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现象学文库 被动综合分析 1918-1926年讲座稿和研究稿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现象学文库 被动综合分析 1918-1926年讲座稿和研究稿](https://www.shukui.net/cover/56/30415973.jpg)
- (德)埃德蒙德·胡塞尔著;(德)玛格特·费莱舍尔编;李云飞译 著
- 出版社: 北京:商务印书馆
- ISBN:9787100139601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543页
- 文件大小:74MB
- 文件页数:559页
- 主题词:胡塞尔(Husserl, Edmund 1859-1938)-现象学-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现象学文库 被动综合分析 1918-1926年讲座稿和研究稿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编者引论1
被动综合分析15
导言:感知中的自身给予15
第1节 原本意识与空间对象的透视性映射15
第2节 在感知过程中充盈和空乏的关系与获知19
第3节 对已知之物进行自由支配的可能性22
第4节 在进行内在感知和超越感知时,存在与被感知的关系28
第一部分 变式41
第一章 否定样式41
第5节 失实:与充实的综合相反的事件41
第6节 局部充实——由非期待的感觉素材产生的冲突——重新产生的一致性44
第7节 回溯性地抹掉仍以滞留的方式被意识到的以前的预示,因此回溯性地抹掉以前总的感知立义46
第二章 怀疑样式50
第8节 具有相同原素成分的两个被叠置在一起的感知立义的冲突50
第9节 通过过渡到已确认了的确然性或否定而对怀疑的裁定53
第三章 可能性样式57
第10节 开放的可能性作为意向预示的不确定性范围57
第11节 诉求性的可能性作为怀疑的信仰倾向60
第12节 开放的可能性与诉求性的可能性之对照61
第13节 在与诉求性的可能性和开放的可能性的对照中的确然性诸样式本身62
第四章 被动的变式与主动的变式71
第14节 自我的执态作为对被动信念之样态变样的主动回应71
第15节 疑问作为经由判断裁定对克服变式的多层级追求78
第二部分 明见性87
第一章 充实的结构87
第16节 充实:空乏表象与相应直观的综合87
第17节 对可能的直观类型的描述90
第18节 对空乏表象之可能类型的描述94
第二章 被动的意向及其证实的诸形式102
第19节 直观化的综合中的描绘、澄清和证验102
第20节 对充实的意向是对自身给予的意向107
第21节 认识追求与现实化追求111
第22节 意向与被意指的自身的各种不同关系·第二性的证实117
第三章 经验的最终有效性问题126
第23节 一种对一切意向的可能的证实的成问题性及其对经验信仰的后果126
第24节 内在领域的自在问题的开显135
第25节 再回忆:对象之自在的源泉138
第三部分 联想145
第一章 原现象与被动综合的秩序形式145
第26节 联想的现象学学说的论题设置和论题界定145
第27节 联想综合的前提:原初时间意识的综合153
第28节 在一个流动的当下的统一性中诸同质性的综合157
第29节 秩序的诸原形式·对前述的补充:诸对照现象163
第30节 相继和并存中的个体化173
第31节 感性领域的现象学的问题176
第二章 触发现象180
第32节 触发作为对自我的刺激作用·对照作为其基本条件180
第33节 触发的传递规则182
第34节 触发与统一性形成的关系问题190
第35节 活的当下中触发的等级性与滞留的过程中触发的等级性198
第三章 触发性唤起的成就与再造的联想205
第36节 活的当下中唤起的功能205
第37节 对远领域的空乏表象的回射性唤起209
第38节 被唤起的空乏表象转变成再回忆213
第39节 连续的唤起与不连续的唤起的区别216
第四章 期待现象218
第40节 期待的动机引发的因果性218
第41节 期待信仰的强化和阻碍·期待对于构形的形成的功能221
第四部分 意识流的自在229
第一章 再回忆领域中的假象229
第42节 对于不同的过去的回忆的搭叠、融合和争执229
第43节 突破一个被抑制的回忆达到直观的可能性·通过转入更高级的明晰性层级揭示假象235
第二章 内在的曾在性的系统之真实的存在238
第44节 自身给予的证验:一方面通过其伸展进外视域;另一方面通过逼近绝对明晰性的观念238
第45节 意识过去的原超越及其完全的自身给予的观念241
第三章 意识未来的真实存在的问题250
第46节 可失实性作为期待的一个本质要素250
第47节 客观世界的构造对于未来意识的确定预示的意义251
结论性思考257
第48节 意识作为构造性成就的层级建构·其系统性研究的学科257
增补文本265
A 第12节与第40节之间的文本关联的第一稿(1920—1921)265
1.逻辑学家和认知心理学家对于存在样式的误解265
2.意义和存在样式对于意识的不凸显性和凸显268
3.内在对象的变式271
4.“体验类型”不是经验性的事实,而是意识生活一般的形式结构272
5.当下化作为感知体验的必要成分274
6.当下化作为独立的(具体的)体验·具体的滞留及其变式275
7.空乏的具体期待·它的变式278
8.(时间性的)当下之物之具体的、空乏的当下化·它的变式279
9.甚至当下之物的当下化也是普遍的意识事件281
10.“表象”的基本类型282
11.充实的直观与单纯揭示性的直观285
12.对充实与揭示之间区别的进一步澄清288
13.被动的经验过程291
14.超越论的逻辑(全面重申)293
15.确证与证实297
16.关于经验信仰的可证实性的问题299
17.本己的过去之自在的问题·再回忆的明见性306
18.对回忆幻觉的意识308
19.再回忆与联想310
20.康德关于生产性的想象力的综合的学说315
21.内在领域的自在问题的开显316
22.再回忆,对象本身的源泉320
23.直接的唤起与间接的唤起323
24.印象领域内的联想·它对于再回忆和类比性的前摄的意义325
25.滞留的合规则性328
26.期待与联想329
B 论文331
感知及其自身给予331
1.内在的感知与超越的感知331
2.时间的透视性与空间的透视性335
3.作为个体化原则的时间和空间341
意识与意义——意义与意向相关项345
1.感知与回忆345
2.当下化与映像346
3.自身遗忘的回忆347
4.自我的多层次性350
5.前回忆与当下回忆351
6.对回忆之内在的意义结构的阐明352
7.时间作为一切对象意义的形式353
8.现在与原本性354
9.时间意识355
10.感知结构与意识一般359
11.意向相关项的描述方向与意向活动的描述方向361
12.同一的意义与意向相关项的样式362
13.原印象、滞留、前摄364
14.滞留与再回忆365
15.再回忆与客体化·“对象”368
16.对象的时间性延展作为意义延展369
17.再造的意义与过去样式371
18.意向相关项学说374
19.对象极·对象的意义是否是观念上同一的375
静态的现象学方法与发生的现象学方法376
C 附录387
附录一 (附于第6—8节)对冲突现象的描述,不考虑执态387
附录二 (附于第8—11节)感知和再回忆中的意义与存在样式393
附录三 (附于第11节)可能性本身的明见性与样态上的无穷变样398
附录四 (附于第14和15节)裁定的层级·接受性与自发性401
附录五 (附于第16节)直观性表象与空乏表象407
附录六 (附于第16节)意义与直观409
附录七 (附于第20节)信仰与意向411
附录八 (附于第24和25节)再回忆的绝然性413
1.“再回忆是可疑的”这一假定的后果413
2.在再回忆上的两种超越论还原414
3.感知流中的各种明见性和附属的表述的明见性416
4.再回忆作为再造及其与滞留的关系420
5.再回忆的明晰性层级422
6.再回忆中的错觉和绝然性423
7.重复的被回忆物的过去样式424
8.再回忆及其期待视域425
9.对远过去的再回忆427
10.超越论自我的不死性——不可能的事:超越论自我是出生的428
11.一方面,再回忆的绝然性;另一方面,期待的绝然性433
12.扼要重述434
附录九 (附于第25节)被给予性方式的两种变更436
1.在明晰性范围内的近和远的变更436
2.作为遮蔽、模糊性的不明晰性的变更436
附录十 (附于第25节)自身拥有与再回忆中的隐藏·再造与滞留437
附录十一 (附于第26节)联想的因果性的概念439
附录十二 (附于第27节)关于原初时间意识的学说之原则性奠基的注释441
附录十三 (附于第27节)原当下与滞留442
附录十四 (附于第27节)同时性联想的成就444
附录十五 (附于第27节)统一性意识和它的相关项:同一的对象448
附录十六 (附于第28节)论相似性联结453
附录十七 (附于第28节)感性的相似性联结·感性的相同性与埃多斯457
附录十八 (附于第28节)联想与综合466
附录十九 (附于第28、29、31—36节)论联想的现象学473
附录二十 (附于第30节)时间作为个体性的形式和主观的变化480
附录二十一 (附于第33和34节)感性的、多重射束的触发·感性的组——本真的集合对象性482
附录二十二 (附于第35节)空乏视域和关于它的知识485
附录二十三 (附于第35节)空乏视域的潜能性问题491
附录二十四 (附于第37节)唤起的结果和原因493
附录二十五 (附于第40节)动感和潜在的期待496
附录二十六 (附于第45节)再回忆的重复和本质同一性498
附录二十七 (附于第45节)两个基本的明见性概念:自身给予一般与纯粹的自身给予499
附录二十八 (附于第47节)世界之明确的可确定性问题503
概念译名索引509
人名译名索引537
译后记5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