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李振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 ISBN:9787117115575
- 出版时间:2009
- 标注页数:476页
- 文件大小:304MB
- 文件页数:504页
- 主题词:中医现代化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上篇 总报告1
第一章 背景与形势分析3
第一节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现状概述3
一、中医药现代化取得的主要进展3
二、中医药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5
第二节 中医药现代化面临的新形势新需求6
一、我国社会发展的战略需求6
二、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需求7
三、我国科技发展的战略要求7
四、中医药学自身完善发展的必然要求7
第三节 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关键战略问题8
一、中医药科技发展路线图的设计8
二、中药产业的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9
三、现代背景下中医药理论体系的创新11
四、中医药医疗保健服务模式的现代化11
五、传统中医药学的有效传承12
六、中医药标准化体系建设12
七、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13
八、中医药科技创新体系构建13
第二章 战略选择与总体思路15
第一节 战略选择15
一、中医药学发展战略取向15
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特点与实施阶段17
第二节 总体思路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影响中医药现代化战略实施的关键因素19
第三节 战略目标21
一、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总体目标21
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总体目标构成及主要依据21
第四节 战略取向24
一、继承24
二、创新24
三、现代化24
四、国际化25
第三章 重点领域和主要任务26
第一节 中医临床研究26
一、现状与趋势26
二、目标与任务27
第二节 中药产业发展30
一、现状与趋势30
二、目标与任务31
第三节 基础理论研究35
一、现状与趋势35
二、目标与任务36
第四节 标准规范研究39
一、现状与趋势39
二、目标与任务40
第五节 创新体系建设43
一、现状与趋势43
二、目标与任务44
第六节 国际科技合作46
一、现状与趋势46
二、目标与任务47
第七节 人才队伍培养50
一、现状与趋势50
二、目标与任务51
第四章 法律与政策保障措施54
第一节 法律保障措施54
一、加快立法进程,健全保障中医药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54
二、充分利用现行法律,强化对中医药的行业管理54
三、建立与完善保护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体系54
第二节 政策保障措施55
一、试行“特区”政策,探索全面提升中医药卫生服务能力的新模式55
二、改进中药监管政策,鼓励发展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成药和中药制剂55
三、加大投入力度,完善中医药科技创新的资金保障机制56
四、进一步扩大中医药“内需”,使中医药在我国医疗服务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56
第三节 其他重要的保障措施57
一、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创设中医药人才群体成长的有利环境57
二、加强平台建设,扩展支持中医药创新发展的公共服务资源57
三、推行文化传播战略,实施中医药传统文化保护、传播与开发系统工程57
四、强化引导推动,积极促进中医药产业区域协调发展58
五、开展“科技外交”,大力支持中医药国际化进程58
六、加强组织领导,强化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规划的实施管理58
附件1: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59
附件2: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规划纲要(2006—2020年)66
附件3:中医药标准化发展规划(2006—2010年)74
下篇 分课题研究报告81
第一章 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实施情况调查83
第一节 前言83
第二节 中药现代化实施情况调查(1996—2005年)84
一、政策和措施84
二、标准化平台建设87
三、中药工业90
四、中药农业93
五、中药科技95
六、人才培养97
七、中药知识产权、专利保护99
八、中药新药注册管理101
九、相关产业发展102
十、中药国际化103
第三节 中药现代化发展十年的总体回顾104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成就104
二、中药现代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105
第四节 未来十年中医药的发展趋势106
一、传统中药、现代中药与草药106
二、人才培养107
三、中医药未来十年重点发展方向107
第二章 中药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研究113
第一节 导论113
一、课题研究目的、意义113
二、设置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评价指标的总体思路114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及后续研究115
第二节 中药现代化政策评价指标体系115
一、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之科技成果评价指标115
二、中药现代化发展战略之财务成果评价指标117
第三节 中药现代化政策评价实证分析119
一、中药产业国民经济贡献及效率分析119
二、中药现代化政策的科技成果与效率分析126
三、中药现代化政策效果分析——中药上市公司角度134
四、中药现代化政策效果分析——从中药农业角度144
第四节 中药现代化政策评价之对策建议146
一、实证分析结果与建议146
二、评价体系与方法之建议148
第三章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战略科技战略研究151
第一节 指导思想151
一、坚持以人为本151
二、加强中医药理论的继承151
三、以解决制约中医药优势特色发挥的关键问题为突破口152
四、遵循中医药自身发展规律152
五、突出中医药优势和特色152
六、以提高中医药学术水平及防病治病能力为目标152
七、为构建有中国特色的卫生保健体系,实现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服务153
八、基本原则153
第二节 战略目标155
一、充分发挥中医药优势,提升优势发挥的能力和水平155
二、实现技术跨越155
三、提高临床疗效155
四、加强学术继承155
五、加快中医药国际化进程156
第三节 战略选择156
一、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外部环境156
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匹配157
三、中医药科技发展的战略选择165
第四节 战略需求168
一、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外部需求168
二、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内在需求168
三、中医药对科技的重大需求169
第五节 重点领域171
一、中医药防治重大疑难疾病的研究172
二、中医预防疾病和亚健康状态干预的研究172
三、针灸诊疗关键技术研究173
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关键技术研究173
五、基于现代技术的中医药诊疗、评价技术与标准规范的研究173
六、中医传承方法与辨证体系174
七、中医药临床和实验技术方法研究174
八、中医药国际合作174
九、人才及队伍建设175
十、中医药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175
第六节 措施与保障175
一、确立中医药科技发展的国家战略地位175
二、加强中医药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建设,为中医药科技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持以及良好的制度环境176
三、建立中医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体系176
四、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中医药科技发展177
五、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创新人才177
六、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中医药走向世界177
七、大力深化中医药科研体制改革178
八、建立和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178
九、创建研究型中医院,建立中医药知识创新基地178
十、加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179
第四章 中医学现代传承战略研究182
第一节 概述182
一、中医学现代传承研究具有重要战略意义182
二、总体思路182
三、概念定位183
第二节 古代中医学传承研究184
一、古代中医学人才传承研究184
二、古代中医学文献传承研究186
三、古代中医学术流派传承研究186
四、古代中医学传承研究评价188
第三节 现代中医学传承的现状190
一、民国年间的中医学传承190
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中医学传承190
三、中医学现代传承的问题与思考192
第四节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内容与方式的研究193
一、中医学传承的基本要素193
二、传承的内容194
三、传承的形式195
第五节 中医学现代传承的影响因素及面临的问题196
一、中医内部的因素和问题197
二、中医外部的因素和问题199
第六节 中医学现代传承研究的战略建议200
一、战略提出200
二、战略目标201
三、战略建议202
第五章 中医药人才成才规律及培养模式研究207
第一节 概况207
一、研究背景207
二、目的意义207
三、研究对象208
四、研究方法209
五、研究过程209
第二节 中医药人才的需求分析210
一、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中医药的需求210
二、经济社会科技发展对中医药人才的需求210
三、中医药人才现状不能满足经济社会科技发展的需求212
第三节 优秀中医药人才的成才规律213
一、人才的概念213
二、历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成才规律214
三、当代著名中医药专家的成才规律216
四、古今中医药人才成才普遍规律的分析217
第四节 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模式219
一、古代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19
二、现行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221
三、古今中医药人才培养模式评价223
第五节 中医药人才培养新模式的设计225
一、新模式的设计思路225
二、新模式的核心226
三、新模式的设计226
第六节 影响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及几点建议229
一、影响中医药人才成长的主要因素229
二、几点建议231
第六章 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研究235
第一节 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研究的理论与方法235
一、医疗服务模式研究的基本理论235
二、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的基本要素237
三、研究方法240
第二节 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的历史发展240
一、中医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都有其鲜明的科学特征240
二、中医学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的共同特征是开放性和创新性241
三、科学技术发展成果利用不足是制约现代中医学发展的重要因素242
第三节 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的现状与问题242
一、中医医疗服务体系与管理现状242
二、中医医疗服务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244
第四节 构建现代化的中医医疗服务模式247
一、构建现代化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的基本原则247
二、现代中医医疗服务模式248
第五节 中医医疗服务模式现代化发展的政策与措施保障252
一、明确中医医疗服务发展方向252
二、优化中医药资源配置252
三、买施中医人才战略253
四、完善政策保障措施253
五、加强中医法制化建设254
六、充分发挥民间中医药服务资源的作用254
七、加强服务规范化建设254
第七章 中药农业与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科技战略研究257
第一节 战略概念与必要性257
一、战略概念257
二、战略必要性257
第二节 战略环境与基础258
一、国内外对中药资源的大量需求258
二、中药农业发展和中药资源利用相关政策259
三、战略基础260
第三节 战略问题262
一、中药资源的战略地位问题262
二、中药资源保护滞后及不合理利用的破坏性问题262
三、中药材生产可持续发展障碍问题264
第四节 战略内容与措施265
一、战略指导思想265
二、战略目标265
三、战略实施的重点任务265
四、战略措施与建议267
第八章 中药工业及其相关产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270
第一节 中药制药产业270
一、中药制药行业发展现状270
二、中药制药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71
三、中药制药产业发展战略272
四、中药制药产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73
五、中药制药产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73
第二节 中药饮片产业273
一、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现状273
二、中药饮片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74
三、中药饮片行业发展战略274
四、中药饮片行业科技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75
五、中药饮片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75
第三节 中药配方颗粒产业276
一、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现状276
二、中药配方颗粒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76
三、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战略276
四、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77
五、中药配方颗粒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77
第四节 植物提取物产业278
一、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现状278
二、植物提取物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78
三、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战略279
四、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80
五、植物提取物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80
第五节 中药保健食品产业280
一、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现状280
二、中药保健食品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281
三、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发展战略281
四、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82
五、中药保健食品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82
第六节 制药机械产业283
一、制药机械行业发展现状283
二、制药机械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83
三、制药机械行业发展战略283
四、制药机械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84
五、制药机械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84
第七节 中药化妆品产业285
一、中药化妆品行业的现状285
二、国际上含植物药化妆品的生产、注册、流通和使用概况285
三、中药化妆品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85
四、中药化妆品行业发展战略286
五、中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86
六、中药化妆品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87
第八节 兽用中药产业287
一、兽用中药产业的发展现状287
二、兽医中药制药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87
三、兽用中药产业发展战略288
四、兽用中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89
五、兽用中药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89
第九节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产业289
一、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行业的现状289
二、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90
三、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战略290
四、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91
五、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91
第十节 中药农药产业291
一、中药农药行业发展现状291
二、中药农药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292
三、中药农药行业发展战略292
四、中药农药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93
五、中药农药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93
第十一节 中药消毒剂产业294
一、中药消毒剂行业现状294
二、中药消毒剂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94
三、中药消毒剂发展战略294
四、中药消毒剂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95
五、中药消毒剂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95
第十二节 中药药用辅料产业295
一、中药药用辅料行业的发展现状295
二、中药药用辅料行业科技发展存在的问题295
三、中药药用辅料行业发展战略296
四、中药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97
五、中药药用辅料行业发展的保障措施297
第十三节 中药研发机构297
一、中药研发机构的现状297
二、中药研发机构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97
三、中药研发机构的发展战略298
四、中药研发机构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299
五、中药研发机构发展的保障措施299
第十四节 中药信息产业299
一、中药企业信息化科技发展现状299
二、中药企业信息化科技发展的机遇与挑战300
三、中药企业信息化的发展战略300
四、中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和重点领域301
五、中药企业信息化发展的保障措施301
第九章 现代中药产业链构建中的科技问题研究302
第一节 产业链的涵义及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基本特征302
一、产业链的涵义302
二、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基本特征302
第二节 现代中药产业链的发展状况306
一、中药农业306
二、中药工业306
三、中药商业307
四、中药知识产业308
五、中药国际化状况308
第三节 中药产业链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310
一、高新技术改造尚处于起步阶段310
二、中药产业链延伸不足310
三、中药产业发展的可持续性受到严重威胁310
四、一些新兴产业的产业化还不成熟311
五、产业链环节衔接不紧311
六、中药产业链的国际化水平较低311
第四节 科技战略在现代中药产业链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312
一、基于产业链的科技观312
二、技术与现代中药产业链313
三、产业链构建中的科技战略314
第五节 现代中药产业链的模式及其科技问题316
一、产业联系及其类型316
二、现代中药产业链的一般模式316
第六节 构建现代中药产业链的科技战略318
一、战略内涵318
二、战略措施320
第十章 中药产业区域发展战略研究325
第一节 中药产业发展的状况分析325
一、中药产业区域发展的趋势326
二、中药产业区域化发展的需求330
三、中药产业区域化发展的挑战332
第二节 中药产业区域发展的总体思路和战略目标334
一、总体思路334
二、战略布局335
三、战略目标336
第三节 中药产业区域发展的主要任务和合作重点338
一、主要任务338
二、区域合作重点340
第四节 中药产业区域发展的保障措施345
一、中央政府引导,地方政府组织和以企业为主体共同推进345
二、强调总体布局与区域发展相结合346
三、重视人才培养和保证人尽其用346
四、构建中药产业共性技术创新机制346
五、提高中药企业国际竞争力348
第十一章 中医标准体系构建研究349
第一节 中医标准体系构建的背景350
一、时代呼唤中医药标准化351
二、中医标准化的发展历史353
三、中医标准化的发展现状和问题355
第二节 中医标准体系的建设358
一、中医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358
二、中医标准体系建设的主要目标和任务360
三、中医标准基本体系建设362
四、中医标准推行体系建设367
第三节 中医标准体系的实施373
一、实施的原则373
二、实施的步骤374
三、实施的对策与建议375
第十二章 中药标准规范技术体系研究380
第一节 项目必要性与意义380
一、建立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和规范,从源头上确保中药质量380
二、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为中药安全、有效提供技术保障381
三、根据中药特点建立和完善生产规范体系,确保中药质量的生产过程控制381
四、建立和完善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促进中药产业的技术创新381
五、建立和完善中药安全性监测和再评价规范,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382
六、健全和完善中药注册管理规范体系,实现中药注册管理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382
第二节 现状分析382
一、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管理规范382
二、中药质量标准规范研究与建设383
三、中药生产管理规范研究383
四、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研究383
五、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研究383
六、中药注册管理规范体系研究383
第三节 指导思想384
第四节 总体目标384
一、建立促进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中药材规范化生产的系列标准和规范384
二、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384
三、建立和完善符合中药特点的生产质量管理规范384
四、建立和完善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的研究384
五、建立中药安全性监测工作指南及相关技术要求,以及上市后再评价的技术要求与规范384
六、健全和完善中药注册管理规范体系的研究384
第五节 基本框架384
一、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规范的研究384
二、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384
三、中药生产管理规范的研究385
四、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的研究385
五、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的研究385
六、健全和完善中药注册管理规范体系的研究385
第六节 主要任务386
一、中药材资源与生产标准规范的研究386
二、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质量标准规范体系386
三、中药生产管理规范的研究387
四、中药研发与上市前技术评价标准的研究388
五、中药上市后安全性监测与再评价标准规范的研究388
六、健全和完善中药注册管理规范体系的研究389
第七节 技术分析389
第八节 课题研究成果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390
第十三章 中医药基础研究框架意见和实施方案研究391
第一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战略意义与作用391
第二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概况392
一、中医药基础理论的生物学属性获得验证,但缺乏面向应用的创新性成果392
二、循环式佐证使理论系统化获得加强,但理论发展能力欠缺392
三、分析性研究加深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生物学属性的认识,但缺乏归纳与综合而难以获得规律性发现393
四、新知识与技术的应用拓宽了中医药基础理论研究的视野,但中医内涵与优势日渐匮乏393
五、建立于“既定事实”上的理论验证性研究获得了相关的科学证据,但固化思维使得研究成果难以取得本质性突破394
六、理论内涵与外延的研究获得初步开展,但大量“证据”性工作有待进一步发掘与提高394
第三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存在问题分析394
一、缺乏建立于系统思维基础上的科学研究方法394
二、理论研究与临床研究脱节395
三、思想束缚过多,开创性研究不足395
第四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发展对策396
一、以解决临床需求为目的,重点应放在应用基础研究396
二、中医研究与中药研究、国际化推进工作相结合396
三、在继承中求发展,发展中实现创新397
四、建立新思维,归纳新问题,创新理论内涵397
第五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战略目标398
第六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战略重点与主要任务399
一、战略重点399
二、主要任务400
第七节 中医药基础研究的保障措施401
一、政策保障401
二、人才保障402
三、条件保障402
第十四章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研究405
第一节 概述405
一、服务人类健康405
二、发展民族产业405
三、提高学术水平406
四、传播中华文化406
第二节 世界传统医药406
一、世界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对传统医药的管理概况406
二、国际传统药物/天然药物市场407
三、世界主要地区传统医药市场特点408
第三节 中医药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状410
一、北美410
二、欧盟/欧洲411
三、东北亚412
四、东南亚413
五、南亚413
六、澳大利亚/大洋洲414
七、海湾/中东地区414
八、南美/拉丁美洲414
九、非洲414
十、俄罗斯及独联体415
第四节 我国中医药的国际交流合作现状415
一、中外政府交往明显加强,中医药合法地位取得突破415
二、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范围不断扩大,规模逐步增加415
三、中医药正规学历教育正在起步,国际性中医药本土人才队伍逐步形成415
四、国际性中医药学术团体不断建立,中医药科学研究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416
第五节 中医药国际化的机遇和挑战416
一、战略机遇416
二、主要问题和挑战417
第六节 中医药国际化发展战略措施418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419
二、战略目标419
三、战略重点420
四、主要任务421
五、保障措施423
第十五章 医药发展趋势和前景的研究425
第一节 现状分析425
一、医学发展背景的变化425
二、医学发展面临的问题427
第二节 趋势分析428
一、医学生命科学研究内容与方式更加强调综合与交叉渗透,向着系统科学、整体研究发展429
二、医学更加注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医学各学科、医学和其他学科之间出现交叉、整合与重新构建趋势431
三、医学发展从单一的医疗体系向中、西医两大医疗体系交叉渗透、相互融合发展432
四、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社会-心理-环境-工程医学模式转变433
五、医学发展从注重疾病诊治到对生命全过程的健康监测、强调健康维护、控制疾病,重预防,治未病434
六、医学发展从重视疾病的一般规律到综合把握异质性、个体差异性的认知,强调个体化诊断和治疗康复的策略434
七、医学发展从单纯注重慢性疾病的对抗到对疾病慢性长期变化的动态性和防治生活化的新的理解和把握435
八、医学发展从注重城市医疗卫生研究到全面重视城乡社区医疗卫生保健435
第三节 需求分析435
一、社会发展的需求436
二、经济发展的需求436
三、科技自身发展的需求437
四、培育创新医药学“结合医学/整体医学/统一医学”是中国医学发展的需求437
第四节 前景预测437
一、21世纪医学发展的主旋律是倡导医学科学与人文科学的融合437
二、21世纪医学突破性的进展有赖于生物医学为先导的多学科交叉与融合438
三、21世纪的医学重视有关复杂系统的研究438
四、多学科交叉基础上的中西医融合将在21世纪得到很大的发展439
第五节 对策和建议439
一、前移战略439
二、下移战略439
三、超前战略部署440
四、模式转变440
五、系统整合440
六、观念转变440
七、卫生服务模式转移440
八、提出“培育科技计划”441
附件:医学培育科技计划441
第十六章 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研究449
第一节 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现状分析450
一、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现状450
二、中医药创新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452
第二节 中医药创新与发展的趋势分析454
一、发挥中医药的原创优势,是中医药原始创新的重要形式454
二、与现代科学技术间不断交叉、渗透、融合,是中医药学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重要方式454
三、集成创新将是以科技为支撑的现代中药产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455
第三节 中医药创新体系及其战略意义455
一、创新体系的概念455
二、发展和建设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的战略意义457
第四节 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工作重点458
一、指导思想458
二、发展目标458
三、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的基本特点与发展的内在动力459
四、中医药创新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459
第五节 中医药现代化创新体系发展建设保障措施460
一、加强中医药创新服务体系建设461
二、加强中医药创新宏观管理调控体系建设461
三、加强以政府投入为引导的社会多元化的中医药创新投入体系建设461
第十七章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463
第一节 中医药相关政策发展的历史沿革及现状分析463
一、中国中医药历史发展的回顾463
二、中医药现代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463
第二节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措施与总的政策建议465
一、促进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法律措施465
二、政策与建议467
第三节 中医药现代化发展的不同行业政策建议469
一、临床方面的政策建议469
二、教育与人才培养的政策建议470
三、科研方面的政策建议471
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的政策建议472
五、中药产业化发展的政策建议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