的“神功”究竟何在?14
五、如何跳出“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怪圈?16
六、改革到位与“乌杰假说”18
第二节 社会物质的“场”革命21
一、由困惑引发的思考21
二、社会场:一类崭新的社会物质26
三、场的演化层次与社会存在89
四、场思想的沿革与发展52
五、马克思与恩格斯的场思想38
第二章 场态经济学:涵义、对象及方法40
第一节 场态经济学的涵义与内容41
一、场态经济学的涵义41
二、场态经济学的内容42
第二节 场态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50
一、经济改革的涌动与社会场论的提出50
二、苏联东欧剧变的迷惘和社会主义的沉思54
三、国际态势的变化与经济实力的较量58
第三节 场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与特点62
一、线性思维与非线性思维62
二、场思维与场态分析方法65
三、场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69
四、场态分析方法的特点81
第四节 场态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与关系83
一、场态经济学在经济学科中的地位83
二、场态经济学与其他经济学科的关系86
基础与理论篇97
第三章 场态经济学的理论基础97
第一节 社会性元素及二元权力关系99
一、社会性元素及权力99
二、二元权力关系、分类及其结构图101
三、二元权力关系的构造107
四、两种权力分割技术的比较111
第二节 权力结构及其构造法则115
一、权力结构的涵义、结构图及其连通性115
二、构造结构的社会规则121
三、权力结构的类与种126
第三节 社会性系统及其分解与构造131
一、社会性系统的涵义、结构及统一性131
二、社会性组织与社会性系统的比较133
三、社会性系统的划分与构造134
第四节 社会性环境、软环境及硬环境140
一、社会性环境的含义及其划分与构造140
二、软环境与硬环境141
第五节 社会场的分类143
一、系统(或元素)的功能143
二、相关元素的相互作用、平行及运行144
三、势态结构与涡态结构145
四、社会场的分类146
第六节 关于权力结构的等价命题148
一、树结构与势态结构的等价性148
二、果结构与涡态结构的等价性149
第七节 信息与权力的“场”本质150
一、众说纷纭的信息概念150
二、信息的本质及定义152
三、权力的本质及定义157
第四章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场理论161
第一节 生产力与生产力场163
一、生产力的定义163
二、相对生产力与绝对生产力168
三、系统生产力与环境生产力170
四、生产力场及场态生产力172
第二节 生产关系:具体形态与完备定义175
一、生产关系的现有定义及其局限性175
二、生产关系的具体形态及其层次179
三、生产关系的完备定义、层次及分类182
四、何谓经济基础183
第三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184
一、生产关系的超稳定现象及其探源184
二、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怪圈187
三、唯属性论与唯生产力论191
第五章 经济的运行、控制、稳定与秩序197
第一节 经济运行的场理论200
一、经济运行的含义200
二、经济运行的轨道与环节202
三、单通道性与多通道性205
四、经济法的程序运行及其通道209
第二节 经济控制的场理论212
一、经济控制的含义:通道及方式212
二、信息传送:可靠性与能通性214
三、最优控制原则与优化活力原理219
四、效果比较:脆性控制与弹性控制224
第三节 经济稳定的场理论228
一、经济稳定的含义228
二、场思维对稳定性研究的发展232
三、场态经济的稳定性理论235
四、经济波动:产生根源及防治措施244
第四节 经济秩序的场理论251
一、经济秩序、显序及隐序251
二、经济活动的思维秩序及经济秩序的分类254
三、经济有序度的计算公式256
四、经济秩序的有序性能级258
五、系统有序质的规定性261
第六章 经济发展的场规律与体制改革263
第一节 系统的演化方向与经济发展的本质265
一、经济系统的演化方向与有序之源265
二、经济发展的本质、含义及“落脚问题”268
第二节 经济发展的共同规律274
一、经济发展的方向规律274
二、经济发展的方式规律280
三、经济发展的过程规律283
四、经济发展的操作规律286
五、共同行为方式原理289
六、关于经济发展规律的若干备注290
第三节 经济体制的协调原理与改革的本质291
一、社会经济制度与体制的场含义291
二、经济体制的协调原理293
三、法制社会的“神功”之源296
四、经济体制的本质及改革297
五、“乌杰假说”的真实性及其成立条件298
六、“放、收”周期的产生根源及根治措施299
第四节 市场经济及其历史必然性300
一、计划经济及其支持结构300
二、从“看不见的手”到“看不见的人”301
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304
应用与探索篇309
第七章 经济系统工程的场分析原理309
第一节 经济系统工程的原理及方法311
一、经济系统工程及其原理311
二、经济系统工程的方法及其实质313
第二节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316
一、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严格划分316
二、先发展中国家与后发展中国家的严格划分318
三、发展中国家的经济系统工程319
第三节 中国市场经济体制:框架与模式321
一、市场经济与腐败之源322
二、究竟如何划分市场经济模式325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及最优模式326
四、中国过渡经济体制:基本框架与优化模式329
第八章 规律的演化与所有制新探332
第一节 劳动的演化趋势及价值论的场方程383
一、劳动的演化趋势与劳动的层次336
二、劳动的含义及劳动价值论336
三、效用价值论与劳动价值论的统一性论证341
四、劳动价值论的场方程与“茅于轼难题”348
第二节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演化349
一、“生产力的退化”与生产力的软化349
二、“生产关系的萎缩”与生产关系的未来定义353
第三节 劳动价值规律与剩余价值规律的演化357
一、劳动价值规律的演化及其规律人357
二、剩余价值规律及其演化360
三、什么叫剥削?364
第四节 社会主义所有制新探366
一、公有制,还是无人所有制?366
二、有人所有,是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特征370
三、社会主义所有制与资本主义所有制的本质区别376
四、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法则与前景预测379
五、什么是社会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381
后记3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