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
  • 李文澜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2219699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54页
  • 文件大小:18MB
  • 文件页数:48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湖北通史·隋唐五代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隋唐时期的自然环境与人口地理1

第一节 自然环境3

一 气候与自然灾害3

二 生态环境7

第二节 人口地理10

一 隋代人口分布与密度10

二 唐前期人口分布与密度13

三 唐后期及五代人口分布与密度16

四 唐代人口的迁移区20

五 隋唐五代湖北人口总述23

第二章 隋朝:制度改革中的湖北27

第一节 后梁的灭亡与荆州总管的置废29

一 杨坚称帝以“隋”为国号29

二 后梁的废亡31

三 平陈战役中的湖北33

四 荆州总管的置废35

第二节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37

一 州(郡)县两级管理体制的形成38

二 郡县分布的不平衡性41

第三节 湖北诸郡经济中心的形成与发展43

一 隋代的经济政策43

二 地方“义仓”制度的创立46

三 郡级经济中心的扩展49

第四节 佛教兴国与荆楚名僧51

一 祈佛兴国,立寺湖北52

二 习“三论”的荆楚高僧54

三 智?·玉泉寺·天台宗56

第五节 反隋风暴中的湖北60

一 隋末社会问题61

二 鲜于甫、朱粲寇掠湖北62

三 萧铣割据荆楚64

第三章 唐朝前期:高度集权下的湖北67

第一节 荆楚地方行政管理69

一 亲王出镇荆楚69

二 州级地方行政机构的建置75

三 县衙的建置及县令的任用80

四 基层行政组织——乡里85

第二节 荆楚刺史与朝廷政治风云90

一 贞观荆州刺史“世袭”之争91

二 皇子皇亲贬谪荆楚偏僻之州94

三 “武周革命”前后荆楚刺史与政局98

四 开元盛世荆楚刺史之兼领与左迁103

第三节 唐前期荆楚地方吏治108

一 中央对地方官吏的约束与考核108

二 荆楚州县的“亲民”官吏113

三 “不遵法式”的官吏117

第四章 唐朝后期:藩镇林立中的湖北121

第一节 安史之乱后的荆楚局势123

一 安史之乱与襄阳保卫战123

二 永王举兵与襄州变乱126

三 襄阳割据与淮西之乱131

第二节 地方行政体制的变迁136

一 方镇一级地方行政区划的形成136

二 地方军政合一的体制与州兵140

三 方镇对国家财政权力的分割145

四 中央控制方镇的举措148

第三节 “代为重镇”的山南东道151

一 “纳忠效顺”的山南东道节度使152

二 宦官与藩帅合流襄阳154

三 “朋党”势力进退之地157

四 晚唐的山南东道节度使161

第四节 事关“天下低昂”的荆南镇165

一 荆南镇的设置166

二 荆南节度使的任命168

第五章 唐代湖北的社会等级173

第一节 社会等级的再编制173

一 脱离乡里的荆楚旧门阀与湖北郡姓173

二 社会等级的划分176

三 维护社会等级的几项制度180

第二节 荆楚的特权阶层186

一 地方官僚阶层186

二 衣冠和衣冠户189

三 前资与寄庄户191

第三节 非特权富裕阶层194

一 高户、乡豪194

二 富商大贾198

三 外职掌、形势户203

四 乡贡进士206

第四节 无权的维持型阶层208

一 自耕农、半自耕农209

二 佃农和乡村雇佣213

三 奴婢217

第六章 唐代湖北的农业221

第一节 土地占有形态的变化223

一 均田制的实施223

二 湖北的屯田229

三 土地集中和租佃制的发展232

第二节 重农政策与救荒政策235

一 政府的重农政策236

二 常平仓和义仓的设置238

三 救灾政策244

第三节 农业生产的成就(上)247

一 生产工具的改进248

二 农田水利灌溉249

三 复合农业的新阶段253

第四节 农业生产的成就(下)258

一 农业生产率的提高258

二 粮食品种的多样化261

三 重要经济作物263

第七章 工商业与交通269

第一节 “天下知”的手工业271

一 全国之冠的制漆业271

二 等级鲜明的麻丝织业273

三 “天下知”的竹编业279

四 曲折中的酿酒业280

五 兴旺的造船业282

第二节 水陆驿路与馆驿285

一 长安——襄阳——荆州驿路285

二 洛阳——襄阳驿路289

三 郡邑无不通水291

四 湖北的水陆交通管理293

第三节 商业贸易的发展和特点297

一 兴盛的转运贸易和批发贸易298

二 市场的扩展与行会的兴起301

三 民间草市的兴起和发展302

第八章 唐代湖北的人文活动及文化成就307

第一节 杰出诗人咏荆楚与荆楚民间咏诗之风309

一 李白在湖北的诗歌创作309

二 地多词客自风流313

三 民间咏诗歌唱之风316

第二节 荆楚文人的文化成就319

一 善“写方外之情”的綦毋潜320

二 “英雄一丈夫”——岑参321

三 山水诗人孟浩然323

四 段成式与《酉阳杂俎》326

五 陆羽与《茶经》327

六 唐末思想家皮日休328

第三节 荆楚地方的学校教育与科举330

一 州学和县学330

二 乡里学校和私学332

三 寺学334

四 科举制度在荆楚的实施335

第四节 隋唐湖北艺术339

一 绘画339

二 雕塑342

三 书法346

第五节 唐代湖北宗教347

一 湖北佛寺及高僧的分布347

二 黄梅禅系的形成351

三 黄梅禅系的劫难353

四 唐代道教与湖北“炼气”的道士355

五 释、道影响下的民间理想追求358

第九章 唐代湖北民间社会生活361

第一节 民居·婚姻·服饰363

一 民居与村落367

二 反差强烈的婚姻制度与风俗367

三 等级分明的服饰372

第二节 “尚鬼好祀”的民间风俗376

一 “隆祭祀、事鬼神”上的官民对立376

二 民间赛神与瓦卜379

第三节 荆楚民间竞技与技艺382

一 民间体育活动383

二 民间娱乐388

第十章 唐末五代时期的湖北393

第一节 农民大起义席卷荆楚395

一 唐末社会危机395

二 农民起义军转战荆楚398

第二节 五代十国时期的荆楚地区400

一 唐朝灭亡和多政权分割湖北400

二 荆南的政治与经济404

三 五代荆楚思想文化409

大事记413

参考文献427

索引435

后记44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