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
  • 刘宇红著 著
  • 出版社: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 ISBN:9787305125706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318页
  • 文件大小:42MB
  • 文件页数:346页
  • 主题词:语言哲学-研究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语言哲学与语言中的哲学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一篇语言本体哲学1

第一章 语言的功与过1

1.1引论1

1.2语言的功1

1.3语言的过3

1.4让语言改“过”立“功”8

1.5结语12

第二章 自然语言音、形、义的产生:通感现象的视角14

2.1修辞性通感与感知性通感14

2.2通感现象的神经生理基础17

2.3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音”与“形”的产生18

2.4从通感现象看自然语言“形”与“义”及“音”与“义”的相互确立20

2.5结语21

第三章 语言与模因23

3.1模因学的定义与研究现状23

3.2模因学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24

3.3模因学理论的科学性问题30

3.4结语35

第二篇 句法哲学36

第四章 关系子句功能分析中的Token/Value概念36

4.1什么是Token/Value36

4.2 Token/Value与Identified/Identifier的关系以及关系子句的语态特征40

4.3 Identified/Identifier与Given/New的关系42

4.4 Token与Value所揭示的认知过程44

4.5结语48

第五章 从构式语法看汉语成语的仿用50

5.1成语的构式属性50

5.2成语仿用的研究现状52

5.3成语仿用与语义压制54

5.4语义压制的制约因素56

5.5成语仿用的特例60

5.6结语61

第六章 从音义联想看PK的流行62

6.1 PK的语义特征与研究现状62

6.2从英语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64

6.3从汉化发音看PK的音义联想65

6.4结论71

第三篇 语义哲学72

第七章 前指关系的类型研究72

7.1引论72

7.2句法特征与前指关系73

7.3前指词语的形态特征与前指关系74

7.4音系特征与前指关系76

7.5概念相容性与前指关系77

7.6概念的内部结构与前指关系78

7.7结语81

第八章 前指研究的方法论嬗变:语法、语用与认知83

8.1引论83

8.2前指问题的语法研究方法83

8.3指称问题的语用研究方法88

8.4前指问题的认知研究方法93

8.5我们的认知模式99

8.6结语104

第九章 间接前指标准的认知解读105

9.1问题的提出105

9.2框架、草案与情节108

9.3认知地位与指称词语的选用109

9.4认知科学理论对两条标准的解释112

9.5结语113

第十章 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115

10.1什么是可能世界115

10.2什么是心理空间117

10.3可能世界与心理空间的比较118

10.4结论123

第四篇 语用哲学125

第十一章 解读合作原则的困惑——框架语义学的视角125

11.1引论125

11.2什么是框架理论126

11.3框架理论对“合作”的解读128

11.4结语133

第十二章“你是人还是东西”的回答悖论135

12.1“东西”的来历与悖论的缘由135

12.2语义学的解读136

12.3语用学的解释138

12.4形式逻辑和命题逻辑对悖论的解释140

12.5结语142

第十三章 也谈“差不多”和“差点儿”143

13.1为什么是“也谈”143

13.2“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认知语义基础与否定的非对称性145

13.3“差不多”和“差点儿”的语用差异与格式塔的转换148

13.4“差不多”与“差点儿”所修饰词类的不对称性149

13.5结语152

第十四章“天使脸蛋”与“魔鬼身材”的语义搭配研究153

14.1引论153

14.2天使、魔鬼、脸蛋、身材的搭配关系153

14.3“天使”和“魔鬼”的词汇意义157

14.4“脸蛋”和“身材”的无标记描述维度163

14.5天使、魔鬼、脸蛋、身材的语义搭配机理164

14.6结语166

第五篇 符号学哲学168

第十五章 索绪尔符号学二元结构的合理性研究——兼谈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的比较168

15.1对索绪尔二元结构符号学的批评168

15.2“能指”和“所指”的内涵与外延171

15.3“解释项”的内涵与外延173

15.4索绪尔符号学与皮尔斯符号学的关系178

15.5结语179

第十六章 巴赫金对话理论与子句的语义研究182

16.1巴赫金对话理论简介182

16.2说话人与潜在听话人的对话:对子句人际元功能的再思考185

16.3说话人与“主人公”的对话:对oxymoron的语义解读188

16.4“主人公”与“主人公”的对话:对明喻与隐喻的解读189

16.5结语193

第十七章 从复调音乐和复调小说到复调翻译——以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翻译为例195

17.1复调音乐与复调小说195

17.2复调翻译的表现形态198

17.3复调翻译对传统翻译范式的超越203

17.4复调翻译与翻译的主体间性206

17.5结语208

第十八章 叙事文本中“功能”项的结构特征——以刘第红的长篇小说《漂泊》为例209

18.1什么是叙事文本的“功能”项209

18.2符号矩阵:“功能”项的结构特征211

18.3我们的研究问题212

18.4《漂泊》中符号矩阵的层级结构213

18.5行动元结构特征的三个规律217

18.6符号矩阵的结构位置中行动元的语义连贯性218

18.7结语220

第十九章 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行徽趋同现象的符号学分析221

19.1引论221

19.2四个行徽的结构:符素、亚符号与符号222

19.3行徽的同与异:组合关系与聚合关系的视角225

19.4行徽趋同的结构原理:从第一意指系统到第二意指系统227

19.5结语229

第六篇 语言中的哲学:双及物构式研究231

第二十章 英汉双及物构式的意义问题231

20.1双及物构式及其意义231

20.2双及物构式的意义:损益关系的表达234

20.3损益关系对双及物句的解释力236

20.4结语248

第二十一章 主语题元的意志性与双及物事件的三种视角251

21.1引论251

21.2从“纯客观”到“意志性”:双及物构式的结构定型252

21.3说话人视角对双及物构式的语义校正和结构维护256

21.4心理空间理论对三个视角的解释257

21.5为什么主语题元的“意志性”总是排斥说话人的存在?260

21.6结语262

第二十二章 双及物构式的意义研究——非宾格化与非作格化的视角264

22.1导论264

22.2汉语中予取不明的双及物句及其解歧条件266

22.3对解歧条件的解释268

22.4隐含的非宾格结构与构式意义的初步确定270

22.5对给予类动词和取得类动词的测试273

22.6双向损益关系的进一步验证276

22.7结语279

第二十三章 最小区分度与最大区分度——双及物构式的意义与题元角色281

23.1引论281

23.2最小区分度的方法284

23.3最大区分度的方法287

23.4最大区分度方法的解释力291

23.5结语296

参考文献297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