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
  • 马国武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729888
  • 出版时间:2008
  • 标注页数:798页
  • 文件大小:424MB
  • 文件页数:816页
  • 主题词:口腔科学-医师-资格考核-自学参考资料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口腔助理医师考试指南 2008版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生物化学1

第一章 蛋白质的化学1

第一节 蛋白质的分子组成1

第二节 蛋白质的分子结构2

第三节 蛋白质的理化性质3

第二章 核酸的化学4

第一节 核酸的分子组成4

第二节 核酸的分子结构5

第三节 几种重要的核苷酸7

第三章 酶7

第一节 概述7

第二节 酶的结构和功能8

第三节 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9

第四章 维生素11

第一节 脂溶性维生素11

第二节 水溶性维生素12

第五章 糖代谢14

第一节 糖的分解代谢14

第二节 糖原的合成与分解17

第三节 糖异生17

第四节 血糖18

第六章 生物氧化18

第一节 概述18

第二节 呼吸链19

第三节 ATP的生成21

第七章 脂类代谢22

第一节 概述22

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22

第三节 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25

第四节 胆固醇的代谢26

第五节 血脂及其代谢26

第八章 蛋白质的分解代谢28

第一节 蛋白质的营养作用28

第二节 氨基酸的一般代谢28

第三节 个别氨基酸的代谢31

第九章 核酸代谢32

第一节 核苷酸的分解代谢32

第二节 DNA的生物合成32

第三节 RNA的生物合成34

第十章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36

第一节 RNA在蛋白质生物合成中的作用36

第二节 蛋白质生物合成的基本原理37

第三节 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与医学38

第十一章 肝生物化学39

第一节 肝的生物转化作用39

第二节 胆色素代谢40

第三节 常用肝功能试验及临床意义42

第十二章 钙磷代谢43

第一节 钙磷的生理功能43

第二节 钙磷的吸收44

第三节 血钙与血磷44

第四节 钙磷代谢的调节45

第十三章 酸碱平衡46

第一节 体内酸性和碱性物质的来源46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46

第三节 判断酸碱平衡的生化指标及临床意义48

第二篇 药理学51

第一章 总论51

第一节 药效学51

第二节 药动学51

第二章 传出神经系统药52

第一节 胆碱能受体激动药与胆碱酯酶抑制药52

第二节 胆碱能受体阻断药53

第三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药54

第四节 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药56

第三章 局部麻醉药57

第四章 中枢神经系统药57

第一节 镇静催眠药57

第二节 抗精神失常药58

第三节 镇痛药59

第四节 解热镇痛抗炎药60

第五章 心血管系统药62

第一节 抗高血压药62

第二节 抗心绞痛药63

第三节 抗心律失常药64

第四节 抗慢性心功能不全药65

第六章 利尿药与脱水药66

第一节 利尿药66

第二节 脱水药67

第七章 抗过敏药68

第八章 呼吸系统药68

第九章 消化系统药69

第十章 子宫兴奋药70

第十一章 血液和造血系统药71

第一节 抗贫血药71

第二节 影响血凝过程药72

第十二章 激素类药73

第一节 糖皮质激素类药73

第二节 胰岛素及口服降血糖药75

第十三章 抗微生物药76

第一节 抗生素76

第二节 人工合成抗菌药79

第三节 抗结核病药81

第十四章 抗寄生虫药82

第一节 抗疟药82

第二节 抗肠虫药83

第三篇 口腔解剖生理学85

第一章 绪论85

第二章 牙体解剖生理85

第一节 牙体解剖的一般概念85

第二节 牙体的外形92

第三节 牙髓腔的形态105

第三章 牙列、?与颌位111

第一节 牙列111

第二节 ?与颌位113

第三节 ?型115

第四节 下颌运动117

第四章 口腔功能118

第一节 咀嚼功能118

第二节 唾液的功能119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运动系统、脉管及神经解剖121

第一节 颌骨及关节121

第二节 咀嚼肌126

第三节 血管126

第四节 神经129

第六章 口腔颌面颈部局部解剖134

第一节 口腔134

第二节 颌面部138

第三节 面部筋膜及筋膜间隙139

第四篇 口腔组织病理学142

第一章 牙体组织142

第一节 牙釉质142

第二节 牙本质144

第三节 牙髓146

第四节 牙骨质147

第二章 牙周组织148

第一节 牙龈148

第二节 牙周膜149

第三节 牙槽骨151

第三章 口腔粘膜152

第一节 口腔粘膜的基本结构152

第二节 口腔粘膜的分类154

第四章 涎腺155

第一节 涎腺的基本结构156

第二节 各涎腺的结构特点157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的发育157

第一节 面部的发育158

第二节 腭部的发育159

第三节 舌的发育160

第六章 牙的发育160

第一节 牙胚的形成161

第二节 牙体及牙周组织的形成162

第七章 牙齿发育异常165

第八章 龋病166

第一节 牙釉质龋166

第二节 牙本质龋167

第三节 牙骨质龋168

第九章 牙髓病169

牙髓炎169

第十章 根尖周炎171

第一节 急性根尖周炎171

第二节 慢性根尖周炎172

第十一章 牙周组织疾病174

第一节 慢性牙龈炎175

第二节 慢性牙周炎175

第十二章 口腔粘膜病178

第一节 口腔粘膜病基本病理变化178

第二节 常见的口腔粘膜病病理180

第十三章 口腔颌面部囊肿182

第一节 牙源性囊肿183

第二节 非牙源性囊肿184

第十四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186

第一节 牙源性肿瘤186

第二节 涎腺肿瘤188

第三节 口腔粘膜癌191

第五篇 口腔内科学194

第一章 口腔检查194

第一节 口腔检查的意义194

第二节 口腔检查前的准备194

第三节 口腔检查的方法195

第四节 病历书写198

第二章 龋病199

第一节 龋病流行情况200

第二节 发病因素200

第三节 龋病的临床表现及分类202

第四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04

第五节 治疗205

第六节 深龋的治疗216

第七节 并发症及处理217

第三章 牙体硬组织非龋性疾病219

第一节 牙发育异常219

第二节 牙体损伤222

第三节 牙本质过敏症225

第四章 牙髓病226

第一节 病因226

第二节 临床表现228

第三节 诊断及鉴别诊断231

第四节 治疗方法234

第五章 根尖周病242

第一节 病因243

第二节 临床表现243

第三节 诊断与鉴别诊断245

第四节 治疗245

第六章 儿童牙病257

第一节 儿童牙颌系统的解剖生理特点257

第二节 常见儿童牙病及其治疗259

第三节 年轻恒牙牙病的治疗263

第七章 牙周组织疾病265

第一节 病因265

第二节 牙龈病268

第三节 牙周炎270

第四节 牙周病的治疗274

第八章 口腔粘膜病284

第一节 口腔粘膜溃疡类疾病285

第二节 口腔粘膜感染性疾病288

第三节 口腔粘膜斑纹类疾病291

第四节 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293

第五节 唇舌疾病295

第九章 口腔内科常用药物296

第一节 治疗牙髓及根尖周病的药物296

第二节 治疗牙周病的药物299

第三节 治疗牙本质过敏的药物299

第四节 含漱剂300

第六篇 口腔颌面外科学302

第一章 口腔颌面外科基本知识与基本操作302

第一节 口腔颌面外科病史记录及检查302

第二节 口腔颌面外科消毒和灭菌304

第三节 口腔颌面外科手术基本操作305

第四节 创口处理308

第二章 口腔颌面外科局部麻醉310

第一节 常用局部麻醉药物310

第二节 常用局部麻醉方法311

第三节 局部麻醉的并发症及其防治317

第三章 牙及牙槽外科321

第一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知识321

第二节 牙拔除术的基本步骤和方法325

第三节 各类牙拔除特点327

第四节 牙根拔除术329

第五节 阻生牙拔除术331

第六节 拔牙并发症及其防治334

第七节 植牙术340

第八节 牙槽外科手术341

第四章 口腔颌面部感染343

第一节 概论343

第二节 下颌第三磨牙冠周炎348

第三节 间隙感染350

第四节 颌骨骨髓炎354

第五节 面部疖痈359

第六节 面颈部淋巴结炎361

第五章 口腔颌面部损伤362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特点362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损伤的急救363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366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硬组织损伤368

第六章 口腔颌面部肿瘤373

第一节 概论373

第二节 口腔颌面部囊肿378

第三节 口腔颌面部良性肿瘤和瘤样病变381

第四节 口腔颌面部恶性肿瘤385

第七章 涎腺疾病387

第一节 涎腺炎症387

第二节 涎瘘391

第八章 颞下颌关节疾病392

第一节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392

第二节 颞下颌关节脱位396

第三节 颞下颌关节强直397

第九章 口腔颌面部神经疾病399

第一节 三叉神经痛399

第二节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401

第十章 唇裂与腭裂403

第一节 概论403

第二节 唇裂403

第三节 腭裂404

第十一章 口腔颌面部X线技术及诊断406

第一节 口腔颌面部X线投照技术406

第二节 正常X线影像409

第三节 口腔常见典型病变的X线影像411

第四节 CT检查417

第七篇 口腔修复学419

第一章 口腔修复应用材料419

第一节 口腔修复材料的性能419

第二节 印模材料422

第三节 模型材料426

第四节 基托材料430

第五节 软性衬垫材料435

第六节 金属材料436

第七节 铸造包埋材料440

第八节 粘固材料444

第二章 牙体缺损修复447

第一节 牙体缺损修复前的检查和处理447

第二节 牙体缺损的修复原则和固位原理449

第三节 嵌体454

第四节 部分冠461

第五节 全冠467

第六节 桩冠478

第七节 牙体缺损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482

第三章 牙列缺损修复484

第一节 概述484

第二节 固定义齿485

第三节 可摘局部义齿502

第四章 牙列缺失修复524

第一节 牙列缺失的定义、病因及影响524

第二节 牙列缺失后的组织改变525

第三节 无牙颌的口腔检查和修复前的准备526

第四节 无牙颌的解剖标志528

第五节 无牙颌的分区530

第六节 全口义齿固位原理530

第七节 全口义齿固位的有关因素531

第八节 全口义齿制作步骤和方法533

第九节 全口义齿的初戴548

第十节 全口义齿修复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处理550

第十一节 全口义齿修理552

第八篇 口腔预防医学555

第一章 绪论555

第一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基本概念555

第二节 口腔预防医学的发展前景555

第二章 口腔流行病学556

第一节 口腔流行病学定义及其作用556

第二节 龋病流行病学558

第三节 牙周病流行情况561

第四节 口腔健康状况调查与评价566

第五节 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569

第三章 龋病的预防571

第四章 氟化物与牙健康573

第一节 氟化物与人体健康573

第二节 氟化物防龋的全身应用579

第三节 氟化物防龋的局部应用582

第五章 窝沟封闭和预防性充填584

第一节 窝沟封闭的概念584

第二节 窝沟封闭的临床应用586

第三节 预防性树脂充填587

第四节 非创伤性修复治疗588

第六章 牙周疾病病因及预防590

第一节 牙周病的致病因素590

第二节 牙周病的预防592

第三节 控制菌斑593

第四节 控制相关局部因素597

第五节 提高宿主抵抗力599

第七章 刷牙599

第一节 牙刷600

第二节 洁牙剂及其作用601

第三节 刷牙方法603

第八章 口腔癌的预防606

第一节 口腔癌的致病因素606

第二节 口腔癌的预防方法607

第九章 特殊人群的口腔保健609

第一节 妇幼口腔保健609

第二节 中、小学生口腔保健612

第三节 老年人口腔保健614

第四节 残疾人口腔保健616

第十章 口腔健康教育与促进619

第一节 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的概念619

第二节 口腔健康教育和促进的原则620

第三节 口腔健康教育的方法622

第十一章 口腔感染与控制623

第一节 口腔医源性感染及传播623

第二节 感染控制的方法626

第九篇 卫生法规633

第一章 医疗与妇幼保健监督管理法规633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633

第二节 医疗机构管理条例638

第三节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639

第四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648

第二章 疾病控制与公共卫生监督管理法规651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651

第二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实施办法661

第三节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670

第四节 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管理办法677

第五节 医院感染管理办法682

第六节 医疗机构口腔诊疗器械消毒技术操作规范686

第三章 血液与药品监督管理法规688

第一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688

第二节 临床输血技术规范690

第三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693

第十篇 预防医学696

第一章 人类的环境696

第一节 环境696

第二节 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696

第二章 环境与健康697

第一节 健康的概念697

第二节 影响健康的因素698

第三章 保护环境促进健康698

第一节 环境污染698

第二节 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的损害700

第三节 环境保护的基本措施701

第四章 空气与健康701

第一节 太阳辐射701

第二节 大气污染702

第三节 室内空气污染703

第五章 生活饮用水与健康704

第一节 饮用水的基本卫生要求704

第二节 水的净化和消毒705

第六章 食物与健康706

第一节 食物与健康的关系706

第二节 合理膳食的卫生要求710

第三节 食品污染的危害和腐败变质的原因711

第七章 生产环境与健康712

第一节 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病712

第二节 职业中毒713

第三节 生产性粉尘与尘肺717

第八章 社会环境与健康718

第一节 社会因素与健康718

第二节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719

第九章 医学统计方法720

第一节 基本概念与基本步骤720

第二节 统计表与统计图722

第三节 平均数与标准差723

第四节 总体均数的估计和t检验725

第五节 相对数728

第六节 率的抽样误差和X2检验728

第十章 流行病学方法730

第一节 流行病学调查基本方法和步骤730

第二节 现况调查731

第三节 队列研究732

第四节 病例对照研究732

第五节 临床试验733

第十一章 卫生保健734

第一节 初级卫生保健734

第二节 社区卫生服务的任务和内容734

第十二章 自我保健与群体保健735

第一节 自我保健735

第二节 群体保健736

第十三章 健康教育739

第一节 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739

第二节 健康教育的意义、任务和原则739

第十四章 疾病发生的要素和防制740

第一节 疾病在人群中发生的要素740

第二节 疾病在人群中分布的规律741

第三节 疾病防制的基本措施741

第十五章 传染病的防制743

第一节 传染病流行的概念743

第二节 传染病流行过程的基本环节744

第三节 传染病防制措施746

第十六章 地方病的防制748

第一节 地方病防制的概念748

第二节 碘缺乏病的防制749

第三节 地方性氟病的防制750

第十七章 食物中毒的防制751

第一节 食物中毒的特点751

第二节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751

第三节 非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防制753

第四节 食物中毒调查处理755

第十八章 恶性肿瘤的防制756

第一节 恶性肿瘤的主要危险因素756

第二节 恶性肿瘤的防制措施757

第十九章 心脑血管疾病的防制757

第一节 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757

第二节 心脑血管疾病防制措施759

第二十章 医源性疾病的防制759

第一节 医源性疾病的发病因素759

第二节 医院感染760

第三节 药源性疾病的防制762

第十一篇 医学心理学764

第一章 绪论764

第一节 医学心理学概述764

第二节 医学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任务与方法764

第三节 医学心理学主要学派及观点765

第二章 医学心理学基础766

第一节 心理学概述766

第二节 认识过程767

第三节 情绪、情感过程768

第四节 意志过程769

第五节 需要与动机769

第六节 个性770

第七节 行为771

第三章 心理卫生772

第一节 心理卫生概述772

第二节 不同年龄期心理卫生773

第四章 心身疾病774

第一节 心理应激与适应774

第二节 心身疾病概述775

第五章 心理测验775

第一节 心理测验概念775

第二节 心理测验的原则和条件776

第六章 心理治疗777

第一节 心理治疗概述777

第二节 心理治疗原则和常用方法777

第三节 心理咨询778

第七章 病人心理779

第一节 病人角色779

第二节 求医行为与遵医行为780

第八章 医患关系781

第一节 医患关系的概述781

第二节 影响医患交往的因素781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模式及历史发展782

第十二篇 医学伦理学783

第一章 医学与医学伦理学783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及其与医学实践的关系783

第二节 医学模式转变的伦理意义784

第三节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医学与医学伦理学784

第二章 医学伦理学的原则、规范和范畴785

第一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内容785

第二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规范786

第三节 医学伦理学的基本范畴787

第三章 医患关系790

第一节 医患关系概述790

第二节 在医患关系中病人的道德权利与道德义务791

第三节 医患关系的发展趋势与医学道德793

第四章 医务人员之间的关系793

第一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意义793

第二节 正确处理医务人员之间关系的道德原则794

第五章 医德教育、评价与修养795

第一节 医德教育795

第二节 医德评价796

第三节 医德修养797

第六章 国内外有关医学道德方面文献资料7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