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https://www.shukui.net/cover/12/35016707.jpg)
- 孙存杰,周学军主编;姚建新,刘颖,侯先存副主编;汤黎明主审 著
- 出版社: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481068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61页
- 文件大小:92MB
- 文件页数:378页
- 主题词:影像诊断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医学影像检查技术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总论1
第一节 绪论1
一、医学影像学的发展1
二、医学影像技术学研究的主要内容1
第二节 普通X线成像技术2
一、发展2
二、特点2
三、应用评价3
第三节 CR、DR成像技术3
一、CR发展3
二、CR特点4
三、CR的应用评价4
四、DR发展4
五、DR特点4
六、DR的应用评价4
第四节 DSA成像技术5
一、发展5
二、特点6
三、应用评价6
第五节 CT成像技术7
一、发展7
二、特点8
三、应用评价9
第六节 MRI技术9
一、发展10
二、特点10
三、应用评价11
第七节 核医学成像技术12
一、发展12
二、特点12
三、应用评价13
第八节 医学影像的显示与记录13
一、医用显示器13
二、医用胶片冲洗技术13
三、干式胶片打印技术14
第九节 医学图像信息系统14
一、发展14
二、特点15
三、应用评价15
第十节 医学影像质量管理及评价简介16
一、医学影像质量管理16
二、医学影像质量的评价17
第十一节 医学影像检查的安全性20
一、X线辐射防护20
二、MR检查安全性及生物学效应23
第二章 普通X线成像技术27
第一节 X线成像系统27
一、X线成像基础理论27
二、X线影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36
三、普通X线成像装置简介39
第二节 X线摄影基础知识42
一、应用解剖42
二、X线摄影位置与方向44
三、X线摄影的原则和步骤45
四、X线摄影条件47
第三节 X线检查技术49
一、X线透视49
二、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注意事项50
三、人体各部位X线摄影技术51
四、X线造影检查技术69
五、乳腺X线摄影80
六、X线体层摄影83
七、高千伏摄影84
第三章 CR、DR成像技术86
第一节 CR成像技术86
一、CR系统的结构86
二、CR成像原理88
三、CR图像后处理90
四、CR系统的评价91
第二节 DR成像技术92
一、非晶硅平板探测器X线成像92
二、非晶硒平板探测器X线成像94
三、CCD X线成像95
四、多丝正比电离室X线成像96
五、DR系统的评价97
第四章 DSA成像技术99
第一节 DSA的基本结构99
一、介入放射学简介99
二、DSA的基本结构100
第二节 DSA成像原理102
一、DSA图像的形成102
二、DSA的图像处理105
三、DSA的减影方式106
四、DSA的图像采集107
五、DSA的曝光条件109
六、DSA的成像方式109
第三节 DSA检查技术及图像质量控制111
一、基本检查技术111
二、DSA图像质量控制114
第四节 DSA临床检查技术117
一、头部DSA检查技术117
二、颈面部DSA检查技术121
三、心脏、大血管与冠状动脉DSA检查技术122
四、肺部DSA检查技术128
五、腹部DSA检查技术129
六、四肢血管DSA检查技术135
第五章 CT成像技术139
第一节 概述139
一、CT成像原理139
二、传统CT的基本结构140
三、螺旋CT的结构与特点143
四、多层螺旋CT的结构与特点145
五、双源CT的结构与特点及能谱CT简介147
六、CT机的工作环境与日常维护148
七、CT成像基本概念、术语及成像参数149
第二节 CT图像处理与质量控制153
一、CT图像处理技术153
二、CT图像质量控制156
第三节 CT检查方法160
一、CT普通扫描160
二、CT增强扫描161
三、CT造影技术162
四、CT灌注成像163
五、定量CT164
六、低剂量CT扫描技术164
七、CT介入技术165
第四节 人体各部位CT检查技术165
一、概述166
二、颅脑166
三、五官和颈部170
四、胸部174
五、心脏和血管176
六、腹部179
七、盆腔184
八、脊柱185
九、四肢与关节188
第六章 MRI技术190
第一节 MRI原理190
一、MR现象190
二、MR成像197
第二节 MRI系统201
一、磁体202
二、梯度系统203
三、射频系统204
四、计算机及辅助系统205
第三节 MRI对比剂205
一、MRI对比剂分类206
二、MRI对比剂的增强机制207
三、MRI对比剂的应用208
四、MRI对比剂的不良反应209
第四节 MRI脉冲序列210
一、概述210
二、脉冲序列的相关参数210
三、自由感应衰减序列212
四、自旋回波脉冲序列213
五、反转恢复脉冲序列215
六、梯度回波脉冲序列217
七、平面回波成像220
第五节 MRI应用技术222
一、组织抑制技术222
二、MR血管成像224
三、MR水成像228
四、MR弥散加权成像229
五、MR灌注成像231
六、MR波谱成像232
七、MR脑功能成像235
八、磁敏感加权成像235
九、MR弹性成像236
十、MR介入技术237
十一、并行采集技术238
第六节 MRI质量控制239
一、MR图像质量参数240
二、MR成像参数241
三、MR图像的质量控制244
第七节 MRI检查技术概述251
一、MR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251
二、MR检查原则252
三、MR检查方法253
四、MR检查步骤255
第八节 人体各部位MRI技术257
一、颅脑257
二、五官与颈部260
三、脊椎与脊髓262
四、胸部263
五、心脏与大血管264
六、乳腺268
七、腹部269
八、盆腔273
九、骨与关节276
第七章 核医学成像技术283
第一节 核医学成像设备283
一、核医学显像设备的类型283
二、SPECT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284
三、PET的基本结构与工作原理287
第二节 放射性药物288
一、放射性核素及其来源288
二、临床常用的体内诊断用放射性药物289
第三节 放射性核素显像技术292
一、显像原理292
二、显像方式293
三、图像分析295
四、显像特点297
第四节 常见的核医学显像项目及其显像方法297
一、甲状腺显像297
二、心肌灌注显像299
三、骨显像302
四、脑血流灌注显像304
五、肾动态显像305
六、肺灌注显像306
七、肺通气显像308
八、放射性核素静脉显像309
九、胃肠道出血显像312
十、异位胃黏膜显像313
十一、肝胆动态显像314
十二、18F-FDG肿瘤代谢显像315
第五节 核医学显像质量控制316
一、放射性药物的质量控制317
二、SPECT的质量控制318
三、PET、PET/CT的质量控制321
第八章 医学影像的显示与记录323
第一节 医用显示器323
一、种类与特性323
二、应用评价326
第二节 医用胶片冲洗技术328
一、传统医用X线胶片328
二、增感屏330
三、医用胶片冲洗技术331
第三节 干式胶片打印技术334
一、激光热成像打印技术334
二、直接热敏成像打印技术338
三、热升华成像打印技术340
第九章 医学图像信息系统342
第一节 国际标准化协议342
一、DICOM 3.0技术标准342
二、HL7技术标准344
第二节 PACS、RIS的功能、分类和架构345
一、PACS的功能345
二、RIS的功能347
三、PACS的分类347
四、PACS、RIS的架构348
第三节 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352
第四节 PACS的临床应用353
一、PACS的设计模式353
二、PACS的整体实施方案353
三、PACS与HIS/RIS的集成355
参考文献3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