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https://www.shukui.net/cover/8/34908372.jpg)
- 王细荣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1305707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84页
- 文件大小:145MB
- 文件页数:501页
- 主题词:图书情报工作-手册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图书情报工作手册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图书情报工作概述1
1.1 图书情报工作简介1
1.1.1 图书情报相关术语1
1.1.2 “图书情报工作”的提出与性质3
1.1.3 图书情报工作的定位与功能4
1.2 图书情报工作的内容6
1.2.1 图书情报工作的层面6
1.2.2 图书情报工作的要素9
1.2.3 图书情报工作核心业务与业务外包13
1.3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16
1.3.1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的影响因素16
1.3.2 《中国图书馆员职业道德准则(试行)》及其内涵分析17
1.3.3 图书情报工作职业道德建设的途径20
第2章 文献资源建设22
2.1 文献资源建设概要22
2.1.1 文献的属性、基本规律与分类22
2.1.2 文献资源27
2.1.3 文献资源建设28
2.2 馆藏文献的结构与建设原则30
2.2.1 馆藏文献的结构30
2.2.2 各类型图书馆的藏书体系32
2.2.3 文献资源建设的原则34
2.3 文献采访工作实务36
2.3.1 文献采访概述36
2.3.2 图书采访37
2.3.3 期刊采访43
2.3.4 非纸质文献采访53
2.4 馆藏文献的管理与评价58
2.4.1 馆藏文献的布局与管理58
2.4.2 馆藏文献的复选与剔除64
2.4.3 馆藏文献的评价66
第3章 文献资源编目70
3.1 文献编目概述70
3.1.1 文献编目及其相关术语70
3.1.2 文献编目工作内容71
3.1.3 文献编目的原则72
3.1.4 编目工作的未来展望74
3.2 文献著录、标引与规范控制75
3.2.1 文献著录75
3.2.2 分类标引81
3.2.3 主题标引87
3.2.4 规范控制96
3.3 MARC的编制101
3.3.1 MARC简介101
3.3.2 MARC的结构和数据组成103
3.3.3 MARC编制的流程108
3.3.4 联机编目113
第4章 图书阅览与流通服务117
4.1 藏书管理117
4.1.1 图书排架117
4.1.2 书架管理119
4.1.3 图书剔除119
4.2 读者导读120
4.2.1 导读的涵义120
4.2.2 导读的原则121
4.2.3 导读的方法122
4.3 图书阅览服务122
4.3.1 文献阅览的特点122
4.3.2 参考书阅览室的作用123
4.3.3 自助阅览方式下的柔性管理123
4.3.4 图书阅览利用率统计125
4.4 图书流通服务126
4.4.1 图书流通工作的现状与问题126
4.4.2 流通工作的变化127
4.4.3 图书流通服务的策略127
第5章 期刊管理与服务129
5.1 期刊管理概述129
5.1.1 期刊与报纸简介129
5.1.2 期刊管理机制及其部门设置131
5.1.3 期刊管理的模式132
5.2 期刊分类133
5.2.1 期刊分类概述133
5.2.2 期刊分类表134
5.2.3 期刊分类的特点134
5.2.4 期刊分类的方法135
5.3 期刊管理137
5.3.1 期刊验收与登到137
5.3.2 期刊的装订137
5.3.3 期刊的典藏138
5.3.4 期刊的统计140
5.4 期刊流通服务142
5.4.1 期刊阅览服务142
5.4.2 期刊外借服务143
5.4.3 期刊信息资源的开发145
5.4.4 外文期刊利用率提高的策略146
第6章 参考咨询与信息共享空间148
6.1 参考咨询概要148
6.1.1 参考咨询的概念与特征148
6.1.2 参考咨询的内容149
6.1.3 参考咨询的形式154
6.2 参考咨询机构建设158
6.2.1 参考咨询机构设置的模式158
6.2.2 参考咨询机构设置原则159
6.2.3 电子阅览室建设与管理160
6.3 参考咨询工作实务165
6.3.1 参考咨询的程序165
6.3.2 参考咨询面谈166
6.3.3 参考咨询的业务管理169
6.3.4 参考咨询工作中咨询双方的权益170
6.4 虚拟参考咨询171
6.4.1 虚拟参考咨询简介171
6.4.2 虚拟参考咨询服务平台174
6.4.3 QuestionPoint虚拟咨询系统及其本地化应用177
6.5 信息共享空间180
6.5.1 信息共享空间简介180
6.5.2 信息共享空间建设183
6.5.3 信息共享空间管理员的素养187
第7章 文献信息检索190
7.1 文献信息检索简介190
7.1.1 文献信息检索的涵义、类型和基本原理190
7.1.2 检索语言及其类型192
7.1.3 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195
7.1.4 文献信息检索的方法和步骤197
7.1.5 专题检索200
7.2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201
7.2.1 文献信息检索工具的概念、特点与分类201
7.2.2 检索工具的常见类型介绍202
7.2.3 检索工具的结构和刊名的缩写、还原问题205
7.3 中外文献检索工具207
7.3.1 中文图书检索工具207
7.3.2 中文期刊检索工具208
7.3.3 境外文献检索工具210
7.4 计算机网络检索212
7.4.1 计算机网络检索系统的构成212
7.4.2 计算机网络检索技术及其实现213
7.4.3 检索词选择原则217
7.4.4 网上事实和数据的检索218
第8章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226
8.1 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概述226
8.1.1 馆际互借226
8.1.2 文献传递226
8.1.3 相关术语227
8.1.4 文献传递模式228
8.2 文献传递满足率提高的举措233
8.2.1 文献信息的鉴别和补充233
8.2.2 文献收藏地点的确定234
8.2.3 文献传递满足率提高的其他举措235
8.3 常用的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系统236
8.3.1 高校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介绍236
8.3.2 CALIS馆际互借系统241
8.3.3 CASHL文献传递系统250
8.3.4 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NSTL)文献传递系统258
8.3.5 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文献传递系统261
8.3.6 国外馆际互借与文献传递服务系统简介265
8.4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的知识产权问题267
8.4.1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的有限性267
8.4.2 文献传递服务的法律许可267
8.4.3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中侵权问题的解决办法269
第9章 参考信息源建设与文献数字化270
9.1 参考信息源概述270
9.1.1 概念及发展历程270
9.1.2 参考信息源的特点270
9.1.3 电子参考信息源简介271
9.2 参考信息源的选择275
9.2.1 参考信息源的选择原则275
9.2.2 参考信息源的选择标准277
9.2.3 电子参考信息源选择的参考性规定与帮助278
9.3 电子参考信息源的建设279
9.3.1 电子参考信息源导航体系的建设279
9.3.2 购买数据库的建设281
9.3.3 自建数据库的建设282
9.3.4 网络免费参考信息源的利用284
9.4 学科导航290
9.4.1 学科导航简介290
9.4.2 学科导航服务模式与内容291
9.4.3 学科导航系统的标准与规范292
9.4.4 学科导航系统资源遴选原则296
9.4.5 学科导航服务保障298
9.5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299
9.5.1 文献资源的数字化简介299
9.5.2 文献数字化的要领300
9.5.3 文献数字化系统301
9.5.4 文献数字化的新工具——Wiki305
第10章 图书馆用户教育311
10.1 图书馆用户教育简介311
10.1.1 图书馆用户及用户教育概念311
10.1.2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指导原则312
10.1.3 开展用户教育的必要性314
10.2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内容、形式与评价315
10.2.1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内容315
10.2.2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形式316
10.2.3 图书馆用户教育的评价318
10.3 用户教育中的技术及其应用319
10.3.1 实现图书馆教育职能的技术319
10.3.2 基于CSCW技术的数字图书馆用户教育320
10.3.3 网络多媒体用户教育课件的制作322
10.4 大学图书馆新生用户教育325
10.4.1 新生用户教育的准备325
10.4.2 新生用户教育的形式与原则326
10.4.3 新生入馆继续教育328
10.5 文献信息检索课程329
10.5.1 课程名称的变化329
10.5.2 教学大纲330
10.5.3 教学设计334
10.5.4 教学手段336
第11章 科技查新338
11.1 科技查新概述338
11.1.1 查新的概念与特点338
11.1.2 查新的性质与应用340
11.1.3 查新工作的现状341
11.1.4 查新的作用343
11.2 科技查新业务344
11.2.1 查新工作的程序344
11.2.2 查新业务相关术语的理解347
11.2.3 新颖性的判断348
11.2.4 查新委托350
11.3 查新报告及其实例356
11.3.1 查新报告的主要内容356
11.3.2 查新报告的撰写358
11.3.3 查新报告实例359
第12章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375
12.1 信息资源组织技术375
12.1.1 信息组织简介375
12.1.2 信息资源组织的协议与标准377
12.1.3 数字图书馆信息组织的相关技术381
12.2 信息资源存储技术383
12.2.1 数据存储设备383
12.2.2 数据存储技术384
12.2.3 数字图书馆数据存储解决方案386
12.3 网络技术387
12.3.1 网络技术简介387
12.3.2 网络传输媒体387
12.3.3 网络建设技术390
12.3.4 网站开发技术397
12.3.5 网络负载均衡技术398
12.3.6 网络安全技术401
12.4 个性化信息服务技术406
12.4.1 个性化信息服务简介406
12.4.2 个性化信息推荐机制407
12.4.3 个性化推荐技术409
12.5 其他图书情报技术412
12.5.1 缩微技术412
12.5.2 声像技术413
12.5.3 图书保护技术413
第13章 图书情报研究与学术交流415
13.1 图书情报实际工作与理论研究的关系415
13.1.1 传统图书情报工作中的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发展415
13.1.2 现代图书情报工作中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相互依存416
13.1.3 未来图书情报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特点417
13.2 图书情报研究论文的写作419
13.2.1 写作的意义419
13.2.2 写作特点与方法420
13.2.3 写作步骤421
13.2.4 中文论文的写作规范426
13.2.5 英文论文的结构与投稿436
13.3 国际学术会议及参加要领444
13.3.1 国际图书馆学术会议简介及其相关信息444
13.3.2 国际学术会议的形式447
13.3.3 国际学术会议论文的写作、投递与宣讲449
13.3.4 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礼仪451
第14章 图书情报工作法律法规452
14.1 我国图书馆立法史与图书馆法律体系452
14.1.1 我国图书馆立法史452
14.1.2 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宏观、中观法律制度453
14.1.3 我国图书馆法律体系454
14.2 我国图书情报工作的法规性文件455
14.2.1 图书情报工作法规性文件概览455
14.2.2 图书情报工作相关法规性文件459
14.2.3 我国图书馆誓约与图书情报工作业务规范464
14.3 国际条约、协定与宣言466
14.3.1 公共图书馆宣言467
14.3.2 中小学图书馆宣言468
14.3.3 格拉斯哥宣言和相关声明470
14.3.4 有关知识产权的立场473
14.3.5 有关开放存取的国际性文件478
附录 本书数字资源列表4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