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古代文化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古代文化史](https://www.shukui.net/cover/30/34906245.jpg)
- 魏向东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 ISBN:7810374737
- 出版时间:1998
- 标注页数:491页
- 文件大小:26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古代文化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绪论1
一 文化的概念1
二 中国文化滋生和发展的土壤4
三 中国文化的创造主体9
四 中国文化的优良传统17
第一章 社会等级26
第一节 礼制与等级26
一 礼的本质26
二 礼的起源28
三 周公制礼作乐29
四 封建礼制的确立和发展32
第二节 社会阶层37
一 贱民37
二 士、农、工、商39
三 妇女43
第三节 宗族和家庭44
一 宗法制度44
二 宗族47
三 家庭49
四 亲属关系51
第二章 政治体制(上)56
第一节 君主专制制度56
一 君主专制制度的萌芽和形成56
二 皇帝制度的建立和发展58
三 君位继承制度63
四 后宫制度66
第二节 中央行政制度69
一 商周中央行政制度69
二 秦汉时期的三公九卿制70
三 三省制的形成和健全72
四 宋代二府与元一省制77
五 明清的内阁和军机处78
第三节 地方行政制度83
一 商周分封制83
二 郡县制的确立84
三 汉代的郡国并行制85
四 混乱的魏晋南北朝地方体制87
五 唐道与宋路88
六 元代的行省制度90
七 明清督抚制92
第三章 政治体制 (下)96
第一节 监察制度96
一 秦汉监察制度96
二 南朝的典签98
三 唐代的三院99
四 繁复严密的宋代监察制度101
五 明清监察制度103
第二节 法律制度105
一 成文法的颁布105
二 《法经》与律、令、科、比106
三 儒法互渗的立法原则108
四 封建法制的渐趋完备109
五 君权凌驾法律之上的立法趋势111
第三节 官吏制度116
一 奴隶制世卿世禄制度116
二 封建官僚制度的建立118
三 军功爵制与察举制119
四 九品中正制122
五 科举制度的创立124
六 科举制度的进一步发展127
七 辽、金、元的选官制度129
八 八股取士与捐纳130
九 休假和致仕134
第四章 经济文化136
第一节 土地制度136
一 奴隶主贵族土地国有制136
二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138
三 占田制和均田制139
四 庄园制和租佃关系141
第二节 赋役制度144
一 赋役制度的建立144
二 封建赋役制度的确立145
三 户调制和租庸调制146
四 两税法和职役制150
五 一条鞭法与摊丁入亩153
第三节 货币制度155
一 货币与货贝155
二 布币、刀币和圜钱156
三 秦半两与汉五铢157
四 通宝和制钱158
五 交子和银元160
第四节 度量衡制度162
一 度量衡制的出现162
二 度量衡制的统一164
三 度量衡量值的渐趋增大166
四 度量衡制的日趋精密167
第五章 文字图籍169
第一节 汉字的形成169
一 汉字的起源和形体的演变169
二 汉字的主要字体170
第二节 古书形式174
一 初期的图书——简牍、帛书174
二 纸书形制178
三 古籍版式180
第三节 盛大的图书事业182
一 古代图书的出版182
二 类书186
三 丛书190
四 地方志194
第四节 图书目录学的产生和发展197
一 官修目录198
二 史志目录200
三 私人撰修目录201
四 版本目录201
五 专科目录202
第六章 学术文化203
第一节 中国的智慧203
一 商周的阴阳五行学说204
二 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之学205
三 两汉经学207
四 魏晋玄学208
五 隋唐佛学209
六 宋明理学210
七 清代汉学211
八 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的特点214
第二节 儒家文化215
一 孔子与早期儒学216
二 儒家学说的嬗变217
三 儒家文化的特征222
第三节 道家文化223
一 《老子》的理论思维224
二 庄子与道家思想225
三 道家学说的嬗变227
第四节 墨家文化和法家文化230
一 墨子和墨家文化230
二 韩非子和法家文化232
第五节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史学235
一 史官制度235
二 古代史学的嬗变237
三 古代史籍举要240
第七章 宗教文化(上)245
第一节 民间宗教245
一 原始崇拜246
二 多神信仰249
三 巫术250
四 主要教派251
第二节 道教256
一 道教的起源和演变257
二 道教的基本信仰和理论272
三 道教的主要名山与宫观279
四 道教与中国文化280
第八章 宗教文化(下)287
第一节 佛教287
一 佛教的传入及中国化287
二 佛教的基本教义和戒律296
三 佛教的僧团组织302
四 汉化佛寺的基本布局和主要名山305
五 佛教的主要节日313
六 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314
第二节 伊斯兰教318
一 伊斯兰教的起源和传播318
二 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和仪范320
三 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323
第三节 基督教326
一 基督教的基本教义326
二 教会体制及主要节日329
三 基督教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330
第九章 文学艺术334
第一节 音乐歌舞334
一 先秦乐舞334
二 汉魏百戏336
三 隋唐歌舞340
四 宋元杂剧344
五 明清戏曲349
第二节 文学355
一 先秦风骚355
二 两汉辞赋357
三 六朝骈文359
四 唐代诗歌363
五 宋元词曲366
六 明清小说368
第三节 绘画、书法372
一 国画372
二 书法375
第十章 科学技术379
第一节 农学379
一 主要农作物品种的起源和发展379
二 主要农具的产生和发展382
三 精耕细作的中国农业385
四 举世瞩目的三大农书386
第二节 手工业387
一 青铜、纺织和瓷器387
二 四大发明393
第三节 天文历法398
一 天文399
二 历法403
第四节 中国医药学406
一 中医经典406
二 中医理论408
三 中医药学410
四 针灸疗法412
第十一章 生活文化(上)414
第一节 服饰文化414
一 服饰的产生415
二 服饰类型及其民俗表现416
三 服饰习俗及其构成因素419
第二节 饮食文化423
一 饮食习俗的产生423
二 饮食的结构和类型424
三 饮食习俗及其传承427
第三节 居住民俗429
一 居住习俗的形成430
二 居住的类型430
三 居住习俗的表现433
第四节 交通运输习俗436
一 交通运输的产生436
二 交通运输传承的形态436
三 交通运输民俗的表现及其影响441
第十二章 生活文化(下)443
第一节 人生礼仪443
一 诞生仪礼443
二 成年礼444
三 婚礼449
四 丧葬礼453
第二节 社交礼俗465
一 谦称和尊称465
二 社交礼节467
三 结拜和盟誓470
第三节 岁时节庆472
一 节日的起源472
二 节日的类型474
三 主要节日及其风俗475
第四节 传统游艺481
一 民间游戏482
二 民间竞技483
三 民间工艺美术486
参考书目489
后记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