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土木工程施工手册 上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土木工程施工手册 上
  • 全国高校建筑施工研究会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建材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802271364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1027页
  • 文件大小:105MB
  • 文件页数:1059页
  • 主题词:土木工程-工程施工-技术手册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土木工程施工手册 上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册)1

第一章 测量工程1

第二章 土方工程79

第三章 地基处理170

第四章 支护工程288

第五章 桩基工程368

第六章 砌筑工程506

第七章 脚手架工程558

第八章 混凝土工程658

第九章 预应力工程913

(下册)1029

第十章 钢结构制作工程1029

第十一章 结构吊装工程1104

第十二章 防水工程1176

第十三章 装饰工程1436

第十四章 季节性施工1681

第十五章 施工组织与管理1834

第一章 测量工程第一节 测量工程概述1

一、测量学与测量工程1

二、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三、地面点的平面位置2

(一)高斯平面直角坐标系2

(二)地区独立平面直角坐标系3

(三)建筑平面直角坐标系3

四、地面点的高程3

(一)绝对高程3

(二)相对高程3

五、测量工作基本概念4

(一)测量工作程序的基本原则4

(二)控制测量4

(三)细部测量4

(四)基本观测量5

六、坐标系的转换5

第二节 水准测量6

一、水准测量概述6

二、水准仪的构造7

(一)水准仪的等级7

(二)水准仪的构造7

(三)各级水准仪的技术参数7

三、水准仪的使用8

(一)粗平8

(二)瞄准8

(三)精平9

(四)读数9

四、普通水准测量方法9

(一)两次仪器高法9

(二)双面尺法9

五、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10

(一)高差闭合差计算10

(二)高差闭合差的分配和高程计算10

(三)水准测量的成果整理实例11

六、三、四等水准测量11

(一)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11

(二)三、四等水准测量的方法12

七、自动安平水准仪和精密水准仪14

(一)自动安平补偿器的结构14

(二)自动安平水准仪的使用14

(三)精密水准仪和水准尺15

八、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16

(一)水准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16

(二)水准仪的检验和校正17

(三)水准管轴平行于视准轴的检验和校正17

第三节 角度测量18

一、水平角和垂直角观测概述18

(一)水平角观测18

(二)垂直角观测19

二、经纬仪的构造19

(一)经纬仪的技术参数19

(二)经纬仪的构造20

三、经纬仪的使用20

(一)对中20

(二)整平21

(三)瞄准22

(四)读数22

四、水平角观测23

(一)测回法23

(二)方向观测法23

五、垂直角观测24

(一)垂直度盘的构造24

(二)垂直角计算24

(三)竖盘指标差25

(四)垂直角观测26

六、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26

(一)经纬仪的轴线及其应满足的条件26

(二)经纬仪的检验和校正27

第四节 距离测量30

一、卷尺丈量31

(一)直线定线31

(二)距离丈量31

(三)钢卷尺长度检定和尺长方程式31

(四)钢卷尺量距的成果整理32

二、光电测距33

(一)光电测距仪概述33

(二)光电测距成果整理34

三、电子全站仪34

(一)电子全站仪概述34

(二)电子全站仪的特殊部件35

(三)电子全站仪的使用37

第五节 测量误差基本知识43

一、测量误差的概念43

(一)粗差44

(二)系统误差44

(三)偶然误差44

(四)误差处理原则44

(五)偶然误差的特性44

二、评定精度的标准45

(一)中误差45

(二)相对误差45

(三)极限误差46

三、观测值的精度评定46

(一)算术平均值46

(二)观测值的改正值46

(三)按观测值的改正值计算中误差46

四、误差传播定律及其应用47

(一)观测值的函数47

(二)一般函数的中误差47

(三)线性函数和倍函数的中误差47

(四)和差函数的中误差48

五、实例分析48

第六节 小地区控制测量49

一、小地区控制测量概述49

二、全球定位系统简介50

三、平面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51

(一)地面点的坐标和两点间的坐标增量51

(二)两点间的边长和方位角51

(三)控制网的定位和定向52

四、导线测量和导线计算52

(一)导线的布设52

(二)导线测量外业工作52

(三)导线测量内业计算53

五、交会定点的计算57

(一)前方交会的计算57

(二)测边交会的计算58

第七节 地形图测绘59

一、地形图概述59

(一)地形图的比例尺59

(二)地形图图式60

(三)等高线61

(四)地形图的分幅和编号61

二、地物平面图测绘62

(一)平板仪测图62

(二)小平板与测距仪合用法63

(三)经纬仪测图63

(四)高程点的测定63

三、等高线地形图测绘64

(一)地形点选择64

(二)地形点的三维坐标测定64

(三)等高线勾绘64

四、数字测图概述65

(一)数字测图系统65

(二)数字测图图形信息的采集和输入65

(三)图形信息的符号注记66

(四)数字测图图形信息输出66

第八节 地形图应用67

一、地形图的识读67

(一)地形图图廓外注记67

(二)地形图的坐标系统和高程系统69

(三)地形图图式和等高线69

(四)测图时间69

(五)地形图的精度69

二、地形图应用的基本内容69

(一)点位的坐标量测69

(二)两点间的水平距离量测70

(三)直线的方位角量测70

(四)点位的高程及两点间的坡度量测70

(五)在图上设计等坡线70

三、工程建设中的地形图应用71

(一)绘制地形断面图71

(二)确定汇水范围72

(三)确定填挖边界线和土方量计算72

四、数字地形图的应用73

五、面积测量和计算73

(一)几何图形面积量算74

(二)不规则图形面积量算76

第二章 土方工程第一节 土的分类及工程性质79

一、土的分类79

(一)土的工程分类79

(二)岩石分类80

(三)碎石土分类80

(四)砂土分类80

(五)黏性土分类81

(六)特殊土分类81

(七)土的颗粒分类82

二、土的野外鉴别方法82

(一)碎石土、砂土野外鉴别方法82

(二)黏性土、粉土野外鉴别方法83

(三)其他土野外鉴别方法83

三、土的工程性质83

(一)土的可松性83

(二)土的压缩性83

(三)土的渗透性84

第二节 土方工程量计算与平衡调配85

一、土方工程量计算85

(一)方格网法85

(二)断面法89

(三)计算边坡土方量89

二、土方的平衡调配90

(一)土方平衡调配原则90

(二)土方平衡调配方法90

第三节 土方施工机械93

一、推土机93

(一)适用范围93

(二)推土机技术性能93

(三)作业方法95

(四)提高生产率措施95

(五)影响作业效率因素95

(六)推土机生产率计算95

二、铲运机96

(一)适用范围96

(二)技术性能96

(三)运行路线和施工方法96

(四)影响铲运机作业效率的因素97

(五)铲运机生产率的计算97

三、单斗挖掘机97

(一)正铲挖掘机98

(二)反铲挖掘机100

(三)拉铲挖掘机101

(四)抓铲挖掘机102

四、多斗挖掘机103

(一)类型和应用103

(二)链斗式挖掘机103

(三)轮斗式挖掘机103

五、装载机104

(一)适用范围104

(二)技术性能104

六、平地机104

七、压实机械105

(一)静力压路机105

(二)振动压路机106

(三)夯实机107

(四)其他压实机械107

第四节 土方开挖与填筑107

一、土方开挖的一般要求107

(一)场地开挖107

(二)边坡开挖108

(三)基坑(槽)和管沟开挖108

(四)路堑开挖109

二、土方填筑112

(一)准备工作112

(二)填土的一般要求113

(三)填土方法114

三、填土压实115

(一)一般要求115

(二)压实方法117

(三)质量控制与检验117

四、路堤填筑作业118

(一)推土机作业118

(二)铲运机作业119

第五节 降水方法119

一、集水井降水119

(一)集水井降水与适用范围119

(二)水泵的选用120

二、流砂的防治123

三、人工降低地下水位123

(一)轻型井点123

(二)喷射井点133

(三)电渗井点134

(四)管井井点135

(五)深井井点136

四、回灌施工技术137

五、路基排水工程138

(一)地面排水138

(二)地下排水139

第六节 爆破工程140

一、概述140

(一)爆破原理140

(二)药包的分类140

(三)药包量的计算141

二、爆破和起爆材料142

(一)爆破材料142

(二)起爆材料148

三、成孔方法152

(一)人工打孔152

(二)机械钻孔152

四、起爆方法155

(一)火花起爆法155

(二)电力起爆法156

(三)导爆索起爆法159

(四)导爆管起爆法160

五、爆破方法161

(一)表面爆破法161

(二)炮孔爆破法161

(三)药壶爆破法163

(四)深孔爆破法164

(五)小洞室爆破法165

六、特殊爆破技术166

(一)定向爆破法166

(二)边线控制爆破法167

(三)微差爆破法168

第三章 地基处理第一节 概述170

一、地基处理的分类170

二、各种地基的处理方法171

(一)地基处理方法的适用范围171

(二)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原则171

三、地基处理设计程序173

(一)设计前期准备工作173

(二)设计步骤173

四、地基处理的施工与管理174

第二节 换填法175

一、一般要求175

二、垫层设计176

(一)砂(砂石、碎石)垫层的设计176

(二)素土(灰土)垫层的设计177

(三)粉煤灰垫层的设计178

(四)干渣垫层的设计179

三、垫层施工180

(一)一般要求180

(二)砂(砂石、碎石)垫层的施工181

(三)素土(灰土)垫层的施工183

(四)粉煤灰垫层的施工184

(五)干渣垫层的施工184

四、工程实例185

(一)某厂30000m3浮顶油罐碎石垫层基础185

(二)上海某学院动力馆基础185

第三节 排水固结法187

一、概述187

二、排水固结设计189

(一)预压法189

(二)地基固结度计算193

(三)排水固结效果分析194

三、施工工艺195

(一)水平排水垫层的施工195

(二)竖向排水体的施工196

(三)预压荷载199

四、质量检验201

五、工程实例202

(一)工程概况202

(二)设计步骤202

(三)袋装砂井设计202

(四)固结度计算203

(五)地基土强度增长204

第四节 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204

一、概述204

二、强夯法与强夯置换法的设计204

(一)强夯法设计204

(二)强夯置换法设计207

三、强夯法施工209

(一)施工机械209

(二)试夯210

(三)施工工艺211

四、质量与安全检验213

(一)地基承载力试验213

(二)施工质量检查与验收213

(三)质量检验标准214

(四)安全措施214

五、工程实例214

(一)工程概况214

(二)方案选择214

(三)强夯试验与检测214

(四)强夯施工215

(五)结语216

第五节 砂石桩216

一、概述216

二、砂石桩的设计217

(一)桩的设计与布置217

(二)单桩承载力计算219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219

(四)加固地基的变形计算220

(五)抗滑移稳定性计算220

三、砂石桩的施工220

(一)振冲法220

(二)沉管法224

四、工程实例229

第六节 水泥土搅拌法231

一、概述231

二、水泥土的性质231

(一)水泥土的物理性质232

(二)水泥土的力学性质232

三、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设计234

(一)桩的设计与布置234

(二)单桩承载力计算235

(三)复合地基承载力计算235

(四)沉降计算236

四、搅拌桩施工236

(一)搅拌桩施工机械236

(二)施工工艺240

五、质量检验242

(一)质量要求242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处理243

六、工程实例244

第七节 沉降控制复合预制桩246

一、概述246

二、沉降控制复合桩基的设计246

(一)桩形、桩长及桩身截面的确定246

(二)承台底面积及其平面布置的初步确定247

(三)桩数和桩位平面布置的确定247

(四)复合桩基的承载力的验算248

三、施工要点248

(一)桩的制作与运输248

(二)沉桩施工248

四、质量检验249

(一)质量要求249

(二)常见质量问题及其处理251

五、工程实例251

第八节 化学灌浆法254

一、概述254

二、注浆法的设计与施工254

(一)注浆法设计254

(二)注浆施工258

(三)质量检验260

(四)工程实例261

三、高压喷射注浆法的设计与施工263

(一)高压喷射注浆法的种类及其适用性263

(二)地基加固设计265

(三)高压喷射注浆施工268

四、质量检查269

(一)施工质量检查269

(二)质量控制标准270

五、工程实例270

第九节 桩式托换273

一、概述273

二、锚杆静压桩的设计与施工274

(一)锚杆静压桩的适用性274

(二)锚杆静压桩的设计274

(三)锚杆静压桩的施工278

(四)质量检验280

(五)工程实例281

三、树根桩的设计与施工282

(一)概述282

(二)树根桩的设计282

(三)树根桩的施工283

(四)质量检验285

(五)工程实例285

第四章 支护工程第一节 支护结构的作用与选型288

一、支护结构的作用288

二、岩土工程勘察与环境调查288

(一)岩土工程勘察288

(二)环境调查289

(三)岩土工程勘察报告289

三、支护结构的选型289

第二节 支护结构设计291

一、设计内容291

(一)支护体系选型291

(二)支护结构设计计算291

(三)基坑土体稳定性验算291

(四)节点设计291

(五)降水设计291

(六)基坑土方开挖施工组织设计292

(七)监测设计及应急措施的制定292

二、侧向土压力计算293

(一)土压力分类293

(二)静止土压力294

(三)主动土压力295

(四)被动土压力299

(五)例题299

三、支护结构计算303

(一)排桩、地下连续墙设计303

(二)水泥土墙设计310

(三)土钉墙设计313

(四)逆作拱墙设计316

(五)基坑稳定性验算319

第三节 支护结构施工323

一、放坡与坡面防护323

(一)施工准备工作323

(二)边坡形式与坡度允许值324

(三)基坑土方开挖325

(四)基坑边坡护面措施326

(五)施工险情应急措施327

二、钢板桩327

(一)施工前的准备工作327

(二)钢板桩的打设330

(三)钢板桩的拔除331

(四)打板桩时常见的问题和对策331

三、钢筋混凝土板桩332

四、灌注桩333

(一)灌注桩平面布置形式333

(二)灌注桩施工要求334

(三)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对策335

五、深层搅拌桩336

(一)施工准备工作336

(二)深层搅拌机施工要求337

(三)质量检验338

(四)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对策338

六、高压喷射注浆法339

(一)施工要求339

(二)质量检验339

(三)常见施工质量问题和对策339

七、地下连续墙340

(一)地下连续墙的施工工艺原理340

(二)地下连续墙施工340

八、土钉墙及喷锚支护施工348

(一)施工准备348

(二)施工流程348

(三)开挖348

(四)喷射混凝土、钢筋网施工348

(五)土钉设置349

(六)排水系统设置350

(七)施工监测和现场测试350

九、锚杆与支撑施工351

(一)锚杆的施工351

(二)内支撑的施工354

十、工程实例355

(一)上海银河宾馆主楼355

(二)太原市电信局生产调度中心357

(三)宁波市浙海大厦358

第四节 支护结构的监测360

一、支护结构的监测项目360

(一)支护结构的监测361

(二)周围环境监测361

二、支护结构的监测方法362

(一)支护结构开挖监测362

(二)支护与支撑结构监测363

(三)周围环境监测364

(四)基坑变形控制保护等级及监测项目的警戒值366

第五章 桩基工程第一节 概述368

一、桩基的作用和分类368

(一)桩基的作用368

(二)桩基的分类368

二、桩基类型和成桩方法的选择370

(一)桩基施工方法的特点370

(二)桩型和成桩方法的选择371

第二节 预制桩施工372

一、沉桩机械设备372

(一)锤击沉桩机械372

(二)振动沉桩机械381

(三)静力压桩机械383

二、沉桩顺序386

三、钢筋混凝土预制桩386

(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的制作387

(二)桩的起吊、运输和堆放388

(三)沉桩方式389

(四)钢筋混凝土预制桩施工的检查407

四、钢管桩409

(一)钢管桩的特点409

(二)常用钢管桩的类型和规格410

(三)钢管桩的制作412

(四)钢管桩的运输和堆放413

(五)沉桩施工414

(六)沉桩施工中常遇到的问题、原因和处理方法419

五、H型钢桩420

(一)常见H型钢桩的类型和规格420

(二)H型钢桩的接头形式420

(三)H型钢桩的应用范围421

(四)沉桩方法421

第三节 灌注桩施工421

一、概述421

(一)施工准备421

(二)质量管理422

二、灌注桩成孔方法423

(一)螺旋钻成孔灌注桩423

(二)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428

(三)沉管成孔灌注桩440

(四)贝诺特(Benoto)灌注桩447

(五)冲击钻成孔灌注桩450

(六)冲抓锥成孔灌注桩454

(七)钻斗钻进成孔灌注桩459

(八)潜水钻进成孔灌注桩462

(九)人工挖孔灌注桩465

(十)扩底灌注桩470

(十一)其他灌注桩474

三、灌注桩成桩工艺477

(一)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477

(二)水下混凝土的灌注480

第四节 桩基水上施工486

一、桩基水上施工准备486

二、围堰与工作平台的建造487

(一)围堰筑岛的要求和方法487

(二)水域工作平台的建造489

三、水上沉桩方法493

(一)水上锤击沉桩法493

(二)水上静压沉桩法494

四、水上桩基施工质量保证措施及注意事项496

(一)水域护筒的埋设496

(二)安全措施与安全作业497

第五节 试桩497

一、桩的静载试验497

(一)桩的垂直受压静载试验497

(二)桩的水平荷载试验501

二、常用动力试桩法502

(一)小锤敲击法502

(二)锤击贯入法503

(三)水电效应法503

(四)球击法504

第六章 砌筑工程第一节 砌筑工程材料506

一、砌筑用砖506

(一)烧结普通砖506

(二)蒸压灰砂砖507

(三)粉煤灰砖508

(四)烧结多孔砖509

二、砌筑用砌块511

(一)粉煤灰砌块511

(二)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512

(三)普通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514

(四)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515

(五)粉煤灰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517

三、砌筑用石518

(一)毛石518

(二)料石518

四、砌筑用砂浆519

(一)材料要求519

(二)技术要求520

(三)砌筑砂浆配合比计算与确定520

(四)试块抽样及强度评定522

第二节 砌筑体施工523

一、实心砖墙施工523

(一)实心砖墙组砌形式523

(二)实心砖墙砌筑施工工艺525

(三)施工要点及质量要求526

二、砖垛施工528

三、砖过梁施工529

四、空斗墙施工529

五、多孔砖墙施工530

六、空心砖墙施工532

七、配筋砖砌体施工532

(一)网状配筋砖柱施工532

(二)钢筋混凝土构造柱施工533

第三节 砌块砌体施工534

一、施工准备534

(一)施工组识设计原则534

(二)施工机具535

(三)砌块吊装路线选择537

(四)现场平面布置538

二、砌块砌体施工539

(一)粉煤灰砌块砌体施工539

(二)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541

(三)混凝土中型空心砌块砌体施工543

(四)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施工546

第四节 石砌体施工549

一、施工准备549

二、毛石砌体施工549

(一)毛石基础施工549

(二)毛石墙施工550

三、料石砌体施工552

(一)料石基础施工552

(二)料石墙施工553

(三)料石柱施工554

第五节 砌筑工程安全技术措施555

一、砖、石砌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55

二、砌块砌体施工安全技术措施556

第七章 脚手架工程第一节 概述558

一、脚手架的分类558

(一)按脚手架的用途分类558

(二)按脚手架的设置方式分类558

(三)按脚手架杆配件材料和连接方式分类559

二、脚手架的一般要求560

三、脚手架的搭设方案564

四、脚手架技术的发展567

(一)安全可靠567

(二)简单适用567

(三)系列化、工具化567

第二节 脚手架设计要点568

一、设计内容568

(一)设计计算书568

(二)施工图568

(三)安全技术措施568

二、荷载及荷载效应组合569

(一)永久荷载(恒载)569

(二)可变荷载(活荷载)570

(三)荷载效应组合574

三、基本设计规定574

第三节 扣件式钢管脚手架575

一、概述575

(一)特点575

(二)适用范围576

二、基本组成576

(一)主要构件及其作用576

(二)基本要求578

三、质量标准与检验578

(一)钢管578

(二)扣件579

(三)脚手板580

(四)底座581

四、构造要求582

(一)几何尺寸582

(二)构造要求582

五、施工588

(一)准备工作588

(二)搭设588

(三)脚手架搭设检查与验收589

(四)拆除591

六、安全管理592

(一)人员要求592

(二)搭设阶段592

(三)使用阶段592

(四)拆除阶段592

七、设计计算593

(一)脚手架的设计尺寸593

(二)纵向、横向水平杆计算596

(三)立柱稳定计算600

(四)脚手架搭设高度计算605

(五)连墙件计算606

(六)地基承载力计算606

(七)模板支架计算607

第四节 门式钢管脚手架607

一、概述607

二、基本构件609

(一)门架609

(二)配件610

(三)加固件611

三、门架及配件的技术要求612

(一)材料612

(二)质量、性能要求612

四、构造614

(一)基础614

(二)构造要求615

五、脚手架搭设与拆除618

(一)搭设技术要求618

(二)拆除620

六、门式脚手架的设计计算620

(一)一般要求620

(二)组成构件及计算624

第五节 碗扣式钢管脚手架632

一、概述632

二、适用范围633

三、基本构件634

(一)主要构件634

(二)连接构件636

(三)专用构件636

四、结构与构造637

(一)构造类型637

(二)组架构造638

五、地基处理643

六、组装方法及要求643

第六节 桥式脚手架644

一、分类与构造644

二、制作与安装645

三、桥架的升降647

四、桥架的安全装置647

第七节 里脚手架649

一、满堂脚手架649

(一)扣件钢管满堂脚手架649

(二)门式钢管满堂脚手架650

二、工具式里脚手架650

(一)折叠式里脚手架650

(二)支柱式里脚手架652

三、移动式脚手架653

(一)扣件钢管移动平台架653

(二)门式钢管移动平台架653

第八节 脚手架的安全管理653

一、脚手架的安全技术要求653

二、脚手架事故的预防655

(一)加强安全教育,提高安全工作水平655

(二)加强安全防护设施,避免或减少事故的发生656

(三)加强检查监督、消除事故隐患656

第八章 混凝土工程第一节 概述658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材料的发展658

二、混凝土结构的发展658

三、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发展659

第二节 模板工程659

一、模板的功能、分类与组成659

(一)模板的基本功能659

(二)模板的分类660

(三)模板系统的组成660

二、模板工程材料660

(一)对模板工程材料的要求660

(二)木材660

(三)钢材661

(四)其他材料663

三、模板设计计算666

(一)模板结构设计原则与计算依据666

(二)作用在模板系统上的荷载分析667

(三)模板结构的刚度671

(四)一般模板的计算方法671

(五)模板用量估算679

四、模板的安装与拆除683

(一)模板安装前的准备工作683

(二)现浇混凝土结构模板的安装684

(三)预制钢筋混凝土构件模板的安装694

(四)公路桥涵模板、支架和拱架的安装696

(五)一般模板的拆除697

五、组合钢模板699

(一)部件的组成699

(二)组合钢模板及配件的质量要求705

(三)组合钢模板的配板设计707

(四)组合钢模板的安装与拆除710

六、永久性模板721

(一)压型钢板模板721

(二)预应力钢筋混凝土薄板模板725

第三节 钢筋工程732

一、钢筋的种类与质量标准732

(一)钢筋种类732

(二)钢筋质量标准733

(三)钢筋检验743

二、钢筋加工748

(一)钢筋加工工艺及设备748

(二)钢筋冷加工756

三、钢筋连接759

(一)钢筋绑扎连接759

(二)钢筋焊接连接762

(三)钢筋机械连接772

四、钢筋配料775

(一)钢筋配料与计算775

(二)钢筋代换781

第四节 混凝土工程782

一、混凝土材料782

(一)水泥782

(二)骨料792

(三)拌合用水797

二、混凝土特性798

(一)混凝土的定义及分类798

(二)混凝土的特点、物理力学性能800

(三)混凝土的强度806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0

(一)配合比设计原则及基本参数810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计算812

(三)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814

(四)配合比计算实例815

(五)掺粉煤灰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8

(六)轻骨料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19

(七)特殊混凝土配合比设计828

四、混凝土的拌制、运输、浇筑、养护及质量检验849

(一)混凝土的拌制849

(二)混凝土的运输和浇筑856

(三)混凝土的养护866

(四)混凝土质量检验与评定870

(五)混凝土的缺陷及修整875

第五节 混凝土结构工程质量评定与验收876

一、混凝土结构工程验收评定程序和组织876

(一)验收评定程序876

(二)质量验收评定组织878

二、混凝土工程质量验收的具体要求883

(一)基本规定883

(二)模板分项工程884

(三)钢筋分项工程887

(四)预应力分项工程891

(五)混凝土分项工程896

(六)现浇结构分项工程899

(七)装配式结构分项工程901

(八)装配式结构施工905

(九)混凝土结构子分部工程906

附录1 纵向受力钢筋的最小搭接长度908

附录2 预制构件结构性能检验方法908

附录3 结构实体检验用同条件养护试件强度检验911

附录4 结构实体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911

第九章 预应力工程第一节 预应力材料913

一、预应力筋913

(一)预应力钢材的发展动态913

(二)钢丝914

(三)钢绞线920

(四)钢筋、钢棒926

(五)无粘结预应力筋、缓粘结预应力筋930

(六)平行钢丝、钢绞线扭绞护套钢束933

二、锚(夹)具937

(一)支承式锚具937

(二)夹片式锚具945

(三)握裹式锚具949

三、孔道成型套管950

(一)钢管抽芯950

(二)胶管抽芯950

(三)金属波纹管950

(四)塑料波纹管951

第二节 施工设备952

一、预应力筋切断及安装设备952

(一)切断器952

(二)挤压机953

(三)压花机954

(四)穿束机954

(五)镦头机955

二、预应力筋张拉设备及油泵956

(一)预应力筋张拉设备956

(二)油泵962

三、灌浆设备964

(一)灌浆泵964

(二)搅浆设备967

(三)橡胶管及喷嘴967

第三节 预应力施工工艺967

一、后张法施工工艺967

(一)有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967

(二)无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982

(三)缓粘结预应力施工工艺986

(四)工序配合要求987

二、先张法施工工艺988

(一)台座988

(二)预应力筋铺设993

(三)预应力筋张拉994

(四)预应力筋放张997

(五)先张预应力构造要求998

(六)预应力管桩施工999

三、吊拉索施工工艺1003

(一)体系构造1003

(二)制作和安装1004

(三)张拉与索力调整1005

(四)拉索体系防护要求1005

(五)管理和维护1006

四、体外索施工工艺1006

(一)施工和防护1006

(二)束的布置1006

(三)体系构成1007

(四)体外束的外套管1007

第四节 预应力施工有关计算1008

一、预应力筋曲线坐标的确定1008

二、下料长度1009

(一)冷拉钢筋下料长度1009

(二)钢丝束下料长度1010

(三)钢绞线下料长度1011

(四)长线台座冷拉钢筋的下料长度1012

三、张拉力计算1012

(一)预应力筋张拉力1012

(二)预应力筋有效预应力值1013

(三)预应力损失1013

四、张拉伸长值1020

(一)预应力筋张拉伸长值1020

(二)由多曲线段或直线段与曲线段组成的曲线预应力筋1020

(三)由空间曲线组成的预应力筋1022

五、张拉设备标定与油表值的计算1022

六、锚固区局部承压验算1022

七、张拉数据整理1023

八、计算示例1024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