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民族考古学概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民族考古学概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27/34983399.jpg)
- 王恒杰,张雪慧著 著
- 出版社: 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
- ISBN:9787211058280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353页
- 文件大小:63MB
- 文件页数:366页
- 主题词:民族考古学-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民族考古学概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什么是民族考古学1
第一节 民族考古学的形成及研究领域1
一 民族考古学形成的物质与理论基础1
二 民族考古学的范围、对象与资料2
第二节 民族考古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3
一 民族考古学与文献史学的关系3
(一)民族考古学与普通文献史学的关系3
(二)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历史学的关系4
二 民族考古学与民族学、民俗学和民族古文字学的关系5
三 民族考古学与体质人类学和古生物学、古地质学的关系6
四 民族考古学与现代科技学科的关系8
第三节 民族考古学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9
一 民族考古学对物质文化史和古代民族史的贡献9
(一)民族考古学再现了物质文化发展史9
(二)民族考古学成果可以印证史实、补充史料和匡正史籍的讹误10
二 民族考古学对弘扬民族文化、繁荣经济的促进作用11
三 民族考古学对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团结及爱国主义教育的功能12
第二章 民族考古学的基础理论和研究方法14
第一节 考古地层学14
一 考古地层学的理论认识14
二 考古地层学的基本规律15
第二节 器物形制学18
第三节 中国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19
第四节 民族志与文化人类学理论方法23
一 民族志类比法23
二 文化人类学的理论方法24
第三章 东北地区民族考古28
第一节 史前文化遗存与东北文化区28
一 史前文化遗存28
二 东北文化区31
(一)东北文化区的范围与文化特征31
(二)东北文化区的分区、文化序列及其在中华文明史上的地位32
第二节 高句丽考古35
一 墓葬35
二 城址39
第三节 渤海考古41
一 城址与佛教建筑遗迹42
二 聚落遗址与窑址45
三 墓葬类型与分期46
第四节 契丹·辽考古50
一 墓葬分布与分期50
二 城址、窑址、塔寺58
第五节 女真·金考古61
一 墓葬62
二 城址65
三 聚落、窖藏和窑址67
四 界壕69
第四章 北方地区民族考古73
第一节 匈奴考古74
一 春秋战国时期匈奴青铜文化遗存75
二 秦汉以来的匈奴文化——融入华夏文明的进程79
第二节 鲜卑考古81
一 慕容鲜卑遗迹82
二 拓跋鲜卑遗迹85
三 北魏遗迹86
四 吐谷浑遗迹89
第三节 党项·西夏考古90
一 城址、居址90
二 窑址、窖藏93
三 墓葬96
四 石窟、寺塔、碑刻99
五 出土文书102
第五章 西域考古104
第一节 塞人、乌孙与突厥考古遗迹110
一 塞人文化遗存110
二 乌孙土墩墓114
三 石人石棺墓116
四 岩画119
第二节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与楼兰鄯善考古120
一 罗布泊地区史前文化遗存120
(一)孔雀河古墓沟墓地121
(二)铁板河三角洲古墓122
(三)罗布泊小河墓地123
二 楼兰鄯善考古124
(一)古城与佛寺127
(二)汉晋墓葬130
第三节 尼雅、且末、克里雅古代遗存131
一 尼雅精绝考古131
二 且末墓葬137
三 克里雅河流域古代遗存138
第四节 于阗考古140
一 古代民族语文和汉语文文书141
二 古城陶窑和冶铁遗址142
三 佛教建筑遗迹与遗物143
四 墓葬145
第五节 焉耆与龟兹考古147
一 焉耆考古147
(一)城址、墓葬148
(二)寺窟152
二 龟兹考古153
(一)龟兹地区史前文化遗存154
(二)古城遗址154
(三)石窟与寺庙158
第六节 车师与高昌考古161
一 车师考古161
(一)车师墓葬与苏贝希文化161
(二)交河故城163
(三)北庭遗迹165
二 高昌考古165
(一)高昌故城165
(二)墓葬及出土文书167
(三)宗教遗迹172
第六章 西藏考古175
第一节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75
一 旧石器与细石器遗存175
二 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181
三 早期金属时代与先吐蕃文化遗存193
第二节 吐蕃考古196
一 吐蕃文化遗存196
(一)昌都地区相皮(香贝)类型196
(二)林芝地区197
(三)拉萨曲贡遗址与墓葬198
(四)山南地区199
二 吐蕃考古文化的承传及与其他文化的联系207
(一)吐蕃考古文化的承续和发展207
(二)吐蕃文化与其他地区文化的关系208
第三节 岩画、文书、金石碑刻与宗教等文化遗存211
一 岩画211
二 吐蕃文书与简牍216
三 金石、碑刻217
四 宗教建筑与艺术221
第七章 西南地区民族考古227
第一节 云南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227
一 石器时代的远古文化遗存227
二 青铜时代的滇文化230
(一)青铜器的出土地点与种类230
(二)青铜文化的地区类型232
三 云南古代青铜文化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关系239
第二节 贵州古代民族的考古学文化240
一 贵州远古文化遗存240
二 青铜文化遗存与夜郎考古241
(一)青铜文化遗存241
(二)青铜文化的特点243
第三节 巴蜀文明的考古发现246
一 巴蜀文化遗存247
二 巴蜀文化的特征及与周围文化的关系252
第四节 大石墓、石棺葬文化源流及其族属255
一 大石墓遗存考察255
二 石棺葬遗存考察259
第五节 南诏、大理国考古262
一 城镇、聚落遗址与障塞(长城)遗迹262
二 火葬墓遗物266
三 纪事碑刻与摩崖刻石268
四 寺塔、石窟、宗教建筑、艺术等文物270
第八章 华南地区民族考古277
第一节 楚文化考古277
一 城址、宫殿遗址278
二 矿冶、陶窑遗址279
三 墓葬280
(一)湖北楚墓280
(二)湖南楚墓283
(三)河南楚墓285
第二节 百越文化考古288
一 石器时代文化遗存288
二 青铜时代——先秦文化遗存295
三 秦汉时期文化遗存——百越同中原文化的交融整合303
第三节 海南岛与南海诸岛考古306
一 海南岛考古306
(一)石器时代文化遗存306
(二)青铜文化遗存309
(三)墓葬310
(四)窑址、塔址、城址312
(五)碑刻313
二 南海诸岛考古调查314
(一)西沙群岛史前和战国秦汉以来遗址、遗物315
(二)东沙群岛中华文化遗存319
(三)南沙群岛考古调查319
第四节 香港、澳门考古325
一 石器时代326
二 青铜时代334
三 秦汉以来文化遗址遗存335
第五节 台湾考古338
一 旧石器时代339
二 新石器时代341
三 金属时代345
结语349
插图引用及参考资料350
后记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