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志义编著 著
- 出版社: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ISBN:14119·935
- 出版时间:1960
- 标注页数:412页
- 文件大小:24MB
- 文件页数:431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 总论1
第一章 恶性肿瘤化学治疗的历史及其展望1
一、细胞毒素类药物3
(一)氯乙胺基类5
(二)甲基磺酸酯基类11
(三)乙烯亚胺基类11
二、抗新陈代谢类药物12
(一)抗叶酸类药物15
(二)抗嘌呤类药物15
(三)抗嘧啶类药物16
(四)抗氨基酸类药物16
(五)抗维生素类药物17
三、抗菌素类药物18
(一)嘌呤霉素19
(二)放线菌素D19
(三)Carcinophylin20
四、杂类21
(一)多糖类和毒素类21
(二)植物制剂类22
(三)尿制剂类25
(四)氨基甲酸酯类25
五、内分泌制剂25
第二章 恶性肿瘤的化学治疗计划27
一、淋巴系统肿瘤的治疗原则29
二、白血病的治疗原则33
(一)急性或亚急性白血病组34
(二)慢性白血病组35
三、癌症及肉瘤的治疗计划37
(一)与放射治疗的配合方面40
(二)与手术治疗合并应用方面40
(三)单独应用方面41
第二篇 细胞毒素类药物45
第三章 氮芥45
一、绪论45
二、氮芥的作用机制48
(一)化学作用48
(二)药理作用49
三、氮芥对各种器官的损害作用53
(一)对皮肤及其附件53
(二)对血浆的影响53
(三)对造血系统的影响54
(四)对呼吸系统的影响55
(五)对胃肠系统的影响57
(六)对肝脏及胰脏的影响58
(七)对肾脏的影响58
(八)对生殖系统的影响59
(九)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59
(十)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60
(十一)对新陈代谢的影响60
四、临床上氮芥的毒性反应综述60
(一)局部反应60
(二)全身反应61
五、氮芥的应用方法及剂量62
(一)静脉注射62
(二)动脉注射65
(三)局部注射(胸膜腔内注射)70
六、氮芥毒性作用的对策72
(一)研究各种氮芥类的新化合物72
(二)研究和改进氮芥的应用方法72
(三)某些药物的氮芥保护作用72
(四)总结74
七、临床应用76
(一)何杰金氏病76
(二)淋巴肉瘤79
(三)白血病81
(四)肺癌86
(五)盆腔内肿瘤87
(六)绒毛膜癌88
第四章 氧化氮芥92
一、引言92
二、药理学93
三、毒性作用96
四、毒性反应的对策98
五、剂量和用法99
六、临床应用100
第五章 芳香族氮芥脂肪酸衍生物102
一、引言102
二、毒性作用103
(一)对造血系统的毒性作用103
(二)其他反应106
三、应用方法和剂量108
四、临床应用109
第六章 氮芥的苯丙氨酸衍生物116
一、药理学117
二、毒性作用120
(一)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20
(二)对胃肠系统的影响120
(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120
三、用法及剂量121
四、临床应用122
第七章 三乙烯三聚氰胺125
一、引言125
二、药理学126
(一)T E M.对正常组织器官的作用126
(二)T E M对组织培养的作用127
(三)T EM对实验肿瘤的作用129
三、毒性作用130
(一)胃肠道的反应130
(二)对造血系统的作用130
(三)对泌尿系统的作用131
四、毒性反应的对策132
(一)预防方面132
(二)对各种反应的措施133
五、剂量和用法134
(一)静脉注射法134
(二)口服法134
六、临床应用135
(一)何杰金氏病136
(二)淋巴肉瘤136
(三)白血病137
(四)视网膜母细胞瘤137
(五)其他恶性肿瘤138
第八章 磷酰胺类化合物141
Ⅰ.三乙烯磷酰胺145
一、药理学145
二、毒性作用147
三、剂量和用法148
四、临床应用149
(一)急性白血病149
(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49
(三)其他恶性肿瘤149
(四)何杰金氏病149
(五)淋巴肉瘤150
(六)神经母细胞瘤150
(七)黑色素瘤150
Ⅱ.三乙烯硫代磷酰胺150
一、毒性作用151
(一)临床症状方面151
(二)造血系统方面151
(三)其他毒性反应154
二、毒性反应的对策155
三、剂量和用法156
(一)短程疗法157
(二)持续疗法157
(三)一次大剂量疗法157
四、临床应用158
(一)卵巢肿瘤158
(二)乳癌160
(三)白血病164
(四)其他恶性肿瘤165
第九章 乙烯亚胺苯二酮衍生物167
一、药理学168
二、毒性作用169
(一)对胃肠系统的影响170
(二)对造血系统的影响170
(三)对血管的影响171
三、应用方法及剂量171
(一)口服171
(二)静脉注射171
(三)腔内注射172
(四)局部肿瘤内注射172
(五)局部涂布药物172
四、临床应用173
第十章 磺酸酯类药物176
一、导言176
二、Myleran的作用机制和药理学178
三、毒性作用179
四、应用方法179
(一)短期大剂量一次或分次疗法179
(二)分次疗法180
(三)持续小剂量治疗法181
五、抗药性问题182
(一)急性发生的抗药性182
(二)延迟性抗药性的发生182
六、抗药性的对策183
七、临床应用183
(一)临床症状方面184
(二)体检方面184
(三)血液学方面的改变185
八、总结188
(一)与放射治疗的比较189
(二)对具有放射抵抗性病例的疗效189
(三)与其他化学药物的比较190
第十一章 氨基甲酸酯类药物192
一、作用机制193
二、毒性作用194
(一)胃肠系统方面194
(二)精神和神经系统方面194
(三)造血系统方面194
三、应用方法及剂量195
四、临床应用197
(一)慢性骨髓性白血病197
(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197
(三)多发性骨髓瘤197
(四)急性白血病199
(五)其他肿瘤199
第三篇 抗新陈代谢类药物201
第十二章 核酸的生物合成201
一、核酸的种类及其成分201
(一)核糖核酸201
(二)脱羟核糖核酸201
二、核酸的生物合成206
(一)嘧啶的生物合成206
(二)嘌呤的生物合成210
(三)核酸或多核苷酸的生物合成218
第十三章抗叶酸药物220
一、导言220
二、抗叶酸药物的种类221
三、抗叶酸药物对动物实验肿瘤的作用224
四、抗叶酸药物的毒性作用226
(一)粘膜炎和腹泻228
(二)骨髓机能障碍228
(三)秃发228
(四)皮肤发疹228
(五)黄疸229
(六)出血229
五、抗叶酸药物毒性作用的对策230
六、抗叶酸药物对各组织器官和肿瘤组织的病理变化235
(一)骨髓236
(二)粘膜溃疡236
(三)溃疡性结肠炎236
(四)对肿瘤组织的影响237
七、应用方法239
八、临床应用240
(一)急性白血病240
(二)对实质性恶性肿瘤的作用244
第十四章6-巯基嘌呤248
一、导言248
二、药理学250
三、毒性作用252
(一)骨髓抑止作用252
(二)口腔炎253
(三)胃肠道毒性作用253
(四)其他毒性作用253
四、剂量及用法253
(一)短程治疗法254
(二)分次治疗法254
(三)持续治疗法255
五、关于抗药性的问题256
六、关于合并顺序应用抗新陈代谢药物和类固醇激素的问题256
七、临床应用258
(一)急性白血病258
(二)慢性骨髓性白血病259
(三)慢性淋巴性白血病262
(四)恶性淋巴瘤262
(五)多发性骨髓瘤262
(六)其他癌症263
八、总结263
第十五章 偶氮鸟(粪)嘌呤267
一、导言267
二、毒性作用269
(一)皮肤发疹269
(二)恶心和呕吐269
三、剂量和用法269
四、临床应用270
(一)脑神经胶质细胞瘤270
(二)白血病271
(三)其他癌症273
第四篇 抗菌素类药物275
第十六章 放线菌素类抗菌素275
Ⅰ.放线菌素C276
一、药理学276
二、毒性作用278
(一)局部作用278
(二)胃肠系统的作用279
(三)对造血系统的影响280
(四)对神经系统的影响280
三、应用方法280
四、临床应用281
(一)何杰金氏病282
(二)淋巴肉瘤283
(三)白血病284
(四)其他癌症284
(五)精原细胞瘤284
Ⅱ.放线菌素K284
一、药理学285
(一)放线菌素K的毒性作用285
(二)放线菌素K在体内的分布和排泄285
(三)放线菌素K对动物实验肿瘤的作用286
(四)放线菌素K的作用机制286
二、应用方法及剂量287
三、毒性反应287
(一)症状方面287
(二)造血系统方面288
(三)口腔炎反应289
(四)局部反应289
四、临床应用289
第十七章 重氮丝氨酸291
一、毒性作用291
(一)重氮丝氨酸在动物实验中的毒性作用291
(二)重氮丝氨酸对人体的毒性作用292
(三)重氮丝氨酸的作用机制294
二、应用方法和剂量294
三、临床应用295
第十八章 溶肉瘤霉素297
一、药理学297
二、溶肉瘤霉素对动物实验肿瘤的抗肿瘤作用299
三、剂量、用法及其毒性反应300
四、临床应用300
第五篇 恶性肿瘤的内分泌治疗302
第十九章 内分泌学的一般概念302
一、脑垂体304
二、肾上腺308
(一)肾上腺髓质部308
(二)肾上腺皮质部309
三、甲状腺313
四、性腺314
第二十章 激素与肿瘤317
一、垂体与各内分泌腺间的相互关系的致肿瘤情况318
(一)卵巢肿瘤319
(二)甲状腺肿瘤319
(三)肾上腺肿瘤320
(四)垂体肿瘤321
二、女性素的致癌作用322
(一)乳癌322
(二)睾丸肿瘤323
(三)子宫和阴道肿瘤323
(四)白血病324
(五)垂体肿瘤325
(六)肝肿瘤325
第二十一章 应用内分泌治疗乳癌328
一、引言328
二、内分泌系统与乳腺的关系329
三、应用内分泌治疗的适应症331
四、女性素治疗乳癌331
(一)女性素的作用机制332
(二)适应症333
(三)女性素治疗的效果334
(四)应用女性素的并发症335
(五)剂量337
五、男性素治疗乳癌337
(一)男性素的作用机制337
(二)男性素治疗的效果338
(三)男性素所引起的并发症341
(四)应用男性素的方法343
六、人工绝经治疗乳癌344
(一)历史回顾344
(二)人工绝经的方法345
(三)人工绝经的并发症347
(四)人工绝经的适应症348
七、肾上腺皮质素治疗晚期乳癌348
(一)应用皮质素的适应症349
(二)治疗效果349
(三)并发症349
(四)应用方法350
八、肾上腺摘除术350
(一)肾上腺摘除术的适应症351
(二)影响手术成功的因素351
(三)肾上腺摘除术的疗效和并发症352
九、垂体摘除术353
(一)抑止垂体机能的方法353
(二)垂体摘除术的疗效356
(三)垂体摘除术的适应症357
(四)垂体摘除术的并发症357
十、总结359
十一、应用内分泌治疗晚期乳癌的计划362
(一)月经尚未停止或月经停止不满五年的病人362
(二)月经停止五年以上的病人363
(三)男性乳癌患者363
(四)转移灶应用其他治疗比应用内分泌治疗效好的一些情况363
第二十二章 应用内分泌治疗前列腺癌369
一、内分泌系统与前列腺的关系369
二、人工去势或女性素控制前列腺癌的机制371
(一)人工去势的作用371
(二)女性素的作用372
(三)内分泌测定372
三、睾丸摘除术治疗前列腺癌373
四、女性素治疗前列腺癌374
(一)女性素的应用剂量374
(二)应用女性素治疗的副作用375
五、人工去势和女性素合并应用376
六、肾上腺摘除术治疗前列腺癌379
七、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治疗前列腺癌380
八、垂体摘除术治疗前列腺癌380
九、前列腺癌的分期381
十、前列腺癌的自然发展情况382
十一、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其疗效382
第二十三章 应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治疗恶性肿瘤389
一、引言389
二、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的作用机制390
三、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的生理病理学391
(一)对脂肪代谢的影响391
(二)对糖代谢的影响391
(三)对蛋白质代谢的影响392
(四)对电解质代谢的影响393
(五)对骨质的影响393
(六)对淋巴组织、网状内皮系统和结缔组织的影响393
(七)对血液成分的影响394
四、各种肾上腺皮质类激素394
(一)皮质素394
(二)氢化皮质素395
(三)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95
(四)脱氢皮质素和脱氢氢化皮质素396
五、肾上腺皮质类激素对恶性肿瘤的作用机制397
(一)对癌症的影响398
(二)对造血系统肿瘤类的作用398
六、应用肾上腺皮质类激素的并发症399
(一)电解质代谢的紊乱399
(二)糖类代谢的紊乱400
(三)精神状态的改变400
(四)改变炎症性病灶的反应401
(五)柯兴氏综合征401
(六)性改变402
七、应用方法和计划402
八、临床应用404
(一)急性白血病404
(二)恶性淋巴瘤407
(三)其他恶性肿瘤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