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5004133.jpg)
- 赵德怀,党坤良,王惠良,王谊,麻应太编著 著
- 出版社: 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810925167
- 出版时间:2012
- 标注页数:568页
- 文件大小:114MB
- 文件页数:585页
- 主题词: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陕西省
PDF下载
下载说明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总论1
1.1自然地理1
1.1.1地理位置1
1.1.2地质地貌1
1.1.3气候2
1.1.4水文2
1.1.5土壤3
1.2自然资源3
1.2.1植物资源3
1.2.2植被资源4
1.2.3野生动物资源4
1.2.4昆虫资源5
1.2.5大型真菌资源5
1.2.6自然旅游资源5
1.3社会经济5
1.3.1社区人口5
1.3.2经济状况5
1.3.3文化教育6
1.3.4医疗卫生6
第2章 自然环境7
2.1地理位7
2.2地质概况7
2.2.1地层7
2.2.2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8
2.2.3区域地质构造8
2.2.4区域地质构造演化9
2.3地貌特征及类型11
2.3.1地貌特征11
2.3.2地貌类型11
2.3.3地貌的成因及演化历史12
2.4气候13
2.4.1地理环境对保护区气候的影响14
2.4.2气候特征15
2.5水文26
2.6土壤27
2.6.1土壤母质与成土过程27
2.6.2土壤类型及其分布29
第3章 植物与植被资源52
3.1苔藓植物区系52
3.1.1苔藓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52
3.1.2优势类群统计54
3.1.3苔藓植物区系地理成分54
3.1.4苔藓植物区系基本特征56
3.2蕨类植物区系56
3.2.1蕨类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56
3.2.2蔽类植物区系地理成分58
3.2.3蕨类植物区系基本特征60
3.3种子植物区系60
3.3.1种子植物区系演化的历史地理背景及气候特点60
3.3.2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组成61
3.3.3种子植物区系的地理成分66
3.3.4种子植物区系的基本特征73
3.4植物资源76
3.4.1药用植物76
3.4.2纤维植物86
3.4.3油脂植物88
3.4.4糖类及淀粉植物90
3.4.5果树植物92
3.4.6芳香植物94
3.4.7鞣料植物95
3.4.8树脂、树胶、橡胶植物97
3.4.9观赏植物97
3.5珍稀濒危保护植物104
3.5.1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04
3.5.2陕西省重点保护植物108
3.6植被资源119
3.6.1植被演化史120
3.6.2植被分类125
3.6.3主要植被类型概述128
3.6.4植被优势植物区系特征196
3.6.5植被分布规律197
第4章 脊椎动物资源201
4.1鱼类201
4.1.1研究简史201
4.1.2区系分析201
4.1.3鱼类分布特征203
4.1.4保护区鱼类多样性203
4.1.5保护区鱼类与相邻保护区的比较205
4.1.6重要物种描述205
4.2两栖爬行类动物208
4.2.1两栖爬行动物区系组成209
4.2.2区系特征209
4.2.3分布特征210
4.2.4珍稀、濒危及保护两栖爬行类214
4.2.5与邻近保护区区系的比较216
4.2.6重要物种描述219
4.2.7保护措施与建议222
4.3鸟类222
4.3.1物种组成223
4.3.2鸟类区系组成231
4.3.3鸟类区系特征232
4.3.4 生态分布235
4.3.5 特有鸟类和保护鸟类236
4.3.6 与邻近保护区的比较238
4.3.7 资源鸟类组成239
4.3.8 重要物种描述239
4.3.9 保护对策241
4.4 兽类资源242
4.4.1 兽类区系组成242
4.4.2 区系特征247
4.4.3 区系水平、垂直分布特征250
4.4.4 珍稀、濒危及保护兽类253
4.4.5 小型哺乳动物专项调查255
4.4.6 与邻近保护区兽类区系成分的比较258
4.4.7 重要物种描述259
4.4.8 兽类动物的资源评估261
4.4.9 保护措施及建议262
4.5 脊椎动物概况263
4.5.1 脊椎动物基本组成263
4.5.2 重点保护脊椎动物263
4.5.3 脊椎动物区系特征264
第5章 昆虫资源268
5.1 调查研究方法268
5.1.1 扫集法268
5.1.2 巴氏罐诱法269
5.1.3 文献资料收集法269
5.1.4 数据整理与分析269
5.1.5 昆虫名录整理270
5.2 保护区各类昆虫所占比率270
5.3 保护区昆虫的多样性272
5.3.1 植被层网捕昆虫多样性分析272
5.3.2 地面昆虫多样性分析278
5.4 保护区昆虫的区系特征284
5.5 保护区的资源昆虫286
5.5.1 保护区重要的传粉昆虫286
5.5.2 保护区重要的药用昆虫287
5.5.3 保护区的观赏昆虫287
5.6 害虫类群及害虫防治288
5.6.1 重要的地下害虫288
5.6.2 重要的种实害虫289
5.6.3 重要的蛀干害虫290
5.6.4 重要的枝梢害虫292
第6章 大型真菌295
6.1 大型真菌的区系特征295
6.1.1 大型真菌的种类组成295
6.1.2 大型真菌的优势科、属297
6.1.3 大型真菌的生态分布297
6.1.4 大型真菌的营养方式303
6.1.5 大型真菌的经济价值304
6.2 大型真菌的主要种类305
6.2.1 子囊菌门Ascomycota305
6.2.2 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HAWKSWORTH,2001307
第7章 旅游资源326
7. 1自然旅游资源326
7.1.1 地质地貌类旅游资源326
7.1.2 水体旅游资源328
7.1.3 生物旅游资源330
7.1.4 天象气象类景观331
7.2 人文旅游资源332
7.2.1 古栈道遗迹332
7.2.2 革命纪念地333
7.2.3 现代交通工程333
7.2.4 神话传说334
7.2.5 民风民情334
7.2.6 土特产品334
7.3 风景资源体系及评价335
7.3.1风景资源体系335
7.3.2 旅游资源的特色评价336
7.3.3风景资源的质量等级评价337
7.3.4景点等级评价339
7.4旅游资源开发340
7.4.1开发生态旅游的SWOT分析341
7.4.2开展生态旅游的必要性343
7.4.3生态旅游开发的原则344
7.4.4生态旅游开发思路346
7.5旅游资源保护349
7.5.1资源与环境影响因素分析349
7.5.2资源与环境保护对策350
第8章 社区经济355
8.1经济状况355
8.1.1经济收入与支出356
8.1.2土地利用及农林生产360
8.2道路交通360
8.3教育文化与医疗361
8.4电力与通讯361
第9章 保护区管理362
9.1保护区地理位置及行政隶属变迁362
9.2保护区管理目标与原则362
9.2.1管理目标362
9.2.2管理原则363
9.3保护区管理体系、机构设置及人员编制363
9.3.1管理体系363
9.3.2机构设置364
9.3.3人员编制364
9.3.4部门职责364
9.4保护区管理现状366
9.5保护区相关的管理规章制度367
9.6近年来保护区主要管理活动369
9.6.1坚持以保护为根本,确保森林资源安全370
9.6.2狠抓科研工作,提高科学研究水平371
9.6.3强化项目支撑,切实抓好项目申报落实工作371
9.6.4狠抓宣传教育,不断提高保护区知名度372
9.6.5关注林区发展,积极做好社区共管工作372
9.6.6强化产业支撑,不断推动产业发展373
9.7保护区管理面临的主要问题373
9.7.1外部威胁因素373
9.7.2内部威胁因素374
9.7.3保护区外部管理限制因素374
9.7.4保护区内部管理限制因素375
9.8保护区管理措施375
9.8.1依照不同要求,实行分类管理375
9.8.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大对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力度376
9.8.3不断强化森林防火工作376
9.8.4规范和强化野外巡查制度377
9.8.5多方入手,调动职工积极性和创造性377
9.8.6加强与地方政府部门及周边单位的联系、协调与沟通,促进资源保护工作377
9.8.7适度开展生态旅游,提高保护区自身造血功能378
9.8.8进一步实施“社区共管”,实现双赢378
第10章 自然保护区评价381
10.1自然生态环境条件评价381
10.1.1气候381
10.1.2水文382
10.1.3土壤382
10.2生物资源评价383
10.2.1植物资源383
10.2.2植被与森林资源383
10.2.3脊椎动物资源384
10.2.4昆虫资源384
10.2.5大型真菌资源385
10.2.6旅游资源385
10.2.7生态环境质量评价386
10.2.8管理质量评价387
10.3经济价值评价388
10.3.1生态效益388
10.3.2经济效益389
10.3.3社会效益390
10.4总体评价391
10.4.1区位优势重要而明显392
10.4.2森林生态系统类型多样,垂直分布明显392
10.4.3生物种类繁多,多样性较高392
10.4.4植物地理区系起源古老,成分较为复杂393
10.4.5动物种类繁多,原始性和残遗性明显394
10.4.6物种丰富,珍稀保护物种繁多394
10.4.7陕西西安生态安全的重要屏障和水源地394
10.5存在的问题与对策395
10.5.1存在的主要问题和矛盾395
10.5.2保护和管理对策396
附录Ⅰ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名录399
附录Ⅱ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脊椎动物名录483
附录Ⅲ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昆虫名录495
附录Ⅳ 陕西牛背梁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名录5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