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批判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批判研究
  • 汪晓莺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516192498
  • 出版时间:2016
  • 标注页数:178页
  • 文件大小:20MB
  • 文件页数:188页
  • 主题词: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批判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导言1

一 问题的提出及选题的意义1

(一)现代自然观的理论困境1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环境的问题3

(三)选题的意义4

二 对国内外关于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思想研究现状评述4

(一)国内研究现状评述4

(二)国外研究现状评述7

三 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本观点、可能的创新点、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1

(一)本书研究的主要内容11

(二)本书研究的基本观点13

(三)本书研究的可能创新点14

(四)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5

第二章 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发生逻辑16

一 马克思“现实的个人”概念的形成16

(一)“精神性的”个人:个人与原子等同16

(二)“理想中的”个人:“市民与公民统一”17

(三)作为“类的”个人:从“活动”上来规定“个人”18

(四)从抽象的人的观点向现实的人的观点的转变19

二 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的历史前提——对“现实的个人”的确认20

(一)从事感性活动的个人21

(二)作为历史生活主体的个人23

(三)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25

三 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的场域——对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观照28

(一)哲学批判视野向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的转向28

(二)现实的人的存在图景:自然关系、社会关系与社会结构32

四 人与自然关系发生的社会历史基础35

(一)人特殊的存在方式:人的生活活动35

(二)以工业活动为历史基础的人与自然关系发生37

第三章 人与自然关系演进的社会历史维度44

一 人与自然关系发展的客观历史过程:自然的历史与历史的自然44

(一)从两个方面理解历史——人类史和自然史44

(二)社会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47

(三)人与自然关系的历史生成与社会发展的同一性49

二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历史分析52

(一)人与自然的客观一体关系53

(二)人的对象性存在与对象的“为我存在”55

(三)对“主体”与“客体”“关系”性存在的确认58

三 人与自然关系的实践性生成60

(一)从人的实践活动看世界61

(二)以社会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的对象性关系63

(三)以劳动为中介的人与自然物质变换关系67

(四)“控制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71

第四章 人与自然关系的社会境遇与批判74

一 困境的发生: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74

(一)私有财产与异化劳动的关系75

(二)私有财产与资本的关系78

(三)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下劳动异化的经济事实81

二 资本统治下的经济逻辑问题84

(一)资本对劳动的经济剥削性质84

(二)以劳动为基础的生产向以资本为基础的生产的历史转化89

(三)从封建的土地占有到资本的经济权力92

(四)社会劳动生产力体现为资本生产力94

三 资本逻辑下的人与人的社会关系97

(一)资本对社会生产的双重作用97

(二)资本积累与贫困积累的两极100

(三)资本统治下的社会关系物化102

四 被奴役的社会——自然关系104

(一)资本生产力下的“生产者的殉难史”105

(二)资本有用性原则下的人与物关系的颠倒107

(三)资本运动中的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断裂109

五 小结114

第五章 人与自然关系困境消除的理想性社会维度118

一 超越以劳动作为交换价值的生产条件119

(一)私有财产关系的“普遍化”119

(二)扬弃利己主义性质的个人需要的满足121

(三)构建人人平等的社会状态124

(四)实现对社会关系的全面占有128

二 以个人自由发展为基础的社会生产的确立131

(一)从资本生产力向社会生产力的转化131

(二)剩余劳动时间与自由支配的时间由对立走向统一133

(三)从自由竞争到个人的自由发展135

三 未来理想社会所展现出的人与自然的关系面貌138

(一)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138

(二)合理调节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145

(三)人的本质力量与自然力的融合与共生146

第六章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的价值所在149

一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思想的理论价值149

(一)以工业生产方式为基础对人与自然历史性实践关系进行理论指认149

(二)从社会主体性视角对人与自然关系进行逻辑阐扬150

(三)“控制人与自然关系”为实现人的解放提供了思想指南151

(四)反击了马克思自然观存在着“理论空场”的观点152

二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的方法论价值153

(一)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的总体性方法154

(二)总体性方法与绿色共享发展理念155

(三)绿色共享发展理念对西方传统发展观的扬弃与超越156

(四)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思想的时代化向度158

三 马克思人与自然关系社会历史批判思想对江西绿色发展的启示164

(一)江西经济发展的现状164

(二)发展绿色经济是江西走新型工业化之路的必然选择166

(三)江西工业化进程中发展绿色经济的途径167

结论169

参考文献173

致谢178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