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知识与生态的空间互动论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知识与生态的空间互动论](https://www.shukui.net/cover/74/35026177.jpg)
- 车乐,吴志强著 著
- 出版社: 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56233831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03页
- 文件大小:52MB
- 文件页数:216页
- 主题词:知识经济-影响-城市规划-研究;生态环境-影响-城市规划-研究
PDF下载
下载说明
知识与生态的空间互动论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研究缘起1
1.1.1 知识城市发展挑战传统城市规划理论和方法1
1.1.2 可持续发展背景下生态城市成为发展共识2
1.1.3 滤镜交汇的理论思考与现实需要2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3
1.3 研究范畴的界定3
1.3.1 知识城市发展3
1.3.2 知识城市空间发展4
1.3.3 与生态关联的知识城市空间发展4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5
1.4.1 研究方法5
1.4.2 技术路线5
第2章 基础理论和相关研究述评8
2.1 知识城市相关研究述评8
2.1.1 知识城市理论研究的进展8
2.1.2 知识城市的内涵述评10
2.1.3 知识城市的衡量标准及其主要特征11
2.2 生态城市相关研究述评14
2.2.1 生态城市理论研究的进展14
2.2.2 生态城市的内涵述评18
2.2.3 生态城市的衡量标准及其主要特征20
2.3 知识生态学理论研究述评23
2.4 城市空间发展理论述评25
2.4.1 城市空间发展经典理论述评26
2.4.2 知识经济时代的城市空间发展研究30
2.5 空间的生态学理论研究述评32
第3章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研究框架36
3.1 研究概念36
3.1.1 知识生态城市36
3.1.2 知识与生态关联的城市空间发展38
3.2 关键问题39
3.2.1 知识与生态的关联发展与关联度39
3.2.2 知识与生态关联发展的城市空间特征40
3.2.3 知识与生态关联发展城市空间特征的理论解释与演绎40
3.3 研究框架41
第4章 知识城市与生态城市关联研究43
4.1 知识城市与生态城市表征研究43
4.1.1 知识城市表征研究44
4.1.2 生态城市表征研究53
4.2 知识城市与生态城市表征关联度定性分析63
4.2.1 直接对比分析63
4.2.2 专家群决策评价分析64
4.3 知识城市与生态城市表征关联度定量分析67
4.3.1 案例选取67
4.3.2 表征指标量化赋值68
4.3.3 SAS多元统计分析69
4.3.4 分析结果74
第5章 知识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构建76
5.1 发展指标体系框架及评价方法76
5.2 发展指标选取原则77
5.3 发展指标的选取及体系构建78
5.3.1 指标初选78
5.3.2 指标筛选方法81
5.3.3 指标筛选结果83
5.4 知识生态城市的发展指标体系演绎的城市空间特征85
5.5 本章辅证和附录86
5.5.1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指标法的具体计算方法86
5.5.2 模糊德尔菲法的具体计算方法87
5.5.3 知识城市的空间特征梳理89
5.5.4 生态城市的空间特征梳理92
第6章 知识生态城市的实践探索95
6.1 实证案例的选取95
6.2 案例城市(园区)空间发展的主要特征97
6.2.1 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城市发展的必要条件97
6.2.2 知识创新与信息技术创造新的空间逻辑98
6.2.3 城市功能空间由对立趋向融合99
6.2.4 土地利用更加集约高效101
6.2.5 空间结构更加开放、多维102
6.3 案例城市(园区)与知识生态城市空间特征契合度研究104
6.4 本章辅证和附录106
6.4.1 美国硅谷106
6.4.2 新加坡纬壹科技城107
6.4.3 英国剑桥科技园109
6.4.4 法国索菲亚·安蒂波利斯科技园111
6.4.5 中国台湾新竹科技园113
6.4.6 韩国大德研究园114
第7章 建设知识生态城市的原理115
7.1 知识、生态、人与城市115
7.2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的生态学原理——DICEF模型120
7.2.1 种群分布121
7.2.2 互动122
7.2.3 竞争122
7.2.4 演化123
7.2.5 流动124
7.3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的自组织和规划干预125
第8章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发展研究128
8.1 知识与生态关联视角下城市空间发展的背景128
8.1.1 知识和创新成为重要的空间影响因子128
8.1.2 自然环境因子转化为生态因子128
8.1.3 交通与通讯因子发生转变129
8.1.4 技术因子转化为信息技术因子129
8.1.5 土地因子、劳动力因子相对弱化,资本因子仍然继续发挥作用130
8.1.6 空间影响因子矩阵变化130
8.2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演化发展131
8.2.1 城市多维度空间演化发展132
8.2.2 城市功能空间演化发展136
8.3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互动发展138
8.3.1 城市多维度空间互动发展139
8.3.2 城市功能空间互动发展141
8.4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竞争发展142
8.4.1 城市土地利用更加兼容混合143
8.4.2 城市土地利用结构调整146
8.5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分布发展149
8.5.1 新的集聚与分散相结合的城市空间布局150
8.5.2 弹性多中心的城市空间布局模式152
8.6 知识生态城市空间流动发展153
8.6.1 多维度网络化的城市空间组织154
8.6.2 网络化多组团的城市空间结构157
第9章 中新广州知识城空间发展研究159
9.1 中新广州知识城概况159
9.2 空间职能组织演化161
9.3 用地分类、结构与布局:互动与分布163
9.3.1 用地分类163
9.3.2 用地结构164
9.3.3 用地布局165
9.4 混合兼容开发:互动与竞争167
9.4.1 以商业服务为主导功能的混合开发单元168
9.4.2 以居住为主导功能的混合开发单元169
9.4.3 以产业为主导功能的混合开发单元171
9.5 自然生态空间保护与发展:演化与竞争174
9.5.1 对周边山体的保护和利用175
9.5.2 对河流湿地的保护和利用176
9.5.3 对生物保护的生态安全格局构建176
9.6 虚拟空间与实体空间互动发展177
9.7 本章辅证和附录:中新广州知识城土地利用规划图182
附录A 知识与生态核心表征专家调查问卷183
附录B 知识生态城市发展指标体系专家调查问卷185
附录C 知识与生态关联发展的案例城市选择190
附录D 案例城市知识表征与生态表征指标评值192
参考文献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