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新编中国古代史 下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新编中国古代史 下
  • 雷庆主编 著
  • 出版社: 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
  • ISBN:7560224504
  • 出版时间:1999
  • 标注页数:432页
  • 文件大小:79MB
  • 文件页数:447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新编中国古代史 下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四编 隋唐五代2

第一章 王朝兴衰2

第一节 隋朝的兴盛与衰亡3

一、隋朝统一中国3

二、隋炀帝的残暴统治5

三、隋末农民大起义7

第二节 唐朝前期的政治11

一、唐朝的建立与玄武门之变11

二、唐太宗与“贞观之治”15

三、从武则天到唐玄宗的统治18

第三节 唐中后期的政治与农民战争21

一、安史之乱21

二、藩镇割据25

三、宦官专权26

四、朋党之争29

五、唐末农民大起义与唐朝的灭亡31

第四节 五代更替与十国兴亡38

一、五代更迭38

二、十国兴亡42

第二章 政治制度46

第一节 政权统治46

一、三省六部制46

二、地方行政机构48

三、官制特点50

第二节 军事制度51

一、府兵制51

二、府兵制的瓦解与募兵制54

三、禁军与方镇兵55

第三节 刑法制度56

一、司法机构56

二、法律57

三、隋唐法律的本质58

第四节 监察制度59

一、监察机构59

二、隋唐监察制度沿革59

第五节 选官制度60

一、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60

二、科举制建立的意义与局限性62

第三章 社会经济64

第一节 经济机构与管理64

一、经济机构64

二、仓储与漕运65

三、刘晏的财政改革68

第二节 户籍管理69

一、隋朝的户籍管理69

二、唐朝的户籍管理70

第三节 土地制度71

一、均田制度71

二、庄园经济73

第四节 赋役制度77

一、租庸调制77

二、两税法78

第五节 社会经济的发展80

一、农业80

二、手工业83

三、商业87

第四章 民族与民族关系89

第一节 民族政策89

一、隋唐民族政策得失89

二、隋唐的疆域92

第二节 北方地区的民族及民族关系93

一、突厥93

二、薛延陀94

三、回纥95

第三节 东北地区的民族与民族关系97

一、高句丽的灭亡与安东都护府97

二、渤海98

第四节 西北与西南地区的民族与民族关系99

一、吐谷浑的覆灭99

二、西突厥的灭亡与安西四镇99

三、吐蕃与内地101

第五节 南方地区的民族与民族关系103

一、南诏103

二、台湾105

第五章 思想文化106

第一节 宗教和哲学106

一、西方宗教的传入106

二、道教107

三、佛教107

四、儒家的反佛运动109

五、唯物主义思想的发展111

第二节 教育111

第三节 史学与地理学113

一、官修史书113

二、史学理论113

三、史地著作114

第四节 文学艺术116

一、诗歌116

二、古文和古文运动118

三、传奇小说与俗讲变文119

四、书画、雕塑、乐舞119

第五节 科学技术121

一、天文、历算121

二、医学122

三、建筑学122

四、印刷术123

第六节 社会风俗124

一、婚姻124

二、丧葬124

三、服饰124

四、饮食125

五、时令节日与文体娱乐125

第六章 中外关系127

第一节 城市与交通127

一、国际都会长安127

二、东都洛阳128

三、丝路城市与沿海城市129

四、国内交通130

五、国际交通131

第二节 隋唐与东亚各国的关系132

一、中国与新罗的友好往来132

二、中日关系133

第三节 隋唐与南亚各国的关系135

一、与天竺、尼婆罗的关系135

二、其他南亚各国及其与隋唐的关系137

第四节 隋唐与中亚、西亚、北非的关系138

一、与波斯的关系138

二、与大食的关系139

第五编 辽 宋 夏 金 元143

第一章 王朝兴衰与民族关系143

第一节 北宋兴衰143

一、北宋初期中央集权统治的加强143

二、北宋中期的社会危机与政治改革146

三、北宋后期的腐朽统治与方腊、宋江起义149

第二节 辽朝兴衰及其与北宋的关系152

一、辽初期的统治153

二、辽中期的社会矛盾与圣宗改革155

三、辽后期的腐朽统治与辽朝的灭亡157

四、西辽灭亡159

第三节 西夏兴衰及其与宋朝的关系160

一、西夏初期的统治与夏宋关系161

二、西夏中期的汉化改革164

三、西夏后期的腐朽统治与西夏的灭亡164

第四节 金朝兴衰及其与宋朝的关系166

一、金朝初期的发展及金、辽、宋关系166

二、金朝中期的汉化改革与金宋和战173

三、金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与金朝的灭亡177

第五节 南宋的发展与衰亡178

一、南宋前期的统治与钟相、杨么起义179

二、南宋后期的社会矛盾与南宋的灭亡180

第六节 回鹘、吐蕃和大理184

一、回鹘184

二、吐蕃186

三、大理188

第七节 元朝兴衰190

一、蒙古汗国的建立及其对外征服191

二、元朝初期的汉化改革与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195

三、元朝中期的社会矛盾与英宗新政197

四、元朝后期的腐朽统治与元朝的灭亡198

第二章 政治制度202

第一节 两宋的政治制度202

一、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202

二、军事制度204

三、选官制度206

四、法律制度208

五、监察制度210

第二节 辽朝的政治制度211

一、中央和地方的政治体制211

二、独具特色的军事制度213

三、选官制度214

四、法律制度215

第三节 西夏的政治制度216

一、中央和地方的官制216

二、军事制度217

三、法律制度218

第四节 金朝的政治制度218

一、中央的行政体制218

二、地方的行政体制220

三、军事制度221

四、选官制度222

五、法律制度223

六、监察制度225

第五节 元朝的政治制度226

一、中央和地方的行政体制226

二、军事制度227

三、选官制度229

四、法律制度230

五、监察制度231

第三章 社会经济233

第一节 两宋时期的经济233

一、土地私有化程度的加深和租佃关系的发展233

二、主客户制度与赋役制度236

三、农业技术的改进与农业生产的发展239

四、手工业的发展241

五、商业的繁荣243

第二节 辽、夏、金的经济244

一、农业的恢复和发展244

二、手工业的发展245

第三节 元朝的经济247

一、元朝的土地制度247

二、元朝的赋役制度248

三、农业生产的恢复和发展249

四、手工业生产的发展250

五、城市的繁荣与商业的发展252

第四章 思想文化254

第一节 哲学与宗教254

一、理学的产生和发展254

二、宗教261

第二节 教育的发展263

一、两宋的教育263

二、辽、金、元的教育264

第三节 史学的进步265

一、两宋的史学265

二、辽、夏、金、元的史学268

第四节 文学艺术270

一、词的兴盛270

二、散文的继续发展272

三、话本的兴起272

四、诗歌的广泛传播273

五、戏曲的繁荣274

六、绘画艺术275

七、书法276

八、雕塑277

第五节 科学技术278

一、火药与火器278

二、指南针的发明与应用279

三、活字印刷术的发明279

四、沈括和《梦溪笔谈》279

五、天文学281

六、数学282

七、建筑学283

八、医药学284

第六节 社会风俗286

第五章 中外关系288

第一节 同高丽和日本的关系288

一、同高丽的关系288

二、同日本的关系290

第二节 同东南亚各国的关系291

一、同越南的关系291

二、同柬埔寨的关系292

三、同泰国的关系293

四、同缅甸的关系293

五、同南海各岛国的关系294

第三节 同阿拉伯和非洲各国的关系295

第四节 同欧洲各国的关系297

第六编 明 清301

第一章 王朝兴衰301

第一节 明王朝的兴衰301

一、明王朝的开辟阶段302

二、明王朝的守成阶段304

三、明王朝的祸乱阶段309

四、明朝中后期的中兴阶段312

五、明王朝的败亡313

第二节 清王朝的兴衰316

一、清政权的建立与稳固316

二、清王朝的发展与兴盛320

三、清王朝的衰败324

第二章 政治制度326

第一节 明朝的政治制度326

一、集权的君主政治326

二、独特的军事制度328

三、选官制度331

四、刑律与司法333

五、监察制度334

第二节 清朝的政治制度335

一、政治制度335

二、军事制度339

三、选官制度341

四、刑律与司法343

五、监察制度344

第三章 社会经济346

第一节 明代经济346

一、明初恢复和发展社会经济的措施346

二、明初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350

三、明中期的土地兼并与赋役制度的改革352

四、明中后期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355

五、明末的财政危机359

第二节 清代经济362

一、清前期社会经济的调整与恢复362

二、资本主义萌芽的缓慢成长与阻滞370

第四章 民族与民族关系372

第一节 明代各民族的发展与民族联系的加强372

一、明朝政府与蒙古族的关系372

二、明朝政府对西藏的管辖379

三、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382

四、明政府对西北地区的管辖383

五、明对东北地区管辖的加强384

第二节 清代各民族的发展和民族联系的加强385

一、清政府对蒙古地区管辖的加强和统一青海、新疆385

二、西藏地方政府与中央政府隶属关系的进一步加强389

三、西南地区的改土归流392

第五章 思想文化394

第一节 明代文化394

一、哲学和宗教394

二、明代的教育397

三、史学398

四、文学艺术399

五、科学技术402

六、社会习俗403

第二节 清代文化405

一、哲学和政治思想405

二、清代宗教409

三、考据学和史学410

四、文学、艺术412

五、教育和科学技术414

六、社会风俗418

第六章 中外关系419

第一节 明朝的对外关系419

一、明初的对外关系419

二、明中叶东南沿海军民的抗倭斗争和明朝的援朝抗日战争424

第二节 清朝的对外关系426

一、反对沙俄侵略者的斗争426

二、中国与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人民的友好往来428

附录:参考书目431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