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设计与制度构建 以知识产权为中心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设计与制度构建 以知识产权为中心
  • 丁丽瑛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03695186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8页
  • 文件大小:16MB
  • 文件页数:373页
  • 主题词:知识产权法-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设计与制度构建 以知识产权为中心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主要缩略语索引1

导言1

一、研究的背景和意义1

二、研究的基本思路10

三、研究的主要方法17

四、本书结构及研究重点21

第一章 作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传统知识23

第一节 传统知识的术语使用及其定义意义23

一、传统知识术语使用及概念表述23

二、定义传统知识的意义27

三、本书“传统知识”指称对象的定位30

第二节 传统知识的内涵定义和范围说明35

一、传统知识的固有属性与法律特性35

二、传统知识的存在形态和范围44

第三节 传统知识保护对象的确定46

一、传统知识保护对象确定上的分歧46

二、作为法律保护对象的传统知识的多层性与特定化49

第四节 传统知识文献化的意义51

一、传统知识文献化的必要性51

二、传统知识文献化的方式和范围55

三、可能存在的相关问题57

第二章 传统知识利益权利化的应然基础62

第一节 与传统知识相关的利益分析62

一、需要:传统知识利益的形成与根源63

二、价值:传统知识利益的表现、冲突和选择65

三、权利:传统知识利益的转化68

第二节 传统知识利益向权利转化的正当性判断70

一、共识:传统知识价值的普遍承认与在先权利保护的正当性71

二、分歧:传统知识属性的不同诠释与财产权保护的正当性76

三、妥协:传统知识衍生利用的惠益分享与解决现实问题的多样性78

第三节 传统知识财产权的证成83

一、证成传统知识财产权正当性的基本思路83

二、财产、财产权概念对传统知识具有可适性85

三、传统知识财产权配置符合私有财产权的价值和原则94

第三章 传统知识利益权利化的实然条件109

第一节 可实现性:传统知识与现行知识产权对象的契合与偏差110

一、对象形式契合:知识产权提供了传统知识产权化的制度框架110

二、对象特征偏差:现行知识产权制度无法完全兼容传统知识保护114

第二节 可技术性:知识产权体系对传统知识保护要求的回应120

一、利用:现行知识产权制度在传统知识保护上的延用121

二、改造:使知识产权体系得以兼容传统知识保护需要122

第三节 利益平衡:传统知识权利保护与权利限制125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利益平衡125

二、传统知识的公共物品与私人物品划分129

三、传统知识的权利主张与权利限制138

第四节 权利体系:传统知识的权利确认与创设141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权利体系安排141

二、传统知识财产权的创设与实现路径144

三、传统知识权利确认中私权与公权的衡平逻辑146

第四章 传统知识保护的目标、思路与模式152

第一节 传统知识保护的政策目标和核心原则152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政策目标152

二、传统知识保护的核心原则156

第二节 传统知识保护的基本思路及其实现模式165

一、传统知识的防御性保护166

二、传统知识的积极性保护173

第三节 国际法治下的传统知识保护规则183

一、传统知识保护的立场、态度和政策183

二、后TRIPS时代知识产权保护国际格局的改变186

三、国际组织对传统知识保护问题的讨论及其进展191

第五章 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的立法和模式选择201

第一节 路径:传统知识保护的全球法律地方化与地方法律全球化201

一、知识产权保护:法律移植、条约引入与制度创新201

二、传统知识保护:国家立法先行抑或国际立法先行204

三、“反知识产权”:并不可取也无必要206

第二节 背景:知识产权战略视野下的传统知识保护207

一、国内外知识产权战略制定与实施的一般性考察207

二、传统知识保护在我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中的地位考察209

三、我国传统知识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现实问题213

第三节 决策:我国传统知识保护的立法思路和模式选择216

一、当前的立法现状216

二、基本立法构架218

三、未来的立法安排与步骤219

四、具体模式选择的抽象把握221

五、合同的补救作用225

第六章 传统知识保护议题下的我国现行知识产权法的利用和改造228

第一节 专利法的利用和完善228

一、强化资源获取或者利用的合法性229

二、扩展社会公德和公共利益条款的适用230

三、设置来源的披露要求与事先知情同意机制233

四、授予传统知识集体性专利权235

第二节 著作权保护的扩张适用238

一、以著作权保护民间文学艺术的制度空间238

二、著作权法对民间文学艺术保护的具体回应248

第三节 商标权保护的延用255

一、商标权保护对传统知识的可适性256

二、以商标权保护传统知识面临的问题261

三、利用和完善商标法保护传统知识的方案268

第四节 反不正当竞争权利的运用271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对传统知识保护可能发挥的作用271

二、反不正当竞争法在传统知识保护上的适用情形275

三、小结:传统知识局部性保护的补充工具280

第五节 植物新品种权的利用及相关农民权的强化280

一、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的演变及传统知识保护问题的提出280

二、利用植物新品种权间接保护传统知识285

三、以“农民免责”和“农民权”限制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使287

四、小结:以防御性保护为主,以积极性保护为辅,以权利限制为补充289

第七章 传统知识之上的特别权利保护制度构架291

第一节 利益失衡下的例外制度补救291

一、利益失衡现实与制度创新补救要求291

二、制度创新思路下的各种特别权利概念293

三、公共领域作品利益分享制度对传统知识特别权设计的启示与借鉴299

第二节 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客体304

一、传统知识特别权客体的认定标准305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客体的认定方式306

第三节 传统知识特别权的主体及行使308

一、传统知识之上群体性权利和概括性主体的提出308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的权利主体311

三、传统知识特别权的行使主体314

四、传统知识传承主体的单列321

五、小结:传统知识特别权主体制度的构成和条文表述326

第四节 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内容和限制327

一、传统知识特别权规定的模式选择327

二、传统知识特别权的内容329

三、传统知识特别权的限制331

结语336

参考文献339

后记35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