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 何沁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ISBN:9787040263033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96页
  • 文件大小:138MB
  • 文件页数:611页
  • 主题词:中国-现代史-1949-2008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

第一节 新中国成立的准备1

一、新中国成立时的国内国际条件1

二、人民共和国方案的形成4

第二节 新中国的诞生8

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8

二、《共同纲领》的制定10

三、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开国大典13

第三节 新中国的初步巩固15

一、全国大陆的解放,各级地方人民政权的建立15

二、没收官僚资本,建立社会主义国营经济17

三、整顿经济秩序,财政经济状况开始好转20

四、剿匪反霸,清除旧社会遗毒22

第四节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25

一、新中国外交方针、政策的制定25

二、对外关系的初步展开27

第二章 共和国民主改革的全面展开与国民经济的恢复30

第一节 抗美援朝与各项民主改革30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战略策略方针的确定30

二、抗美援朝,保家卫国33

三、土地改革运动36

四、镇压反革命运动38

第二节 国民经济的恢复40

一、恢复国民经济的艰巨任务40

二、合理调整工商业与“三反”、“五反”运动42

三、国民经济的迅速恢复47

第三节 旧有文化教育事业的改革48

一、新中国文化教育方针的制定48

二、旧有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52

三、知识分子的思想改造55

第三章 大规模社会主义建设的开始和生产资料私有制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58

第一节 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58

一、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提出与贯彻58

二、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制定与中国工业化的起步62

三、统购统销政策的实施66

第二节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施67

一、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召开 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正式确立67

二、全国政协二届一次会议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工作的新阶段71

三、少数民族地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实施72

第三节 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和“一五”计划的顺利实现74

一、对个体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4

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79

三、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超额完成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建立84

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全面确立及其重大意义87

第四节 思想和文化建设的发展90

一、普遍进行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理论教育 《毛泽东选集》第一、二、三卷的出版90

二、思想文化领域的批判92

第五节 国防建设与和平外交的成就96

一、国防建设的初步开展96

二、和平外交的重大成就100

第四章 共和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10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开始103

一、《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03

二、知识分子问题会议的召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提出107

三、中共八大的召开112

四、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理论的创立116

五、整风运动与反右派斗争119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与“大跃进”、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25

一、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制定125

二、“大跃进”运动128

三、农村人民公社化运动131

第三节 纠正“左”倾错误的开始及中断 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134

一、纠正已经觉察到的“左”倾错误134

二、全国人大二届一次会议的召开137

三、庐山会议,“反右倾”斗争138

第四节 维护国家统一和主权的斗争144

一、在炮击金门中反对美国制造“两个中国”的斗争144

二、西藏平叛和维护边界国家主权的斗争148

三、中苏分歧的发展和在对苏关系上捍卫国家主权的斗争151

第五章 在调整政策、战胜困难中进一步探索建设道路155

第一节 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与“八字”方针的制定155

一、国民经济的严重困难155

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制定与开始贯彻157

三、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调整工作的初步展开160

第二节 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调整 十年建设的成就163

一、“七千人大会”的召开 各项经济政策的全面调整163

二、政治、文化领域的政策调整167

三、调整国民经济任务的完成 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的召开170

四、十年建设的成就173

第三节 政治上“左”倾错误的再度发展179

一、中共八届十中全会的召开179

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开展181

三、思想文化领域的错误批判186

第四节 国家经济建设战略重点的转移190

一、编制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最初设想190

二、三线建设的展开191

三、以战备为中心的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制定193

第五节 保卫国家的主权和安全 反对霸权主义 对外关系的发展195

一、反对美国侵占台湾与和平解放台湾方针的提出195

二、援越抗美的斗争198

三、中苏关系破裂与反对大国沙文主义的斗争200

四、中印边界自卫反击战204

五、中国对外关系的发展206

第六章 共和国发展中严重曲折的十年208

第一节 “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与发展 全国性的大动乱208

一、“文化大革命”的全面发动208

二、上海“一月风暴”与全面夺权 “二月抗争”及其夭折217

三、国家政治制度的被冲击和法制的被践踏223

四、国民经济的动荡与恶化226

五、动荡中的文化、教育和科学事业227

第二节 林彪反革命集团的覆灭 纠正“左”倾错误努力的受挫230

一、中共九大的召开 “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理论与实践的合法化230

二、中共九大后全国开展了“斗、批、改”运动233

三、林彪反革命集团抢班夺权阴谋的被揭露和武装政变的被挫败236

四、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及其中断240

五、国民经济在动乱中艰难举步243

六、国防战线的斗争与外交工作的新局面248

第三节 全面整顿的成效及其挫折 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254

一、“批林批孔”运动 江青反革命集团“组阁”阴谋的破产 全国人大四届一次会议的召开254

二、全面整顿,国内形势明显好转“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及其恶果261

三、天安门事件和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覆灭271

四、“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及其历史教训278

第七章 共和国发展的历史性转变282

第一节 在徘徊中前进282

一、拨乱反正的艰巨任务282

二、国民经济的恢复 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的召开285

三、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289

第二节 拨乱反正 实现国家发展战略的根本转变292

一、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历史的伟大转折292

二、全国工作重点的转移 国民经济“调整、改革、整顿、提高”方针的制定300

三、全面平反冤假错案 调整社会政治关系304

四、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完成309

第三节 改革开放的起步312

一、农村改革的兴起和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启动312

二、对外开放政策的初步实施318

三、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初步改革 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加强323

四、爱国统一战线的扩大 实现祖国和平统一方针的提出329

第八章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333

第一节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纲领的制定333

一、中共十二大的召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提出333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修订和全国人大六届一次会议的召开334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与统一战线的新发展338

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整党341

第二节 改革开放的全面开展347

一、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中心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347

二、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350

三、对外开放格局的基本形成357

四、科技、教育体制的改革359

五、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改革整编的成就363

第三节 “六五”计划的完成与“七五”计划的制订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斗争365

一、“六五”计划的超额完成365

二、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 “七五”计划的制订367

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369

第四节 “一国两制”与祖国统一大业的推进 对外关系的发展371

一、“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371

二、中英、中葡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协议的签订374

三、海峡两岸关系的新发展376

四、对外政策的调整与对外关系的发展377

第九章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383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与贯彻383

一、中共十三大的召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的制定383

二、全国人大七届一次会议的召开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386

三、国民经济治理整顿的开始388

四、1989年政治风波 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的召开391

五、在治理整顿、深化改革中继续前进 十年规划和“八五”计划的开始执行399

六、外交工作的新格局401

第二节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性突破405

一、邓小平视察南方重要谈话的发表405

二、中共十四大的召开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党和国家工作指导方针的确定410

三、全国人大八届一次会议的召开414

四、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调控417

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框架的构建和重大改革措施的出台421

六、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方针424

第三节 社会各个领域的全面进步426

一、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426

二、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更加突出的地位427

三、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制定与实施430

四、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加强438

五、反腐败斗争的深入开展451

六、军队建设和改革取得新成绩454

第四节 “八五”计划的完成与“九五”计划的制订457

一、“八五”计划的完成及其巨大成就457

二、“九五”计划的制订458

三、实现“九五”计划的良好开局461

第五节 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重大进展462

一、《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的制定462

二、为实现香港平稳过渡的斗争464

三、两岸关系的新进展466

第十章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向新世纪迈进471

第一节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 提出跨世纪发展战略471

一、邓小平逝世471

二、中共十五大的召开与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472

三、全国人大九届一次会议的召开478

第二节 在经受风险考验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482

一、成功抵御亚洲金融危机482

二、战胜特大洪涝灾害487

三、抗议北约轰炸中国驻南斯拉夫联盟大使馆的斗争490

第三节 为实现跨世纪发展战略而团结奋进492

一、全国人大九届二次会议的召开及其对宪法的修订492

二、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作出进一步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定497

三、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推进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500

四、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 胜利迈向新世纪501

第四节 “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 对“两国论”的批判502

一、香港回归,“一国两制”的实现502

二、澳门回归,“一国两制”的进一步实施505

三、对“两国论”的批判510

第十一章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新局面513

第一节 “十五”计划的制订与实施513

一、“九五”计划的胜利完成513

二、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制订“十五”计划的《建议》514

三、全国人大九届四次会议批准“十五”计划纲要516

第二节 北京申奥成功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517

一、北京申奥成功517

二、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519

第三节 确立“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522

一、从“三讲”到“三个代表”思想的形成522

二、中共十六大的召开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525

三、全国人大十届一次会议的召开与十届二次会议对宪法的第四次修订528

第四节 全国抗非典斗争的胜利与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的新成就532

一、非典的流行和全国抗非典斗争的开展532

二、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新成就534

三、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思路和新举措536

第五节 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539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及其内涵539

二、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全面发展542

第六节 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546

一、中共十六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与《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546

二、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548

第七节 新世纪新阶段的对台工作550

一、新形势下发展两岸关系的四点意见550

二、《反分裂国家法》的制定552

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历史性一步553

第十二章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556

第一节 “十一五”规划的制定与实施556

一、“十五”计划的完成556

二、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557

三、全国人大十届四次会议批准“十一五”规划纲要558

第二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560

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战略任务的提出560

二、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561

第三节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论体系563

一、中共十七大的召开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其理论体系563

二、全国人大十一届一次会议的召开569

第四节 众志成城战胜严重自然灾害572

一、抗击罕见的雨雪冰冻灾害572

二、气壮山河的抗震救灾斗争573

第五节 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筹备与成功举办576

一、扎实推进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各项筹备工作576

二、“有特色、高水平”的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成功举办578

三、成功举办奥运会、残奥会的原因579

第六节 统筹兼顾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581

一、保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581

二、神舟七号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582

三、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作出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重要决定583

四、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 从容应对世界金融风暴586

第七节 维护与推进祖国统一大业587

一、平息拉萨等地暴力犯罪事件的斗争587

二、两岸关系发展的新形势590

第八节 隆重纪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三十周年591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及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大成就591

二、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基本经验592

三、将改革开放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593

第二版后记595

第三版后记59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