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研究
  • 于骐鸣著 著
  • 出版社: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8027649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144页
  • 文件大小:23MB
  • 文件页数:155页
  • 主题词:波德里亚(Jean Baudrillard 1929-2007)-计算机网络-符号学-思想评论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导论1

一、问题的提出和意义1

二、研究现状4

第一章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产生的背景9

第一节 理论背景:符号理论的形成9

第二节 现实背景:网络符号的发展12

第三节 小结15

第二章 网络符号的本质:物16

第一节 “物”理论的来源17

一、康德对物的观点:概念构造对象18

二、胡塞尔对物的观点:意识构造对象19

三、海德格尔对物的观点:在世界之中存在19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物”的创新:从功能性的物到符号之物20

一、功能性的物21

二、技术之物22

三、个性化之物23

四、符号之物25

第三节 波德里亚“物”视野下的网络符号26

一、强调日常生活之技术物27

二、强调物的非功能性28

三、强调物的差异性和独特性28

第四节 小结29

第三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根源:需求30

第一节 需求理论来源31

一、马斯洛需求理论31

二、马克思需求观点32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需求理论的创新:个性需求34

第三节 波德里亚需求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35

一、主体共同现实需求的消解36

二、个性需求的发展终点是符号需求37

第四节 小结38

第四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形式:消费40

第一节 消费理论来源41

一、索绪尔符号学思想41

二、罗兰·巴特符号学思想42

三、列斐伏尔日常生活批判理论43

第二节 波德里亚对消费理论的创新:符号消费44

第三节 波德里亚消费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48

一、消费链对消费者的控制进一步加强49

二、浪费或破坏有了延伸意义51

第四节 小结52

第五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特征:仿像54

第一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来源55

一、仿像的词源辨析55

二、柏拉图:仿像是模仿的模仿55

三、尼采:仿像是普遍存在的56

四、德勒兹:仿像的基础是差异58

第二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58

一、仿像的发展序列58

二、象征交换原则64

第三节 波德里亚仿像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67

一、网络符号的仿像67

二、网络符号仿像的现实反映68

第四节 小结70

第六章 网络符号的发展终点:内爆71

第一节 内爆理论的来源72

一、内爆词源辨析72

二、麦克卢汉的内爆理论72

第二节 波德里亚的内爆理论73

一、超真实73

二、内爆74

第三节 波德里亚内爆理论视野下的网络符号75

第四节 小结77

第七章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现实价值78

第一节 后现代网络技术观概述80

一、海德格尔的技术观80

二、鲍尔格曼的技术观87

三、芬伯格的技术观94

四、利奥塔的技术观102

第二节 波德里亚网络符号观评判:悲观的技术决定论108

一、技术决定论的渊源108

二、信息技术对人的主体性的影响112

三、人的主体性特征丧失的趋势116

四、网络符号的异化119

五、波德里亚的技术决定论121

六、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积极意义123

第三节 数字化社会困境的反思和突破124

一、网络技术从单一到多技术融合导致的困境125

二、网络技术从局部到广泛应用导致的困境127

三、困境的反思: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启发之一——网络符号从“去中心化”到“泛化”130

四、困境的突破:波德里亚网络符号思想的启发之二——人从“主体性”到“主体间性”133

第四节 小结136

第八章 结语137

一、研究结论137

二、问题140

参考文献14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