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文学导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文学导论
  • 朱志荣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
  • ISBN:978750393639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260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269页
  • 主题词:古典文学-文学研究-中国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文学导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引言1

一、什么是中国文学1

二、情感的价值4

三、超感性的体悟方式8

四、意象的核心意义10

五、中国文学批评的变迁12

第一章 意象论20

第一节 意象的创构20

一、象的创化20

二、意的感发23

三、意与象合25

第二节 意象创构的特征28

一、融情入景28

二、意为核心32

第三节 意象的特征35

一、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35

二、情景交融37

三、想象的中介与比兴的感发38

四、语言形式的物化40

第二章 雅俗论42

第一节 雅俗文学的历史变迁42

一、诗的由俗而雅43

二、词的由俗而雅47

三、戏曲、小说的由俗而雅50

第二节 雅俗观念的变迁55

一、雅俗观念溯源55

二、道、禅的雅俗观念58

三、重雅、重俗与雅俗共赏59

第三节 雅俗文学的关系62

一、俗为雅源63

二、雅俗互补64

三、由俗而雅的历史变迁66

四、通俗化与雅文学的再生69

第三章 风格论73

第一节 地域风格73

一、水土差异73

二、南北差异74

三、差异的消融77

第二节 时代风格80

一、社会政治风貌的影响80

二、主体性情与语言形式83

三、时代风气与风格消长85

第三节 文体风格87

一、文体与风格87

二、诗词风格89

三、文体的细部研究90

四、破体与变体92

第四节 作家风格94

一、文如其人94

二、风格与传统98

第五节 风格类型论99

一、六朝以前的风格类型100

二、唐宋时代的风格类型101

三、明清风格的由繁到简105

第四章 文体论109

第一节 文学观念的变迁109

一、诗、文章和文学110

二、文笔之分113

三、骈散之争116

第二节 文体的流变122

一、环境与时代的影响123

二、民间的影响126

三、外域的影响128

第三节 基本文学文体概述130

一、诗130

二、词、曲137

三、散文142

四、小说146

五、戏曲151

第五章 结构论155

第一节 中国文学结构的基本特征155

一、重在立意156

二、虚实相生157

三、生命意识158

四、法中求变159

第二节 诗词曲结构160

一、诗词曲的结构形式160

二、诗词曲的结构特征163

三、诗词曲的结构功能166

第三节 散文结构169

一、散文结构的基本形式169

二、散文结构的基本特点171

三、散文结构的方法173

第四节 小说结构176

一、小说结构的内在逻辑176

二、小说结构的基本形式177

三、小说结构的基本特征179

四、小说结构的基本方法181

第五节 戏曲结构182

一、戏曲结构的文体形态183

二、戏曲结构的文本形态185

三、戏曲的结构方法187

第六章 语言论192

第一节 汉字的文学精神192

一、表意性193

二、人文精神与独特情调196

第二节 语言音律199

一、诗歌语言音律199

二、散文语言音律202

三、语言音律的基本特征205

第三节 言意关系208

一、“言为筌蹄”与“言近旨远”208

二、生命意识与言意关系211

三、言不尽意213

四、离形得似214

第四节 辞采217

一、辞采与文质关系218

二、辞赋之丽220

三、对偶223

四、夸张226

第五节 用典228

一、用典的意义228

二、用典的方法231

第七章 鉴赏论236

第一节 文学鉴赏的基础236

一、普遍有效性236

二、体验238

三、积学240

第二节 鉴赏的过程241

一、密咏恬吟242

二、心心相印244

三、入乎其内,出乎其外247

第三节 鉴赏的特征249

一、审美特征249

二、别有会心251

主要参考书目255

后记257

增订本后记260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