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4卷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 张俊彪,郭久麟主编 著
- 出版社: 中华书局(香港)有限公司
- ISBN:9789888236374
- 出版时间:2014
- 标注页数:332页
- 文件大小:41MB
- 文件页数:345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大中华二十世纪文学史 第4卷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七篇 中国二十世纪戏刷文学发展史3
第一章 概述:中国戏刷现代转型的艰难曲折历程3
第一节 与时代大潮紧密合拍的戏剧思潮3
一、戏剧思潮的特点和四个发展阶段3
二、“戏曲改良”与“新剧革命”5
三、“新旧戏剧论争”7
四、“普罗戏剧”8
五、“探索戏剧的探索”10
第二节 话刷文学创作的诞生及民族化进程11
一、话剧文学创作的诞生12
二、话剧文学创作的民族化进程13
三、话剧文学创作的珍贵成果16
四、话剧文学创作的现实主义主流16
第三节 传统戏曲的时代调适及现代戏创作18
一、旧戏营垒内部的戏曲改良18
二、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时期的“推陈出新”20
三、戏曲的现代戏创作23
第四节 二十世纪中国戏刷研究成果概要24
一、戏剧史研究概要25
二、戏剧批评概要27
三、戏剧理论研究概要29
第二章 世纪之初与五四运动前后的戏刷文学33
第一节 改良戏曲创作及“时事新戏”编演33
一、改良戏曲的创作33
二、京剧及梆子的“时事新戏”编演35
三、粤剧和滇剧的改良37
第二节 早期话刷的兴衰与创作得失38
一、早期话剧的兴起38
二、“春柳派”新剧40
三、“进化团派”新剧42
四、南开新剧编演活动43
第三节 五四“为人生”的戏剧及问题刷创作45
一、五四“为人生”戏剧的精神特征45
二、“为人生”的问题剧创作46
三、熊佛西、郭沫若、丁西林等人的创作48
第四节 地方戏兴盛与儿大剧种代表作家52
一、京剧及其他地方剧种的兴盛52
二、京剧主要流派的代表作家53
三、其他主要地方剧种的代表作家55
第五节 田汉、欧阳予倩、洪深的早期创作58
一、田汉的早期创作成就59
二、欧阳予倩的早期创作成就61
三、洪深的话剧创作与理论成就63
第三章 三十年代的创作高峰与抗战前后的戏剧文学66
第一节 话刷文学创作的繁荣与成熟66
一、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背景67
二、话剧文学繁荣与成熟的特征69
第二节 话剧文学创作的黄金时代73
一、抗战戏剧运动推动黄金时代到来73
二、黄金时代的具体表现75
三、陈白尘、宋之的、于伶、吴祖光等人的创作77
第三节 曹禺、田汉、夏衍、李健吾等的代表作82
一、曹禺的代表作82
二、田汉的中期代表作85
三、夏衍的代表作87
四、李健吾的代表作89
第四节 抗战时期大后方及其他戏曲创作活动91
一、上海、武汉、重庆等大后方的戏曲活动91
二、田汉在抗战戏曲中的特殊作用93
三、京剧和几大地方戏的抗战戏曲创作95
第五节 革命根据地及解放区的戏剧创作活动97
一、苏区的“红色戏剧”创作98
二、解放区戏剧创作及活动100
三、延安文艺整风后的戏剧创作及活动101
第四章 新中国前期的创作丰收与文化大革命前后的转折105
第一节 十七年话剧波折与老舍、田汉的当代成就105
一、十七年戏剧的创作浪潮及特点106
二、老舍的话剧创作成就109
三、田汉戏剧创作的当代成就112
第二节 新中国戏剧运动与戏曲文学的起伏115
一、文艺政策变化与戏曲创作的起伏115
二、传统戏改编的突出成就117
三、现代戏、新歌剧及儿童剧创作的新收获119
第三节 文化大革命时期戏剧及后来关于“样板戏”的论争121
一、“样板戏”的形成122
二、“样板戏”的形式探索意义及启示122
三、关于“样板戏”的论争124
第四节 拔乱反正与社会问题刷的再兴126
一、社会问题剧的再兴126
二、社会问题剧的审美特点及局限129
第五章 八十年代的创作辉煌与九十年代的困守131
第一节 八十年代探索话剧及代表刷作家群131
一、上海探索剧作家群的开拓132
二、北京探索剧作家群的成就133
三、探索带来的现实主义深化135
四、其他剧作家群的创作138
第二节 八十年代现代戏曲创作高峰及其代表剧种140
一、京剧创作的丰收与突破141
二、川剧创作的传承与出新143
三、福建地方戏创作的复兴与活跃145
四、戏曲“探索热”中的其他代表作品148
第三节 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151
一、九十年代话剧创作格局152
二、九十年代话剧代表作153
三、九十年代话剧创作特点156
第四节 九十年代戏曲创作格局及代表作品157
一、部分地区保持了较好创作势头158
二、九十年代戏曲代表作159
第五节 “戏刷危机”与世纪反思161
一、潜在的因素与广义的危机161
二、戏剧现象上的“戏剧危机”163
第八篇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发展史169
第一章 中国二十世纪电影电视文学概述169
第一节 二十世纪电影文学概述169
一、1913—1931:文明戏和鸳鸯蝴蝶派影响下的电影文学170
二、1932—1949:苏联蒙太奇电影和美国好莱坞类型片影响下的电影文学171
三、1949—1966:新中国十七年“工农兵”为主导的电影文学173
四、1966—1976:文化大革命十年的电影文学176
五、1977—1989:现实主义复苏与拓展中的电影文学177
六、1990—2000:国家意志与市场需求双重影响下的多元化电影文学179
第二节 二十世纪电视剧文学概述181
一、1958一1966:初创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82
二、1967—1977:停滞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84
三、1978—1981:复苏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85
四、1982—1989:成长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86
五、1990—2000:成熟阶段的电视剧文学189
第二章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电影文学193
第一节 二十世纪初叶电影刷作的滥觞193
第二节 二十年代“日派”与“新派”的电影剧作196
第三章 三十至四十年代电影文学202
第一节 左翼时期电影创作202
第二节 抗日战争时期电影创作210
第三节 战后新潮电影创作214
第四章 五十至七十年代电影文学222
第一节 十七年的电影文学222
一、夏衍的电影文学理论及其剧本改编222
二、革命战争题材电影文学227
三、传记与历史题材电影文学232
四、现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237
五、当代名著改编电影文学240
六、农村题材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文学242
第二节 文化大革命十年及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246
一、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电影文学246
二、七十年代末的电影文学249
第三节 五十至七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252
一、五十至六十年代的直播剧252
二、七十年代末的伤痕短剧253
第五章 八十至九十年代末期电影电视文学256
第一节 八十年代的电影文学256
一、“伤痕与反思文学”的电影文学256
二、现当代名著改编的电影文学261
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影文学262
四、军事题材电影文学266
五、农村题材电影文学269
六、都市题材电影文学271
七、探索片模式的电影文学274
第二节 九十年代的电影文学277
一、主旋律电影:传记片剧作277
二、主旋律电影:战争片剧作280
三、主旋律电影:时政片剧作281
四、刘恒的剧本改编284
五、冯小刚的贺岁片剧作287
第三节 八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289
一、改革题材剧289
二、伤痕题材剧292
三、历史题材剧295
四、传记体裁剧297
五、古典名著改编剧299
六、现代名著改编剧303
第四节 九十年代的电视剧文学305
一、室内剧305
二、改革题材剧307
三、家庭伦理题材剧310
四、反思题材剧313
五、反腐题材剧315
六、军旅题材剧317
七、公安题材剧320
八、古典名著改编剧322
九、现代名著改编剧324
十、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327
十一、宫廷题材剧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