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转型社会中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转型社会中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https://www.shukui.net/cover/54/30419904.jpg)
- 郑旭文,徐振东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法律出版社
- ISBN:9787519710842
- 出版时间:2017
- 标注页数:357页
- 文件大小:45MB
- 文件页数:371页
- 主题词:公民-参与管理-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转型社会中公共决策的公众参与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基本理论1
第一节 公众参与的内涵和类型1
一、作为个人内在利益需求的公众参与1
二、公众参与的类型3
第二节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功能15
一、公众参与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15
二、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是维系公共秩序,整合社会利益的必然路径19
三、公众参与公共决策为政府权力建构了政治合法性基础25
第二章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影响性因素36
第一节 社会经济发展程度36
一、经济发展与民主政治36
二、经济发展水平与公众参与43
第二节 政治文化与公民意识47
一、政治文化对公众参与的支配性风格47
二、公民意识作为公众参与的内在主体性要素54
第三节 转型时期的社会结构61
一、市民社会的形成是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61
二、社会的自我组织化形成了对公众参与的结构性支持73
第四节 政治制度化水平82
一、政治秩序的稳定与公众参与82
二、政治的制度化是公众参与的基本条件88
第三章 转型社会中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社会环境99
第一节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及其对民主政治、法治的影响99
一、市场化改革与利益结构的分化重组99
二、市场经济与民主政治、法治的交互性关系104
第二节 利益多元化格局的形成及其对公众参与的影响114
一、利益多元化与社会结构的分层化114
二、利益多元化对于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作用123
第四章 转型时期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路径分析135
第一节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制度化渠道135
一、政治表达机制135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150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与社会公共协商机制160
第二节 我国公众参与的非制度化渠道169
一、弱势群体的“边缘化”169
二、集体行动的逻辑:群体性事件与暴力抗争174
第五章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具体形式195
第一节 立法协商195
一、立法协商是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的本质要求195
二、立法协商的制度实践198
三、立法协商的类型200
四、立法协商机制的法治化207
第二节 立法听证210
一、作为补强代议制民主不足的立法听证210
二、立法听证的功能212
三、立法听证的原则和程序214
四、我国立法听证的实践222
五、我国立法听证制度困境的反思和重构227
第三节 立法论证会231
一、立法论证会的基本特点231
二、立法论证会的内容和形式233
三、我国立法论证制度的实践237
第四节 公民讨论242
一、公民讨论在现代民主政治中的价值242
二、公民讨论在我国立法中的实践244
三、公民讨论在地方立法实践中的难题及其解决248
第五节 政府决策过程中的公众参与251
一、服务型政府与行政民主化251
二、公民参与行政决策过程的具体实践256
第六章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行动选择与规范重构259
第一节 厦门PX事件中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模式分析259
一、PX事件前的公众参与程序的缺失261
二、“散步事件”:作为公民非制度参与的集体行动265
三、PX事件后期的公众参与和民主协商268
四、PX事件的省思和规范重建271
第二节 公众参与地方预算决策——浙江温岭民主恳谈会的实践分析275
一、温岭“民主恳谈”的生成机理276
二、民主恳谈在公共预算领域中的运作逻辑:新河模式和泽国模式281
三、温岭“民主恳谈会”的现实价值290
第七章 我国公众参与的现实困境与突破299
第一节 我国公众参与公共决策的现实困境299
一、公众参与渠道不够畅通299
二、传统公众参与渠道资源分配不均301
三、新的公众参与缺乏制度性保障303
四、公众参与的社会基础薄弱305
第二节 我国公众参与困境产生的原因306
一、利益格局的深刻变化令现行公众参与机制无法适应306
二、政治制度的不够完善制约了民意的表达311
三、公共舆论难以成为弱势群体政治参与的常规渠道316
第三节 公众参与公共决策机制的建构322
一、推进基层民主政治322
二、完善代议制度与政治协商制度325
三、推进以社团组织为主体的公众参与329
四、推进政府公共决策对公民利益诉求的回应331
参考文献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