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https://www.shukui.net/cover/7/35043509.jpg)
- 李木祥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
- ISBN:9787504971623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85页
- 文件大小:182MB
- 文件页数:395页
- 主题词:农村金融-商业银行-可持续性发展-研究-中国
PDF下载
下载说明
中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研究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导论1
1.1 村镇银行的含义和特征1
1.2 村镇银行发展的相关理论3
1.3 国内研究现状6
1.4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特征8
1.5 研究方法和创新13
第2章 中国村镇银行的发展背景分析15
2.1 金融排斥的含义及延伸15
2.2 我国农村金融排斥的现状分析18
2.3 农村金融排斥的形成原因分析29
2.4 金融排斥的后果39
2.5 缓解农村金融排斥的路径:发展村镇银行46
第3章 村镇银行的市场定位分析49
3.1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基础分析49
3.2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SWOT分析56
3.3 村镇银行市场定位的策略分析64
第4章 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分析67
4.1 我国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分析67
4.2 村镇银行发展的内部制约因素分析81
4.3 村镇银行发展的外部制约因素分析90
4.4 村镇银行社会责任的内在冲突97
第5章 村镇银行的交易成本分析101
5.1 交易成本的内涵及其产生原因101
5.2 金融交易中的交易成本108
5.3 大银行与小银行的交易成本比较111
5.4 正规金融与民间金融的交易成本比较116
5.5 银行内部管理层次对交易成本的影响119
5.6 国有银行和村镇银行交易成本的实际比较122
第6章 村镇银行的社会资本优势分析126
6.1 社会资本的含义和特征126
6.2 村镇银行软信息与关系型贷款132
6.3 村镇银行社会资本形成的信任传递机制143
6.4 村镇银行社会资本的拓展路径145
第7章 村镇银行小额信贷技术创新148
7.1 小额信贷的基本理论148
7.2 中国小额信贷的发展状况155
7.3 小额信贷技术创新的基本原则和基本做法159
7.4 个体贷款技术创新168
7.5 团体贷款技术创新173
7.6 村镇银行小额信贷技术创新的切入点181
第8章 村镇银行风险分析及其防控机制研究185
8.1 村镇银行面临的主要风险185
8.2 信用风险分析191
8.3 操作风险分析201
8.4 流动性风险分析212
8.5 村镇银行风险控制机制创新218
第9章 村镇银行的激励机制研究226
9.1 村镇银行激励机制与产权结构的关系研究226
9.2 村镇银行激励机制设计的原则与方式235
9.3 村镇银行的激励机制设计239
第10章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定量评估261
10.1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及特征261
10.2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评估的递阶层次结构模型263
10.3 判断矩阵的构建、权重计算和一致性检验271
10.4 各因子的权重及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指数的构建274
10.5 案例分析:重庆市大渡口融兴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分析283
第11章 国内外小额信贷技术创新及其借鉴288
11.1 格莱珉银行的发展模式及其创新288
11.2 美国社区银行的特征及优势294
11.3 德国IPC公司的微贷技术的精髓298
11.4 富国银行小额贷款的特色和关键要素300
11.5 泰隆银行微贷技术的核心内涵307
11.6 国内外小额信贷技术创新的启示312
第12章 融兴村镇银行的运营模式分析314
12.1 融兴村镇银行的管理框架314
12.2 融兴村镇银行的内部管理和运行机制316
12.3 融兴村镇银行运行机制的优势及劣势分析320
12.4 融兴村镇银行的特色经营模式322
12.5 融兴村镇银行特色化风险防控机制329
12.6 “融兴模式”与“银座模式”的比较334
第13章 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机制的构建341
13.1 明确市场定位,瞄准目标客户341
13.2 完善治理结构,优化激励机制343
13.3 扩大资金来源,弥补资金缺口347
13.4 创新贷款品种,优化贷款流程355
13.5 加强风险控制,实现稳健发展360
13.6 加快人才培养,引进优秀人才365
13.7 多维政策支持,提升竞争优势368
13.8 适度监管创新,实施分类监管370
主要参考文献3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