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 1909-2009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 1909-2009](https://www.shukui.net/cover/29/34955219.jpg)
- 李致忠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 ISBN:978750134070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522页
- 文件大小:62MB
- 文件页数:554页
- 主题词:国家图书馆-历史-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国家图书馆馆史 1909-2009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顺情应势 京馆诞生1
第一节 国内外环境与背景2
一、晚清国人对西方图书馆的初步认识2
二、现代图书馆理念在中国的传播4
三、各地学会、学堂的图书馆运动及省立图书馆的出现5
第二节 各方奏设京师图书馆7
第三节 京师图书馆筹备开馆9
一、馆址的选定9
二、多方征集图书10
三、组建管理队伍11
四、制定章程制度13
五、尽力争取经费14
第二章 力克时艰 事业初创16
第一节 京师图书馆开馆与筹备迁馆17
一、在广化寺正式开馆17
二、选新址筹备迁馆18
第二节 重新开馆与更名国立京师图书馆21
一、在方家胡同国子监南学旧址重新开馆21
二、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协议合办国立京师图书馆25
三、改组更名为国立京师图书馆27
四、重新开馆后的业务建设29
第三节 更名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再次迁馆33
一、二度更名并再迁馆址34
二、在居仁堂第三次开馆35
第四节 与国立北平图书馆合组前的北平北海图书馆38
一、从北京图书馆到北平北海图书馆38
二、北平北海图书馆的馆务建设39
第五节 国立北平图书馆与北平北海图书馆合组41
一、教育部与中华教育文化基金董事会实施北平、北海两馆合组41
二、合组后国立北平图书馆的馆务建设43
第六节 文津街新馆建设55
一、新馆的选址55
二、新馆的方案设计56
三、新馆的建设施工与落成57
第三章 全面发展 应对时局61
第一节 文津街新馆开馆62
一、端庄壮美的文津街新馆62
二、开馆典礼62
三、文津街新馆开馆在国图发展史上的意义62
第二节 新馆开馆至全面抗战爆发前国立北平图书馆的基本情况63
一、馆内机构及人员配置63
二、经费状况65
第三节 延揽培养专业人才67
一、广泛延揽67
二、多方培养69
第四节 馆藏建设与布局调整73
一、争取出版物呈缴74
二、大力采购各类文献75
三、广泛接受各界捐赠76
四、接受寄存图书与文物77
五、开展书刊国际交换78
六、设立善本乙库78
第五节 编纂目录索引79
一、馆藏目录79
二、联合目录83
三、发行目录卡片84
四、专题目录85
五、索引85
第六节 公众服务与参考服务87
一、图书借阅服务87
二、举办展览89
三、参考咨询服务90
四、设立工程参考图书馆91
第七节 倡导学术研究91
一、编辑出版学术期刊91
二、出版馆藏珍本与学术著作93
三、协助学术团体96
第八节 善本南运98
一、华北局势日趋紧张98
二、善本装箱寄存平津99
三、曲折的南运历程101
第四章 八年抗战 馆务播迁103
第一节 抗战初起馆务南迁 办馆意见发生分歧104
一、联合临时大学 长沙合作办馆104
二、基金董事会决议在平维持 馆方坚持南迁办馆106
第二节 坚持战时办馆——平馆留守馆务110
一、异地通信联系 馆长遥领馆务111
二、平馆留守员工坚守工作职责112
三、敌伪染指 平馆受损114
第三节 坚持战时办馆——昆明本部馆务116
一、南馆馆务的基本情况117
二、深入民族地区 征集西南文献120
三、成立专门机构 征辑抗战史料122
第四节 各地办事处的馆务125
一、上海办事处馆务125
二、重庆办事处的馆务128
三、香港办事处的馆务130
第五节 日伪合谋 平馆失守131
一、伪教育总署接收平馆131
二、“京馆”运回存沪藏书132
三、日伪治下的“北京图书馆”133
第五章 北平光复 馆务回迁135
第一节 北平光复 馆务复员136
一、教育部派员接收“国立北京图书馆”136
二、馆务回迁137
第二节 光复后的馆务概况139
一、事业发展概况139
二、遇到的问题142
第三节 光复后的藏书建设145
一、藏书清点与回迁145
二、书刊资料采购148
三、接受捐赠150
四、接收敌伪书籍资料151
五、其他资料的采购152
第四节 新生在即153
第六章 北平解放 京馆新生155
第一节 人民政府接管 管理体制变更156
一、北平军事管制委员会派员接管平馆156
二、北京图书馆馆长的任命与办馆方针任务的明确157
三、北京图书馆的机构设置与调整160
第二节 全面加强馆藏建设162
一、政府颁布征集图书杂志样本办法162
二、馆藏建设与发展163
第三节 面向大众开展服务168
一、适应形势改进服务措施169
二、参加全国图书馆工作会议 接受向科学进军任务173
第四节 建立行业协调组织 编制全国联合目录176
一、成立中心图书馆委员会176
二、全国联合目录编辑组178
第五节 扩充馆舍适应需求179
一、扩建主楼书库179
二、扩建其他馆舍179
第七章 隶属变更 事业赓续181
第一节 变更隶属关系 调整安排馆务182
一、下放北京市领导182
二、加强馆藏建设184
三、业务研究与编纂出版188
第二节 开展馆际合作 落实全国图书协调方案190
一、编制联合目录190
二、举办红专大学194
三、编制大型分类法196
第八章 调整巩固 稳步发展200
第一节 隶属回归文化部与机构调整201
一、隶属关系回归文化部201
二、加强馆领导班子建设与调整机构202
三、配合形势安排业务203
四、国际交往205
第二节 稳步发展图书馆业务207
一、补充入藏文献资料207
二、编制分类法与书刊编目209
三、整顿书库 清理积压211
四、改善服务 提高质量212
第三节 加强业务基本功训练216
一、全馆开展基本功训练216
二、受文化部委托承办古籍修复培训班217
第四节 继续完成第一中心委员会核心馆任务218
一、编辑全国联合目录218
二、开展业务辅导220
三、续办红专大学220
第五节 扩建修建馆舍221
一、柏林寺库房的修建221
二、照相室的改建与阅览室的增辟223
三、新馆的建设规划224
第九章 “文革”十年 艰难前进226
第一节 “文革”兴起227
一、党政领导被迫停止工作227
二、逐步恢复原有组织机构230
第二节 “文革”干扰影响馆务232
一、“北图事件”232
二、职工下放“五七”干校234
三、克服干扰 重新明确服务对象235
第三节 排除干扰 艰难开展业务236
一、逐步恢复原有业务工作236
二、加强藏书建设239
三、排除阻力 恢复开馆服务242
第四节 重启业务研究245
一、重启图书分类法研制245
二、恢复图书统编与编制《汉语主题词表》246
三、开始调研电子计算机管理248
第五节 加强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249
一、打破坚冰 组团访问美国249
二、扩大与各国的文化交流252
第六节 筹划新馆建设253
一、选定新馆馆址253
二、中央领导重视新馆建设255
三、编制工程建设方案256
第十章 拨乱反正 恢复发展261
第一节 拨乱反正 恢复馆务262
一、中央书记处听取图书馆工作汇报262
二、贯彻落实《图书馆工作汇报提纲》精神265
三、向文化部报送“五个问题的汇报提纲”266
第二节 召开采访工作会议 试行采访工作条例269
一、制定采访政策269
二、继续修订采访政策272
第三节 编制联合目录273
一、恢复联合目录编制工作273
二、编辑出版《中国古籍善本书目》274
三、编辑出版《民国总书目》277
第四节 成立出版社 恢复图书统一编目工作279
一、成立书目文献出版社279
二、恢复图书统一编目部280
三、编辑出版《北图通讯》、《文献》季刊283
第五节 加强培训 健全管理284
一、举办职工业余大学284
二、实行专业职务聘任制286
三、建立岗位责任制288
第六节 加强管理 改进服务290
一、服务规模扩大产生的新问题290
二、通过岗位责任制加强服务管理291
第七节 开展自动化研发 加强文献保护293
一、引进计算机系统 研发自动化管理293
二、成立文献缩微复制中心 开展业界濒危文献抢救297
第八节 开展业务研究 筹备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300
一、开展专业学术研究300
二、筹备成立中国图书馆学会 编辑发行学会会刊302
第九节 开展对外文化交流与合作305
一、加入国际图联和其他国际组织305
二、开展与有关国家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交流309
第十节 新馆投入建设 全馆动员搬迁311
一、完成新馆工程建设311
二、周密组织搬迁工作314
第十一章 新馆落成 快速发展316
第一节 启用新馆317
一、全馆的服务格局317
二、采用先进的设施设备320
第二节 完善馆务322
一、提出事业发展目标及阶段实施计划322
二、馆级领导班子建设323
三、更改馆名324
四、经费投入与事业规模324
第三节 实行管理改革326
一、管理办法改革326
二、管理机制改革328
第四节 加强藏书建设 规范编制书目333
一、开展国家总书库建设333
二、编制规范书目数据337
三、建立书目数据库340
第五节 持续改进服务342
一、1987—1997年的读者服务工作342
二、1998—2003年的读者服务工作345
三、服务工作产生的影响351
第六节 计算机网络自动化管理历程与数字图书馆建设352
一、建设计算机网络系统 逐步实现自动化管理352
二、跟踪数字图书馆发展技术 申报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358
第七节 加强科研 促进交流362
一、加强科研管理362
二、开展业界合作365
第八节 开展国际交流合作369
一、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369
二、广泛开展国际合作372
第九节 承办三大文化工程375
一、草创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375
二、承办送书下乡工程377
三、承办中华再造善本工程378
第十二章 制定发展战略 建设二期馆舍380
第一节 文化体制改革先行 机制转换初见成效381
一、探索公益文化事业改革 担纲图书馆改革试点381
二、改革方案的调整与制定382
三、改革的实施383
四、体制改革取得成效386
第二节 制定三大发展战略 提升国家图书馆整体实力388
一、提出三大发展战略的背景388
二、三大发展战略的内容389
三、三大发展战略的落实390
四、制定“十一·五”规划 巩固发展改革成果393
第三节 调整机构和领导 加强各项工作管理395
一、馆级领导变更395
二、部门机构调整396
三、专业队伍建设397
四、事业经费397
五、工作不断改进 引起媒体关注399
第四节 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前期建设与读者服务400
一、数字图书馆工程前期建设与一期工程自动化系统升级400
二、加强资源建设402
三、创新服务形式 丰富服务内容406
第五节 积极推进国际交流与合作410
一、拓展与有关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交流410
二、参与国际图联的有关活动413
三、举办世界图书馆馆长论坛等学术活动414
四、加强国际学术活动与交流416
第六节 承担文化建设重任 全面履行国家图书馆职责417
一、发挥国家图书馆作用 承担国家项目417
二、参与专业会议 开展学术交流421
三、开展馆际交流424
第七节 建设二期工程暨数字图书馆工程426
一、二期工程建设427
二、国家数字图书馆工程建设433
三、新馆开馆 全面调整业务442
第十三章 百年传承 国图精神448
第一节 百年传承的国图精神449
一、不遗余力的搜采精神449
二、恪尽职责的守护精神450
三、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455
四、爱岗敬业的道德精神459
第二节 国图人百年传承的基本功460
一、博闻强记的知识功461
二、心灵手巧的操作功462
三、吃苦耐劳的体力功464
附录467
一、馆长任职年表468
二、副馆长任职年表470
三、书记、副书记任职年表472
四、主任、处长任职年表475
五、副主任、副处长任职年表481
六、国家图书馆同人著述选目485
参考文献504
人名索引515
跋&詹福瑞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