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介绍

金属氮氢系固体储氢材料PDF|Epub|txt|kindle电子书版本网盘下载

金属氮氢系固体储氢材料
  • 张轲,张国英,曹中秋等编著 著
  • 出版社: 北京: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384324
  • 出版时间:2013
  • 标注页数:213页
  • 文件大小:33MB
  • 文件页数:223页
  • 主题词:储氢合金

PDF下载


点此进入-本书在线PDF格式电子书下载【推荐-云解压-方便快捷】直接下载PDF格式图书。移动端-PC端通用
种子下载[BT下载速度快]温馨提示:(请使用BT下载软件FDM进行下载)软件下载地址页直链下载[便捷但速度慢]  [在线试读本书]   [在线获取解压码]

下载说明

金属氮氢系固体储氢材料PDF格式电子书版下载

下载的文件为RAR压缩包。需要使用解压软件进行解压得到PDF格式图书。

建议使用BT下载工具Free Download Manager进行下载,简称FDM(免费,没有广告,支持多平台)。本站资源全部打包为BT种子。所以需要使用专业的BT下载软件进行下载。如BitComet qBittorrent uTorrent等BT下载工具。迅雷目前由于本站不是热门资源。不推荐使用!后期资源热门了。安装了迅雷也可以迅雷进行下载!

(文件页数 要大于 标注页数,上中下等多册电子书除外)

注意:本站所有压缩包均有解压码: 点击下载压缩包解压工具

图书目录

第1章 固体储氢材料概述1

1.1 引言1

1.2 氢能2

1.2.1 氢能的特点2

1.2.2 氢能的开发和制氢技术2

1.2.3 储氢技术4

1.2.4 氢的输运技术5

1.2.5 氢能的利用5

1.2.6 氢能的安全性6

1.3 储氢材料7

1.3.1 储氢材料的定义7

1.3.2 对储氢材料的要求8

1.3.3 储氢材料的分类8

1.3.4 储氢材料的吸氢原理11

1.3.5 储氢合金电极电化学反应过程12

1.3.6 储氢材料的制备技术15

1.3.7 储氢材料的应用18

1.4 本书的主要内容20

参考文献21

第2章 金属氮氢系储氢材料的研究方法25

2.1 储氢材料研究方法简述25

2.2 储氢材料测试样品的制备26

2.2.1 试验原材料和气体的纯度26

2.2.2 储氢材料样品的制备27

2.2.3 活化处理29

2.2.4 储氢材料样品的分析测试准备30

2.3 储氢材料测试样品的表征31

2.4 储氢性能的测试方法31

2.4.1 热重法32

2.4.2 容量法33

2.5 吸放氢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37

2.5.1 吸放氢反应的热力学方程37

2.5.2 吸放氢反应的动力学38

2.6 实验数据的作图与分析39

参考文献44

第3章 金属氢化物和氨基化物的制备方法45

3.1 金属氢化物的制备方法45

3.1.1 金属氢化物简介45

3.1.2 金属氢化物制备方法46

3.2 轻金属氨基化物的制备方法48

3.2.1 化学法49

3.2.2 球磨法50

3.3 球磨法制备的金属氨基化物热分析性能研究64

3.3.1 氨基锂的热分析性能研究64

3.3.2 氨基镁的热分析性能研究69

3.4 本章小结72

参考文献72

第4章 金属氮氢系储氢材料释氢影响及催化机理第一原理研究74

4.1 密度泛函理论74

4.1.1 量子多体理论75

4.1.2 Hohenberg-Kohn定理77

4.1.3 密度泛函的基本思想79

4.1.4 Kohn-Sham方程80

4.1.5 交换关联泛函82

4.1.6 基于密度泛函理论第一原理解决方案84

4.1.7 CASTEP软件简介88

4.2 Li-N-H、Li-B-N-H系储氢材料释氢、催化反应机理理论研究89

4.2.1 基于电子理论高密度储氢材料筛选89

4.2.2 LiNH2释氢影响机理研究95

4.2.3 Ti催化剂对LiNH2释氢反应催化机理研究101

4.2.4 Li4 BN3H10储氢材料释氢影响机理和催化机理的第一原理研究105

4.3 本章小结110

参考文献111

第5章 缺陷对储氢材料储放氢反应影响机理的第一原理研究114

5.1 空位、掺杂、杂质-空位复合体在LiNH2储氢材料释氢反应中作用机理研究114

5.1.1 计算模型与理论方法114

5.1.2 结果及分析115

5.1.3 结论119

5.2 间隙H与掺杂原子交互作用对LiNH2释氢性能影响机理研究119

5.2.1 计算模型和理论方法119

5.2.2 结果及分析120

5.2.3 结论124

5.3 氢相关缺陷和金属添加对LiNH2储氢材料释氢影响机理研究124

5.3.1 计算模型和理论方法124

5.3.2 结果分析与讨论125

5.3.3 结论129

5.4 本征缺陷、掺杂、掺杂-缺陷复合体对LiBH4释氢的影响机理研究130

5.4.1 计算模型和理论方法131

5.4.2 结果与讨论132

5.4.3 结论136

5.5 本章小结136

参考文献136

第6章 金属氮氢系储氢材料的储氢性能138

6.1 Li-N-H系统139

6.1.1 系统的组成139

6.1.2 系统的储氢性能140

6.1.3 催化剂的影响149

6.2 Li-Mg-N-H系统150

6.2.1 系统的组成150

6.2.2 系统的储氢性能151

6.2.3 催化剂的影响161

6.3 Na-Mg-N-H系统162

6.3.1 系统的组成162

6.3.2 系统的储氢性能162

6.4 Ca-Mg-N-H系统166

6.4.1 系统的组成166

6.4.2 系统的储氢性能166

6.5 Ca-Li-N-H系统169

6.5.1 系统的组成169

6.5.2 系统的储氢性能169

6.6 其他M-N-H储氢材料系统172

6.6.1 Ca-N-H系统172

6.6.2 Ca-Na-N-H系统173

6.6.3 Mg-N-H系统175

6.7 M-N-H储氢材料系统释氢机理176

6.8 本章小结178

参考文献178

第7章 金属氮氢系储氢材料的改性183

7.1 硼氢化物改性的M-N-H系统184

7.1.1 LiBH4-LiNH2系统185

7.1.2 LiBH4-LiNH2-MgH2系统188

7.1.3 其他硼氢化物改性198

7.2 铝氢化物改性的M-N-H系统200

7.2.1 LiAlH4-LiNH2系统201

7.2.2 LiAlH4-NaNH2系统205

7.2.3 LiAlH4-Mg(NH2)2系统208

7.2.4 其他铝氢化物改性209

7.3 本章小结210

参考文献210

热门推荐