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读法和活法《坛经》的哲学解读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读法和活法《坛经》的哲学解读
  • 郑涌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00478447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80页
  • 文件大小:19MB
  • 文件页数:410页
  • 主题词:坛经-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读法和活法《坛经》的哲学解读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前言1

一《坛经》的“文本重构”——缺席与出席1

(一)原作者与原著的缺席2

1原作者与原著问题上的有关分歧3

2原作者与原著缺席的不可避免4

3原作者与原著的不可还原8

4原作者意图本身的不必追究9

(二)改编者与改编本的出席11

1改编者与改编本出席的主要成因11

2改编与对原著的忠实13

3解读是改编的继续15

4解读者的眼光与境界15

5解读的机缘16

6“啐啄同时”20

(三)哲学小结21

1“獦獠”与宗教典籍21

2版本的演变与生存论22

3文本重构25

4起点并无一定27

5理解如何可能29

6力量来自何方33

二《坛经》的“非关文字”——话语与无言37

(一)解读《坛经》的当代语境38

1中国哲学的语言现状38

2改变中国在世界哲坛的失语状态40

3解读中国的宗教典籍42

4从对名人名著的解读到实际地生活44

5作为以实际行动为主的生命践履45

6改变中国老百姓的失语状态48

(二)《坛经》的语言经验50

1地道的中国底层生存经验及其语言51

(1)语言的社会分层与底层语言的生成51

(2)“生活世界”及其“经验”的“文本”化54

(3)底层生活与地气、底气55

(4)土地与人生死攸关56

(5)“土地”与中国哲学的渊源59

(6)生命的草根性60

(7)地气、底气、文气62

(8)“气”与现象学64

2《坛经》所涉及的语言哲学问题66

(1)“对话”的哲学思考66

A.《坛经》“对话”文体的哲学意义66

B.“对话”作为生命、他者的叩问68

C.在“应对”、“回答”中所实现的生命70

(2)“白描”的哲学思考72

A.日常生活语言与“白描”72

B.日常生活的“白描”与哲学语言73

C.以哲学视角来看“白描”74

D.“白描”中的“发生”76

E.“白描”与对“文本”的超越77

(3)“无”的“叩问”79

A.“无”的不可“描述”但可“叩问”79

B.对“无”的经验81

C.M.海德格尔对“无”的“叩问”的哲学意义83

(4)哲学语言的“本土化”问题85

(5)“名”、“实”问题87

A.哲学需要事实87

B.摆事实,讲道理89

C.以人的“做事”即“实际生存”为根基90

D.是本人的“生存实际”自身“给出”了一切92

(6)“生存”与“存在方式”94

A.以自己“实际生存”来解读西方当代哲学的基本概念94

B.“小事情”见“大道理”99

C.类似的经历与同感、共鸣、相互了解100

D.在无法生存处生存101

E.“在‘生存实际’之中”和“在‘语言文字’之中”101

F.从“存在方式”看慧能103

G.与“宗教”有关的“存在”问题104

H.“此岸”与“彼岸”106

(7)“语言的生命”问题108

A.“语言的生命”与“差异”问题108

B.再论语言结构中的“二重性”110

C.“语言生命”与人的“事实生命”111

D.“语言行为”与人的“实际行动”113

E.语言学的学术问题与政治倾向116

(8)“意义”、“传心”与“心灵印迹”117

A.词、词义和物117

B.“意义”与“传心”120

C.“听”与“心灵印迹”121

(三)不同的“说”——《坛经》与《圣经》、《塔木德》的比较124

1谁说126

(1)Philo、Hermes(神的使者)说126

(2)Rabbi(教师)说127

(3)慧能(拾柴者)说129

2怎么说130

(1)传话——述而不作130

(2)说教——著书立说131

(3)不立文字——身传心印132

3说什么133

(1)神的旨意133

(2)精英理论134

(3)底层的生存经验与智慧135

(四)“非关文字”、“无言”137

1不借助“语言”之“言”137

(1)释迦牟尼的不借助“语言”之言137

(2)慧能的不借助“语言”之言138

2言不可言139

(1)释迦牟尼之“言不可言”140

(2)慧能之“言不可言”140

3无言141

(1)释迦牟尼之“无言”142

(2)维摩诘之“无言”和“离诸问答”143

(3)“语言”的“无”:沉默、无言144

(4)慧能之“不二”与“非关文字”147

(5)理解的“非语言”性149

(6)慧能之“无念”151

(7)不究义理152

(五)失语状态的改变,不在语言文字本身153

1生存权与话语权154

2生存发展的根基156

3“大环境”问题156

(1)问题的提出157

(2)现实的基层生活和历史的写法158

(3)“历史”与“文献”161

(4)真理何在164

(5)真实与真理问题166

三《坛经》的“非精英”道路——人生的定位与定义168

(一)贫贱者的翻身之路169

1暴富之梦170

2打土豪、分田地171

3读书致仕171

(二)中国的“精英”之路172

1知识分子的非独立地位172

2“学而优则仕”174

3中国“仕”传统在当代的恶性膨胀174

4一种被遗忘了的非“士”传统176

(三)慧能之路178

1不惟书179

(1)不读书179

(2)不重经典、不偏教理180

2不谋权势182

(1)不当官182

(2)不媚官183

3告别“神圣”184

(1)找到适合自己的生活方式184

(2)进佛门而不盲从、不苟同185

(3)改造佛教187

4自我“定位”与自我“定义”188

(1)与世不争188

(2)不争并非不自卫189

(3)维护权利靠自己190

(4)当仁不让191

(四)走出“精英”的困境191

1学术的层面192

2现实生活的层面194

3思想、文化的分层196

四《坛经》的“非精神”生活世界——精神生活与肉体劳作198

(一)“生活世界”及其“经验”199

1一个苦难却又真实的生活世界201

(1)相关经文的校释202

(2)相关经文所描述的生活世界207

2未受知识污染的人生及其经验211

(1)“本色”人生的自行显现212

A.什么是“本色”人生212

B.对于“本色”人生的“说”何以可能218

C.“本色”人生不以“意志”、“说”为转移219

D.“本色”人生不以“精神”为始终220

E.人生实际往往出乎人的意料221

F.人生实际,“行之而成”223

G.用者不知224

(2)以体力劳动为基础的生存发展225

A.谋身是整个人生的基础225

B.从物质层面看“修身”及“养性”226

C.负常人不能负之重231

D.守弱而不争强231

E.“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232

F.智慧与生存实际234

G.被西方实践理性所排斥的契机智慧236

(3)思想争论与权位角逐237

A.忍常人不能忍之辱238

B.对危险的高度警觉239

C.承受常人不能承受之凶险241

D.为常人不能之作为242

E.在不堪处显庄严245

(二)“世俗行为”与“宗教行为”247

1慧能的世俗生活与行为247

(1)土地上的劳作者247

(2)世俗社会中的最底层生活249

(3)大地之子249

(4)“大地之子”的特征250

A.生存的胆略与本领是被逼迫出来的251

B.凡人小事中的伟大、庄严252

C.每次遭遇都是难得的机缘——随遇而安254

D.“用者”无名,本能而真实地活着255

E.两种不同的“看不见的力量”257

2“世俗的体力劳动”是人的“生存之本”258

(1)生存与危机258

A.在人类不断进步的情况下,人生还会出现危机吗?259

B.人,生存于危机的直接应对261

(2)生存与原初性事件264

A.生活状态的原始性与所需能力的形成264

B.原初性事件在日常生活之中265

(3)生活的意义在生活本身267

A.哲学的意义主要不在思想、理论等方面267

B.生活的意义不在其理由270

C.追根溯源皆“行之而成”273

D.把握住生存的关键274

E.以“入世”的磨炼,成就“出世”的事业276

F.“行”先于并使“智慧”等成为可能277

3宗教行为的“世俗回归”279

(1)“宗教行为”与“世俗行为”的被分割280

(2)“宗教行为”与“世俗行为”的交融281

(3)遍一切行282

(4)使“行为”超越“宗教的维度”282

(5)宗教向“世俗的回归”284

4宗教行为的“实践回归”286

(1)超越“行为”的“语言维度”286

(2)“行为”的语言层面与现实生活层面287

(3)“行为”如何成为实际的“现实生活”的288

(4)学会生活289

(5)宗教活动中所必需的“入世”经验290

5“行化”与“教化”291

(1)慧能的“行化”291

(2)慧能的“心行”与“身行”293

(3)H.-G.伽达默尔的“教化”294

(4)机缘与缘分297

(5)应机、契机、投机与一念回机298

五《坛经》的“作为动物的人”——兽、人、神300

(一)《坛经》中“作为动物的人”300

1《坛经》中相关的经文300

2《坛经》中相关经文的解读301

(1)贫贱者被视同“禽兽”301

(2)人在争夺中的“兽性”302

(二)“作为动物的人”与人生哲学302

1人生的哲学思考需回到“动物”层面303

2人生问题的缘起304

(1)人作为一种时空中的实际存在304

(2)人生的“动物”层面306

(3)人生与为他人尽责306

3从弱势群体的日常生活看人生307

(1)从生活实际而不是理论看人生308

(2)直觉、常识与回到事物的原始状态310

4人的生活,主要是肉体的实际行动313

(1)被凸显的人的肉体存在及其劳作315

(2)肉体缺席的哲学——精神哲学316

5人的“动物”式劳作与精神境界317

(1)肉体的饥渴,是人生的基本动力317

(2)童年的不幸,是一种洗礼318

(3)猜忌、仇恨、谋杀,是一种褒奖320

(4)精神境界的提升与衣食住行320

(5)入世与境界322

A.入世愈深者心智境界愈高322

B.深入底层方可触及极限与底蕴324

C.拾柴者的心智境界竟能惊祖越僧325

D.慧能与释迦牟尼比较的哲学意义329

E.慧能以实际行为打破了一种“定论”330

6哲学产生于“‘动物’式的‘做事’”331

A.强力、暴力的驱迫331

B.非方法、非言语的身教332

7“‘动物’式的‘做事’”与“经验”333

(1)经验的肉体性333

(2)经验的直接性、原始性、本能性334

(3)经验使人回到现实、立足此岸335

(4)经验的否定性与超越性、互补性336

(5)肉体与精神的互动与互补337

(三)在与动物比较研究中的“人类学”338

(四)在与动物比较研究中的“人的哲学”339

1中国哲学中的“人欲”与“天理”339

2与动物比较中的“人类特性”341

3人“从兽欲的解放”342

4思想、语言与人之所以为人343

(五)神话与宗教中的神、人与兽问题344

1神话中的神与兽344

2宗教中的神、人与兽346

(六)小结347

1存在的基础问题347

(1)个人生存的基础问题348

A.“生存”的“意义”何处体现?348

B.个人“生存的基础”何在?349

(2)一个社会存在的生死攸关的问题349

2哲学的几个基础性问题350

(1)肉体性351

(2)感性与知性351

(3)动物性353

(4)人是兽,而且是困兽353

A.“洞穴”比喻与“直立基因”354

B.博弈与理性356

C.人的“困兽”之斗357

后记359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