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教育通史 5 隋唐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教育通史 5 隋唐卷
  • 王建华本卷主编 著
  • 出版社: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303156122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438页
  • 文件大小:88MB
  • 文件页数:456页
  • 主题词:教育史-中国-隋唐时代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中国教育通史 5 隋唐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隋代的教育制度1

第一节 隋朝教育制度的发展条件2

一、汉文化民族心理的形成为教育发展创造了广阔的空间2

二、经济改革为教育发展提供了财政保证3

三、政治制度改革为教育制度的建立创造了条件4

第二节 隋代的文教政策7

一、大力发展教育事业7

二、倡导经学教育8

三、南北经学的统一10

第三节 隋代官学教育制度12

一、经学教育制度12

二、实科教育制度13

三、职业教育管理制度14

四、教师和学生的待遇15

第四节 隋代私学教育制度16

一、家学教育制度16

二、私人讲学制度18

三、官学教师开设私学制度19

四、私学教材19

第二章 唐代崇圣尊儒的文教政策21

第一节 崇圣尊儒文教政策建立的背景21

一、贞观君臣对儒学政治作用的认识21

二、儒学教育内部分歧对儒学权威性的削弱25

三、东汉社会批判思潮对儒学教育的震撼26

四、魏晋玄学对儒学教育的冲击27

五、佛教思想对儒学教育的挑战27

第二节 崇圣尊儒文教政策的建立28

一、树立儒家政治思想的权威地位29

二、统一教育内容,建立新儒学35

第三节 崇圣尊儒文教政策的发展44

一、教育以明道45

二、崇圣尊儒的师道观46

三、文以载道48

第四节 崇圣尊儒文教政策的意义49

一、尊崇孔子,树立儒家思想的权威地位49

二、儒学教育的加强50

三、教师政治地位的提高51

第三章 唐代教育体制和管理制度56

第一节 礼部的教育管理体制和职能56

一、礼部的教育管理体制57

二、礼部的教育管理职能58

三、礼部教育管理体制及职能的特点60

第二节 中央和地方两级制教育体制的确立61

一、中央官学教育制度的形成与发展61

二、地方官学教育制度的形成70

三、地方官学教育行政制度71

四、地方长官发展教育的政治职责74

五、地方官学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性75

第三节 经学、实科、职业三大教育制度77

一、经学教育制度78

二、实科教育制度83

三、职业教育制度86

四、官学、私学教育制度的协调和统一88

第四章 唐代官学内部管理制度90

第一节 政教合一的管理制度90

一、学礼制度90

二、入学标准95

三、处罚制度101

四、休假制度103

第二节 教育教学制度105

一、课程设置制度105

二、教材选择制度113

三、教学方法123

四、考试制度127

第三节 教育经费制度128

一、财政与教育128

二、教育经费的来源134

三、教育经费支出制度139

第四节 官学内部教育管理制度的特点154

一、建立了系统的强化思想教育的礼制154

二、封建等级制的强化155

三、注意学生身心状态的调节155

四、道德教育制度化155

五、经济与教育的关系156

六、教育经费与国家财政的一体化156

第五章 唐代私学教育制度158

第一节 隐居读书的教育制度159

一、隐居读书的类型159

二、隐居读书的特殊表现形式164

三、隐居读书教育制度的特点、影响和作用166

第二节 私人讲学和私塾制度170

一、经师讲学制度170

二、致仕官员讲学制度170

三、现任官员讲学制度173

四、私塾教育制度177

第三节 家学教育制度179

一、父亲传业于子女的教育方式179

二、亲友教授晚辈的教育方式181

三、母亲训育儿女的教育方式183

四、家学教育制度的特点184

第四节 佛寺中的儒学教育186

一、敦煌佛寺的儒学教育187

二、寺学的教育内容及教材选择188

三、内地佛寺的儒学教育189

第五节 唐代私学教育制度的特点191

一、与官学教育制度相统一的文教政策191

二、教学内容的丰富性191

三、形式的多样性192

四、教育的层次性192

五、广泛的社会性192

第六章 唐代科举制度194

第一节 科举制的产生和发展195

一、科举制度的产生195

二、唐代的选士途径和科举制的发展201

第二节 常科考试207

一、考生来源及报考条件207

二、主持常科考试的机关与考官217

三、唐代常科考试科目220

四、考试的方法体例239

五、考试的程序250

六、及第放榜及释褐试251

七、进士行卷及以文辞取士的论辩262

第三节 制科考试及其他选士途径279

一、应制举考试者的身份279

二、制举科目280

三、制举考试与铨选282

四、荐举(冬荐)及杂出入仕286

第四节 唐代科举制度确立的意义及弊端288

一、开放官僚系统、扩大统治基础289

二、笼络知识分子,减缓不稳定因素290

三、常科与特科互为补充,文实兼备,德才相济,用当其才292

四、考教合一,规定了学校教育的发展293

五、初创科场法规,慎防舞弊徇情297

六、权贵干预科选,请托奔竞猖獗299

七、科举考试成为朋党之争的工具,也成为进士新贵阶层世袭高官的工具302

第七章 唐代留学生制度306

第一节 留学生管理制度306

一、留学生管理制度306

二、学籍管理制度307

三、学习辅导制度308

四、衣食供应制度309

第二节 留学生与留学僧310

一、留学生教育制度310

二、留学僧制度311

三、留学生与留学僧对其国家发展进步的作用312

第三节 唐代教育制度对周边国家学制的影响313

一、对新罗学制的影响314

二、对渤海国学制的影响316

三、对日本学制的影响317

第八章 隋唐教育思想319

第一节 王通的教育思想319

一、安邦育人319

二、仁义为本、礼乐为先322

三、穷理尽性,乐天知命324

四、知之、行之、安之330

五、学无常师,惟道所存334

第二节 孔颖达的教育思想336

一、教化成德,非学不可336

二、诗书礼乐,化成天下340

三、立志、积善、自谦、自强342

四、开发大义,随才而与345

第三节 韩愈的教育思想348

一、明先王之教348

二、就学而愈明350

三、培育英才352

四、尊师重道355

五、业精于勤,行成于思359

第四节 李翱的教育思想362

一、复先天之善性362

二、从乎道,明人伦367

三、识才与选才369

第五节 柳宗元的教育思想370

一、明道与行道371

二、取道之原374

三、顺天致性375

四、博极群书377

五、尊师重道380

第六节 皮日休、林慎思的教育思想384

一、皮日休的教育思想384

二、林慎思的教育思想393

第七节 隋唐时期的佛教教育思想400

一、天台宗的教育思想401

二、禅宗的教育思想407

三、净土宗的教育思想412

第八节 孙思邈的教育思想415

一、论修身与养性415

二、论学贵精博418

三、论医德教育420

结语423

人名与专业术语索引430

参考文献435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