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学习心理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学习心理学](https://www.shukui.net/cover/69/35017623.jpg)
- 韦洪涛,艾振刚主编 著
- 出版社: 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 ISBN:721403753X
- 出版时间:2004
- 标注页数:351页
- 文件大小:47MB
- 文件页数:369页
- 主题词:
PDF下载
下载说明
学习心理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章 学习概论1
第一节 学习的性质2
一 学习的概念2
二 人类学习的特点4
三 学生学习的特点6
第二节 学习的类型8
一 布卢姆的学习分类8
二 加涅的学习分类9
三 奥苏贝尔的学习分类11
四 其他一些学习分类12
五 学习分类的意义15
第三节 学习的一般过程17
一 几种学习过程理论17
二 注意与学习24
三 知觉与学习31
第二章 学习理论38
第一节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39
一 桑代克的联结主义学习理论40
二 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学习理论42
第二节 社会学习理论44
第三节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47
一 马斯洛的学习理论48
二 罗杰斯的学习理论49
第四节 认知派学习理论52
一 早期认知学习理论53
二 现代认知学习理论54
第五节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63
一 建构主义的知识观63
二 建构主义的学习观64
三 关于学习的方法67
四 建构主义的学生观68
五 师生角色的定位及其作用68
第三章 广义知识观与陈述性知识的学习72
第一节 广义知识观73
一 知识的界定73
二 广义知识的分类74
三 知识的作用78
四 知识与技能、智力的关系79
第二节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与分类81
一 陈述性知识的表征81
二 陈述性知识的分类88
第三节 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过程与条件91
一 陈述性知识学习的一般过程91
二 陈述性知识获得的基本方式93
三 促进陈述性知识学习的条件96
第四章 程序性知识的学习103
第一节 程序性知识的性质与分类104
一 程序性知识的表征104
二 程序性知识的分类112
三 陈述性知识与程序性知识的联系与区分115
第二节 概念的学习116
一 概念分析116
二 概念的习得与运用118
第三节 规则的学习123
一 规则与规则学习的心理学含义123
二 规则学习的两种形式124
第五章 学习策略134
第一节 学习策略概述135
一 学习策略的概念135
二 学习策略的结构137
三 学习策略和认知策略138
第二节 认知策略140
一 复述策略140
二 精加工策略145
三 组织策略151
第三节 元认知策略154
一 元认知的内涵154
二 元认知的构成155
三 认知和元认知的区别159
四 元认知的培养和训练160
第四节 学习策略的训练167
一 影响学生学习策略学习的因素167
二 学习策略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169
三 学习策略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之处170
第六章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73
第一节 问题解决概述174
一 问题及其分类174
二 问题解决176
第二节 问题解决的理论和模式177
一 试误说177
二 顿悟说178
三 信息加工模式179
四 现代认知学派的模式180
五 吉尔福特的智力结构问题解决的模式184
第三节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及其影响因素186
一 问题解决的基本过程186
二 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191
第四节 促进学生问题解决的教学193
第五节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96
一 问题解决与创造性196
二 “问题”激发创造力的心理学分析198
三 关于创造性问题解决的研究199
四 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202
第七章 动作技能的学习205
第一节 动作技能概述206
一 动作技能的含义206
二 动作技能的分类208
三 动作技能的构成成分210
四 动作技能获得的特征211
第二节 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213
一 动作技能的学习理论213
二 动作技能的学习过程214
第三节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因素220
一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内部因素220
二 影响动作技能学习的外部因素222
第八章 态度与品德的学习237
第一节 态度与品德概述239
一 态度的性质239
二 品德的性质245
三 态度与品德的关系248
第二节 态度的形成过程与学习条件249
一 态度的形成250
二 态度的改变253
三 促进态度形成和改变的方法259
第三节 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与培养268
一 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268
二 品德形成的心理过程272
三 品德培养的方法273
第九章 学习的迁移281
第一节 迁移概述282
一 迁移的含义282
二 迁移的分类283
三 迁移的测量285
第二节 迁移理论287
一 传统的迁移理论288
二 现代认知迁移理论292
第三节 学习的迁移299
一 影响学习迁移的因素299
二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303
第十章 影响学习的因素307
第一节 动机与学习309
一 动机和学习动机的一般含义309
二 学习动机的分类310
三 动机作用理论312
四 动机在学习中的作用316
五 学习的主要动机318
六 学习动机的激发320
第二节 智力与学习323
一 智力的含义323
二 智力测验323
三 智力差异325
四 智力与学业成绩的关系331
第三节 认知方式与学习332
一 认知方式差异332
二 认知方式对学习的影响335
第四节 性格与学习337
一 性格的含义337
二 性格与能力、气质的关系338
三 影响学习的性格因素339
参考文献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